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外媒:夸大与美以关系 日本外交战略遭当头棒喝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1月26日报道 外媒称,日本外交在中东和伊斯兰问题上,必须跟欧美保持距离,灵活应对。因为日本和欧美涉足中东的历史完全不同。

据日本《每日新闻》1月24日报道,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日本围绕能源开展了“阿拉伯友好国家”外交,并以较好的平衡感与以色列也建立起了关系。而在犹太裔院外活动影响较大的美国,中东外交的基轴就是以色列。对于日本而言,其中东外交是非常独特的。

美国在“9·11”事件后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最终却失去控制,目前中东秩序已经陷入泥潭。上述挫折感引发了堪称历史潮流的“复兴伊斯兰”的共鸣,于是出现了年轻人被“伊斯兰国”组织吸引的状况。此次人质事件与其说是日本外交的失败,不如说是日本落入了陷阱。日本必须执着地阐明自身所处位置与欧美不同,应该态度谨慎以免招致不必要的怨恨。

比如以美国为主体的同盟国对“伊斯兰国”组织实施了空袭,日本就有必要避免发表草率的评论。日本既没有干预中东地区冲突的历史,也没有对这里领土的野心。日本应该作为拥有先进技术的发达国家与中东打交道。日本在中东外交方面自始至终保持个性非常重要。

安倍首相的当务之急是稳定与近邻国家的关系。侧重外围的“面包圈外交”没有说服力,也使作为盟国的美国感到不安。

据日本《每日新闻》1月24日报道,日本一直被认为是“亲阿拉伯”的,近年来显然也与以色列走得很近。但需要思考一个现象,即越来越多人主张“从日美同盟角度看,日本应该支持以色列”。但是,这样会带来危险。极端组织也许不知道“日本亲阿拉伯”或是忽视了这一点,如果一味夸大与美以的良好关系,日本很可能被划归为敌人一方。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月23日报道,尽管日本人觉得自己离中东冲突很远,但日本人质危机显示,雄厚财力加上同美国的同盟关系,已经导致日本成为伊斯兰极端分子的目标。

日本放送大学中东专家高桥和夫说,人质危机令日本人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日本人常用的外交手段不过是大方地在全球各地发放援助金,极端分子可能就是看准日本经常大方撒钱的行为才要求赎金的。

不过,日本中东研究所研究员金谷美纱认为,“钱可能是‘伊斯兰国’组织的第二目标。他们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借机吸引全球目光”。

她认为,“伊斯兰国”组织利用安倍的中东之行,发出了它将日本视为美国同伙的信息。

人质危机发生在安倍试图提升日本外交影响力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解除日本和平宪法对装备精良的日本自卫队的一些限制,让自卫队可以到战场上为盟友提供支援。

高桥说:“安倍希望把中东之行当做其外交工作上的另一成就,人质危机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延伸阅读】美报:不懂日本外交手法 奥巴马被东京耍了?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3日晚在位于东京银座的高级寿司店,以非官方正式晚宴的方式款待美国总统奥巴马。安倍以奥巴马喜爱之物予以款待,有意显示日美首脑间的亲密关系。

中新网4月29日电 奥巴马的亚洲之行对东京的访问是此行的重中之重,也最受瞩目。美国《侨报》评论文章称,奥巴马在访问之前就担心被日本利用,刻意与日本保持一定距离。但结果显然很难让他满意。其原因恐怕是他还不太了解日本的外交手法。

文章摘编如下:

对奥巴马来说,在安全保障上强化美日同盟、安慰日本、鼓励日本发挥更大作用肯定是此访的题中之意,这也是他继续推动“重返亚洲”战略所必需的。同时,借访问之机要求日本在TPP谈判上做出重大让步也是美国的重要目的,奥巴马认为这将有利于他赢得11月的中期选举。

东京对奥巴马到访也期盼已久。在2013年12月安倍首相不管美国一再劝告执意参拜靖国神社、美国对日本表示前所未有的“失望”之后,日本官方对美国的“反失望”达到顶点,甚至不加掩饰。安倍在党内的助理、众议员荻生田光一就明确表达了对美国民主党政府和奥巴马本人的不满。

尽管如此,日本仍对奥巴马访问寄予厚望,希望借此展示日美同盟关系的强化。安倍也显然想利用美国在克里米亚事件后的对华强硬倾向,要奥巴马在钓鱼岛问题上做出新的表态。安倍露骨地渲染“类似克里米亚的危险在亚洲同样存在”。

至于经济上的TPP谈判,日本显然认为奥巴马在11月中期选举前无力取得实质进展,并不想给奥巴马太多惊喜。

奥巴马在访问前接受日本《读卖新闻》书面采访时指出,美国的政策是明确的——钓鱼岛是由日本管理,因此属于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的范围之内。他还同时表示支持安倍政权解禁集体自卫权。这两个表态都是美国总统首次做出,因此让日本方面欣喜若狂。有评论认为,奥巴马是想借通过在安全上的表态换取日本在TPP谈判中做出让步。但奥巴马的牌显然出早了。

当然,奥巴马在安全方面的表态也没有让日本完全满意,其发言的部分内容也出乎安倍意料。奥巴马在会谈结束后的记者会上就中日领土争端表示,“我向安倍首相强调了和平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使事态持续升级是不对的”。对坚持否认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拒绝外交谈判的日本政府来说,这显然不太悦耳。

从结果看,日本对奥巴马的表态虽然不很满意,但毕竟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而且通过竭力渲染日美共同声明的“划时代意义”,在外交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此次访问,应该说收获颇丰。更何况,日本并没有在TPP谈判上付出多大代价。

奥巴马在访问之前就担心被日本利用,所以一直对安排三天两夜的行程表示为难,而且拒绝入住日本迎宾馆、拒绝在首脑会谈后安排午餐,刻意与日本保持一定距离。但结果显然很难让他满意。其原因恐怕是他还不太了解日本的外交手法吧。(胡继平)

(2014-04-29 11:25:02)

【延伸阅读】朝日新闻:日本外交应抛弃岛国心态

参考消息网4月9日报道 日本《朝日新闻》4月4日刊发题为《安倍经济学与邻国外交》的报道,文章中记者采访了有过17年驻日经历(包括担任加拿大驻日本大使),且担任过驻中国大使的加拿大前外交官约瑟夫·卡伦先生。文章称,卡伦先生认为日本与加拿大各自所持的立场,超越了地理与历史,本质上是极为相似的。

安倍政策面临巨大困境

记者问:作为熟知日本事务的人士,您如何看待今天的安倍政权?

卡伦答:首先我想说的是,安倍晋三首相面临的机会是极好的。纵观战后历代日本政府,可能只有池田勇人当政时期可与之相比。池田首相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这种朴素但是最终带领日本走上正确发展方向的强有力的政策就好比推动大船扬帆远航的强风。

安倍首相在明确传递信息方面是成功的。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堪称杰作,赋予国民以勇气。但另一方面,安倍首相的政策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问:您所说的困境是什么?

答:安倍经济学面临的巨大困境是安倍首相本人的外交态度。当听到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消息后,我就知道这一定会成为一个大问题。这种加深与中韩对立的做法是与日本经济复苏这个大目标背道而驰的。比如旅游业,来自亚洲的赴日游客占到总数的七成,其中大部分来自韩国、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加拿大人是肯定不能代替的。同样,如果日本要振兴贸易,那么农产品、海产品的出口目的地也大部分在亚洲。

让我们以加拿大为例。如果我们想无视美国、只把英国或日本作为贸易伙伴是根本无法想象的。邻国是不能选择的。安倍首相渴望的经济目标如果缺乏长期的观点是无法实现的,这个时间可能在十年以上。而且如果缺少与崛起中的中国之间的紧密关系,也是无法实现的。安倍首相的政策本质上就是自相矛盾的。

民族主义有损日本利益

问:支持安倍民族主义这一面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答:如果从人应当具备国家自豪感这个层面说,肯定是这样。在加拿大,小布什执政时期,我们与美国的分歧就很明显,对自己抱有自信,反过来还弥补了与美国关系的不足。

但发动反韩、反中游行这种事情还是让人担心。日本战后,坚持了民主政体,培养起一流的企业,诞生了动漫这样的全新表达方式。作为排名全球第三的经济大国,日本的犯罪率极低,整个社会呈现出较高的品位。日本的确有很多与众不同且值得夸耀的地方。但是我认为,过分执着于民族主义,并不利于日本的长期利益。

问:您的忠告我非常理解,但是和中国这样的邻居打交道,真的不容易。

答:事实上加拿大与日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翻开历史,我们发现日本的明治初年是1868年,而加拿大建国于1867年。日本因美国舰队的到来结束了闭关锁国,又恰逢南下的俄罗斯,同一时期的加拿大也面临美国的领土扩张,另一方面又有宗主国英国的干涉。两国都被迫要与大陆国家进行交涉。

对于邻国,当时大部分加拿大人都对与美国亲密交往持否定态度。因为我们很多人的祖父母和父母那一辈都出生于英国。现在加拿大的人口也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有意思的是日本的人口也是中国的十分之一。今天中国快速的发展与1880年到1920年的美国是何其相似。诚然,加美两国语言相通,两国又都是移民国家,但今天日本面对中国时的游移困惑,我们依然感同身受。

不能照搬“脱亚入欧”政策

问:您对目前日本的对外姿态有什么看法?

答:我想说的是,日本已经不再是一个岛国了。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与世界各国建立起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岛国这个词语本身并没有真正落后于时代,但却拖了时代的后腿。对日本来说,无视中韩已经是不可能的。绝对不能照搬福泽谕吉时代“脱亚入欧”的政策。

日本要做的是把更多的年轻人送出国门,或者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到日本。必须要改变的是人的知识结构,是感性认识。这就要求人们学习更多的外语。不仅是英语,中文、韩语以及其他亚洲和欧洲的语言都应该学习。我在中国做大使时,曾经去到很多大学演讲,中国学生的语言能力让我震惊。他们可以用流利的英语或法语提问,而且提问的内容颇有见地。我真心希望安倍首相能在日本成功实施这样的教育改革。

问:但是日本被认为与您说的正好相反,年轻人都更愿意留在国内。

答:我也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但是正因为是年轻人,才有必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人、国际主义者。未来日本的人口将持续减少,为了维持现在的经济规模和软实力,必须迈开步子。最后的国境线就存在于人们的意识里。

(2014-04-09 14:35:00)

【延伸阅读】日本外交蓝皮书再炒中国“威胁” 加强日美同盟

中新网4月4日电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在4日举行内阁会议上通过了《2014年外交蓝皮书》。日本外相每年都会向内阁会议提交《外交蓝皮书》,介绍过去一年的国际形势及日本的外交工作,并阐述日本今后的外交方针。

日本本次的《外交蓝皮书》明确提到因中国“抬头”等导致国际平衡力量发生变化,使得国际危机多样化,围绕日本及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安保环境更加严峻。日本有必要继续展开俯瞰全球的“地球仪”外交,并将日美同盟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日本在《外交蓝皮书》中,指责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等,“试图以实力改变现状”。日本将守护自己的“领土、领海、领空”,冷静坚决地应对。

日本政府还声称将从“大局”出发,改善中日关系。日本还强调对钓鱼岛拥有“主权”,是日本“固有领土”,不存在主权之争。

日方一方面高喊“对话大门始终敞开”,另一方面加紧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权,求得交战权,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出台《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扩大武器出口,振兴国内军工产业。安倍政权正加速日本政府的右倾化,迅速改变着日本和平立国之本,在历史问题上节节倒退,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及邻国的强烈不满。

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曾指出,中日间主要的几个问题,都是由日本的一些人或者一些势力挑起来的,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进程。日本“一方面要挥拳头打人,一方面又说要对话”,日方自己的行动却关闭了对话的大门。

对于钓鱼岛问题,中方也多次强调,在历史上,是日本非法窃取了中国钓鱼岛。两年前,是日方打破了钓鱼岛搁置争议的现状。中方在东海、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

中方强调,中国根据国际法和相关国内法规开展正常的海洋活动无可非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针对日方不断渲染“中国威胁”,人为制造紧张对立,联系到日本一些政治势力和政客借此鼓噪强军备战,频繁举行军演,不能不令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发展走向感到担忧。

在韩国方面,日本宣称将努力从大局出发,努力在未来与韩国构筑多层面的关系。日本强调竹岛(日韩争议岛屿,韩国称独岛)是“固有领土”,而围绕慰安妇问题的日韩间财产申请权问题也已经在法律上解决了。

对此,韩国方面4日发表抗议声明,日本政府一再主张对独岛的领有权,这表明日本尚未走出帝国主义历史的迷梦,此举必然伤害日韩关系,慎重对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造成深深的伤害。

在朝鲜方面,日本称朝方一直在推进核武器、弹道导弹等大型破坏性武器的开发,“反复挑衅言行”,“是日本及东亚地区安保方面最大的危机”。日方将继续关注金正恩体制的动向。日本将与美国等相关国家构筑紧密关系,共同应对。

在俄罗斯方面,日本《外交蓝皮书》中还指出,制约日俄关系飞跃性发展的是争议领土问题,日本将努力缔结和平条约解决日俄领土争议问题。

(2014-04-04 12:13:01)

【延伸阅读】日媒评日本外交:确立对华战略系重要课题

中新网1月3日电 日本共同社3日发表评论称,2014年日本外交和安全保障政策的重要课题之一是确立对华综合战略。

评论称,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要寻找改善日中关系的突破口,以避免突发事态。为实现东亚地区的稳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负有很重的责任。

安倍在主张无条件举行日中首脑会谈的同时,试图以美国为后盾牵制中国。日方12月敲定了考虑到中国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和防卫大纲,显示出以威慑力对抗中国的姿态。然而,美方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表示“失望”,这给今后蒙上了阴影。

评论称,如果力量上的对立持续下去,发生冲突的危险将会增大。能否拿出“停止危险的游戏、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走向和解的外交智慧”(前日本驻中国大使语),安倍的外交手段将受到考验。

(2014-01-03 19:58: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