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读“书”修身在军营

东部战区

关注

近日,央视微视频——《窑洞里的读书人》燃爆了朋友圈,再次引发人们对于读书修身的思考。

 

窑洞里的读书人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七年的日日夜夜,梁家河的村子里多了一个秉烛夜读的身影;十年寒窗,读书知识的基础便在农村打下了;遵循“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自我要求,把读书当做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终身爱好。

军队也是一个大熔炉、一所大学校。在这里我们读的不仅是有字的理论书籍,也还有许多无字的人生辞典,这些“书”对于我们修身成才同样大有裨益,下面就请跟随小编,一起到军营中来细细品读。

《铸魂》

灵魂是主宰人的思想、行为、精神、感情等潜意识的一种非物质因素,会伴随着人的成长而变化。如果将人的精神世界具象化,灵魂就好比是世界顶端的一座灯塔,能够照亮整个精神世界。

 

 

军队要有军魂,军人要有灵魂。只有心中有灵魂的军人,才能够将忠诚与信仰之剑握在手中,才能保证精神世界不空虚,信仰不迷茫,强军巨轮才能劈波斩浪,从不偏航。来到军营,这便是一本必读的启蒙书。

《自强》

部队的生活有苦有甜,但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繁重的任务、艰苦的训练、严格的纪律、朴素的生活,都可能会让年级尚轻的你心生怯意,只有依靠自己,改变自己,适应生活,才能度过难关,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品德,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战胜困难挫折,你将在这里收获出众的才干、强健的体魄、战友的情谊与家国的担当。

《服从》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有无条件地执行命令、没有绝对服从就不能取得胜利。整体的巨大力量来自于个体的服从精神,服从精神是高强执行力之母,关系到核心战斗力,是我们这支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制胜法门。

 

 

小到日常生活中的内务卫生、队列、军容风纪,大到执行作战任务、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去捍卫国家利益。服从意识的培养渗透在部队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不断强化服从意识,才能保证军令政令畅通,打牢战斗力基础。

《忠诚》

军人的忠诚,是一种内化于心的品质,是一部彪炳千秋的史诗。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把军人的忠诚化为一声巨响;黄继光奋勇堵枪眼,把军人的忠诚化为纵身一跃;王伟驾机拦截入侵者,把军人的忠诚化为凌空一搏……军人的忠诚,是血管中沸腾的血液、是生命中鲜活的灵魂、是一首无言的诗、一幅壮丽的画。

 

 

每一名合格的军人,都应该是有忠诚品格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筑起抗腐防变的坚固防线;才能在抵御外辱时,筑起捍卫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才能在灾害发生时,筑起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中流砥柱。

《勇敢》

“气为兵神,勇为兵本”,勇敢是我们这支英雄军队的代名词。回望建军以来的历史,勇敢无畏的战斗作风一直是我们庸续传承的红色基因;立足现在,勇敢是我们能打胜仗的制胜法宝;展望未来,勇敢是我们常立不败之地的时代要求。

 

 

培塑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血性胆气,是军人的必读书、必修课。只有这样,才能涵养勇敢之气、砥砺血性之剑、挺起自信脊梁。

《团结》

军人团结是所有作战因素的首要,只有群体的默契配合,才能发挥出集体的强大力量。“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从毛主席的话中,便可知晓团结对于我们这支队伍的重要性。

 

 

部队的集体生活,更能深厚大家的感情,更能增强团结的意识,更能产生凝聚力。这也是个体在集体中生存发展必须拥有的意志品质。

在军营这所大学校中,处处值得留心、学习。

让我们一起在军营中立好志,读好“书”,激扬青春,与祖国同在,与时代共鸣!

作者 | 赵宝庆 

图片 | 范鑫祎

编辑 | 左海亮、靳奎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