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到“行业能手”!看老班长如何书写军旅传奇

东部战区
陈文,湖南湘乡人,2000年入伍,党员,现任第71集团军某旅修理一连分队长,三级军士长。入伍18年来,先后参加各类重大演训保障任务上百次,荣获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个人三等功一次、装备保障先进个人、精武强能先进个人、先后考取火炮技师、电气高级、军械高级等专业资格证书。
猛一看这“功勋卓著”的履历,有谁会想到现如今的“行业能手”曾经不仅是“门外汉”还是“半路出家”,今天小编就带你领略传奇蜕变的故事,感受来自于老兵的刚柔并济。
“写字,不仅要要静下心来勤练习,更要注重落笔、起笔……”周末俱乐部里,陈文正在给书法兴趣小组讲授书法技巧。陈文随即提笔,气势纵变,擫、押、构、格、抵,“五字执笔法”行云流水,“精武强能”四个大字在洁白的宣纸上迸放蓬勃气势,身边围看的战友虽然都不是第一次欣赏,赞叹声却一次高过一次……
入伍初,陈文看到连队老班长朱河山(现为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有一手飘逸的书法,为之动容,便想拜他为师。起初,朱河山只是笑了笑并没有答应,“想试探试探这位新同志是否能‘耐得住寂寞’”。见老班长朱河山没有收下自己为徒,他便每天午休前到俱乐部“摆上阵势”练习书法,熄灯后跑到学习室专研书法,挑灯夜战,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朱河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同往常一样,陈文吃完午饭便想着去“摆阵”练字,却见朱河山早已经摆好了“阵”,就这样,年轻的陈文开始了他的“书法路”。听陈文说,那个时候师傅叮嘱最多的话莫过于,“静下心,沉住气”,而他这一“沉”就是十几年,十几年的顿学累功,刻苦磨练,最终促使他获得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十级证书,并且练就了用脚写书法的绝活,在2012年参加集团军达人秀比武时,陈文用脚夹起毛笔,写下“矢志军营”,四个铿锵有力的字儿跃然纸上,大家纷纷投来惊叹的目光,并征服了评委与观众,技压“群雄”,夺得冠军。
入伍前,父亲铿锵的话语在他耳边不时响起:“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跪着也要走完”“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相信你一定也能做到”……那时,他暗下决心:要当最优秀的兵!
在入伍以后,“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成了陈文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他开始与苦相伴:每天熄灯就寝后坚持做“三个一百”;别人单杠拉一轮就下去,他却吊在杠上反复练;战术动作别人练一遍,他练十遍;格斗训练时,腿踢得发紫他都不吭声;主动向班长发起挑战,经常被“虐”得遍体鳞伤;训练场上没练够,他还把训练器材拿回房间继续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靠着一股子肯吃苦、敢拼搏的血性,当兵不到半年,体能项目全部达优,并参加侦察兵集训,取得优异成绩,在精武路上大步向前,第二年担任副班长,第三年担任班长。
2006年因编制体制调整,陈文由一名侦察兵转岗为“修理工”。 “既然组织安排我转岗,再当一次‘新兵’又何妨!”陈文说道。
转隶后,陈文被“点将”担任修理军械修理班班长职务,从警侦班长到军械班长,职位的转变意味着一切将从头开始,矛盾困难更是层出不穷。军械修理班担负全旅武器的维修任务,别人说他只适合冲锋陷阵,不适合干这种“技能”型的修理专业,面对他人的“刺激”,他心里燃烧着一团火,为自身量身定做学习计划,白天训练认真刻苦,晚上加班加点学习专业理论,中午休息时间,自己独自一人带着维修教材到车场现地学习,他一边对照教材熟悉装备部件一边练习故障排除方法,把《火炮构造》里的核心内容背得滚瓜烂熟,不足一个月,陈文就对各部件了如指掌。
但陈文却并不满足,借装备生产厂家的师傅在基层部队巡回修理,面对难得的机遇,陈文如获至宝,他形影不离的跟随在工厂师傅身边。白天同工厂师傅一起维修车辆,晚上就对照教材深入学习理解,为了更好消化白天的学习内容,陈文就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边听边记,然后再实际操作几遍,直至把故障排除的方法烂熟于心。工厂师傅发现,他每讲解一个维修步骤,陈文就详细记录下来,不懂的问题就一直追问,就在维修任务即将结束的时候,工厂师傅拉住陈文说:“现在,像你这样好学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了,你的做法让我很是感动,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打电话。”说完拿过陈文的笔记本,一边帮他完善维修笔记,一边讲解维修注意事项。就是凭借这种好学的劲头,陈文和工厂师傅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成为陈文遇到修理问题的“智囊团”。工厂师傅戏称:“你打给你老婆的电话,都没有你打给我的多”。
一本本笔记本,就是他成功的“钥匙”。13年来,陈文的修理笔记越写越多,经过不断的学习积累,从转岗修理工以来,排除各类维修故障和问题数千个,一点一滴记录下的“修理笔记”达15万字,这笔记里凝结着陈文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倾注着陈文对保障打赢的孜孜追求。
一人强不算强,全连强才过硬。虽然好多绝活全是自学的,然而陈文并不藏私,在平时的装备维修和专业教学中,他都不遗余力地帮带,将自己的生平所学倾囊相授,传授操作技巧,主动靠上去,力所能及地帮助战友解决困难,还为旅队培养出一大批“铁甲神医”。
陈文能够如此专心致志的干工作,离不开家中“贤内助”晨英的支持,家中大大小小的琐事,都落到晨英身上。照顾年迈老人和孩子,还有自己的教学工作。
有一次天降暴雨,儿子突然哭闹得厉害,晨英摸着孩子的头,发现孩子烧得厉害,想赶紧联系丈夫,可是仔细一想,丈夫远在部队,让他知道也只是增加丈夫的心里负担,还会影响丈夫的工作。无奈之下,她独自一人抱着孩子前往医院,一个人忙着挂号联系医生,让她很是吃不消,急得眼泪往外冒,可是她却咬咬牙,挺了过去。
陈文知道后,对于这样坚强勇敢的爱人,陈文除了感到温暖,更多的是心疼和感动。
陈文在服役期满准备转三级军士长时,跟妻子谈道:“组织让他继续服役,要不要他回家照顾她们母子。”晨英坚定的说:“既然部队需要你,你就好好干,家里有我在,你安心服役。”
当兵18年历经3次整编,从警卫战士、到保障尖兵、分队长,岗岗出彩,作为单位兵龄最长的老士官,荣誉也挂满身,但他仍时常严格要求自己,他深信身教胜过言传。早操后,总能会看到他在卫生区弯腰扫地的身影;哪里报修装备故障,他便迅速地去维修装备;晚上在学习室里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十八年里,陈文始终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个岗位,尽心尽力帮助每一名战友,竭尽所能为旅队培育出一批批“铁甲神医”。滚滚的强军洪流里,他将个人梦融进强军梦,秉承着持之以恒的“老槐树”奉献精神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鼓舞着全旅官兵。
作者 | 刘正、邵宁博、吴鸿泰
图片 | 焦明锦
编辑 | 左海亮、靳奎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