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半年遭遇4次无人机编队袭击 恐袭“技术升级”敲警钟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7月4日报道 2018年1月,13架无人机对俄罗斯驻叙利亚赫迈米姆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发动袭击,最终7架被击落,6架被俄军“控制”。此事件在当时曾引起震动,高技术恐怖袭击威胁也从安全专家的“预言”走进了现实。但是自1月的袭击之后,4月、5月和6月又连续发生3起小型无人机编队袭击驻叙俄军基地的事件,考虑到当前恐怖分子近乎无法遏制的全球流动,高技术恐怖袭击的威胁已经非常紧迫。
关于无人机可能成为恐怖分子袭击工具的警告,在消费级无人机充斥市场之前就多有见诸报端以及各类反恐相关研讨会议。而随着无人机大量涌入消费市场,这种警告就出现的更加频繁了,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的无人机“恐袭惊魂”一再上演,也为这种声音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5年1月27日,一架白色小型4轴无人机落到了白宫院内;2015年4月22日,一架小型无人机降落在了日本首相官邸的屋顶上;2017年7月,为了避风,一名业余摄影师将一架4轴无人机迫降在“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上并且没有被发现。而有关无人机闯入机场、大型活动现场、军事管制区等事件则几乎是每天都在上演,但是万幸这类事件中还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有恐怖袭击阴谋。
但是在叙利亚一再上演的,武装组织利用无人机编队袭击驻叙俄军基地的事件,则为那些“乐观”人们敲响警钟。据俄罗斯国防部披露,袭击俄军基地的无人机都配备了气压传感器和升降舵,在飞行过程中使用GPS导航技术,而携带的爆炸物和引信也都是军用级别的。俄罗斯专家对截获的无人机进行技术分析发现,武装分子甚至可以在100公里外放飞这些无人机,最重要的是这些无人机都是在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消费级无人机的基础上改装而来。
在叙利亚袭击俄军的无人机技术,显然已经远远超越了安全专家关于恐怖分子技术的认知。俄罗斯曾认为这些高技术无人机袭击中有“乌克兰痕迹”——无人机挂载的部分弹药来自乌克兰,但是乌克兰为对付俄罗斯不惜军援恐怖分子的论断显得太过匪夷所思,比较合乎逻辑的判断是,乌克兰政府控制力弱,导致军火库武器大规模流失(乌克兰此前曾多次发生军火库爆炸,有分析称可能是湮灭武器外流证据),最终部分武器通过黑市或特殊渠道流入叙利亚。
在乌克兰内战以及叙利亚战场上,有一些“相同的人”,例如为乌克兰东部武装以及叙利亚政府作战的俄罗斯瓦格纳安保公司,同样也有仇视俄罗斯、来自车臣、达吉斯坦等外高加索地区的极端分子在帮助乌克兰政府以及叙利亚的各类反对派武装作战。这些武装分子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当然技术和装备也随之流动,在当前的全球反恐形势下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而在民用无人机井喷式发展的当下,无人机有可能沦为恐怖袭击工具已经成为困扰各国安全部门的大问题。据统计机构数据显示从2013年开始,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每年以40%左右的增长率在急速扩张,预测到2019年全球民用无人机销量可达393万架(消费级约为300架、工业级约为93万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俄军此前展示的在叙利亚击落的外国制无人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军方、国土安全部以及联邦航空委员会曾召开过一场关于无人机威胁的小型会议,一位参与者曾描述会议场景,现场播放的视频让与会者“大开眼界”,一架廉价无人机简单改装后就可以发射半自动武器,经过改装的市场上价值5000美元的无人机在演习中成功消灭了一个装甲车队。
目前一些知名的无人机厂商也在努力通过技术限制来回应这种安全焦虑,比如推出地理围栏系统,防止无人机误入禁飞区,特别是诸如白宫、航母以及首相官邸这种地方以后被“误闯”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
但是无人机的蓬勃发展是由人们的需求催生的,限制过多则会引起很大的不满。航拍、送快递、电力巡线、抢险救灾、测绘、警备等等,无人机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网络上已经有很多对于无人机禁飞区“无处不在”的抱怨。
而且专家也表示,地理围栏系统并不足以让安全部门安心。首先无人机厂商并不会“自废武功”,限制只是针对一些相对敏感地域,而且有些厂商还“走过场”的只给那些有“前科”的无人机装地理围栏系统。专家也判断,迟早会有一些无人机忠实爱好者会用黑客手段破解地理围栏系统等技术限制,并将之公之于众。
置身战地、防守严密的俄军基地并没有给这些无人机编队任何可乘之机,但是这些无人机所展示出来技术以及潜在杀伤力,将为全球本已严峻的反恐形势投下阴影。在享受无人机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是时候真正重视一下其可能作为恐怖袭击工具的威胁了。(文/董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美军试用“天障100”反无人机大炮。
【延伸阅读】科幻火炮防空!美军测试最新反无人机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近日,在美海军陆战队举行的ANTX18城市战演习中,出现了一种外形酷似科幻射击游戏《光晕》中的“斯巴达镭射炮”的单兵肩扛式武器,实际这是由英国OpenWorks Engineering公司研发的“天障”100(Skywall-100)反无人机大炮,本图集就此解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著名科幻射击游戏《光晕》中的“斯巴达镭射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现实中的“天障”反无人机炮实际是一种以压缩空气推进的枪式发射器,配备有智能瞄准具。发射器全长1.3米,作战全重(含炮弹)10千克。图为美海军陆战队员试用“天障”防空炮,枪身后方是压缩空气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军演中,美海军陆战队员测试“天障”反无人机炮,图中可见该系统与M4卡宾枪的尺寸对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后方拍摄的军演截图,可见“天障”反无人机炮与AT4火箭筒的尺寸对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天障”防空炮的智能瞄准具还附带激光测距功能,最大射程100米。图为智能瞄具特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火控系统在锁定无人机后,会发射一枚内带捕捉网的智能炮弹,在接近无人机时会自动展开并拦截。图为“天障”防空炮开火动态图。系统再装填时间仅为8秒,可在短时间拦截多个目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智能炮弹展开拦截网,捕捉无人机瞬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天障”的最大特点是在捕获无人机后,附带容器能自动释放降落伞,将其完整“捉回”地面,便于专业人员后续调查。图为捕捉网在释放降落伞后,将无人机安全带回地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捕捉网罩住无人机后,展开降落伞将目标带回地面的动态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调查人员将无人机带回进行后续调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尽管看似尺寸巨大,但“天障”反无人机炮实际可以装入存放狙击步枪的装备箱中,便携使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测试人员准备从箱中取出反无人机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英国OpenWorks Engineering公司发布的“天障”反无人机炮宣传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天障”反无人机炮可用于民用机场反恐(防空)行动。
(2018-04-10 08:45:04)
【延伸阅读】外媒:驻叙俄军干扰美军无人机卫星定位系统 或致其坠毁
参考消息网4月16日报道 据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4月12日报道称,俄军正在积极尝试对叙利亚上空的美军无人机实施干扰,通过干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信号的发射破坏飞行行动。干扰行动“严重影响”美无人机行动,但尚不清楚到底有多严重。
报道称,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援引4名五角大楼消息人士的话说,干扰行动始于几周前,在叙利亚政权疑似对反对派占领的古塔地区发动化武攻击后不久。据报道,俄军干扰无人机来阻止美军收集情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美军MQ-9无人机
报道说,干扰设备由俄军研发,非常尖端,甚至足以影响带有反干扰技术的导航设备,也非常有效,足以影响加密通信。加密让干扰无人机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输出变得困难。美国防部不愿透露俄军的干扰是否造成无人机坠毁。
目前尚不清楚哪些无人机受到干扰,但美媒称受到干扰的是小型无人机,并非“MQ-9”无人机和大型无人机。美媒称,俄军的干扰设备虽然有效但作用范围有限,因此大型无人机完全可以在干扰设备上空飞行。此外,正如美国《海事行政》杂志指出的,大型无人机还有备用惯性导航系统,并不完全依赖卫星定位系统。俄军的干扰可能影响小型战术无人机,比如RQ-7“影子”无人机和“扫描鹰”无人机。(编译/王海昉)
(2018-04-16 09:13:57)
【延伸阅读】俄军方警告无人机恐袭风险:能用卫星导航从百里外发动袭击
参考消息网1月25日报道 据英国《每日快报》网站1月11日报道称,俄罗斯军方警告说,恐怖分子可能利用无人机在世界各地发动袭击。
报道称,俄罗斯在叙利亚的一个军事基地近期遭到袭击,俄军方在此之后发出了这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警告。
俄罗斯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说:“恐怖分子首次大规模使用无人作战飞行器,它们是从50多公里外的距离发射的,使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导航坐标。”
俄罗斯总参谋部无人机部门负责人亚历山大·诺维科夫少将表示,恐怖分子使用无人机的威胁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他说,俄军对1月6日袭击中使用的无人机进行的技术评估显示,“在世界所有其他地方使用无人机发动恐怖攻击已经成为现实的威胁”。
“研究表明,机载航空电子设备能够让无人机实现飞行和轰炸全部实现自动程序化,并让任何电子干扰无效。”
报道称,上述无人机战术是否有效,取决于目标坐标的精确度、无人机的操作水平以及无人机的飞行配置。
诺维科夫认为,对俄军基地的袭击中使用的无人机使用的坐标比从互联网上能够获取的资源要精确得多。
诺维科夫说,这次攻击俄罗斯军事基地的无人机上的单个部件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到,但是把无人机组装起来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特别的专业知识”。(编译/洪漫)
资料图片:俄国防部展示的袭击俄军基地的自制无人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8-01-25 00:09:02)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