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师生不当性行为案激增 都是社交媒体惹的祸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月22日报道 台媒称,佛罗里达州一名14岁学生把他的手机号码写在教室的黑板上,因为他希望自己心仪的女同学能够打电话给他。这名学生的确被联系上了,但不是那个女孩,而是他的32岁老师。几天之内,警方说,两个人发生了性关系。
据台湾东森新闻网1月22日报道,在宾夕法尼亚州,一名33岁的女教师在学校的舞会认识了一名17岁男学生。之后,这名已婚女教师开始传送包含性内容的短信和照片给对方。两人关系升级。上月,女教师承认触犯“体制上的性侵罪”。
不幸的是,上述各类故事在全美各地发生的状况正越来越普遍。光是2014年,就有781件教师或学校员工因涉及跟学生发生性关系而被起诉或被定罪的案件。
开动西部通讯公司(Drive West Communications)一年多以来持续追踪这些发生在教育工作者身上的不当性行为新闻。平均每周约有15名年轻人遭遇侵犯。这些教育工作者,本来是要保护学生的。
在德州,教师发生不当性行为的案件是全美最多的。过去3年来成长了27%。2011年,肯塔基州师生之间发生不当性行为的案件,超过45件。比前一年增加25件。
这些案件的激增,跟两样东西的崛起大有关系:社交媒体和短信。12至17岁的青年,近80%拥有自己的手机,94%拥有自己的脸书帐户。教室里的“性猎人”一直利用这些通讯工具,在家长和学校的视线之外跟学生发展出不当性行为。
这些机动的、无处不在、具隐私性的连接工具,已创建新的开放门户,让学校的不当性行为激增。去年,至少281名、亦即36%涉及不当性行为的学校员工都有使用社群媒体来开启、或发展上述的不当关系。实际上,比例应该更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有人把社交媒体时代的“selfie”(自拍)形容为“建立在数码类固醇基础上的高中人气竞赛”。
【延伸阅读】美研究:高度使用社交媒体不会直接导致压力
中新网1月16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美国研究人员15日表示,使用脸谱、推特等社交媒体不会直接造成压力,但会让使用者更注意到亲友碰到的生活难题,而这种压力是会“传染”的,尤以女性更容易感受到。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去年8月7日至9月16日调查1801名美国人后发现,高度使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人,压力程度不会高于不使用的人;而使用推特(Twitter)、电子邮件和照片分享的女性,压力程度比不使用的女性还要低。
但是脸谱(Facebook)等社交媒体会让用户更常得知其他人像是失业与死亡等难过消息,因此产生和“关怀成本”有关的压力。
研究领导人、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教授韩普顿(Keith Hampton)说:“没有证据显示,使用社交媒体的人会比不用这类科技的人压力还要大。”
不过韩普顿说,“得知其他人生活当中不愉快的事,会让人感受到压力。关于‘关怀成本’显示压力是会传染的。”
整体来说,调查发现,时常上网和使用社交媒体的人压力程度不会比不用的人高,而女性感受到的压力高于男性。
在总分30分的知觉压力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中,女性平均分数为10.5分,男性则是9.8分。
根据研究,男性间使用社交媒体、手机或是网络,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但是一天使用推特好几次、收发25封电子邮件以及通过手机分享两张照片的女性,压力评估程度比不使用这些数字科技的女性低21%。
(2015-01-16 17:00:13)
【延伸阅读】研究称“脸书”用户成长放缓 多重社交媒体吃香
中新网1月13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美国一项民调显示,“脸书”仍是美国民众社交媒体的的中心平台,不过用户成长已放缓;另外,多重社交媒体已成风气,过半使用者进行跨平台连结。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公布美国社会社群媒体使用现状最新调查指出,71%的美国成年民众使用“脸书”(Facebook)、28%使用链接就业信息的 LinkedIn和储存图像与影音的Pinterest、26%使用上传相片的Instagram、23%使用Twitter。
相较于2013年,脸书用户未再增长,但年长使用者首度过半,56%的65岁以上长者使用脸书;其他社群媒体仍有5至9个百分点的成长。
调查同时显示,52%的受访者使用多个社群媒体,较2013年提高10个百分点。
调查结论认为,脸书成长率虽然放缓,但仍是社群平台的中心,7成用户每天都会登录,不过许多脸书使用者也进行跨平台连结。
这项调查由密西根大学信息学院设计问卷,普林斯顿大学调查研究学会负责访谈,于2014年9月11至14日及18至21日,向18岁以上,1002名家用电话用户与1001名手机使用者进行直接访问。
(2015-01-13 11:36:19)
【延伸阅读】美媒: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中国野生动物交易平台
参考消息网12月5日报道 美媒称,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日前的研究发现,中国的社交媒体和网络论坛正日益成为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交易平台,这为法律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2月2日发表题为《中国野生动物交易商在网络找到生意场》的报道称,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在2014年早些时候的调查中监测了16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80家网站。调查者在6周时间内共记录到33006件野生动物活体或制品在这些网站上贩卖。这些动物都是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的物种。IFAW估计这些商品的总值接近1100万美元。
这些商品中有超过1.8万件是在中国网站上发现的。其中象牙制品数量最多,占总数的79%。活海龟也在中国网站上有售。
“网上贩卖野生动物对大象、爬行动物和鸟类等物种构成了一种邪恶而无声的威胁,让罪犯可以匿名进行交易,”IFAW总裁伊兹丁·唐斯说。
报告没有质疑这些网上交易的合法性,但IFAW发现其中13%的交易活动“足够可疑”并向执法部门报告,希望他们提供的信息能帮助官方展开调查。
IFAW中国项目的工作人员王娟(音)在电子邮件中说,中国在野生动物网络交易方面的问题相当突出。IFAW在2008年进行过一次类似调查,当时监测的国家和地区以及网站都较少。今年的调查监测了21家中国网站,2008年只有5家。
野生动物保护人士担心,动物制品和活体的销售者正在利用不断壮大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
本次调查还发现,中国的野生动物网上交易正在从电子商务网站向社交媒体平台转移。“随着更加透明的电商平台推行禁令,我们发现野生动物交易量有了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在更私密的社交平台,野生动物交易则处于无法无天的状态,令人担忧,”王娟说。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已能比较有效地执行禁售濒危物种及制品的规定。
报道称,野生动物的买卖双方也在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交易。中国媒体近期报道,一些人在微信上会避免使用“象牙”这样的敏感词,而代之以“白塑料”,意在避开监管。
“从案例看来,网上交易不仅包括国内销售,也成了走私和跨国犯罪的工具,”王娟说,“微信对野生动物犯罪的屏障还没有建立起来。”
IFAW的这份报告发布之时,盗猎和走私仍在构成对野生动物的严重威胁。根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的数据,2013年有超过两万头非洲象被非法猎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1月6日,一名工作人员在清理即将送去销毁的象牙制品。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2014-12-05 07:18:53)
【延伸阅读】双胞胎姐妹失散多年后相认 系社交媒体牵线(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失散多年的韩国双胞胎姐妹。
中新网11月17日电 据外媒报道,韩国一对从小就失散的双胞胎,日前在社交媒体“脸谱网”上发现另一个自己,才发现她们是失散20多年的双胞胎姐妹。两人随后相认,并计划将她们的故事拍成电影。
据报道,这对韩国双胞胎姐妹花,从小就被分别送往美国、法国的寄养家庭,从来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直到现年27岁的安娜斯(Anais Bordier)到英国工作,通过“脸谱网”发现自己原来有双胞姊妹。
安娜斯在“脸谱网”上看到和自己长的一样的人,而且都是韩国釜山人,生日还同年同月同一天,因此她决定联络这位跟自己长得一样的人。
该名女子是莎曼莎(Samantha Futerman),在美国长大,当她收到安娜斯的信,内心十分激动,两人于2013年通过Skype相认。
经DNA比对证实两人是双胞胎。她们表示,如果没有“脸谱网”,两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相认。这对姐妹计划将她们的故事拍成电影,目前已募得8万美金。
(2014-11-17 16:48:00)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