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祝福咱们的英雄航天员大队,20岁生日快乐!

中青在线

关注

神舟飞天,太空漫步

入住“天宫”,太空授课

中国航天一次次的突破

每一名中国人都铭记于心

这背后

离不开中国航天员及其团队的艰辛努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

今天是你的20岁生日

生日快乐!

2016年10月17日清晨,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出征

20年前的今天,1998年1月5日,从全军众多优秀飞行员中选拔出的首批14名航天员进驻航天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

这一天,从此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

此后的20年,航天员大队圆满完成6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现多人多天、太空出舱、交会对接、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等一系列重大突破,先后有11名航天员被授予“航天英雄”、“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2017年7月28日,习近平主席签署通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记一等功。

习近平关注点赞中国航天人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我们培养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育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广大航天人展现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昂的爱国热情、强烈的责任担当、良好的精神风貌,你们不愧是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英雄团队。

有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全体航天人的团结拼搏,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明天必将会越来越辉煌。

今天,我们走进这个光荣的群体,走近这些航天英雄。

杨利伟:“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003年10月15日

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一天

这一天

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

环绕地球飞行14圈

历时21小时23分

圆满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成为第一位踏入浩瀚太空的中国访客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神舟五号飞船搭乘新型长征二号火箭成功发射

“神五”飞行中,抛掉逃逸塔火箭后,发动机与箭体产生共振形成强烈振动。杨利伟至今还记忆犹新,他回忆道:“当时明显觉着自己快顶不住了,在几十秒内有死亡的感觉。”

杨利伟在自传《天地九重》一书中写到:“起飞那一刻,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的自拍照,这也是中国航天员的第一张“太空自拍”

当时北京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内鸦雀无声,当杨利伟的画面从屏幕上一闪而过时,突然有人喊道:“他的眼睛在动,他还活着!”

昏眩中的杨利伟,通过耳机隐约听到阵阵掌声和欢呼声。这时,他才意识到:“我还活着。”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凯旋

待返回舱着陆后,杨利伟探出头来,向着人群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费俊龙:一个筋斗“翻”了约351公里

2005年10月12日,是费俊龙和聂海胜圆梦的日子。

这一天,费俊龙和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飞向太空,在轨飞行5天5夜后,平安返回地面。

△在模拟训练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飞船返回舱内进行训练。

△费俊龙太空中的第一个滚翻

“神六”凯旋后,费俊龙被人们称作“太空归来的‘中国龙’”。舱内,他半蹲在座椅上,用双手撑住座椅的边缘,然后轻轻一翻,完成了中国人在太空中的第一个滚翻。

望着正为自己拍照的聂海胜,费俊龙又调皮地翻了3个筋斗。这4个筋斗,大约用了3分钟,以当时飞船的飞行速度计算,这条“中国龙”一个筋斗“翻”了约351公里。

△费俊龙在飞行中抓摄的我国内蒙古地区巴丹吉林沙漠

翟志刚:惊险一幕 “差点永留太空”

2008年9月25日,同年出生、同年招飞、同进大队的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3人,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再次出征。但这次任务中的一次险情,至今提起他们仍心有余悸。

△“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出征前训练

9月27日16时,翟志刚准备执行中国首次太空出舱活动任务,就在准备出舱那一刻,飞船突然报起火警。他们深知,舱外航天服一旦着火,后果将不堪设想。刘伯明当即报告地面,并认真检查舱内电路,却未查出原因。

“出舱!”危急关头,顾不上犹豫,翟志刚果断决定开门出舱。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迈出了“太空步”。

△2008年9月27日16时39分,翟志刚执行中国首次太空出舱活动任务

后经查,火警是因烟火敏感器对高真空环境适应性不好所致。在清华大学的一场报告会中,当有学生问起“担不担心回不来”时,刘伯明的回答撼动人心:“即便是死,我们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刘旺打了十环 刘洋表现优秀

2012年6月16日,景海鹏、刘旺、刘洋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九号飞船再次升空。

34岁的刘洋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性。

△2012年6月16日,景海鹏、刘旺、刘洋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九号飞船出征

△天宫一号内,刘洋“躺”在固定在舱壁的睡袋里准备休息。

80米,60米,30米,10米……在首次实施飞船与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时,刘旺完美地打出一个“太空十环”。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手控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为了这一天,刘旺准备了14年。为了这一刻,他在地面完成1500余次手控交会对接训练之后,成功率保持在100%。

△刘旺完成中国首次太空中手控交会对接

王亚平:完成“太空第一课” 

2013年6月11日,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搭乘神舟十号飞船穿越大气层,环游外太空。这是中国建立空间站的一次重要飞行。

△“神十”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出征前

这次飞天,使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并由她实施第一次“太空授课”。失重下的水球是啥样?陀螺在太空中如何旋转……40余分钟的太空授课,让全国青少年乃至世界人民大开眼界,全国6000万名师生同步收看了电视直播。

△王亚平实施太空授课”

景海鹏:与习主席“天地通话”

2016年10月17日,景海鹏和陈冬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再次造访“天宫”,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这一次,他们飞得更久、任务更重,共飞33天。景海鹏也成为中国唯一三入太空的航天员。

景海鹏:“爽不爽?”

陈冬:爽!”

航天员舱内的私房话,也成为了这次飞行的经典时刻。

△景海鹏和陈冬入住新的“太空家园”——天宫二号

50岁的景海鹏,还在飞行中迎来他的第一个“太空生日”。

2016年12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及参研参试人员时对景海鹏说:“我听说,你是在天上过的生日,这可是个‘高水平’的生日啊。你三次上太空,而且是将军上太空,希望你继续努力,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二十年来,航天员一次次载誉归来,一次次成为我国载人航天的佳话。

这背后,有着航天员艰苦卓绝的长期训练,有着航天员背后团队所有无名英雄的无悔付出和默默坚守,更有着几十万航天人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

 延伸阅读 

飞船升空过程

点火发射

 逃逸塔分离

火箭分离

太阳帆板展开

宇航员握手庆祝

发射成功

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

军报记者拍摄神舟十一号升空瞬间。

20岁

中国航天员大队

还是风华少年

愿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新时代

实现更多航天梦

为你们点赞

为默默奉献的中国航天人点赞!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