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台媒关注空警500服役:将成解放军远程预警主力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3月26日报道 台媒援引IHS简氏网站报道称,解放军新一代空中预警机“空警500”已经正式服役,机身编号为30471。

据台湾“中央社”3月25日报道,简氏报道引用的照片源自大陆“鼎盛论坛”。报道称,空警500搭配空军涂装的照片,最早出现在2014年底,但具备编号的空警500,直到3月18日才首次有照片流出,显示空警500已经纳入战斗序列。

台媒综合陆媒相关报道称,大陆现有空警2000预警机源自伊尔-76(IL-76),虽然机型更大、滞空时间更长,但架数少,现役可能只有4架,无法满足作战需求。

报道还认为,空警500搭配现有空警200、空警2000,可以形成高低、远近的空中预警网络。

台湾“中央社”综合相关报道与公开信息称,空警500的机身架构源自运9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可达77吨,採用4具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巡航速度约每小时550公里,航程约5700公里。

同时,根据空警500最新照片,圆盘状雷达罩上出现3个尺寸相同的遮罩,推断采用3组新式相控阵列雷达,具备360度监控能力。相关资料显示,空警500监控范围为470公里,最多可指挥调度100架战机。

报道称,解放军现役空警200以运-8为基础,航程推测3400公里,以低空为主要作业区域。但“空警200”的先天缺陷是搭配“平衡木型”雷达,涵盖面仅240度。

空警2000源自俄罗斯伊尔-76,最大航程5500公里,滞空时间9小时。另外,推测监控距离470公里,指挥调度对象60至100个。

但空警2000的最大缺点在于,载机相关技术掌握在俄罗斯手中,同时数量太少,难以形成全天候、广域的预警指挥体系,在空警500开始量产后,高空远程预警的主力可能逐步转移至空警500。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空警”-500预警机(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揭秘空警200制造:专家蜷缩不透风空间睁不开眼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中国空警200预警机

中航飞机汉中飞机分公司敬业航空人典型人物系列报道之六

我用铆枪绘蓝天

——记中航飞机汉中飞机分公司铆装钳工、三级技能专家陈正明

走近陈正明,隐隐闻到一股药味,因为总是猫着腰干活,他的腰椎常常贴着膏药,这可是“家常必备药”。黝黑的皮肤,瘦小的身材,沙哑的嗓音,这和我想象中的“专家”形象多少有些差距。然而认真聆听完他的“普通”故事后,我对瘦小身体里蕴含高大情怀的陈师傅,生出一股油然的敬佩。

20年前,从大巴山走出来的陈正明进入中航飞机汉中飞机分公司当了一名工人,跟着师傅学铆装。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可以“单干”了。他负责的尾段后下壁板连接工作,别看活儿不多,但关系复杂,工时也不高,班组里没人愿意干。可刚刚单干的陈正明却拿它当个“宝”,天天追着老师傅和工艺员请教,一个人抱着图纸一看就是一个通宵,整整“熬”了25天,愣是把活儿干出来了。接着,他把测量计算的关键数据都记在一个小本儿上,和工艺员一起分析、更改、完善整个工艺规程。当第二架飞机尾段后下壁板铆装时,他用了15天;第三架,用了10天。现在,他仅用7天就可以完成。当年和他一起搭档的工艺员曾兴志说,陈正明把这事儿叫“转折点”。

参加工作不到两年,陈正明当了班长。那时候,他压力挺大,带着十多个20岁出头的“娘子军”天天加班,经常是前半个月突击自己的活儿,后半个月带着“娘子军”抢周期、练技术。有时候忙起来,从早上8时一直干到晚上10时多,拿铆枪的那只手,也从胳膊一直肿到了肩膀。在干空警200预警机时,为保证气密区的高要求,工人师傅必须钻进一个50厘米宽的弧形不规则空间安装加强板。陈正明说自己身材瘦小,不碍事儿,把这活儿揽了过来。分解工序、安装、透孔、清洗加强板、刷胶、二次定位胶铆;蜷缩着靠在2厘米宽的长桁上,被密封胶呛得睁不开眼,憋在不透风的空间里连续打2000多个铆钉,那种滋味真的不好受。可他说,干了这份工作,就要受得起这份苦。

科研生产快马加鞭的同时,公司文化建设风生水起。在“干一个型号培养一批人才”的型号文化引领下,好学的陈正明先后参加了不少的职业技能竞赛,在汉航、中航工业举办的比赛中先后拿到好名次,当上了公司级“技术能手”。一年一个台阶,高级技师、中航工业飞机铆装钳工特级技能专家、陕飞三级技能专家……身份在变,但他喜欢挑战困难的性格一直没变。一次,一项全新型号飞机改装后上壁板的铆装任务交到他的手上。用陈正明的话来说,这活儿的难度就好比在一面粉刷好的墙壁上精确地取出中间的一块砖,再用另一块砖填补好,前提是墙面不能有任何破坏。为赶进度,他和设计员、工艺员反复核算、更改数据,尝试捷径后的第29天,陈正明的付出有了回报。一架壁板紧固件规格很多的飞机,留铆点位分散、没规律,这样的活儿,就是老师傅也难免不出错。到了陈正明这里,他边量边画出了一个草图。还别说,有了这个图,大家反映特别好,就连负责下道工序的兄弟厂家也为他“点了赞”。

是什么让陈正明取得今天的成绩?他说,是喜欢挑战的个性,是父亲从小的教诲,是家人的一路陪伴以及领导同事的信任和支持,当然,也离不开公司搭建的展示平台和从不轻言放弃的坚守。荣誉面前,他唯有踏踏实实走下去,才对得起这份荣耀。(朱瑾 谢冰)

(2015-01-16 15:55:53)

【延伸阅读】空警2000总设计师陆军:为中国做世界最好的预警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王小谟院士和陆军(左一)

陆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他率领团队克服多重困难,最终设计定型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制的预警机——空警2000并交付使用,而且还实现了我国预警机装备出口零的突破,成为继美国、以色列、瑞典之后世界上第四个预警机出口国。

如果不是因为收获了2014年杰出工程师奖,恐怕少有人知道有个叫陆军的江苏男子为中国空警预警机已默默奉献了26个春秋。

陆军说,谈起自己与空警预警机结缘就不能不提到“预警机之父”王小谟。

1985年,陆军在中国科技大学念研究生时,遇上了时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所所长的王小谟院士,求贤若渴的王院士,狠砸了40万元在中国科技大学招录培养了7名定向生,陆军被幸运的选上。陆军说,也就是这样的偶然选择,让他从此走上了雷达、预警机研究之路。

预警机,又称空中指挥预警机,是名副其实的“空中指挥所”。它集情报探测、指挥控制、通信导航、电子对抗、信息传输于一体,是现代空中作战体系的核心,更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标志性装备。

正因为它的重要作用,美、英、俄等国家不惜花重金竞相投入到预警机的升级与研制中。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也开始自主研制雷达,并在60年代末期,自行研制出了预警机空警1号,不过因技术问题未能装备部队。

2000年7月,中国自主研制预警机项目在王小谟的带领下再次启动。次年12月22日,负责总体布局工作的王小谟将担任空警2000总设计师的任务以不容回绝的方式委派给了陆军。自此,陆军和他的团队踏上了一条坚苦卓绝的漫漫“争气之路”。由于这是我国第一次真正自主研制预警机,难度之大常人难以想象。

陆军: 我们自己做的时候非常难,因为把我调过来的时候,我们国家预警机总师,预警机怎么搞不清楚,有段时间搞科研是很寂寞的,不知道路在哪里。但是我们很坚定,知道目标在前面,必须拿下来。

在不懈的探索中,陆军迎来了预警机的第一次集成联试,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

陆军:第一次集成联试压力很大,我至今还记得出现了113个问题,有分系统问题,有设计问题,因为是第一次,想不到那么完美。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就这样,在问题中不断前行的陆军和他的团队,最后用了7年时间完成了全部研制工作。

陆军:我们的研制用了7年,走完了别人20年才能走完的路。

空警2000一亮相即惊艳了世界,它不仅看得远,而且第一次全面采用相控阵技术,技术先进。它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国外封锁,标志着中国完全具备了自主研制预警机的能力,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装备信息化建设进程取得了突破。2008年空警2000预警机荣获国防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0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陆军:我们也已经把我们的装备做到了理论极限,就是能够想到的,把每个地方的都挖掘出来了。我们的现在研制出来的电子装备是可以和国外相比的。珠海航展上展出的雷达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雷达,包括米波雷达,能看得到隐身飞机,世界上能看到隐身飞机的雷达可不多。

今天,中国制造的预警机已走出国门,成为继美国、以色列、瑞典之后世界上第四个预警机出口国。据悉,中国在2011~2014年间向某国提供了4架预警机。陆军也是我国第一型出口预警机的总设计师。

(2014-12-18 06:43:09)

【延伸阅读】空警2000创9个世界第一 能看清20公里外划火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中国空警-2000预警机

瘦小的身躯,花白的头发,说起话来三句不离“雷达”“相控阵”,这就是陆军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在采访中,这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我国第一架国产预警机总设计师说得最多的话是:“我没什么特殊的,国家的需要是我最大的责任。”

责任重于泰山

2009年10月1日,一架预警机腾空而起,作为空中编队的排头兵引领着庞大机群,分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国产预警机——空警2000首次在国人面前亮相。当人们欢呼雀跃时,陆军难抑激动流下了泪水。为了这一刻,作为总设计师的他以及预警机团队,付出了太多。

想成为天空的主人,重要的不是你拥有多少利剑,而在于你拥有多强的耳目。能够通过雷达远程探测、指挥协调飞机空中作战的预警机,就充当着“耳目”的角色。

最初,我国预警机研发走的是国际合作和自主研制并行的道路,而2000年外方突然中止与我国的预警机合作后,完全自主研制的任务就放在了陆军和他的团队身上。

“我们是雷达工程师,没人知道预警机该怎么弄。”陆军用“在白纸上画画”来形容这次任务的艰难,“再难,也要咬着牙走下去,必须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这是国家的需要。”

陆军永远忘不了2004年7月,空警2000预警机第一次集成连试,400多台套设备出现了大小113个问题,很多问题都是第一次遇到,难以找到症结。“这不是杯子没水,加上水即可的事情,而是连水在哪我们都不知道。”陆军说。

装机在即,必须尽快找到问题所在。黑夜到白昼,陆军和他的团队天天和这些故障打交道。“别人叫我们711工作室,一周7天,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压力大时我就去爬山,站在山顶对自己说,只要给我时间,所有问题都能解决。”往事如昨,每每谈起,陆军仍会感慨。

查找、复现、归零,仅用8个月的时间,这个团队就将113个问题攻克。陆军笑道,他们一直拼着一口气,这口气就是责任。

创新突破难关

见过预警机的人都知道,它在机身上装着一个圆盘状的雷达罩,圆盘的大小,决定着雷达功率,也就是飞机的侦查和测控能力。

“这个圆盘,别说造,就是从国外买回来再自己装到飞机上去都很困难。”陆军感慨地说。我国第一次真正自主研制预警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特别是与国外飞机相比,我国飞机重量较低,如何在有限承载范围内安装功率最大的雷达,是预警机的难题。陆军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同时,走出了创新之路。

告别传统的天线式雷达,这台全面采用相控阵雷达技术的空警2000预警机,可以做到在飞机有限的重量和平台上装置功率最大的雷达,使得65吨的飞机拥有与190吨飞机一样的测控能力,比美国的E-3C预警机整整领先一代。

2007年,空警2000最终完成设计定型并交付部队。陆军及其团队仅仅用了5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研制工作。而西方国家差不多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研制。“哪怕在20公里外划一根火柴,都能看清楚。我们把所有装置做到极致,没有遗憾。”谈起空警2000,陆军欣慰地说。

国产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是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

集合团队力量

“我所能取得的成就,如果没有数代军工电子人的不断探索和技术积累,没有团队的协作,是不可想象的。”陆军说。

在他看来,预警机团队是个协同攻关的大家庭,这种协同攻关不仅表现在技术的攻克上,还体现在试飞等危险环节。通常飞机试飞由试飞团负责,但由于预警机情况特殊,研发团队成员除了承担技术工作,还要参与试飞。

一次试飞中,飞机的氧气管道在9000米高空突然发生破裂,三分钟,飞机猛降到3000米,失重般地扑向地面,在这个惊心动魄的时刻,陆军和他的团队不顾个人安危保护试验数据,坚持调试试验平台,冒着生命危险,跑去给参试设备关电……

几年来,陆军带领着他的团队攻克技术难关,试飞考核产品性能,确保预警机不出现丝毫差错。今天,我国不仅拥有预警机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也成为继美国、以色列、瑞典之后世界上第四个预警机出口国。(记者张辛欣)

(2014-12-17 14:55:54)

【延伸阅读】揭秘空警3000预警机:雷达世界领先可反隐身(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背负圆盘型天线罩的空警2000预警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背负“平衡木型”天线罩的空警200预警机。

“中国在研发空警2000的后续机型,即主要担任防空识别区警戒监视任务的空警3000”。近日,日本《读卖新闻》以“中国炫耀防空识别区取得的‘成绩’”为题,发表评论说“空警2000是中国军队将在东海防空识别区部署的机型,这次公开非常罕见”,并对中国下一代预警机的发展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在刚刚闭幕的珠海航展上,我国以实装形式展出空警2000和空警200,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也展出了ZDK03预警机的实物模型,这种高度密集展出预警机的做法,在历届国内外航展上都是罕见的,同时也表明我国的预警机装备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这些事件使得国产预警机继2009年国庆阅兵首度亮相后,再度引发国人对预警机装备发展的持续关注。那么,中国国产预警机取得了怎样的发展,这种发展的基本脉络是什么呢?

空警2000和空警200:从无到有,突出重围

预警机又叫空中指挥预警飞机,是一种集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功能于一体的高技术装备,已成为空中作战和对地打击等精确打击行动的“指挥协调中心”,被誉为“信息化条件下空军战斗力的倍增器”。在现代条件下,如果没有预警机就很难有效地组织大规模空战。因此,有人形象地把预警机称为现代化空战的“大脑”。

中国发展预警机,可谓四十年磨一剑,经历了风风雨雨,最终实现了从无到有,到成功出口,再到一系列新型预警机的设计与研制。

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我国空警2000和空警200第一次公开亮相,这是我国装备的首批两型预警机,填补了我国没有预警机的空白,其功能和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空警2000采用俄罗斯伊尔-76大型运输机,搭载三面有源相控阵雷达,背负圆盘型天线罩;空警200采用国产运八中型运输机,搭载两面有源相控阵雷达,背负“平衡木型”天线罩,两者高低搭配并在必要时可以进行战术协同。

空警2000和空警200的亮相,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关注,美国知名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发表评论:“中国采用相控阵技术的空警2000比美国的E-2C整整领先一代”。根据网络上早已流传的中国和其他国家关于预警机合作的历史来看,其正式开始研制的时间应该是在2000年前后,可以认为是我国正式形成装备的第一代预警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国出口到巴基斯坦的ZDK03预警机。

ZDK03:运八背圆盘,成功出口

2011年12月,作为我国第三个公开的正式预警机型号,首架ZDK03预警机正式交付国外用户。从国际上预警机出口的一般研制周期来看,一般是合同签订后2~4年左右开始交付,如此推测,其正式启动研制的时间应该在2008年至2009年左右。此时,距离我国首批两型预警机空警2000和空警200的研制已经有7~8年的时间,对于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来说,可谓间隔不短,可以认为是国内发展的第二代预警机。

从外观上看,ZDK03采用旋转式天线,与美军现役的E-3C预警机类似,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可以期待它能够接近E-3C的水平。虽然ZDK03的载机平台———也就是运八平台,其最大起飞重量仅有不到70吨,所能允许的天线罩尺寸要小,据推测,其直径仅有8米左右,而E-3C的载机波音-707最大起飞重量150吨,天线罩为9.1米,但是,如果ZDK03的雷达采用更先进的电子技术,可以在小平台上做到更远的探测距离,而这些电子技术,比如信号处理技术,软件调度技术等等,可能都是在空警2000上已经突破的。当然,期望在平台规模相差一倍的情况下,两者性能相当确实有些勉为其难,但是,ZDK03基本性能接近E-3C,应该是比较客观的推测。

虽然ZDK03作为我国开发的第二代预警机没有装备本国,但是它对于国内预警机的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它证明了运八也可以背圆盘,并且找到了背负式圆盘的最佳尺寸。此前通过空警200的研发,只是证明运八平台背负“平衡木”型天线罩是可行的,但是,这种天线形式会带来头尾的盲区,不能全方位覆盖,为作战使用带来了很大限制,所以,相比“平衡木”,“圆盘”会是更好的形式。这就为在国产飞机上继续推动预警机事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崭新的途径。另外,ZDK03成功出口国外,使中国也由此成为继美国、瑞典和以色列后第四个能够出口固定翼预警机的国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网络上热传的空警3000想象图。

空警3000,数字阵雷达,反隐形?

“空警3000”,这个称呼从来没有在官方媒体的报道中证实过。不过,日媒提及空警3000,并不是这个名称的第一次出现。就在去年上半年,网络上出现了一种涂有黄色底漆的预警机,以运八飞机为平台,采用与空警2000类似的背负式圆盘(这种圆盘可能就是由ZDK03继承而来)和三面天线,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并被广大网友冠名“空警3000”。

如果不考虑飞机外形,单从雷达来看,可以看作是空警2000“大盘鸡”的迷你版。不要小看迷你版,因为对复杂的电子设备来说,做小做轻总是不容易的。空警2000的载机伊尔-76最大起飞重量150吨,翼展50米;而运八飞机最大起飞重量只有60余吨,翼展不到40米。那么,如何把空警2000巨大的雷达做小后安装到运八飞机上呢?

根据网络上披露的数据,空警3000在世界预警机中首次采用了数字阵列雷达技术。数字阵列雷达本质上仍然是有源相控阵雷达,但是其在工程应用方面有着传统有源相控阵雷达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传统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为产生足够高频率的发射信号,必须一级一级地进行变频,电路多,复杂度高,可靠性也相对较低;数字化雷达直接以数字的方法产生一定频率的发射信号,省掉了多级复杂电路,重量大幅度减轻,体积大幅度缩小,特别适合于重量和体积严重受限的机载场合,从而使得小飞机、大威力成为可能。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数字阵列雷达技术,空警3000可以认为是中国的第三代预警机,并可能具备反隐形能力。因为世界各军事强国正在大力开发四代或五代战机,从雷达探测的角度看,预警机对隐形飞机的探测距离将只有对三代战机等常规目标探测距离的1/4,无法满足实战需求。

而且,环顾中国周边,这片区域将成为四代机最为集中装备的区域,日本、印度都已在谋求四代机,而俄罗斯T-50早已实现首飞,世界上第一型隐形战机———F-22则已部署关岛,不用说十年后,即使是在当下,隐形飞机已成为中国的现实威胁。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国展出了JY-26反隐形陆基雷达,其出色性能引起强烈反响。这代表了雷达往反隐形方向发展的趋势,预警机也不例外。从技术上说,雷达采用相控阵技术,由于其总功率由多个收发组件的功率合成得到,收发组件可以看作是一个个小的雷达。如果收发组件数量足够,就可能获得更高的发射功率,这有利于增大从隐形飞机目标返回的雷达能量,从而对雷达反隐形有利。

同时,相控阵技术由于扫描一定方位区域的时间是可以灵活地由计算机控制的,不象机械扫描雷达扫描时间是固定的,如果加长雷达波束扫描一定空域的时间,当波束照射到目标时,就会有更多的能量返回雷达,这也对反隐形有利。而空警3000由于采用数字阵列技术,雷达的关键部件———收发组件做轻、做小之后,在单位体积内就可以安装更多的组件。

总的来说,根据目前我国已公开的预警机资料来看,可以总结为三代的发展:第一代,空警2000和空警200的研制成功,解决了中国预警机的有无问题,并且在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二代,在预警机已装备国内的基础上,ZDK03实现了对外出口,并解决了运八飞机背圆盘的问题,承上启下;第三代,空警3000等新型预警机的研制,可能解决反隐形问题。

这些预警机型号反映了我国预警机装备正在持续、系列化和健康发展,也将进一步充实中国的预警机家族。中国空中力量将获得更多探测距离远、低空探测能力强、机动范围大的空中预警平台。(童跃)

(2014-12-03 15:50:49)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