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欲重新装备核巡航导弹威慑俄军 被批浪费钱财

参考消息

美国《国家利益》网络杂志6月12日刊登卢克·奥布莱恩的文章《美国是否需要装备核巡航导弹?》称,由于俄罗斯部署从地面发射的新的SSC-8巡航导弹,所以1987年签订的《中导条约》看来正处于死亡前的最后痛苦之中。但是,美国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来应对该条约的消亡?一项建议就是恢复从海上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的核版本,即战斧对陆攻击核导弹(TLAM-N)。最后一枚TLAM-N于2013年被拆除,尽管自从老布什总统1991年提出核倡议以来,美国的潜艇就没有装备这种导弹进行巡逻。
里根总统决策在欧洲部署“格里芬”和“潘兴”II中远程弹道导弹。这2个系统都旨在提高北约的核战能力,同时也使美国能够诱使苏联回到谈判桌旁,并且能够凭借相对强大的实力进行谈判。
然而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但21世纪头10年却并非20世纪80年代。在我们试图把任何历史案例研究应用于解决现代问题时,我们完全可以研究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审查部署“格里芬”和“潘兴”II的决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项决策背后的种种因素今天按照相同的方式简单而言是不适用的,与在欧洲重新部署TLAM-N导弹相关的成本超过了任何潜在的效益。
20世纪与21世纪的“耦合”有不同的要求
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及其北约盟国通过部署大量战术核武器来抵消苏联的常规军事优势。这些包括以地雷、炮弹、火箭弹和可以从战斗机上投掷的炸弹等形式的核弹头。这些战术系统是为了确保苏联对北约发动的任何常规攻击都将迅速升级到核武器级别,因而危及直接对苏联本身发动攻击的美国重型轰炸机和导弹。这反过来则是为了使对北约发动常规武器攻击的潜在成本变得特别高昂。
然而在这一时期,北约领导层所严重关切的则是确保美国(及其战略核力量)与欧洲保持充分“耦合”。假如美国与欧洲“脱钩”,苏联就能够发动使用常规战争,并且确信美国不会冒动用核武器的风险,因为害怕美国本土遭受相应的攻击。为了弥补这一点,美国保持了较大射程的导弹系统,以防止这种脱钩,最初采用的是“雷神”和“朱庇特”导弹。
古巴导弹危机过后,美国从欧洲撤出了“朱庇特”中远程弹道导弹,以换取苏联从古巴撤出同类导弹。然而,苏联却在本国境内保持了大规模的此类武器。这些导弹能够瞄准欧洲多数国家,特别是可以被用来瞄准关键的北约目标,包括部署在欧洲的北约核力量,从而使北约无法动用同类武器进行报复。
作为回应,美国在欧洲部署了F-111型轰炸机和装备“北极星”弹道导弹的潜艇,并将其直接置于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指挥下。这些系统旨在对抗苏联的中远程弹道导弹,从而在实质上恢复欧洲的战略平衡。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开始部署具有公路机动能力的SS-20洲际弹道导弹。除了与旧式中远程弹道导弹系统相比命中精度大大提高外,这些导弹还是公路机动的,因而不太容易受到北约攻击。
不过今天,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同的动态。冷战期间,“耦合”或者“挂钩”的全部要旨就是确保,苏联不会受到诱惑(摧毁北约的战术核武库不会引起美国动用战略核武器)。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北约就会失去战术核武器,因而失去可以用来阻止华约大规模常规力量进攻的唯一工具。
但是,今天北约(特别是美国),对俄罗斯军队占有强大的常规武器优势,并能够在爆发冲突情况下给俄罗斯造成很大损害。常规武器攻击同样能够造成足够的破坏以阻止攻击。核武器并非魔法。正如政治学家罗伯特·穆勒所说,可能更为令人恐惧得多的是想一想从50层楼上跳下,而不是从5楼跳下,但任何人如果觉得人生哪怕是最起码令人满意,也不大可能做出两者当中任何一种选择。
如果可以动用核武器就会限制常规武器的使用
美国之所以不得不在20世纪80年代部署地面发射的核巡航导弹,除了偏好要比飞机更具有生还能力的核打击力量,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对同时考虑其他军事力量的决策加以弥补。现在,几十年过去了,TLAM-N导弹的倡导者将会使我们重蹈覆辙。
今天,如果在欧洲重新部署TLAM-N导弹,很可能会受到北约在80年代部署F-111轰炸机时所面临的相同制约因素。如果允许装备着TLAM-N导弹的潜艇执行常规作战任务,就会使之冒可能会遭受正常的战场作战损耗的风险。如果在波罗的海、巴伦支海或其他地方作战,就很难避免使潜艇力量遭受作战损失。如果这些潜艇发动常规巡航导弹打击,仍可能会危及自身。这样一来,替代选择就是把一艘或多艘潜艇专门留作后备力量,使这支力量携带TLAM-N导弹并保持隐蔽,直到需要的时候为止,这样的不利一面就是使战区指挥官失去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一支作战力量。
部署潜艇和维护联盟:成本高昂
正如历史所表明,双轨决策是一项有争议的决策。由于对一种看法十分敏感,即美国可能会迫使北约准备与苏联进行一场核战争,这场战争主要会在欧洲领土上发生,所以欧洲各国公众强烈反对这种部署,成千上万的人们在西德等地走上街头抗议。事实上,要想消除其中很大一部分忧虑,北约就必须同意撤出1000枚核弹头,包括使“潘兴”II和“格里芬”导弹采用单弹头,而非采用多弹头。因此考虑一下当时,人们所认为的俄罗斯核武器构成的威胁要比今天严重得多,而今天,85%以上的德国人反对在德国土地上部署任何武器。
因此,TLAM-N导弹似乎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替代选择。由于潜艇大部分时间都会在海上巡逻,所以不会遭到与欧洲各国保留“格里芬”和“潘兴”II基地所遭受的相同程度的抗议。但欧洲各国的和平活动家却不大可能会认为必须对此加以区分。这意味着,把TLAM-N导弹部署在欧洲盟军司令部指挥下的部分或者全部潜艇部队之中会使在欧洲进行每一次可能的港口潜艇停泊和军演都带来复杂问题。在这种问题方面,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就是明证。
即使美国只能把这种核导弹部署在少数潜艇上,出于明显的原因,它也不大可能会公布,哪些潜艇装备着核武器,哪些没有,这实质上就意味着,攻击型潜艇的任何一次停泊都可能会十分困难。假如由于公众的压力,北约国家拒绝允许停泊,这会给美国在欧洲维护联盟造成什么影响。很可能不是什么好的影响。如果美国的潜艇在欧洲水域发生事故,外交上的不良后果就已经很严重,更遑论其是否携带核武器。在这方面,苏联的一艘W级攻击潜艇在瑞典水域搁浅事件就很说明问题,并不仅仅是这艘潜艇侵犯瑞典的海上主权,而且还有其携带核弹头,促使事件的不良影响变得严重得多(我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开玩笑)。
把这种导弹部署在核潜艇上还具有另外一些含义。我们是否希望攻击潜艇的例行部署,特别是一旦爆发危机,带有核威胁的信号?虽然这种做法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有用处,但却也可能会使美国不敢派遣额外的攻击潜艇,在爆发危机时进入欧洲,因为担心这种举动会被视为带来过高的使局势升级的代价。当然,美国可以选择仅仅在危机过后部署TLAM-N导弹,将其用飞机运送,装载在攻击核潜艇上。但这也因而产生一种悲观论点,即重新启用TLAM-N导弹会避免带来部署方面的问题。
像20世纪80年代一样在欧洲部署中远程核力量背后的推理也必须得到考虑。在海上部署这些新武器,或者将其部署在偏远的岛屿上的想法实际上是北约曾经探讨但却最终放弃的一项行动方针。虽然在海上部署会避免国内政治方面的更高代价,但避免这种代价会向苏联表明,北约在其核威慑问题上态度不认真。如果北约盟国不愿承担这种部署的政治代价,那么这些盟国在北约释放核武器的时刻到来时会愿意批准北约这样做吗?鉴于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组织在核武器问题上采取的十分谨慎的做法,所以今天与那时相比,问题可能更大。如果部署这种核导弹被视为缺乏可信度,那么这样做就会使这种部署的全部目的本身化为泡影。
TLAM-N导弹不会使俄罗斯改变主意
20世纪80年代签订《中导条约》时,该条约在苏联领导层看来服务于一项十分具体的目的。“格里芬”和“潘兴”II导弹在欧洲部署时对苏联领导层显示出一种不可接受的斩首风险。像美国人一样,苏联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其核力量建立可靠的指挥和控制系统。但到80年代,苏联领导人十分害怕美国可能得逞。由于“格里芬”和“潘兴”II导弹的部署,苏联领导层就确信,美国已经在欧洲部署了会使这种打击获得成功的新一代武器,因而在苏联领导人能够下令其核力量进行报复之前将其杀死。因此,《中导条约》对双方来说是一种双赢。这样一来,美国就没有必要采用可能会使之与盟国脱钩的武器,而苏联也不再会面对在其看来可能会使斩首打击获得成功的一种武器。
然而,毋庸赘言,时代已经改变。正如俄罗斯前外长谢尔盖·伊万诺夫2007年对罗伯特·盖茨所说,美苏签订《中导条约》时,从其观点看来,美国是拥有能够打击苏联的中远程系统的唯一国家。然而现在,俄罗斯却在印度、中国、伊朗和巴基斯坦的中远程系统射程内。此外,由于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更靠近俄罗斯的西部边界,所以F-35等(具备执行核任务的能力)拥有双重能力的飞机可以完成相同的任务。
此外,俄罗斯日益认识到,射程较远的精确打击武器具有尤其有用的作战实力。无怪乎,针对叙利亚目标的远程巡航导弹打击是从俄罗斯里海舰队发动的。海军系统按照《中导条约》仍是允许的。俄罗斯也显示出,这种系统对其而言的实际用途。此外,俄罗斯地面发射的中远程系统也使之能够打击远在德国的北约目标,同时却仍然深深地隐藏在俄罗斯的综合防空系统之中,因而能够取代部署在加里宁格勒的、更容易遭到北约空中力量打击的短程“伊斯坎德”系统。
结束语
北约要想对俄罗斯保持威慑,就需要把重点放在建立使之能够在武装冲突中取胜的实力方面。这并不意味着获取新的核能力,而是意味着在美国在欧洲等地保持强大的常规作战力量的支持下,持续加强北约的常规实力。如果单纯由于敌手保持类似的实力而产生部署这种力量的膨胀的冲动,就会适得其反。防务资源是有限的,用于部署不对满足战略要求具有核心重要性的力量的每一美元都是本来可以用在别处的一美元。
在部署装备着常规武器的中远程导弹系统问题上可以大做文章。除了其在使用范围大得多的太平洋地区的用途外,这种系统还可能会为指挥员提供战胜俄罗斯防空系统和关键后勤枢纽的能力。但是,这样做的外交代价太高,还没有等到俄罗斯严重违反条约,因而令人对其违约行为毫无疑问。然而,除了使维护北约联盟的难度增加,同时损害北约在常规战斗力方面的优势外,重新采用这种核武器类型不大可能达到什么重要目的。(编译/尹宏义)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