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也反导?美陆军将为M1坦克配备以色列主动防御系统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7月13日报道 据美国《陆军时报》网站7月9日报道称,为了对抗反坦克武器的发展,美国陆军正在探索装备主动防御系统的可能性,即利用传感器、雷达和电脑程序跟踪并击落来袭的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
报道称,为了朝这个方向努力,美国陆军与莱奥纳多公司签署了1.93亿美元的合同,为满足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当前作战需求”,而采购特罗菲主动防御系统。
特罗菲主动防御系统是由以色列拉斐尔公司及其长期合作伙伴莱奥纳多公司共同开发的。新闻称,拉斐尔公司目前向“以色列所有重要地面作战平台投入了约1000套这个系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美军M1坦克正在进行射击训练
报道认为,特罗菲主动防御系统或许是市场上唯一经过战斗检验的主动防御系统。早在2014年,就有影像显示这个系统的多个型号在加沙地带成功拦截射向以色列装甲车辆的炮弹。
特罗菲主动防御系统利用雷达拦截并分类来袭炮弹。该系统追踪威胁、计算必要拦截参数,并将警报传递给坦克乘员。如果来袭炮弹造成了威胁,该系统将采取反制措施,在它袭击坦克之前进行拦截。
美国国防部在6月15日首次宣布了这个合同,但是呼吁采购这种主动保护系统的游说早就开始了。
在2017年6月的听证会上,美国陆军参谋长马克·米利告诉国会,“急需”开发能打击越来越多出现在全球冲突中的各种锥形装药武器的系统。
米利说:“现在,只有两个国家具备生产这种完整系统的工业能力,其中一个是友好国家,另一个不太友好。”他指的是以色列和俄罗斯。
自然,美国陆军从以色列而非俄罗斯处采购了主动防御系统。
米利在2017年6月的听证会上表示,美陆军正与“友好国家”一道测试这一系统,确保它适合美国装甲车辆的设计。
米利说:“我们打算把这些系统用于前沿部署的作战部队,最终会用于陆军全体现役部队,陆军国民警卫队和陆军预备役部队。美国采取了极为迅速的行动,让工业基地生产这一系统。”
报道称,美国陆军在去年10月份宣布,将向部署在欧洲的一个旅战斗队的“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紧急配备特罗菲主动防御系统。
米利在去年6月份表示,待全军配备主动防御系统后,“我们认为美国商业解决方案也将出台,我们可能会在想推广到整个陆军时发起投标竞争。”
以色列公司回应了米利在美国生产该公司主动防御系统的意图。
拉斐尔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陆军和海军部负责人摩西·埃拉扎尔说:“拉斐尔公司20多年来一直向美国军人提供装备防御方案,例如为布拉德利、“斯特赖克”装甲车和AAV7等车辆提供被动或主动装甲。”
埃拉扎尔补充说:“( 特罗菲系统)大部分零部件是美国国防行业制造的,我们很高兴有机会增加(美国制造),包括制造以色列所用系统。”
根据合同条款,莱奥纳多公司将为陆军提供特罗菲系统、反制措施和维修设备。
报道评论称,自从主动防御系统出现以来,又有新的反坦克武器推出,例如俄罗斯生产的RPG-30反坦克系统。
一位国防行业官员告诉俄罗斯国家通讯社塔斯社称:“俄罗斯(RPG-30)系统的创新之处在于,能同时向来袭目标发射两枚火箭。”
不过以色列媒体2012年报道称,拉斐尔公司将推出可对抗RPG-30的“风衣”系统,作为现有特罗菲系统的补充。据称“风衣”系统包括一个360度雷达,可发射17枚拦截弹,可精确打击来袭的新型反坦克导弹。(编译/魏晓慧)
【延伸阅读】坦克世界杯!七国陆军坦克并排齐射比拼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6月3日至8日,德国格拉芬沃尔训练基地,驻欧美军和德国陆军共同举行了第三届“坚强欧洲坦克挑战赛”,共有八个国家的坦克部队参与了这项年度比赛。本图集就此简析。图为七国坦克并排开火,颇有“坦克世界杯”的感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七国陆军主战坦克并排开火射击的动态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本届参赛国及坦克展示图,分别为德国第3装甲营“豹2”A6、法国第11伞兵旅“勒克莱尔”、英皇家骑兵团“挑战者”2、波兰第34装甲骑兵旅“豹2”A5、奥地利第14装甲营“豹2”A4以及瑞典陆军Strv-122(“豹”2A5出口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此外还有来自美国陆军第1步兵师、第2装甲旅、第70装甲团2营的M1A2 SEPV2主战坦克。图为参赛的美军M1A2坦克,复古涂装还致敬了下二战时期的M4“谢尔曼”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陆军M1A2坦克队参与“行进中射击”比赛项目照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乌克兰陆军第14机械化旅1连的T-84则是此次参赛八国中唯一具有“苏制坦克”血统的坦克。可惜因其自动装填机发生故障,致使T-84部队丢分较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乌克兰陆军T-84坦克开火特写的动态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经过了多天角逐后,比赛最后以德国最高分夺冠,乌克兰排名垫底的结果落幕。图为德国陆军参赛的“豹2A6”坦克,可见其长身管120毫米滑膛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军“豹2A6”坦克开火瞬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M1系列主战坦克,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经典武器,这种以二战时美军著名将领克莱顿·艾布拉姆斯将军(小图)命名的坦克,自1980年服役至今一直是美国陆军的中坚力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M1系列坦克仍将作为主力活跃在前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本届比赛的各国参赛队最终分数排名,德国最高分夺冠,乌克兰排名垫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最后一天进行的“友谊射击”环节中,参赛的七国(奥地利未参加)坦克列队并排开火,出现了难得一见的东、西方坦克同框齐射场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友谊射击”环节,参加的七国(奥地利并未参加)坦克分布示意图,其中有三个国家使用的都是“豹2”系列坦克,可见该系列的可靠性能及销路之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英军“挑战者”2射击瞬间,可见炮口前方出现的巨大炮口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英国“挑战者”2坦克详细性能介绍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英军“挑战者”2参加“行进中射击”比赛环节。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瑞典陆军参赛的Strv-122主战坦克(“豹2”A5的瑞典出口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瑞典女坦克兵搬运120毫米穿甲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赛的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军M1A2坦克与法军“勒克莱尔”坦克协同推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英军“挑战者”2坦克车组乘员在整理比赛用穿甲弹,准备为坦克补充弹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赛的“豹2”坦克主炮特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制豹2坦克及Rh-120系列滑膛炮介绍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乌陆军T-84主战坦克开火瞬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炮塔顶部视角拍摄的T-84坦克主炮开火瞬间,右上可见高射机枪抛出的弹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赛的奥地利陆军“豹2”A4主战坦克开火瞬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赛的奥地利陆军“豹2”A4主战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奥陆军“豹2”A4坦克依次开火后,向前推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除常规作战课目外,比赛中还包括了车组伤员救护课目。图为美军坦克车组演练搬运伤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UH-72医护直升机飞抵指定区域,准备后送伤员。
(2018-06-21 08:42:17)
【延伸阅读】66辆坦克一字排开!实为桥梁抗压测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第一眼看这图,人们可能会先想到冷战时期,苏军又在进行什么重大军事行动。图中有66辆T-55主战坦克沿一座大桥一字排开,实际这是1970年11月,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在对一座新建成的高架桥进行抗压强度测试,本图集就此解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努斯莱大桥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座混凝土高架桥,全长485米。今天看来,单就大桥本身而言并无太多特别之处,但其在20世纪70年代建成之初,进行抗压强度测试时的故事却是空前绝后。图为今日的努斯莱大桥照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回到20世纪60年代,这座长485米,宽26.5米,高42.5米的混凝土高架桥还是算重大创新工程的,整座桥的重量仅由四座桥墩承担,最后能不能顺利安全通车,除设计师以外的人心里都没底。图为大桥建设时的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因此到1970年11月,努斯莱大桥基本竣工后,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需要一个比较可靠的测试方法来检验大桥的抗压强度。有人突发奇想,建议从陆军借调坦克来进行这项测试,于是就有了图中这戏剧性的一幕,66辆T-55主战坦克沿大桥一字排开,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T-55是苏联针对核战争环境下研发的,第一种大规模正式配备“三防系统”(防核生化攻击)的主战坦克,于1955年正式投产,截至1981年停产前,共生产2.75万辆。捷克斯洛伐克则于1957年获得许可生产T-55,截至1983年共生产了8300辆。图为捷克陆军装备的T-55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T-55坦克全车长6.2米,全宽3.3米,全高2.4米,战斗全重36吨, 主要武器配备一门100毫米线膛炮,一挺7.62毫米同轴机枪,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图为T-55结构剖面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66辆T-55坦克的在大桥上的总重量达到了2376吨,远超一般民用车辆的总重量,作为抗压强度测试对象的说服力非同一般。图为从大桥上正面拍摄的测试T-55坦克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如此震撼的场面在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了。图为从大桥侧面拍摄的测试T-55坦克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博物馆中展示的T-55坦克(部分)剖面展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外国军迷制作的捷克斯洛伐克陆军T-55坦克模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军T-55A中型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外国军迷制作的捷克斯洛伐克陆军T-55坦克模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外国军迷制作的捷克斯洛伐克陆军T-55坦克模型。
(2018-04-13 09:04:22)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