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俄军米格-31试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可灭2000公里外目标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3月12日报道 塔斯社3月11日报道称,俄罗斯国防部11日宣布,空天军用米格-31截击机试射了“匕首”高超音速空射导弹,导弹命中靶场目标。

国防部说:“空天军米格-31截击机机组在指定区域完成了‘匕首’高精度空射导弹系统高超音速导弹的战斗训练发射。”

国防部称,米格-31从南部军区的机场起飞执行战斗试值班。发射按照规定进行,高超音速导弹摧毁了靶场的指定目标。

这次试射确认了“匕首”导弹系统的技战术性能和暂时指标。

国防部表示,从2018年起,米格-31截击机已经携带“匕首”导弹飞行了250多次,飞行员做好了在各种气象条件下昼夜飞行的准备。

以改进型米格-31截击机为基础的“匕首”系统用于摧毁地面和海面目标。这种高精度高超音速导弹,能在战机不进入敌方防空区域的情况下攻击距离2000多公里的目标。米格-31出色的飞行技术性能和高超音速导弹优秀的隐身性和机动性让“匕首”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武器。

从2017年12月1日起,第一支装备“匕首”系统的米格-31飞行编队开始执行战斗试值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俄军米格-31投放“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视频截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雪山飞狐:米格-31在库页岛练空中加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近日,俄军米格-31BM截击机准备从库页岛基地起飞,背景可见壮丽的雪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米格-31,北约代号“捕狐犬”,是一种由苏联米高扬设计局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研发的串列双座全天侯重型截击战斗机,于1981年5月正式投入服役。米格-31是俄空军现役唯一的一种专用远程防空截击机,同时还是全球范围内飞行速度最快、起飞重量最大的战斗机。图为米格-31正面特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米格-31的最大起飞重量达46吨,最大平飞速度可达2.83马赫。图为米格-31后部特写,可见机腹挂载的R-33远程空空导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除远程空空导弹外,米格-31还配备一门六管Gsh-6-23加特林航炮,备弹260发,但很少有机会试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米格-31配备的Gsh-6-23六管23毫米加特林航炮正面特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俄空军伊尔-78加油机准备从库页岛空军基地起飞。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云层上空翱翔的米格-31BM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米格-31BM在库页岛上空与伊尔-78加油机进行对接作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米格-31携带4枚R-33E远程空空导弹时的最大航程为3000千米,其最大作战半径可达1450千米,在进行空中加油后,还能进一步扩展。图为米格-31BM战机与伊尔-78加油机的软式加油探管对接,进行空中加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米格-31BM战机在库页岛雪山上空进行空中加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俄军米格-31BM战机在库页岛上空飞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俄军米格-31BM战机准备在太平洋上空进行空中加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从伊尔-78加油机拍摄的米格-31BM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从战机上拍摄的库页岛美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黄昏时返回基地的伊尔-78加油机。

(2016-10-24 08:14:00)

【延伸阅读】美媒析米格-31:能反卫星 还可拦截高空侦察机

参考消息网11月18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11月12日发表文章,追溯了米格-31战斗机的前世今生,摘要如下:

在冷战的最后10年里,北约代号“猎狐犬”的米格-31战斗机在西方保持着一定神秘感。航空期刊上登载着这种高速战斗机的照片,还有人们对其能力的各种猜测。但与其同时代战斗机(米格-29和苏-27)相比,“猎狐犬”在冷战之后也没有完全从这种语焉不详中走出来。

原因很简单,米格-31设计的目的是作为国土防御拦截机,既没有出口,也没有用于战斗。但是莫斯科在其仓库中保留了数百架米格-31,作为其多层防空网络的一部分,未来数年仍将继续这样做。

“猎狐犬”似乎是为了对多少有点令人失望的前辈(米格-25“狐蝠”)进行改进的一种努力。双发“狐蝠”战斗机仍然是飞得最快的战斗机,能够达到超过3马赫的速度,飞到7万英尺(约为2万米)高空,以对抗美国的XB-70“神婢”超音速轰炸机(未生产)。“狐蝠”在西方航空界享有极高声誉,直到苏联叛逃者维克多·别连科1976年驾机飞往日本,五角大楼才发现苏联人一直掩藏的一些事情:尽管速度快,“狐蝠”在机动性方面差强人意,在低海拔不能维持超音速。此外,它只能通过让发动机达到超出其耐热性能的情况下才能达到3马赫的速度。

叛逃事件后,米格-25开始出口,而苏联则集中精力,在“狐蝠”机体基础上建造一种更好的高速拦截机。莫斯科不再仅仅关注高空、高速的轰炸机,还关注能突破雷达防御系统的低空巡航导弹。新的设计元素包括一个操作雷达的后座武器系统人员、改进了的远程空对空导弹和更好的发动机。

这种经过改造的超级“狐蝠”被命名为米格-31,其特点是增加了一个操作Zaslon S-800无源电子扫描阵列(PESA)雷达的后座武器系统人员。这种重型雷达的最大扫描范围达125英里(约为200公里),具有“俯视、向下射击”能力,可侦测到和瞄准低飞的飞机。这在当时并不普遍。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IRST)进一步补充了传感器。

“猎狐犬”火力的核心是新的R-33远程导弹,北约代号为AA-9“阿莫斯”。R-33被认为是苏联版的AIM-54“不死鸟”导弹(美国海军F-14所使用的导弹)——这种射程高达75英里(约为120公里)的大型雷达制导导弹被安装在米格-31的机腹,用来对付轰炸机。“猎狐犬”的雷达使它能够同时向多达4架飞机发射导弹。机翼下可安装4至6枚中程或短程空对空导弹。与“狐蝠”不同,“猎狐犬”还装备了一门23毫米机炮。

米格-31保留了“狐蝠”在高海拔地区的性能,速度稍慢为2.83马赫——仍然比西方现在的任何现役战斗机更快。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低空达到1.23马赫的速度,这是米格-25做不到的。这使它成为猎杀掠地巡航导弹和轰炸机的理想选择。

尽管如此,“猎狐犬”的机动性并不很高,在超音速飞行时不能拉到5G以上。米格-31在对抗同时代战斗机如F-15时的表现也不好,但这不是设计它的目的所在。“猎狐犬”目的是高速包围入侵者,发射导弹,然后脱离战斗。

“猎狐犬”的生产始于1979年,1981年服役。受语焉不详的情报的启发,“猎狐犬”在北约的情报报告中得到了恶名。1982年的电影《火狐》(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想象米格-31可飞到5马赫的速度,具备隐形性能,甚至可通过意念操作!

在现实世界中,米格-31确实被用来追逐SR-71“黑鸟”侦察机(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可维持3.3马赫的速度或更高)。一位苏联飞行员的描述称,“猎狐犬”能够用导弹锁定“黑鸟”。另一份报告称,6架米格-31一次围住了一架“黑鸟”。然而与一些人的说法恰好相反,“黑鸟”从来没有飞越苏联领空。反而是“黑鸟”曾在它旁边飞行——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米格-31的飞行员从来没有理由向侦察机发射R-33导弹。

随着时间推移,莫斯科改进了“猎狐犬”,从1989年开始生产了101架可空中加油的米格-31DZ变种机。1985年,苏联航空设计师阿道夫·托尔卡切夫向中情局披露了“猎狐犬”的雷达秘密后,苏联随后生产了69架米格-31B和31BS,升级了新的雷达和各种硬件。苏联还开发了2架米格-31D,可发射专门的反卫星导弹。

米格-31E出口版本也在设想中,但从来没有对外销售——“猎狐犬”太专业和昂贵,对外国买家没有吸引力。在俄罗斯境外服役的“猎狐犬”是在苏联解体后由哈萨克斯坦空军继承的30到50架米格-31。

2015年,有传闻说叙利亚从莫斯科购买了米格-31。这些被证明并不是真的,也许对叙利亚政府来说是件好事,因为这种高性能空对空战斗机在残酷的内战中没有多大用处。叙利亚的米格-25战斗机编队已经证明并不适应战斗,最后变成向地面目标发射空-空导弹,结果可想而知。

据统计,在俄罗斯空军的仓库中有252架米格-31。从2010年起,莫斯科开始对“猎狐犬”进行现代化改造,升级为米格-31BM和米格-31BSM变种,计划是到2020年升级100架飞机。米格-31BM包括了现代化的驾驶舱显示屏、手动节流杆和新的Zaslon-M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增加到200英里。它还采用了最新一代远程空对空导弹,包括R-33、R-77(相当于美国的AIM-120)和超远距离的R-37。新的“猎狐犬”还能装载1.8万磅(约为8000公斤)的空对地智能炸弹和反雷达导弹。最后,米格-31BM具有新的数据链路,将米格-31的传感器与地面雷达和友方战斗机整合在一起,这样“猎狐犬”就可协调整个防空系统。4架升级后的“猎狐犬”可以巡逻400多英里的大片空域。

今年35岁的米格-31预计将服役到2030年。莫斯科声称将开发另一种专门的4马赫拦截机——米格-41或PAK-DP,替代“猎狐犬”的防空职能。这很奇怪,因为克里姆林宫到目前为止只资助生产10架先进的PAK-FA隐形战机,让人怀疑俄罗斯是否能够负担得起部署一个专业得多的空中平台。(编译/涂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米格-31BM在库页岛上空与伊尔-78加油机进行对接作业。

(2016-11-18 00:07:00)

【延伸阅读】剖析捕狐犬:记者进米格-31座舱体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米格-31,北约代号“捕狐犬”,是一种由苏联米高扬设计局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研发的串列双座全天侯重型截击战斗机,也是俄空军现役唯一的一种专用远程防空截击机,同时还是世界范围内飞行速度最快、起飞重量最大的战斗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该型战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达46吨,最大平飞速度可达2.83马赫。图为米格-31的尾喷口特写,机腹可见2枚R-33远程空空导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米格-31采用纵列双座座舱布局,前为飞行员,后为雷达拦截军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首先来看飞行员座舱外部特写,可见各种传统仪表密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进入座舱后,操纵杆与部分仪表特写,可见内部空间十分狭小,从密布的传统仪表看来,米格-31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在航电系统集成和人机工程学方面与西方同类战机仍存在较大差距。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中左侧红圈标出的为战机油门控制杆,飞行员可通过前 后推动的方式加大或减小发动机推力。中央操纵杆下方的红色开关为弹射座椅拉环,飞行员需要弃机时,只要双手拉动开关,蜷起双腿,就能在助推火箭的作用下,高速弹离座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本图为飞行员平视视角,可见前方的平视显示器(HUD),可在飞行时为飞行员显示包括飞行速度、飞行高度、方位、目标数据等关键信息,减轻飞行员仍需查看传统仪表的负担。右侧红圈标出的是小散热空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飞行员座舱右侧部分仪表特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飞行员座舱,左侧油门杆与部分仪表特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下面再来看雷达拦截军官(RIO)座舱,图为外部视角,与飞行员座舱不同,RIO仪表上可见一个绿色的大型雷达显示屏,座椅前方也有一个小型操纵杆,主要用于切换和操纵各种雷达设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雷达拦截军官(RIO)座舱仪表特写。作为世界上一种配备无源相控阵电扫雷达(PESA)的战机,米格-31的RIO可借助Zaslon S-800雷达发现200千米外的战机大小目标,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同时引导4枚远程空空导弹对其中的4个进行攻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RIO座舱的平视视角,可见雷达屏上方的大型操作面板,主要用于调试各种航电设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RIO座舱,右侧导航地图特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RIO座舱的左侧仪表特写,可见一个备用油门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飞行员座舱,右侧仪表局部细节特写,可见发动机功率表等其他仪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飞行员座舱,左侧仪表局部细节特写,可见飞行高度表和速度表等传统仪表。7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广角镜头拍摄的米格-31机头方向特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广角镜头拍摄的米格-31机尾方向特写。

(2016-09-30 08:14: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