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傅建文:黄埔官长中的豪华“明星”阵营

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
为满足广大读者要求,本公众号周末文学版块改为文学副刊。评论区留言,我们将综合留言质量和热度,每月评选出2位读者,分别赠送名家作品集2册。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有时,文学会帮我们发现、寻求更好的自己。一起阅读,让文学温润的光照亮心灵。
作者:傅建文
当然,众人拾柴火焰高。偌大一个黄埔军校,不仅仅是几个伟人智者就能撑起的。一台好戏,除几个主角外,还要有一些毫不逊色的搭戏“配角”,要有一套齐全的吹拉弹唱班子。黄埔军校就具备了这一点。
在军校教官队伍和学校管理班子中,无论国共两党,都不乏其突出的军事政治人才。
何应钦
在国民党方面,何应钦算得上一个。他由蒋介石介绍入军校,一开始便出任总教官,并替代李济深出任教练部主任,应该算是尽职的。他自己是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到军校后,又拜苏联顾问为师,把苏联的军事教学方法全部贩卖过来,倾其全力教给学生们。和何应钦并驾齐驱的是邓演达,无论是能力还是资质,都毫不逊色。虽然蒋介石把他划为左派,不太喜欢他,但他在黄埔军校筹建时就参与了,是筹委会委员,军校首任教练部副主任,同时也是保定军校出身的黄埔军校教官们奉为旗帜的灵魂人物,在师生们中威信很高。严重也算得上一个。他是保定军校的高材生,黄埔军校筹建之初就担任了考试委员会委员,而后是中校教官、学生总队长、训练部主任,是军校的实力派人物,而且他一生都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势力。还有张治中。他经历很丰富,当过兵,当过警察,又相继毕业于武昌陆军军官学校和保定军校,进入黄埔前还担任了桂军的师参谋长,精明强干,英姿勃发,深为蒋介石所器重。其余如陈诚、刘峙、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等,也都是可圈可点的人物,有不少令人回味的故事。
黄埔军校时期的叶剑英
叶剑英则是其中十分特殊的一个。说其特殊,是他的身份和倾向。进入黄埔前,他在海外漂泊过,又进入云南讲武学校学习过,后来又一直追随孙中山革命,担任师参谋长,是粤军中风华正茂的青年将领。但就在进入黄埔军校前后,他开始接触共产党人,阅读了大量的共产主义书籍,很快成为了共产党人最可靠的同盟军,并且在思想立场和情感上完全偏向了共产党这一边。到军校后半年不到,他便向黄埔军校中共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军校的中共党组织不敢作主,上报中共两广区委,中共两广区委却拒绝了他的申请。究其原因,还是他身份特殊的问题,怕引起国民党右派势力的不满,破坏国共合作的局面。不过,中共两广区委派熊锐找他谈了话,无非是一些很婉转的拒绝之词。叶剑英没有气馁,仍一无既往按照自己既定的人生方向走,最终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大屠杀时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方面,也是十分强大的阵营,特别是周恩来进入黄埔之后,邀请了很多知名共产党人到任教。恽代英是其一。他是工人运动和青年运动中成长起来的革命领袖,《中国青年》杂志的主要撰稿人,后来到黄埔军校,接替高语罕担任政治总教官。他的思想十分敏锐,口才好,又特别善于把深刻的道理通俗化,深受军校学生们喜爱。军校学生们说:怕的是邓演达,爱的是恽代英。可见受欢迎的程度。萧楚女同样也是《中国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来黄埔军校之前给毛泽东当助手,主要负责广州农民讲习所的教务工作,到黄埔军校后又主持《黄埔日刊》上的政治讨论专栏,仍以犀利的笔宣传无产阶级思想,令蒋介石十分无奈,他曾对“孙文学会”的人说过:你们吹十天喇叭,抵不上萧楚女一篇文章!高语罕则以幽默风趣见长。他是我国最早提倡白话文的学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到黄埔军校后即担任政治总教官。他讲课既轻松幽默,又极赋逻辑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很多黄埔学生几十年后仍记得他讲课的细节和内容。聂荣臻到黄埔军校稍晚一些,是1925年9月份,那时他刚从莫斯科回国,周恩来立即把他拉到黄埔军校政治部,充任秘书一职。需要说明的是,那时的秘书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一职,是协助主任和副主任工作的主要成员。和聂荣臻一起到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的还有刚从法国留学回来的熊雄,他是周恩来旅欧的同学,和张申府、周恩来等一道发起成立了中共旅欧支部,是大革命时期中共优秀的军事领导人。他在黄埔军校先任政治总教官,后任军校政治部主任——且是任期最长的主任,可惜的是,后来他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被杀。还有张秋人、孙炳文、李求实,这些卓有名望的共产党人,也都先后到黄埔军校任职。
除国共两党都派出精英人物到军校任职外,苏联的无私援助和苏联顾问和悉心指导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埔军校创建之初,不独缺钱缺粮,手中也缺少家伙,孙中山虽然批了三百支粤造毛瑟枪给军校,但他的话在军阀们那儿不太管用,结果兵工厂只给了三十支,仅够站岗放哨用。一直到近四个月后,等苏联的军火援助船万里迢迢抵达,这个问题才真正解决。那时的苏联,真正具有国际主义的风范,这艘援助船中,有带刺刀的步枪八千支,每支枪配备子弹五百发,此外,还有小手枪十支。这些枪支弹药,不仅解决了军校师生的急需,也解决了稍后两个军官教导团的武器装备,对真正建立国民党党军功不可没。除枪支弹药外,苏联还向军校开办之初拨付了近百万卢布,此后又陆续添加,到1927年为止,总共拨付二百多万卢布,作为军校的维持费用。不过,相对军火和卢布来说,更宝贵的苏联派出了一批具有政治经验丰富、军事素质良好,且具有指挥作战经历的优秀指挥员担任顾问,指导军校筹建。几乎是黄埔军校选址完成的同时,就有四个苏联顾问上岛,担任组长的是切列潘诺夫,亦且大名鼎鼎的蔡顾问。来中国之前,他担任苏联红军的团长和旅参谋长,又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应该说是苏联经过精心的挑选的指挥员。稍后,巴甫洛夫和布留赫尔也相继上岛。巴甫洛夫在苏联国内战争期间,担任过集团军司令,曾获过两枚红旗勋章,来到中国后,孙中山即授意他主持军委会工作,迅速完成军委会工作计划,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以黄埔军校毕业生为主,组成一支新型的军队,同时,他还提出了设立党代表、所有军校学生接受政工训练的计划——这一步,正是后来国民革命军称之为“党军”的核心所在。可惜的是,他在1924年7月8日乘船探测东江敌情时,不幸落水身亡,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接替巴甫洛夫担任来华军事总顾问是布留赫尔,但他的中国名字响亮得多——加仑!加仑在苏联时就已是声名遐迩,担任过苏联远东共和国军事部长兼共和国人民革命军总司令、陆军部长、军委主席,大将军衔,他还是苏联红军将领中第一个获得红旗勋章的,因战功突出,后来又相继获得三枚红旗勋章。他一上黄埔岛,便旗帜鲜明地提出来:黄埔军校所培养的军官,在军事和政治素养上,必须要超过其它军校。当然,这绝不是空头支票,他的能力和魄力,都促使黄埔军校一步步在实现这个目标。不过,首先上岛的苏联顾问都十分低调,不穿军装,不在公开场合露面,所有教学和指导,都是透过何应钦、蒋鼎文等教官实施,由他们教会中国教官,再由中国教官当二道贩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几月后的单兵战术教学为止,因必须由教员亲自示范,何应钦这才把步兵顾问舍瓦尔金请出来。人家那真是不含糊,在一百多米的战术训练场上,接连做出了火力下运动、翻滚、跳跃及运动中各种姿势的据枪和射击,几十个动作一气呵成,虎步腾腾,凶悍勇猛,把所有的学生都看呆了。接下来,他又表演各种姿势的实弹射击,三十发子弹发发都在九环以上。事实上,无论是步兵战术顾问,还是炮兵顾问、骑兵顾问,谁没几手绝招呢?也是从这时起,苏联顾问逐步走向前台,并渗透到黄埔军校教学、训练、作战等每一个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有这么一大批优秀的教学和管理人才,有苏联的无私援助和苏联顾问的倾囊相授,军校才生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出一种广揽天下英才的博大气象。
傅建文,湖南宁乡人,1964年8月出生,1981年10月入伍,曾就读于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合办的研究生班。专业作家,全军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国家特殊津贴专家。
入伍后即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小提壶》《长城谣》《长征谣》,中篇小说集《窑神》,短篇小说集《不再寂寞的眼泪》,报告文学集《1998 荆江不分洪》,长篇纪实文学《大倒戈》《血染的神话》《太行雄师》《邓小平与李明瑞》等,担任电影《南方大冰雪》《浪花岛之恋》《青铜魅影》《四羊方尊传奇》及中长篇电视剧《窑神》《羊城风暴》《刘伯承元帅》编剧,多次获国家图书奖、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全军电视金星奖、优秀编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