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我军开国少将王直:授衔时我与许多同志并不激动

新华网

关注

1955年9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授衔授勋典礼。此次授衔,全军有10名功勋卓著的高级将领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1000名高级军官被授予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64万名中、初级军官被授予校、尉官军衔。

获得各级军衔的人们,特别是荣获将帅军衔的高级将领们,当时是如何看待这一来之不易的荣誉的呢?除了极个别“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衔时”者以外,绝大多数人想的不是功成名就、光宗耀祖、荣华富贵、安乐享受,而是在那硝烟迷漫的艰苦征战中,身边倒下的无数战友和阶级兄弟,有多少人没有看到革命的胜利,没有听到新中国诞生的喜讯,没有享受一天和平幸福的生活,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王直少将资料图

开国少将王直说:“说实话,授衔时我与许多同志一样,并不激动。因‘一将功成万骨枯’,人民共和国是千千万万个人民英雄流血牺牲换来的,他们牺牲了,荣誉却归在我们名下,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激动呢?”

少将罗应怀说:“我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在数十年的艰苦征战中,我的身边倒下了无数的战友和兄弟。‘一将功成万骨枯’,在我们成功的背后,在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我的老家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走出了200多位将军,但烈士就有14万人……功劳应该属于他们,荣誉应该属于他们。”

王直、罗应怀将军引用“一将功成万骨枯”诗句,意在说明自己是革命战争的“幸存者”,个人荣获的军衔,是千千万万革命者流血牺牲换来的。同王直、罗应怀两位将军一样,在评衔、授衔的关键时刻,众多的革命“幸存者”高风亮节,正确对待评衔和授衔的荣誉,涌现出很多让衔事例。

热门评论

1369727803 18
向前辈学习,用生命保卫人民共和国。
福建龙岩
回复TA
用户1785897761 13
没有他们的牺牲,哪有今天的我们!
辽宁大连
回复TA
魔裔教父 11
向抗日的英烈致敬
辽宁沈阳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7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