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祖振|k8的风

南部战区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一起阅读,让文学温润的光照亮心灵。
k8的风
文 | 冯祖振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风?我心想,你们不懂得欣赏风,也不懂我。我喜欢风的自由,羡慕、渴望拥有它的洒脱。但我不能不懂风的人这么说,这样说有些矫情。
风无处不在,无论我到那里,它都永远陪伴在我的身边。我最喜欢四月的风。
四月的风,很轻
轻轻拂过油菜花田
卷起黄色的芬芳
轻轻踱着步子
来到樱花树前
摘下两片花瓣
带着它们起舞
一起奔向远方
四月的风,很暖
轻轻拂过山头
唤醒那些五颜六色的野花
让它早早闻到春天的气息
竞相开放
四月的风,多情
吻过青山
吻过绿水
山花烂漫
梅兰竹菊
皆是绝世的恋人
四月的风,风流
悄悄吹动小姑娘的裙子
吹乱美人的长发
也吹乱了她们的心绪
四月,我从南海之滨,一路向西,穿过四季,第一次感知了江南与漠北的差别。一路向西陪伴我的,仍然只有风,呼呼的风从耳边抚过,穿过花丛,越过湘江,从黄土坡上溜过,席卷黄沙乱石,也将我挟进了大漠深处。
风到西部,换了衣裳,更换了性子。她许是把我忘了,不然刮蹭脸庞的感觉怎么会硬如刀割?也许是我错了,这风已不是原来陪伴我的温柔的风,那四月的风,可能迷失在旅途之中了,在我打盹的某个间隙悄然抽身而去。
我们把驻训地的风称为K8的风。K8的风狂野傲慢,性子多变,像小孩的脸,女子的心,让人捉摸不透,这会儿看似温和粘人,下一秒就会狂怒乱拍,从东南西北袭来,防不胜防。
K8的风最好的朋友不是我。她跟黄沙玩的最好,动不动就闹得不可开交。她与黄沙打闹撕扯时,我只能默默关紧窗户,静静的看着她们疯玩。
K8之风,每年一场,且从年头刮到年末。每年一开春,风便袭来,用彻骨的寒意提醒人,莫忘它。
K8的风,肆虐疯狂,能刮倒大树、电杆、烟囱,甚至我们手指粗的线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中条山的风》,是一位战士写的。他在文中,尽数条山之风的任性与狂野,那风与这风,应当是同系同宗的吧。
K8之风,有时很诙谐。红柳操场上,战士们已列好队,站如松,齐刷刷地望着主席台,值班员急急跑进操场,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被突然袭来的一股劲风裹挟着,又转身调向,跑出了操场……尽管我们的的笑声很大,一出嘴巴,被风刮跑了,跟我们没有发出笑声一样。
K8的风,有时很神奇。阳光普照着训练场,战士们课间休息,尽情玩耍。一阵小风吹来,打着旋儿,起初慢慢转动,渐渐加快转速,吸引住大家的目光,在我们眼前游移着。转到跳远沙坑的上方时,风不再移走,而是加速旋转,卷住细沙,向上升起,象一条盘旋的“沙龙”。我们惊呼,它又放慢转速,扬落沙子,抽身离开……
有时,K8之风很惊悚。外面刮着大风,一个战士刚把窗户打开重新加固,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回头一看整个门板都被卸掉了。晚上睡觉时进门也得小心,门缝开到差不多侧身能进就可以了,再大一点窗户就飞走了。楼上的一扇窗户,就是从我的窗边飞下去的。当时,我刚好在窗边远眺,眼前一幕,让我脊背发冷、毛发竖起。我屏住呼吸,环视房间,发现紧闭着的窗户缝隙里,风一股一股挤进,带着颤颤的哨音,在房间里乱窜。
有天下午,K8的风在黄昏时突然开启狂野模式,到了晚上,如“鬼子进村”般疯狂怒吼。我们紧闭排房门窗,却拦不住室外的呼啸声。路灯杆歪倒,烟囱倾斜倒下,遍地是断下来的土砖,电线、电话线吊下又飘起,餐厅帐篷被连根拔起,瞬间已不知去向。开饭时,我们排队立在曾经开饭的地方,眼前干干净净,什么也没有。我忽然想起一句老话;喝西北风。
当然,K8的风也刮进了微信。周末,放下疲惫,我进入微信寻找一些光明与温暖。
有人问:今晚的风,你想刮走什么?
有人答:刮走冬天,刮来春天。
呵呵,别逗了,冬天怎会这般恐怖!现在已是春天,我只看到一个疯狂的醉汉!那个美丽的“春姑娘”在哪里呢?
有人调侃:
春姑娘不行,大杨树只有醉汉才能放倒哈。
昨天穿裙子,今天穿棉裤!
热傻了,冻蒙了,冷热交替整疯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你要几度就几度!
老天,给个话,明天我该穿啥?
老天说:羽绒服配短袖,裙子里面套棉裤!
外面狂风肆虐,屋里漆黑,心里焦躁发慌,没有心思笑谈打趣。我悄然退出。
风啊,歇歇吧,别再这么疯狂……
尽管艰辛,吃尽了狂风怒沙的苦头,但我庆幸能来新疆,来到K8。西北的风,跟西北的人一样,喜怒哀乐,畅酣,不隐,真性子真豪杰。
写到这里,要搁笔了,我忽然想起《天行九歌》里一段歌词:
风长卷
轻将红袖挽
请君三尺剑
烽火城头沥肝胆
借君三十年
繁花万里好江山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