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俄媒文章:中国投资改变非洲面貌 未来世界工厂呼之欲出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5月30日报道 俄新社5月28日刊发题为《非洲将成为世界工厂,多亏中国人》的文章称,过去20年将自己的国家变成世界生产车间的中国人现在将这一经验成功传授给整个非洲。未来世界的面貌正在改变。世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部分同样如此。

文章称,先从事实开始。根据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网站的研究报告,2009年起中国成为非洲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2014年贸易额增至2200亿美元,随后的年份略有降低,但中国仍是非洲的头号伙伴。

中国在投资和贷款方面同样领先。2016年中国对非投资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大关,较2010年增长了近50倍。

文章称,只有最丰富的想象力才可能假设,花这么多钱而没有回报的希望。总体上,中国在非洲的所有企业大量生产盈利产品。

在非洲国家生产什么?文章称,仅在中非发展基金的项目框架内,每年为非洲市场生产1.1万辆中重型卡车、30万台空调、45万台冰箱、56万台电视和160万吨水泥。

文章称,100个工业园区在建或已在运转,其中超过40%已经投入运营。到2016年底时建成了5756公里的铁路、4335公里的公路、9个港口、14个机场、34个电厂、10多个大型水电站和上千个小型水电站。

文章称,中国在援非方面同样超过美国。建立整个医疗或制药行业加上近几年培训了20万名当地技术人员和4万名中国技术专家。

文章认为,这是必要的,因为新工业化的非洲正在与全球化的中国经济结合。

文章称,中国媒体对于非洲的报道是全世界最多的,并且一定会提到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

文章称,回想一下仅一百年前的非洲是什么样子。比利时、葡萄牙、英国和法国占领了非洲的大片土地。现在留下的只有这些国家的语言。

文章称,想象一下半个世纪和一个世纪后的世界可能是什么样子。极度的贫困、可怕的疾病,这一切暂时还关在非洲内部。

文章称,但如果非洲不是这样,而是生产相当复杂的产品,培养工程师、技术员、医生和科学家——并且这一切归功于中国,那么未来世界的道德和领导地位将属于谁?其他人能做什么——只有羡慕吗?

【延伸阅读】美媒文章:非洲成中国游客追求新奇冒险首选地 中非关系添新纽带

参考消息网5月23日报道 美国石英财经网5月21日刊发题为《中国与非洲最新的纽带是兴盛的旅游业》的文章称,中国游客是世界上旅游消费最多的游客,仅2017年的消费就高达近2600亿美元。由于签证规定放宽、人们对非洲的文化和历史名胜的兴趣增长以及各种吸引中国游客的计划,中国游客在非洲的消费正在不断增加。

文章称,近期,中国一家国有银行与肯尼亚一家银行联合启动了一项客户忠诚度计划,为前往这两个国家旅游、购物和休闲的游客们提供多种优惠。该活动仿效的是这家中国的银行去年在南非举办的类似活动,持其银行卡消费的客户可享受旅游、住宿和生活等方面的一系列折扣和优惠。

文章称,与此同时,非洲对中国游客来说正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全球旅游平台“旅游族”公司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非洲大陆是中国游客2018年寻求新奇冒险假期的首选目的地,超过日本和澳大利亚。游客特别青睐的是摩洛哥、突尼斯、南非、纳米比亚、马达加斯加和坦桑尼亚。今年,肯尼亚也启动了针对中国的营销活动,希望提高到肯尼亚旅游的中国游客人数。去年到肯尼亚的中国游客超过5.3万人次。

文章称,对这些国家的兴趣有一部分是在放宽对中国公民的签证规定之后出现的。例如,据“前进指南”旅游信息公司称,在突尼斯和摩洛哥放宽签证要求之后,中国游客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40%和378%。“旅游族”公司说,随着旅游套餐计划的多样化,以及航空旅行越来越便捷和便宜,而且许多中国人被非洲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美景所吸引,非洲大陆的“受欢迎程度会越来越高”。

文章称,非洲旅游热是中国重新定义非洲经济格局的又一例证。非洲与北京的交往主要是商业伙伴性质的,中国公司获得利润丰厚的合同和海外经营经验,而东道国获得所需的基础设施、就业机会以及技术和技能。

文章称,非洲各国政府、企业和旅行社迫切希望开发这一领域,推出本土化的旅游产品。实际上,旅游业是经济增长的有力载体:据联合国贸易部门的数据,截至2014年,旅游业占非洲国内生产总值的8.5%,创造了7.1%的就业岗位。

(2018-05-23 10:27:54)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助推埃塞俄比亚成非洲制造业中心

参考消息网5月22日报道 拉美社近日刊登文章称,从公路、铁路到工业产业园建设,多个合作项目将中国和埃塞紧密连接在一起。专家指出,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埃塞俄比亚经济建设,这被看作埃塞通往成为非洲制造业中心这一目标的桥梁。

中国投资助埃塞解决交通问题

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经济学教授特费雷·海尔马里亚姆表示,中国在公路、高铁、轻轨、航空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投资,为该国解决了交通问题。

海尔马里亚姆表示,中国建造的亚吉铁路起点是亚的斯亚贝巴,终点是红海要冲吉布提。这条铁路将埃塞与红海相连,而无需走水路,是增加产品出口并降低进口成本的长远解决方法。

据最新报道显示,今年1月总长752公里的亚吉铁路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迄今为止已经运送旅客3万人次,超过1.1万个各类集装箱。

文章称,这条铁路同样承载着埃塞的工业雄心,该国已经沿着这条铁路建立了一条沿线经济带。

文章称,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很多居民都依赖于亚的斯亚贝巴城市轻轨。该项目合同价值4.75亿美元,主要利用中国技术建造。

文章称,自2015年9月全线正式运营后,亚的斯亚贝巴城市轻轨已经搭载乘客9680万人次,因大幅缓解首都交通拥堵状况而备受好评。

中国承建园区助埃塞转型制造业国家

另一方面,据官方消息称,中国在埃塞承建的巴赫达尔工业园将在3个月内竣工。

专家指出,巴赫达尔工业园是埃塞与中国大规模合作计划中包括的15个工业园项目之一。该计划的目标是将埃塞这个农业国家打造成一个制造业国家。

据埃塞俄比亚工业园发展公司此前透露,占地面积75公顷的巴赫达尔工业园将主要包括劳动密集型制造中心,未来将出口具有附加值的纺织品和食品。

文章称,2017年6月开幕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哈瓦萨工业园同样是由承建巴赫达尔工业园项目的中国公司一手建造的。

据官方消息称,目前包括美国PVH集团在内的多个世界知名服装制造商齐聚哈瓦萨工业园。面对当前大好局势,埃塞在到2025年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的道路上将更具雄心,力争早日成为非洲轻工业制造强国。

与此同时,另一个由中国公司建设的孔博勒查工业园将于今年正式投入生产。而默克莱工业园也将继续增强埃塞的服装制造生产力。

埃塞俄比亚投资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共有279家中国企业在埃塞开展业务活动,为当地创造了28300个就业岗位,其中19000个工作岗位来自制造业,而建筑业、服务业和农业也贡献了大量就业机会。

(2018-05-22 17:47:20)

【延伸阅读】中国企业助力纳米比亚建设南部非洲区域物流中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是5月18日拍摄的纳米比亚沃尔维斯湾港集装箱码头的四台岸桥。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港湾)在纳米比亚沃尔维斯湾港吹填了4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为港口建设新集装箱码头。集装箱码头项目于2014年开工,全部建设内容包括600米长的集装箱码头泊位及其后方堆场、配套设施和372米长的邮轮码头,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工。项目建成后,沃尔维斯湾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将从现在的30万标箱提升至75万标箱。新华社记者吕天然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是5月18日拍摄的纳米比亚沃尔维斯湾港集装箱码头的四台岸桥。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港湾)在纳米比亚沃尔维斯湾港吹填了4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为港口建设新集装箱码头。集装箱码头项目于2014年开工,全部建设内容包括600米长的集装箱码头泊位及其后方堆场、配套设施和372米长的邮轮码头,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工。项目建成后,沃尔维斯湾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将从现在的30万标箱提升至75万标箱。新华社记者吕天然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是5月18日拍摄的建设中的纳米比亚沃尔维斯湾港集装箱码头项目。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港湾)在纳米比亚沃尔维斯湾港吹填了4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为港口建设新集装箱码头。集装箱码头项目于2014年开工,全部建设内容包括600米长的集装箱码头泊位及其后方堆场、配套设施和372米长的邮轮码头,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工。项目建成后,沃尔维斯湾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将从现在的30万标箱提升至75万标箱。新华社记者吕天然摄

(2018-05-21 10:19:31)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鱼类产品占领非洲市场 罗非鱼最受欢迎

参考消息网5月6日报道 外媒称,乌干达已慢慢失去其在东非鱼类出口市场的份额,中国正取而代之。

据全非新闻网4月26日报道,除乌干达外,中国出口的鱼类产品继续涌入非洲地区,其中出口最多的是罗非鱼。

根据肯尼亚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该国2017年花了2200万美元(1美元约合6.35元人民币——本网注)进口鱼类产品。2016年这个数字为1000万美元。

报道称,肯尼亚每年鱼的需求为100万吨,但国内只能生产20万吨,留下80万吨的缺口。之前,缺口部分大多是从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印度进口,但现在中国已取而代之。

中国向肯尼亚出口了超过35.7万吨罗非鱼,价值1100万美元。

有报道称,控制很大一部分维多利亚湖的坦桑尼亚从中国进口的鱼类产品也增加了,增幅约为23%,达到800万美元。这比该国2014年360万美元的鱼类产品进口额增长了一倍以上。(编译/宋彩萍)

(2018-05-06 00:20:02)

【延伸阅读】日媒随笔: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圈正在非洲刮起猛烈旋风

参考消息网4月17日报道 日媒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非洲刮起猛烈的旋风。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4月16日报道,从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机场出发,向东南驱车行驶约1个小时。在一处当地主食谷物“苔麸”种植地的前方,可以看到中国民营企业开发的“东方工业园”,涉足钢材和缝制相关业务等的中国企业在此入驻。以中国“经济特区”为样板,埃塞俄比亚政府出台了关税和所得税减免等投资优惠政策,正在吸引投资。

据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统计,这里有30多家企业入驻,约1.5万人在此工作。在亚的斯亚贝巴生活的日本人说,这里还建设了面向中国人的住宅和店铺,某种形式的“中国村”正在形成。连接亚的斯亚贝巴和工业园的单侧3车道高速公路的建设方也是中国建筑公司。

报道称,铁路、有轨电车、机场扩建、大型银行的新总部、足球场……中国建筑和中国交通建设等国有建筑商联袂获得了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订单。埃塞俄比亚政府没能力提供所需资金,依赖的是中国金融机构的贷款。

报道称,作为世界最大贸易顺差国,中国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因此,中国能够将充裕的资金用于慷慨的对外援助和推动本国企业进驻海外。“在非洲,贷款和工程订单是配套的”,与中国企业存在竞争关系的土耳其建筑商的员工这样说。

在设有日本大使公邸、被称为“Bole Japan”地区的市场上,如今中国人成为最主要的顾客。在这里,不断有人将蔬菜和肉类装上卡车和封闭货车,运往中国劳动者工作的工厂和建筑工地的食堂。此外,中国人经营的商店也在增加,作为中国代表性蒸馏酒的白酒和中式面条也开始在该国国内制造。

报道称,经销中国食材和鲜鱼店铺的埃塞俄比亚女子mimi(化名,35岁)带着笑容表示,“(我们的)销售额增加到了以前的几倍,土地价格也上涨了。非常欢迎中国人”。通过与中国人做生意取得成功、赚到大钱的企业家阶层不断出现。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亚的斯亚贝巴事务所表示,在埃塞俄比亚生活的中国人已达到5万~6万人。这一规模几乎可以匹敌在英国和巴西生活的日本人。报道称,中国的“一带一路”经济圈正在非洲刮起猛烈的旋风。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8年3月25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列车员在亚吉铁路拉布车站检票。亚吉铁路是由中国企业采用全套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造的非洲第一条跨国现代电气化铁路。新华社记者 王守宝 摄

(2018-04-17 00:15:01)

【延伸阅读】美学者:中国在非洲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美政客歪曲事实

参考消息网4月16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4月12日刊发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学院中非研究项目负责人德博拉·布罗伊蒂加姆的文章《美国政治家对中国在非洲的看法全错了》称,在对中国在非洲的角色进行研究后,研究人员认为,美国政治家对中国在非洲的参与所持的很多观点并不符合事实。

中国提供就业和培训

韦克福里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莉娜·本·阿卜杜拉研究了中国对非洲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的投资。她说:“非洲人正受邀到中国的大学学习。中国正提供奖学金。在非洲人考虑技术(和)技能时,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文章称,对中国在非项目的就业情况进行的调查屡次显示,实际上有四分之三甚至更多的工人是当地人。这在商业上说得通。在中国,纺织工人的月工资现在约为500美元,远远高于大多数非洲国家工人的月薪。中国投资者纷纷前往埃塞俄比亚等低成本国家建厂,他们并不考虑引进中国工人。就像过去几十年中把工厂迁到中国的美国和欧洲工厂主一样,中国公司现在正将自己的制造业外包给成本更低的国家。

中国为基础设施缺口提供资金

波士顿大学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学者一直在努力收集自2000年以来中国所提供贷款的数据。

文章称,在非洲,对这些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在2000年至2015年间提供了至少955亿美元贷款。总体来说,数据库中的中国贷款正在提供一种有益服务:为非洲严重的基础设施缺口提供资金。在非洲大陆,有超过6亿人用不上电,而40%的中国贷款用于发电和输电。另有30%用于令非洲正陷入崩溃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实现现代化。

文章称,总体来说,电力和运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投资。中国的贷款利率通常较低,并且偿还周期较长。

中国获得的土地面积有限

研究团队在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团队收集了一个数据库,其中包括中国企业(或政府)据称获得或试图通过谈判获得大量(超过500公顷)非洲农田的57个案例。如果媒体报道属实,那么这些农田的总面积将高达600万公顷,占非洲所有农田面积的1%。

研究团队花了三年的时间追踪每一个案例,并且确认,这些报道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假的。在其余案例中,研究发现确实有中国投资。但中国企业实际获得的土地总面积只有约24万公顷,占报道面积的4%。

文章称,国际林业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进行仔细研究后得出结论称:“在非洲的种植业领域,中国并不是一个主要投资者,这与人们常常描绘的情况大不相同。”中国的农业投资远远低于媒体报道。中国的贷款为非洲提供了电力,中国企业正在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

(2018-04-16 10:43:31)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