西媒:西班牙人变得不会写作 应学习英法语言教育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1月23日报道 西媒称,社交网络、数字电视和广告中的语言文字大量地进入到课堂之中,教师在学生考试中发现越来越多的拼写、句法和语法错误。以前使用的文字词汇不再是潮流,很多人将这一现象归咎于互联网新语言的兴起。
西班牙《趣味》月刊10月号文章称,推特建立了一种省略所有不重要因素的独特写法和语法。口语在推文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符号、数字或问句,类似表达方式在其他社交网络上同样流行。
不断变化的语言
语言是变化的,纯粹主义者为此感到愤慨,但这种节省字母和空间的热情在语言历史上经常发生。中世纪的修道士为了节省空间,将两个字母“n”简化成一个字母,上面加一小横,这个字母现已成为西班牙语的基本字母。语言也是逐渐改变的,新词汇在西班牙语中有的被欣然接受,有的被缓慢排除,而外来词汇或被原样照搬,或被本土化。
那么交流方式的类似革命是否与电视或者网络信息的贫瘠词汇或者字法错误有关呢?这方面为数不多的研究对此作出了否定结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人员对19名青年的短信内容进行一年的跟踪分析之后指出,文字的省略和改变并不会让拼写能力退化。事实上,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文字紧跟手机语言的人的拼写能力高于大学生。
文章称,对于社交网络上屡见不鲜的拼写能力下降现象,很多人不以为然。马德里自治大学文学编辑老师埃莱娜·德米格尔说,“咬文嚼字变得不再重要,在电视节目中它不是成功的标准,现在社会成功体现在其他方面”。
注重纯正发音的英国人和法国人
文章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确书写是卓然不群的标志。不管一个人有再多钱,只要他的写字水平差,总会被人笑话。今天在英国和法国依然如此,这两个国家不仅看重笔头功夫,亦十分注重口语能力。会说英语没问题,但在英国纯正的英国口音是社会地位的代表。在法国,人们对主席总统们的发音要求苛刻,由此可见法国人对语言教育的重视。
西班牙的情况却完全不同。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教师皮拉尔·加西亚指出,西班牙语教学从来不把口语表达作为增强学生自信的工具,而是恰恰相反,在这方面我们比美国、法国和意大利落后很多,它们都非常注重语言学习的这个基本要求。
速记和电报就是符号缩写
文章称,有些人认为,推特和短信加强了西班牙语的应用,因为社交网络,西班牙语的读和写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记者拉富恩特说,“语言的使用正在变得民主化,以前它掌握在可在媒体上书写发言的少部分人手中,而现在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语言”。此外,某些人讨厌的缩写并非新鲜事物,速记和电报就是一种缩写语言,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电报书写被最大程度地压缩,就像现在的推特一样,不必在意拼写和语法,只是作为一种特殊语言使用。
今天推特作者们的文字其实毫不新鲜。简单的文字或符号也在罗马时期的货币、纪念碑和公共建筑物上出现。简缩的文字是思想的提炼,是一种正常的表达方式。拉富恩特说:“人类从一开始就使用简缩文字,这不是今天的发明”。很多历史人物使用起推特来应该驾轻就熟。例如耶稣基督的大部分语录都不超过140个字母。
文章认为,墓志铭或者哲学家的格言也可以视为一种推特,法国革命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词语即概括一切,有些广告和政治口号更加简短,例如奥巴马的竞选口号“Yes We Can(是的,我们能做到)”,三个字足以鼓动多数选民。
而世界上最不愿意好好说话写字的人群应该是政客、歌手、执行官、医生、足球运动员和记者,他们或是按照自己的需求造词减字,或者他们写的东西我们根本看不懂。
女人的词汇能力比男人更强
文章称,很多人不知道日常用语的意思,以致于他们的词库中仅剩下几百个单词,而且都是些有关吃的、用的词汇,男人尤其如此。这一点已经得到了研究的证实。语言学家加西亚·穆顿对男人和女人的说话方式进行了多年研究,发现女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比男人更强大,她们措辞严谨,而且更爱训练说话。除了词汇上的缺陷,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还有一个奇怪现象,就是喜欢用让人看不懂意思的词汇。
虽然这些毛病不妨碍日常生活的开展,但是它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日益复杂的社会中,如何使用如此简单的语言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语言是一种实力,如果只有少数人能够运用这种实力,它就容易受到操纵。因此专家呼吁对大部分人不会好好说话和写字的现象(毫无文采的推特,三言两语的简历等等)予以关注,因为这有可能给人们的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一份编写差劲、错字百出的简历说明什么呢?它只会显示作者的粗心和意兴阑珊,就好比一个人没有好好穿戴就上镜接受工作采访一样。虽然在技术工作中,语言的掌控并不重要,但是一份烂简历同样会让人质疑求职者的专业水平。
文章认为,正确漂亮的书法能为我们带来成功,口语表达能力同样重要,这个理念在美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在这个国家,口语表达是每个教师必不可少的基础培训内容,教师必须具备公开演讲和辩论的能力,因为只有学会组织语言和辩论,才能得出结论。
西班牙最近几年也在推广辩论比赛,但是这些比赛只注重结论是否正确,并不关注论据以及句型词汇的使用是否合适,专家担心这只会让学生变得牙尖嘴利,并不利于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
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哲学家和1992年-1998年期间的院长费尔南多·拉萨罗·卡勒泰因为指出多名记者文章的语言错误而名噪天下,这位教师要求学生在写完文章后大声朗读以判断文章写得是否精彩,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记者。(编译/王露)
【延伸阅读】美媒:语言能力发达孩子容易成“小酒鬼”
参考消息网9月16日报道 外媒说,养育孩子的竞争很早就开始了。孩子多早说话、多早走路或者多早学习阅读都可能成为父母攀比的话题。但芬兰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语言能力发达的孩子更有可能在青少年时期饮酒。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9月12日报道,研究者们在对5457个家庭中的双胞胎进行了两项调查后发现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他们要求父母记住双胞胎中的每个孩子达到特定里程碑的时间,以及他们在孩童时期的其他特征。然后在11岁至25岁之间,对双胞胎在吸烟、喝酒和服用药物习惯方面进行至少四次调查。
一个家庭的双胞胎中,最先开始说话、最先阅读和表达能力更强的那个孩子也更有可能最先开始饮酒。对双胞胎所作的两项调查都发现了语言和饮酒之间的联系:一组调查对象出生于1975年至1979年,一组调查对象出生于1983年至1987年。
报道说,语言能力发达的孩子也会更经常喝酒,并且更容易喝醉。根据《酗酒:临床与实验研究》杂志发表的研究,他们更有可能出现“感觉寻求”的人格特征(一种寻求变化、奇异和复杂的感觉或体验的人格特质)。
这一研究的作者、赫尔辛基大学的安蒂·拉特瓦拉说:“这些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令我们感到惊讶。”他说,以往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认知能力差的孩子可能会在成年后出现酗酒问题。
报道指出,对双胞胎的研究存在一种内在力量。这些孩子生长在同样的家庭环境,通常上同样的学校,接触同样的朋友。异卵双胞胎甚至有一半的相同基因。两个双胞胎之间的差异更有可能是个人特征,而不是外部的影响。
但是,对双胞胎的研究并不能决定发达的语言能力是否会引起饮酒行为。有可能是孩子的沟通越好,朋友就越多,就越有可能在青少年时期受邀参加饮酒的聚会。拉特瓦拉说:“青少年很少一个人喝酒。”
报道称,语言能力与寻求刺激人格特征之间可能存在某些联系,而这项研究发现饮酒的青少年中存在这种人格特征。但拉特瓦拉说,超常儿童并不注定要接受成瘾治疗。这项研究并未跟踪这些青少年直至观察谁最终酗酒,并且青少年饮酒与青少年酗酒之间存在差别。
美国梅奥诊所的维克托·卡普亚克医生说,个人出现酗酒问题有大约一半原因出于遗传。家庭环境和实验胚胎学也有影响。
因此,卡普亚克说,拉特瓦拉的研究可能把重点放在什么特征促使孩子尝试饮酒,但却没有说明这些特征是否也会让他们成为酒鬼。
但青少年饮酒本身就是可能成瘾的危险信号。提供预防和干涉酒瘾服务的卡伦治疗中心学生援助计划董事塔米·格兰杰说:“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就喝酒,那么就会增加他(成瘾)的风险。”格兰杰说,15岁之前首次饮酒会比更晚时候开始饮酒大大提高酗酒的风险。
报道称,青少年饮酒现象很普遍。大多数芬兰青少年都饮酒,而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的“监测未来”研究,42%的美国高中生饮酒。但并非每个饮酒的青少年都会出现问题。其他造成青少年酗酒的主要风险有焦虑、抑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家庭酒精中毒史和其他社会问题。
格兰杰说,父母应该警告孩子提防家庭酒精中毒史。但他们不应该认为行为良好、成绩突出的孩子就不会出现酒瘾问题。
格兰杰说:“如果一个学生偶尔在家里喝酒,并且不会酒后开车——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比在聚会上喝酒的孩子成瘾的风险更低。”(编译/卢荻)
(2013-09-16 10:57:00)
【延伸阅读】美媒:音乐节奏感与语言能力有关
参考消息网9月18日报道 最新研究发现,有节奏感的人对语言的大脑反应更为协调。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9月17日报道,研究显示,青少年的节奏感与他们在听到言语时的大脑活动有关联。这一发现告诉人们,音乐训练也许能够提高和语言有关的头脑技能。
西北大学神经学家尼娜·克劳斯说,节奏对音乐和语言来说都是重要的特性。
报道称,打节拍需要大脑中听力和运动区域的协调作用。以前的研究就显示,阅读等语言能力与节奏感和大脑对声音的反应都有关系。现在克劳斯和她的同事希望了解节奏感和大脑对语言的反应是否直接相关。
他们对124名芝加哥高中生进行了测试,这些学生中大部分都接受过音乐训练。在一项任务中,这些学生要跟随鼓点敲击手指,他们敲击的准确性都做了记录。另一项任务是,在学生们听一个语言合成器发出“da”音时用脑电图描记法对他们的脑电波进行记录。
研究人员发现,敲击节拍越准的孩子其脑电波对语音的反应也更为协调一致。换句话说,他们的节奏敲击越准确,其脑电波对“da”音的反应也更稳定。
报道指出,此前在研究中,克劳斯的研究小组就发现,音乐家的大脑在解读语言方面要强于一般人。尤其是音乐家在嘈杂环境中听语言的能力更强。音乐训练也能增强节奏感,这对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他们的研究报告发表在17日的《神经科学学报》上。(编译/王笛青)
(2013-09-18 17:01:38)
【延伸阅读】两岸网络用语互受影响 网友爱用缩句创造新成语
中新网11月4日电 据台湾《旺报》报道,两岸网友的网络用语,有从谐音衍生的新词,有从动漫和时事衍生新字句,包罗万象。两岸网友使用的网络用语差异性越来越少,互相受到影响,部分用语还可以通用。
古灵精怪的网络世代,为达到戏谑幽默的效果,会将一个句子或多个词语缩减,或者由原有成语的字面引申、改变成为带有新意义的词语,称为“缩句词”和“新成语”,大约在2013年开始盛行于大陆网友之间,现在就连台湾、香港、澳门的网友也会使用。
“缩句词”和“新成语”,以四字词居多,形式上接近传统成语,但是也有两字词和三字词。例如“十动然拒”出自一则大陆新闻,一位男性在光棍节告白,女生“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而后网友纷纷用这则表白创造“十动然拒”。“累觉不爱”出自一个95后小男孩写的作文,原文是“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之后被用来当作事情无法接受,自己却又无力改变时的自嘲语或是玩电动游戏感到疲乏时的感想。“不明觉厉”则是“虽然不明白是什么,但是感觉好厉害啊。”
此外,中英文混合而成的新网络用语也很多。“你看看你”缩写成“UCCU”、“异国罗曼史”缩写成“CCR”。
可别以为网络用语笑笑就好,被人骂了都不知道。“何弃疗”原句为“为何放弃治疗?”,源于大陆医师杨永信使用电疗治疗“网瘾患者”的对话,后衍生暗指对方有病。“战五渣”嘲讽他人能力低下,水平不高,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渣。 “画美不看”讽刺所见事物不堪入目,并不是画面太美不敢看。
将句子缩写和简化的例子不胜枚举,猛一看还真是让人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愣在那里。不过,也因为新词汇不断被创造,有人嗅到此商机,出版实体书,专门讲解网络用 语,如《乡民力量大:不可不知的网络流行符号用语》、《萌萌用语之萌的小百科》等等书籍锁定年轻世代,皆有固定的拥护者。
(2014-11-04 10:30:27)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