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员:4000人被疑有恶意企图 法国或再遭恐袭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3月23日报道 法媒称,法国资深反恐官员表示,法国再遭恐怖袭击可能难以避免,法国遭到攻击的恐怖威胁达到前所未见的水准,大概2000-3000人,甚至4000人被认定或怀疑有恶意企图。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3月23日报道,法新社报道,要求匿名的法国高阶国防部官员表示:当前最大的隐忧是,预估大约有200人已经从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斯兰国”占领地区受训或参战回来。法国随时随刻都受到威胁。
国安机构虽将他们列入严密监控名单,但资源有限,当局也痛苦地了解到,这些武装分子可能会先按兵不动几年,再伺机采取行动。
他们不全是业余的,其中不少人教育水准高。他们是专业的,不是半路出家。
法新社引述官员说,很担心各种不同的恐怖组织相互攀比,从而做出更残忍的恐怖行为。盖达基地组织要找回从前的优越感,正拿很复杂的大型恐怖袭击和“伊斯兰国”组织攀比。
自从1月巴黎发生的恐怖袭击造成17人死亡之后,法国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在敏感地点如媒体总部和犹太教堂都部署了警察和部队。但是反恐官员说,这对防范恐怖袭击用处不大。
法国总理瓦尔斯表示,问题不在会不会有新的恐怖袭击,而是在什么时候、在哪里会有新的恐怖袭击。
【延伸阅读】法国通缉1982年巴黎恐怖袭击案3名在逃嫌犯
中新网3月5日电 据外媒报道,1982年在巴黎犹太人街区蔷薇街一家餐馆发生恐怖爆炸袭击案。32年之后,调查加速,预审法官对3名巴勒斯坦裔嫌犯发出了国际逮捕令。据悉,3人目前分别居住在挪威、约旦及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
据报道,国际组织称赞预审法官马克·特雷维迪克的这个决定是“向所有恐怖分子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然而这些逮捕令难以执行,其中两名嫌犯躲在中东。
1982年8月9日中午,一枚手榴弹扔进了乔·戈登堡餐馆里,在50名顾客身边爆炸。两名杀手随后闯入开枪。恐怖团伙由3至5名武装男子组成,他们逃走时沿路向路人开枪,打光了微型冲锋枪弹匣中的子弹。
这次恐怖袭击历时3分钟,造成6人死亡,22人受伤。据司法消息,经过长年累月的调查,法国内政部安全总局凭借匿名人士的证词,查明了3名嫌犯的身份。
其中两人涉嫌参与袭击行动,分别为59岁的马赫穆德·哈德·阿贝德·阿德拉,化名“希查姆·哈伯”,目前住在约旦河西岸的拉姆安拉。另一人是56岁的瓦利德·阿卜杜拉赫曼·阿布·扎耶德,化名“苏海伊·奥特曼”,目前住在挪威。
第三人是62岁的哈桑·哈利德·阿尔·阿巴西,化名“阿姆贾尔·阿塔”,目前住在约旦。他涉嫌监督攻击行动。
该案的调查曾长时间停滞不前,除了在巴黎布洛涅森林公园一处树丛里发现作案的一支武器以外,此前一直没有显著的进展。
(2015-03-05 15:18:26)
【延伸阅读】巴黎恐怖袭击过后 法国学校加强公民价值观教育
资料图:法国《查理周刊》袭击案遇难者Frederic Boisseau葬礼在当地举行。
中新网2月17日电 据外媒报道自上月巴黎接连发生恐怖袭击后,法国政府下令学校加强公民教育,传输法律知识和道德价值观,并对有违法国价值观的学生采取纪律处分。
极端分子上月在巴黎发动恐怖袭击,导致17人死亡。事件引发法国社会就言论自由和宗教议题进行讨论,而过程中人们的观点出现对立,部分学府更有学生拒绝为恐袭死难者默哀。
忙于加强全国安保工作的法国政府于是提议推出一项名为“共和国价值观学校总动员”的新计划,加强公民教育。新计划下,1000名教师将获培训,学习如何教道德与公民课,并讲解法国政教分离法。学校也将负责与家长沟通,并对不尊重法国价值观的学生采取纪律行动。
据报道,巴黎郊区的多间高校近期已开始和学生讨论恐袭事件,探讨言论自由是否代表可批评他人宗教、伊斯兰教学生为何不能戴头巾上学,以及为何《沙尔利周刊》能刊登讽刺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法国喜剧明星却得因嘲讽犹太人而面控等问题。
其中一所高校的老师勒维斯克表示,部分不认同讽刺先知漫画的学生,对社会大力支持言论自由感到生气。“他们说,‘我们已被这社会政治制度给遗忘,现在他们还要践踏我们的价值观。’”
《查理周刊》遇袭后,法国社会大致分裂为支持言论自由的“我是查理”派,和对漫画不满、但不认同恐袭的“我不是查理”派。对此,勒维斯克说:“除了是和不是查理以外,我们能不能是别的?这是所有师生,甚至是整个法国面对的难题。真正的问题更大,而且问题已不新。”
法国总理与教育部长此前都曾对学生越来越受网上阴谋论和传言影响表示关注。部分高校老师因此也特别分发讲义,详列哪些网站信息可靠。
不过对于处罚不尊重法国价值观的学生,社会则存争议。上月,一所学校因一名8岁学生不肯为恐袭受害者默哀而报警,就招致批评。巴黎郊区一所小学校长迪克表示:“这是将公民身份和服从指令给混淆了。”
法国学校一直被视为传输价值观和公民教育的基地,但受访教师表示,这是一种负担,而且与其依靠国家下令管教学生,家长和流行文化也有责任传输正确价值观。
教师们也申诉,政府的新公民教育计划没有充分推展现有课程内容,而法国高校目前每学年17小时的公民课,根本不足以让师生深入讨论议题。
(2015-02-17 09:48:29)
【延伸阅读】巴黎一男子劫持人质后投降 与恐怖袭击案无关
中新社巴黎1月16日电 (记者 龙剑武)一名男子16日在法国首都巴黎北郊的上塞纳省一家邮局内短暂劫持两名人质后向警方投降,人质安全获释。目前警方已排除此事与恐怖主义有关。
此间媒体援引警方消息说,16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该男子手持仿真枪闯入位于巴黎西北十多公里处的科隆布市(Colombes)一家邮局,劫持了两名人质,其中一人为邮局员工。在场的其他人都设法逃出了现场。
这名男子在挟持人质后自己拨通报警电话,并声称自己持有手雷和AK-47等重型武器。在此期间,此人行为举止异常,言语逻辑混乱。14时30左右,他向警方投降,两名人质安全获释,除了受到惊吓外并无大碍。
事发后,巴黎警方迅速调遣防暴警和特警赶至事发地点,封锁了邮局周围区域,还部署直升飞机在空中监视警戒。大批救护车在现场待命。整个事件过程中,警方并没有采取强攻行动,始终未发一弹。
根据警方初步调查显示,这名30岁男子曾经犯有“轻罪”前科,接受过心理疾患方面的治疗。警方已经排除该事件与《查理周刊》枪击案等系列恐怖袭击有关。
(2015-01-17 01:54:09)
【延伸阅读】法媒:西方干涉主义招致恐怖袭击
参考消息网1月16日报道 法国《世界报》1月14日刊文称,导致巴黎恐怖袭击案的错误不是由安全机构犯下的而是那些美国和西欧的政治领导人所致。正是这些人没有采取成功措施来结束或者遏制自2011年以来中东地区爆发或者加剧的四场野蛮的内战。伊拉克大部分地区、叙利亚、利比亚和也门陷入了暴力的无政府主义之中,而“基地”组织似的运动则因此繁荣。
从叙利亚回国的“圣战”分子可能相信在自己生活的国家也可以引领“圣战”。只要中东的战争愈演愈烈,恐怖分子的危险就仍将保持在高位并会通过各种无法阻拦的渠道而袭来。
文章称,美国及其盟友在9·11恐怖袭击后发动的“反恐战争”是一个完全的失败。14年之后,“基地”组织类型的极端组织现在已经是一个占据从伊拉克西部北部到叙利亚东部的“国家”的领导者。
这一失败的原因有哪些?9·11事件之后,美国及其盟友向阿富汗派遣军队并侵略伊拉克。西方动摇了当地现状并使得极端“圣战主义”成为得到伊拉克逊尼派支持的具有战斗力的力量。2011年以来,美国、英国与法国像当年小布什与托尼·布莱尔一样都被引入歧途。正是这些错误导致了“伊斯兰国”组织的出现并给予那些极端“圣战”分子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压倒性的实力。
这本来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奥巴马和西方领导人至少在叙利亚犯下了四大错误。2011年,西方人以及叙利亚大部分邻国都相信,巴沙尔·阿萨德总统就要和利比亚的卡扎菲一样倒台了。这是彻头彻尾的空想。14个叙利亚省府中巴沙尔所控制的从未少于13个。
2012年开始,伊拉克领导人曾对我表示,如果叙利亚冲突继续,其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伊拉克并在当地带来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普遍性内战。2012年年底,《世界报》曾向一名非常重量级的欧洲外交人士提及叙利亚战争可能跨越边界给整个地区带来动荡的可能。此人则一笑置之,认为这种想法“高度夸张”。欧洲领导人将巴沙尔的辞职作为和平的前提条件,从而造成了冲突的继续。第三个错误,所谓的“伊斯兰国”组织很大程度上就是这场战争的产物并在这一极端暴力环境下壮大。
西方的第四个错误是在2014年上半年内低估了“伊斯兰国”组织的力量,高估了伊拉克军队和政府的能力。直到如今,人们仍能发现西方在对待“伊斯兰国”组织和叙利亚救国阵线上仍旧重视不够。
唯一能保护欧洲免除诸如巴黎恐袭类型的恐怖主义暴力行动的办法就是找到途径终结这些战争,以根除“基地”组织类型“圣战运动”滋生的土壤。
巴黎恐袭案的教训之一就是,欧洲不要幻想能逃避如今中东发生的各类冲突所带来的后果。
(2015-01-16 12:39:31)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