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 一名老兵的回忆,一人的心声,千万人的践行

东部战区
都说时间是治愈伤痛最好的良药,或许对于“5.12”,很多人的脑海深处只剩下了模模糊糊的记忆,思索良久,才恍然醒悟:原来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了!现在的汶川可谓是依山而建,绿水环绕,现代化的楼房大厦鳞次栉比。夜晚,五彩缤纷的霓虹灯点缀着万家灯火,宛如数道亮丽的彩虹,仿似仙女的裙摆,水面在月光、星光、霓虹灯光的交相辉映下幽光粼粼。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霓虹彩练
有人会觉得奇怪: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10年了,为何还留有那么多崩裂的楼房,坍塌的道路,碎裂的桥梁?就不将其推掉重建吗?留下是为了铭记,留下是为了敬畏。时间虽然可以抚平一切伤痕,但痴迷于现在纸醉金迷的生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敬畏历史终将难逃历史的重现。
崩裂的时刻
汶川大地震遗址
有幸的是第72集团军某旅反坦克导弹连就有这么一位四级军士长,他叫魏旭东。在10年前的今天,休假在家的他看见央视新闻上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画面中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无不牵动着这位士官的心。一幅幅画面的跳跃,一句句真切的话语,让这位士官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无声地碎在地上。于是,一场属于他的逆行在第二天就开始了。更加幸运的是,小编竟然和他有着“零距离”的接触!让我们走进这位老兵的回忆,感受他的爱国心声。
魏旭东,江西赣州人,1986年7月出生,2003年12月入伍,现任第72集团军某旅炮兵营反坦克导弹连五班战士。
笔者: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你完全可以在家休假,到底是什么支撑你独自去灾区进行救援?
四级军士长魏旭东:那天晚上的新闻联播,看着看着我便落了泪,看见那些了无边际的废墟,我心中想的是那下面究竟埋了多少我的同胞?不自觉的,一股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的责任和使命告诉我,无论那里的条件多么恶劣,无论那里的环境多么危险,我都要去参加抗震救灾的工作,哪怕只有我一个人。当晚我便将我的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和我说,当兵就要当一个好兵,如今国家有难,百姓有难,你必须去,母亲绝对支持你!母亲的支持也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
对,没错,一句军人的责任和使命道出了一切。当年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又岂止他一人,一个人的心声,带来的却是千万人终身的践行!地震带来的巨石堵塞了道路,他们没日没夜的开路;四川重灾区之一的茂县,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岛”,15名勇士拿生命赌博,从5000米的高空空降汶川;解救废墟下的人民群众,他们的手指上满是鲜血……
火速开路
这世界本没有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
生命的空降
黄金的72小时,一秒都不敢歇
生命的延续
生命的托举
小编:休假时间也只有短短二十多天,只参与了抗震救灾中的救援工作,有没有因为没有参与重建而感到遗憾?
四级军士长魏旭东:遗憾是肯定有的,因为休假是有时限的,时间到了,我也必须回到部队。我所能做的也只是献出我的一份爱心,衷心祝愿那里能够早日重建。
一份爱心
相信很多参与了抗震救灾的军人都没有参与到灾后的重建工作而感到万分遗憾,但当看到了其他千万个的“自己”为着灾后重建工作而不懈奋斗的时候,自己的心里或许会多上很多慰藉。
2008年7月,成都军区某集团军2000多名官兵参与援建吉娜羌寨工程,为节约建设成本,他们几乎把废墟中能用的砖块和石头全部刨出,手划破了,衣服磨烂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1个多月清理废墟8130立方米,平整场地2310平方米,运送青砖近20万块。
2008年8月,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冒着滚石塌方的危险,开进映秀电站。官兵们下到浇注仓里,搅拌混凝土,腿脚受到高强度侵蚀,烧起了血泡,却没有一个战士说要换下来休息,提前近100天完成了首台机组发电任务。
抢修映秀水电站
为了抢修,昼夜加班
随着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进入高峰时段,汶川红砖告急!北川红砖告急!青川红砖告急……成都军区上千万台军车便踏上了抢运红砖的征程,顶风冒雨,日夜兼程,一个月突击抢运红砖5300万块,其他建材4000余吨。
……
抢运红砖
在中国,有一个名词响彻着整个中华大地:中国军人。当天灾降临,横祸飞至,是他们火速集结,奔赴那第一线,完成着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着在外国人眼中一个又一个的救援奇迹!
愿逝者安息
中国军人有话说:
抗震救灾,有我在!
作者 | 罗鑫、王鑫坤
编辑 | 左海亮、靳奎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