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12年“老司机”李刚:用修双能的“士兵专家”

作者:张润泽、姜宠泽、特约记者 李乾成


【人物简介】


李刚,山东菏泽人,1987年3月出生,2006年12月入伍,上士军衔,现任陆军第80集团军某旅运输班长。先后参加过11次重大演习,执行过第十一届全运会安保、泰山扑火等任务,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士官、红旗车驾驶员,荣立三等功一次。

4月下旬,沂蒙山区,烟尘滚滚。陆军第80集团军某旅正在执行运输任务。行至某难行路段,一台运输车不慎陷入松软的泥坑中。重新打火,泥浆飞溅,车体越陷越深,年轻的驾驶员一筹莫展。此时,一名身材魁梧的上士赶了过来。他围着受困车转了三圈,往轮胎前后撒了些碎石、垫了块木板,随后,他爬上驾驶室点火、挂挡、踩油门……铁家伙冒着粗气缓缓爬出了泥窝。

上士名叫李刚,憨厚的笑容,古铜的肤色,一双眼光射星寒,是他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这个爽朗的山东汉子总是给人带来惊喜。

一个汽车兵,究竟有什么样的神奇?准备不足3小时,他把更换离合器片时间较优秀标准提高了6分钟;不到1天,他硬是一个人完成整台发动机的中修……战友们都佩服李刚的技术,但最感神奇的还是2016年他参加的后勤专业比武。

那年比武恰逢八月,鲁中平原地表温度高达50度,驾驶室也是40度有余。接到比武通知后,李刚主动放弃休假,请缨参战。为了练好野战抢修,他用坏近十副手套;为了提高卸车轮的速度、增强手指的敏感度,他将手套的手指全部截掉,每天用手装卸轮胎螺丝上千次,手指的指纹磨没了,厚厚的茧子脱了一层又一层。一天训练下来,车停人不停,平均要喝掉10斤水,裤腿都能拧出水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最终李刚从近百名驾驶员中脱颖出来,赢得了四个参加上级比武名额中的一个。

比武场上马达轰鸣,各路高手云集、激战正酣。看到有的车辆从高架桥上掉下来,李刚攥紧了拳头,双眼紧盯着整个赛道。哨声一响,他双手紧握方向盘,划出一路突击前进的战斗弧线。取工具、卸备胎一套动作连贯有序,过弹坑路、过高架、蝶形倒库、无千斤顶换轮胎一系列科目一气呵成,场下掌声顿时响起。最终,李刚带领的团队以超出第二名四十多分的好成绩取得了综合组第一名!在场的考核组和兄弟单位的战友无不竖起了大拇指。下了比武场,李刚的双手已是鲜血直流……

“李刚这个人,别看他平时不爱说话,可一旦工作来了,精神头十足,没有不会的活,没有完不成的任务。”谈起自己手底下的兵,营长刘宏华有说不完的话。为了提高驾驶员的训练水平,针对行车保障恶劣天候多、路况生疏、驾驶员心理反应大等情况,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将自己“绑”到驾驶室里十来天,与两个“徒弟”一起,凭着钻劲和拧劲写出一套教案、编成十句口诀,研究摸索出驾驶训练与作风训练相结合、汽车驾驶与故障排除相结合等“四结合”训练法,在全旅范围内得到推广。

2013年,某型新装备列装,为了实现“人才等装备”目标,从厂家学成回来的李刚第一时间组织全体驾驶员进行接装培训和技术指导。面对难懂的概念、复杂的图标,他将新装备与老装备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进行对比教学,愣是夏天30多度忍着高温钻车底、冬天零下10来度冒着严寒拧螺丝,帮助官兵尽快缩短新装备列装的适应期,带领驾驶员队伍顺利完成实兵对抗保障任务,成为能排除4种车型故障的“战士专家”。

“苦练加巧练”五个字是李刚手握方向盘的训练心得。“苦练是基础,是成功的基奠;巧练是方法,灵活加思路”,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2年来,他安全行车14万余公里,练就了一身绝技:听一听发动机的轰鸣声就能估测出转速,闻一闻发动机的油烟味就能摸透动力情况,蒙着眼睛也能驾驶东风玩飘移………作为三等功荣立者、“红旗车驾驶员”,李刚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本领倾囊相授,全营40%的驾驶员都是他带过的兵。

编审|刘建伟

编辑 | 刘守金

来源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