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7】履痕铿锵,中国陆军那些击中你泪点的瞬间

中国陆军
再有9天,我们就将告别2017年。在这个时刻,让我们通过一个个光影瞬间,回望2017年,回望中国陆军一年来走过的铿锵足迹,重温那些振奋人心的时刻,触摸那份击中心灵的感动。这些瞬间,折射的就是中国军人的时代风采,展现的就是中国陆军的时代风貌。这些瞬间,就是中国陆军的历史。
与死神赛跑
受台风袭击,福建省南安市九都镇林坑村发生严重山体滑坡,多名群众伤亡,东部战区陆军某部官兵闻讯火速赶往灾区救援,及时将受伤群众送往医院救治。

向解放军叔叔敬礼
陆军勤务学院组织野营拉练,一个放学归来的小男孩突然立正站立,向解放军叔叔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最不舍的送别
第72集团军某旅700余名官兵完成抗洪救灾任务后回撤。得知消息的群众,自发前来送别,再现了十里送红军的感人场面。

冰珠·敬礼
位于北纬53°的大兴安岭西麓额尔古纳河旁的奇乾乡,一年里有6个多月大雪封山,这里冬季室外温度低于-30℃,在外巡逻执勤的战士不一会儿眼睫毛上就结出了冰珠。

飞越雪海来看你
1月20日,农历小年,新疆阿勒泰地区呵气成霜、滴水成冰。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官兵搭乘某陆航旅的直升机飞向驻守在阿尔泰山深处的红山嘴边防连,为连队送去暖心年货,并接送下山过年的官兵。直升机舱门打开的一刹那,连队中士张海鹏一下喜呆了:他万万没想到,女朋友高婷搭乘直升机上山来看他。一对恋人相拥相依,互诉衷肠……

匆匆道别
中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转隶移防,机要参谋吕先阳与妻子顾娜在车站匆匆告别。车窗内,站台上,两人的挥手代替了千言万语。列车出发后,妻子发来信息:“家里有我,你放心!”

移 防
第75集团军某旅干部夏毅坤即将调整移防,怀孕的妻子特意带着女儿来为他送行。眼看他要出发了,懂事的女儿挥着小手说:“爸爸放心,我一定当个好姐姐。”

穿越三千公里国土的爱恋
姚冉是河南驻马店的一名小学教师,邓云翔是驻守在祖国雄鸡版图最北端漠河某边防连的副连长,两人平时依靠书信和手机传递情意。2017年1月25日,姚冉辗转3000多公里来到连队,与邓云翔领取结婚证,情定界碑前,相约一生相守。

忠 诚
老兵魏德友与妻子一起在中哈边境无人区义务巡边53年,坚持每天升降国旗,用大爱书写着对祖国的忠诚!

心中燃烧一团火
陆军某边防团塔克什肯边防连驻守在阿尔泰山深处的中蒙边境,每到冬季这里被冰雪覆盖,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8℃,虽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官兵们始终以苦为乐。图为零下40℃的气温下连队官兵在巡逻路上午餐。

“蚊虫王国”戍边人
新疆军区某团北湾边防连驻守在“世界四大蚊虫王国”之一的额尔齐斯河出境口,这里夏天每立方米蚊虫可达1700只,官兵巡逻执勤“出门三层衣,回营一身红”。图为北湾边防连战士吴春思在哨位上执勤。

吻别 我的界碑
在界碑前,老兵姜兆泽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快步走向界碑,双手抚摸着界碑,眼里噙着泪水。这个有12年戍边生涯的边防军人,岁月让他的额头增添了不少皱纹,抱住界碑,深情的吻别,情不自禁地流下两行热泪,刚好被笔者手中的相机定格在雪域高原。交接完毕后,再回头看最后一眼边防线,老兵们心里仿佛了确了一桩心愿。
男儿一跪,惊山震海
2017年6月26日中午,四川茂县山体坍塌救援现场,再次出现山体垮塌,救援部队临时撤离。这时,队伍里跑出一名士兵,扑通一声跪在掩埋着爷爷和父母等14名亲人的废墟上失声痛哭,长跪不起……

亲吻连队台阶
胸前的红花那么的绚丽夺目,仿佛在诉说着昨天的光辉岁月,再看看一起摸爬滚打的战友,再看看这个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别了,热爱的军营!别了,第二故乡!

最后一个军礼
听到了主人呼唤,“雪豹”猛地站了起来,在笼子里团团转。打开笼门的刹那,“雪豹”一下冲了出来,使劲蹭着李想的腿。“走,再带你去转转!”说完,李想和“雪豹”一起走向了训练场。在暖阳下,一人一犬的身影,让一旁的人不禁红了眼眶。当肩上的军衔卸下,胸前别上鲜艳的红花,李想知道,自己真的就要离开了。真正放不下的,是岁月凝结的深厚战友情,更是初长成的搜救犬——“雪豹”。

含泪送别
在送老兵的火车站台上,一支驼铃曲响,老兵泪流两行。

欢送子弟兵
某部官兵以坚不可摧的钢铁意志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战胜了洪魔,当地百姓夹道欢送,向子弟兵致以崇高的敬意。

小伙子,歇一歇!
某部两千余名官兵分赴江淮十余个灾情较重的地区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某连官兵在溧水区晶桥村连续奋战数小时,成功封堵多处管涌后,战士们已经精疲力竭。这时,驻地一位老奶奶走到战士们跟前,拿起毛巾为战士胡兆洋拭去汗水。军爱民、民拥军,温馨的一刻瞬间定格。

一百一十五名军嫂撑起另一座营盘
滹沱河畔,石家庄市。一个军营大院里,看不到几个穿军装的人,只见一座军人跃马扬鞭的雕像傲然矗立。一年前,伴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号角,在这里驻守了46年的原陆军第27集团军官兵移防到山西太原,成为全军首个因改革而调整部署的军级单位。从此,集团军机关和直属队115个军人家庭开始了“双城”生活。当整个家庭生活的重担突然压在留守的军嫂身上,她们由来已久的艰辛、酸楚,被瞬间放大;她们长期养成的坚强、勇敢,也更加凸显。

冷 暖
第76集团军某旅保障分队在海拔4600多米的昆仑山腹地冒雪为长途机动的官兵制作热食。

“爽约”的爸爸
2月14日,新学期开学,成都七中八一学校六年级四班学生李燚鹏和妈妈在校门前与爸爸李志国视频通话。李志国在驻西藏部队工作多年,一家人一直分居两地。李燚鹏最渴望的是能有爸爸送他上学,然而,多年来,李志国一直是个“爽约”的爸爸。

纷飞大雪中的“两棵松”
西藏军区某部官兵在风雪中仍然坚守在海拔4700米的边防哨点,守卫雪域高原国门边关的瞬间。漫天风雪中,边防战士就像挺立着的“两棵松”。

坚 守
新疆军区某部官兵常年驻守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面对高原高寒缺氧的恶劣条件,官兵们始终保持旺盛斗志。

如沐甘露
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的官兵使用喷洒器防暑降温。

风雪之中不倒“松”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线,年均气温-6℃,8级以上大风天气达120多天,似乎永远都停留在冬季。4月29日,陆军青藏兵站部某汽车团百余台重型卡车轰鸣上路,穿越风雪弥漫的青藏线,执行进藏运输任务。4月30日,天空突然狂风大作,鹅毛般的雪花纷纷落下。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路面被厚厚的冰雪覆盖,柏油路变成了冰雪路,重型卡车装上防滑链仍然打滑。风雪中,执勤的汽车兵矗立成一座雕像。

老兵的泪
退伍之际,南部战区陆军某旅女兵黄智宇流下了不舍的眼泪。

帕米尔生死救援
5月11日5时58分,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发生5.5级地震。南疆军区某边防团官兵赶赴受灾最严重的塔什库尔干乡库孜滚村展开救援,协助当地排查房屋、转移群众、搬运物资。

朱日和,从当年那个名字也不能提的“华北某地”到如今全球瞩目的训练基地,见证了中国陆军实战化训练的一个个铿锵步伐。图为参加演习的官兵正进行十公里重装奔袭。

洪水中不倒的“墙”
7月2日,受洪涝灾害影响,广西全州县安和镇300余名群众被困。陆军第75集团军某旅紧急前往现场展开救援,官兵们拉起绳索,组成一道150米长的“人墙”,确保群众安全转移。

告别,是军人家庭的常态
东部战区陆军某部二级军士长仰永峰入伍21年,经历了3次编制调整、4次移防搬迁。2017年夏,仰永峰所在的营整建制移防。他挥别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踏上新的征程。

别了,老连队!
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青州连”九班被分流到新组建单位。临行前,班长刘瑞坚带着全班9名战士含泪向老连队敬礼告别。

最美“逆行”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闻令而动,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危急关头,救灾官兵奔向最危险的地域。这张刷爆微信朋友圈的逆行背影,正是救灾期间无数官兵的真实写照。
詹娘舍哨所
在詹娘舍哨所的视频中,有一个画面是班长在屋顶扫雪的航拍。当战士们看到这组画面时,班长说,他在詹娘舍待了9年,从来没从这个角度看过哨所。他说:“哇,看起来还蛮危险的。”他说这句话时,看似轻描淡写,但是半分钟后,泪水从他的眼眶里流了出来,接着所有的战士都哭了。

给儿子的礼物
南疆军区某通信团三营营长马现金入伍21年,在高原奋战15年。高原戍边,无怨无悔,只是对家人心怀愧疚。这枚沉甸甸的军功章,是马现金给儿子最珍贵的礼物。

再一次向战友敬礼
“若有战,召必回!”昨日豪情激荡志愿从军甘献青春卫祖国,今朝热血沸腾光荣退役再谋大业创辉煌。他们表示:“服从改革大局,转身离开军旅,我们无怨无悔!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们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怀忠诚之心、永葆军人本色、永记军人使命,闻战必回,逢战必上!”

19岁西藏墨脱边防战士牺牲在巡逻路上
9月28日,西藏军区边防某团五连战士梁昆炜,在边防巡逻途中被飞石击中,壮烈牺牲。按常规,9月是满服役期战士退伍回家的时间,可由于任务需要,他延期服役3个月;20天后,他随队赴某山口执行武装巡逻任务,不幸遇难。


“活界碑”
这里方圆百里只有一家住户,两个人。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30年来,他和妻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极端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甘于清贫,甘于寂寞,以哨所为家,风雨无阻地在二十多公里长的边境线上从事巡边、守水、护林任务,走了312000多公里路,穿破了450多双胶鞋,创造了连续30年桑德克地段未发生一起违犯边防政策和涉外事件的纪录。
您的一键分享,就是传播正能量!
来源 | 中国陆军(army81cn)、解放军画报
本期编审:钱晓虎
值班编辑:李 华 刘 畅 孙继伟
责任编辑:赵林孟 付潇翔 祁 政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