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为什么美国和中国不能在非洲和睦相处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4月19日报道 美国《国际财经日报》网站4月7日发表了题为《为什么美国和中国不能在非洲和睦相处?》的文章,编译如下:
美国和中国都投资于非洲,但它们似乎不能合作。除了少数一次性的例子,比如最近的埃博拉危机,美国和中国这两个非洲大陆的最大投资者几乎不曾合作过。
布鲁金斯学会学者孙云(音)在本周的微博中写道:“中国将发展与援助视作为促进政治友谊和经济合作的一种实用政策工具,美国的发展项目则附加有明确的目标、严厉的条件以及苛刻的标准。在现实中,这种巨大差异严重阻碍了美中合作的潜力。”
根据美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2014年,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由2000年的100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2000多亿美元。根据美国的贸易数据,美国与非洲的贸易额由2011年的1250亿美元下降至2013年的850亿美元。
孙云写到:“中国不让民主或威权体制等政治问题干扰它与非洲国家的务实关系,而美国有强烈的价值导向政策以防止华盛顿与人权记录贫乏的政权打交道。”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次高级别的会议上针对美国和中国在非洲政策的不同做了一个率直的评论。尽管他没有具体指出中国,但意思很明白。
奥巴马说:“我们不是简单地想从地底下挖出矿产来发展本国。我们是想建立一种能够创造就业岗位并为所有人提供机会的关系,以发动下一个非洲增长时代。”
南苏丹是中国和美国政策差异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地方之一。这个由美国支持的、于2011年独立的新国家自2013年12月以来陷入内战,已造成数千人死亡。
中国在南苏丹对资源有巨大的投资,中国与美国一样都希望南苏丹内战能有一个和平解决方案。但孙云称,由于它们的战略不同,问题没那么简单。
孙云写到:“在南苏丹问题上,如果危机持续恶化,美国和中国都要失去很多。但即使是在这种可怕的情况下,美中的合作还是受到它们对南苏丹不同看法的影响。”
美中两国在南苏丹都有大量的投资,但美国的利害主要是政治方面的,而中国的利害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根据路透社的一则报道,美国外交官已提议由联合国对南苏丹政权进行制裁,中国官员最近则认为该提议不合逻辑。
孙云表示,这只是表明美中两国在同一个地方不同政策复杂性的很多例子当中的一个。
孙云写到:“由于它们不同的认知和国家利益,美国和中国实质上还未将彼此视为真正的合作伙伴。不幸的是,只要中国和美国这种视彼此为竞争对手的认知不改变,两国之间的合作不大可能发生。”(编译/袁亮)
【延伸阅读】金融时报:中国邀请美国在非洲发展事务上合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中非合作论坛为中国和非洲的长期对话与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参考消息网8月6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8月6日报道称,中国已邀请美国在非洲和发展中世界其他地方的基础设施融资和建设上合作,这个前所未有的建议可能对国际发展援助的未来产生广泛影响。
美国官员表示,中国官员去年首次向华盛顿提出,就合作建设刚果民主共和国一个120亿美元的大坝工程进行讨论。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年度中美峰会上,相关讨论趋于热烈。
这一潜在合作伙伴关系是富于挑战的:在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投标建设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尽管世界银行(World Bank)资助了一份评估该项目的报告,但“因加3期”(Inga-3)水坝项目已讨论多年而没有结论。
报道称,中国的接触可能标志着北京方面改变做法。中国已暗示有意调整其与非洲的关系。与此同时,白宫正寻求加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参与,本周举办首届美国-非洲峰会。世界上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中,有6个位于非洲。
据报道,围绕中国进入非洲的战略,中国官员在西方和非洲部分地区面临越来越多的指责。中国被指实行一项“支票簿”政策,主要为了让本国建设集团获益而向非洲国家放贷。中国建设集团在非洲各国承建从道路到医院的各种基建项目。
中国在今年表现出支持一种更为多边化的做法,与非洲开发银行(African Development Bank)设立一只20亿美元的“非洲共同增长基金”,但这只相当于中非双边交易的一个零头。
美国官员表示,在两国在亚洲的军事竞争不断升级之际,与中国在“因加3期”或其它水坝上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将是在美中合作方面取得的一个突破。他们强调,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政府的某些部门、美国国会以及多边金融机构对美国的参与持谨慎态度。
美国政府内部的支持者认为,美国和世行近年对非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太不重视了。然而,在中国在非洲的记录(其商业交易缺乏透明度)这一大背景下,与中国的合作将是有争议的。美国官员表示,美方尚未作出决定。
刚果民主共和国雄心勃勃的水电计划,将在有近50个非洲国家领导人出席的华盛顿峰会的间隙得到讨论。支持者辩称,该项目将造福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多个经济体。
奥巴马5日宣布,美国公司在峰会上承诺对非洲项目投资140亿美元,包括美国支持的“电力非洲”(Power Africa)计划。
(2014-08-06 08:42:00)
【延伸阅读】日媒:中美合作开发非洲?
中国日报网8月13日电(远达)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日前发表评论文章称,虽然中国和美国一直在非洲争夺影响力,然而最近中国的一个新提议可能正在改变这一点,将双方的竞争变为合作,特别是在国际开发领域。
文章引用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已经提出了一项议案,邀请美国在非洲基础设施融资和建设方面一起合作。中美之间在非洲合作开发的意义可能是深远的,并将更广泛地影响未来的国际开发援助。目前中美在非洲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并且分别为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援助。中国设立了中非发展基金,为中国在非洲的项目提供融资,并促进中非贸易合作。
中美在非洲开展合作似乎是一个非常明智的想法。由于在亚太地区双方关系日益紧张,相比而言双方在非洲的合作争议较少。美国一些人指责中国在非洲厚颜无耻地追求金钱外交,甚至称中国的非洲政策为“新殖民主义”,而中国一直在极力避免这种标签。美国还抱怨中国在非洲发展项目上缺乏透明度,并且指责中国一味开发资源的做法。美国可通过与中国进行联合开发,从而试图改善中国在非洲的做法。
在非洲,中国更倾向于直接的双边协议。它在非洲只参与了有限的多边发展项目,其中包括投资20亿美元赞助非洲开发银行。中国对美国的提议并不是在整个非洲地区开展多项合作。目前,中国政府只是提出两个经济大国共同开发刚果一处水电工程的试点项目。该项目价值约120亿美元。美国官员承认,与中国在非洲的合作将是一个重大突破,但也提到 “奥巴马政府、国会和多边金融机构的一部分人对此次投资持谨慎态度。”
由于美国-非洲领导人会议本周在华盛顿举行,美国必须让非洲领导人相信其在非洲有持续影响力,尤其是参与非洲开发的努力。美国担心,它不得不追赶已在非洲大力占领市场并取代美国成为非洲最具影响力的外国力量的中国。因此,美国决策者可能发现,与中国合作总比远远落后于它更好。
(2014-08-13 09:45:06)
【延伸阅读】贬损中国无助于提升美国的“非洲影响力”
新华网北京8月3日电(记者 江亚平)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正在非洲6国开展为期11天的旋风式外交,在第一站塞内加尔,她就为这次非洲之行定下了基调——向当地人民推销美国式民主和人权观念。
乍一看,在非洲倡导民主和人权没什么错,但细读这位美国首席外交官的讲话,字里行间却隐隐吐露出对中国在非投资合作的担忧,暗含美国同中国在非洲大陆争夺影响力之意。
希拉里·克林顿在塞内加尔发表演讲时强调,“在21世纪的今天,那种允许外人攫取非洲财富、同时不留下什么好处的日子应该结束了”。她虽然没有挑明,但联想到过去西方媒体不断指责中国在非洲投资时只考虑获取资源而忽视环境保护和当地发展的报道,其指向性不言自明。
然而,希拉里·克林顿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好像忘了,就在上个月于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宣布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发展,这一数目是之前3年承诺贷款额的两倍。相比空洞的说教与承诺,非洲国家更欢迎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
美国害怕中国走进非洲,不是因为中国破坏了非洲的民主、人权和法制,而是因为中国以平等和真诚的态度赢得了非洲人民的好感和友谊。南非总统祖马就曾对中国平等对待非洲的态度表示赞赏。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许多西方人对这个大陆表示轻蔑之际援助了非洲”。
说到底,希拉里·克林顿此行是要在非洲与中国展开抗衡与竞争。问题是,美国一方面害怕中国在非洲的商业活动和无私援助,一方面又由于自身面临的经济困难而无暇顾及对非洲的投资和建设,对非洲的承诺往往口惠而实不至,即便提供一些援助也要附加大量条件,让非洲各国难以接受。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突飞猛进。中国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中非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663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83%。看到美中两国在非洲此消彼长的实力和影响力,“酸溜溜”的美国外交官内心自然充满了无奈和不甘。然而,没有尊重、平等和友善,何来发自内心的合作。
中国欢迎其他国家对非洲的投资和援助,吃苦耐劳、聪明肯干的中国人从来也不惧怕竞争。尽管美国不愿看到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稳步上升,但它必须意识到,通过贬损他国来增强自己影响力的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与其“羡慕嫉妒恨”,不如像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呼吁的那样,借鉴中国的援非方式和中非合作的成功经验。这才是非洲真正需要的。
(2012-08-03 16:51:02)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