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中日对抗已成常态但有限度 日本最怕被边缘化

国际先驱导报

关注

中日部队在蒙古合练

在美国称霸全球的时代,无论是从地缘政治还是从战略上看,日本都不是中国的大敌,中日两国目前的对立是有限度的对立。为了正确地看待这一问题,对日本社会需要有进一步了解。

日本极右政治势力首先是反美

日本官方的民调结果表明,日本90%的人对中国不感到亲近,但他们是否都是“极右派”、都反华呢?笔者以为,不能简单地这么看。日本社会的极右势力首先是反美,其次才是反华。换句话说,日本的极右势力中,真正反华的实际上是那些亲美派。其实,日本极右政治势力的核心是反美。他们的主要主张是让日本摆脱战后体制,目的是还原一个具有荣光的日本。这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针对的是美国。

日本试图摆脱战后体制,核心问题之一就是重新清理中日关系以及日韩关系。在许多日本人看来,就是要摆脱情感外交,摆脱“负罪外交”,建立基于共同利益基础的所谓“成人外交”,即该批评就要批评。

此外,对于中国对靖国神社问题的追究和韩国对慰安妇问题的态度,日本媒体和学者都写了大量的报道和书,他们认定,是因为“负罪外交”大量无原则的让步才导致这个局面,这样下去日本永远都不可能站起来成为正常的国家。

这是日本文化的一种思潮。客观地讲,这个思潮与我们所理解的军国主义反华不是同一个性质的东西,如果不能处理好这股思潮,就会形成两个民族更深的敌意。敌意往往不是由利益冲突产生的,而是由感情对立造成的。中日两个民族目前的对抗,正是一种情感的对抗,而不是理智的对抗。这是非常危险的。

日本的一些老专家明确地提到应该重新“寻根”,寻找日本文化的起源,就是在中国文化以及在中日2000年的文化交流中寻找日本文化的渊源,要以这个为基础重新看待并重塑未来的中日关系。而过去的“中日友好”是讲情感的东西,日本人并不买账。但若谈到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渊源,没有任何日本人反对。

日本对美国越独立,中日关系改善空间越大

需要强调的是,从全球战略上讲,日本不是中国的大敌,至少不是主要的敌人,而是可以分化的对象。在处理中日关系时,应该把握好这一点。

日本社会从其文化根源上讲是一种永远的“老二”资质。他们自古的文化就是给人做“吹鼓手”,不能做老板。二战后到现在为止,美国都是老板。日本文化界对于日本的定位是:日本是一个缺少战略的国家,所以紧跟“老大”是其最好的格局。二战的失败,以及战后日本的复兴也证实了这一点。

但是,今天的中国无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其一举一动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故其发展战略必然挑战到美国的利益。换句话说,中国的战略对手,主要是美国。对此,日本社会是有较为深刻的共识的。从以后东亚格局来讲,中国一定会成为“东亚老大”,这将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日本只要认可了中国要成为“老板”,它就会向中国倾斜。这是日本的国家性格、文化,包括战略目标所决定的。

此外,日本经济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之深,以及日本开始进入老年化社会这一现状,也使得日本社会无法积极响应极右势力对抗中国的要求。加之,和平是给日本带来繁荣的基础这一点已深入人心。所以,日本基本没有产生选择与中国全面对抗的基础和必然性。

那么,现在为什么日本出现了一种似乎强烈的与中国对抗的意识呢?按照一些政治家的说法,是因为中国在走向“霸权主义”方向,他们要阻止这种倾向,但并不是要破坏中国的发展,还是希望中国回到国际轨道上来,尊重国际秩序,尊重知识产权,尊重环境,不要那么强硬,不要用大中华思想和天朝文化来控制周边国家。

其实,日本人的这些想法,在深层次上还是对中国天朝文化,以及自己重新被边缘化的恐惧感;同时也是对于中国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所产生的强烈不安和不信任感。但是,可以指出的一点是,即使“最右”的安倍政权,其内部也没有偏离这种对中日关系的基本认识,其所选择的也只是有限度对抗战略。其实质是试图与中国建立一种较为长期的平衡战略。

所以,安培政权的智囊提出的战略是:以日美同盟为基础,在军事上与中国保持均衡,在政治上搞对抗和利益共享并存的地缘关系,在经济上力求稳定和发展合作;与此同时,通过全面参与美国在东海和南海的遏制中国的再平衡行动,向国际社会和日本国民显示其摆脱战后体制的新形象,进而借此实现其修改宪法的政治夙愿。

此外,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只要全球中美对立的格局存在,中日的对立就不可避免。我们也须认识到这样一个现实:日本政治相对于美国越独立,中日关系改善甚至获得更大发展的空间就越大。

软实力是中国让日本心悦诚服的关键

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离不开的就是经济合作。中国经济发展现在最大的缺陷是缺少技术积累,中国人很多,但中国只是成为了“制造大国”,还成不了像英国和美国这样的“服务塔”。反观日本,截止2000年为止,日本基本控制了世界上60%的专利,我们应当认可这一事实,但同时这也是中国的机遇。

现在,日本的制造业大量外移导致国内的空洞化,日本国内是有技术没有工厂,要活下去,必须把技术卖给中国。中国的情况与日本恰恰相反,有工厂而缺技术。中日两国之间在经济技术上有很大的互补性,尽管局部有竞争。中国在制造业高端技术上比不上日本,因此要维护世界“制造大国”的地位就需要日本的技术。

日本为了维持和中国在这方面的分工,必须在合适的时候对中日关系之间的遗留问题进行彻底的清算,双方建立真正相互信任的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关系。同时,中国要在世界上跟美国达到比肩的实力,其实是需要日本支持的。如果日本不给美国人高技术,不给美国人资金,美国的军工将难以维持现状。

中日两国如何处理好当前出现的这种中日对抗是很重要的。为此在战略上对日本应有正确的定位。日本的国民性是最怕被边缘化。同时,选择和中国对抗的一个潜意识,是想让中国重新认识到中国其实是离不开日本的。所以,如果中国不把日本当做大敌,让日本社会充分认识到即使没有日本的支持中国的发展和成长也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一现实时,日本会感到很难受。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获得技术以及资金的最佳选择,但不是唯一的。德国、法国和美国都可以部分取代日本;可是对于日本来说,中国却是维系其今后经济发展的唯一的市场。因此,中、日两国在战略、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上,首先要确立掌控和搞好两国关系的信心。这需要很大的智慧,同时也需要适当的时机。目前的争斗和对抗,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改善的机会,而不是为了真正走向对抗。 

最后需要强调一点:只要中国的军事力量没有达到与美国相当,可以一争高低的水平时,军事对抗和压力对日本的影响就是十分有限的。但是,只要中国当前的经济可以实现安全软着陆,从而走上平稳的中速增长的常态,日本社会,特别是媒体对于中国的态度将会出现变化。换句话说,这是中日关系真正开始改善两国关系的一个契机。但要让日本对于中国的发展心悦诚服的话,中国软实力的增长才是关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