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媒体述评:中国对中东展开经济魅力攻势 通过发展实现安全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7月17日报道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7月14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在中东展开经济魅力攻势。作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中国加大了对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的投资,它日前承诺提供230亿美元贷款。

文章指出,中国领导人还希望就自由贸易区事宜展开谈判。中方在北京举行的一个论坛上向与会的阿拉伯国家代表提出了一种“油气+”投资模式。

文章指出,中国领导人对阿拉伯国家代表说,中方愿同阿方共做“中东和平稳定的维护者……互学互鉴的好朋友”。

文章认为,中东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大型项目旨在通过一条超现代化的贸易路线把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人们联系起来。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4日发表文章称,对中国而言,“一带一路”贯穿中东。

文章指出,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周举行。不出所料,“一带一路”倡议是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

文章称,在卡塔尔举行的上届会议强调“一带一路”是增进关系的一种手段;这届会议凸显了北京对阿拉伯世界稳定的重视,因为地区稳定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其目标。

文章指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地缘政治:中东地理位置重要,位于“一带一路”陆地和海上路线中间。

文章称,为此,中国承诺向阿拉伯国家提供贷款和援助,用于基础设施项目、人道主义援助并支持阿拉伯国家社会稳定。

文章认为,对发展的重视表明了中国领导人一贯提出的中东和平愿景:通过发展实现安全。

文章指出,这种做法与西方对中东的态度形成反差。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的吴冰冰副教授描述了这种差异:“我们把重点放在经济、贸易和发展上,这有助于这些国家自己解决国内和地区问题。但西方国家主要关心政治和安全利益。”

文章称,除了发展之外,上周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有关“一带一路”的概念被提出。首先是宣布了中阿“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在中国的外交关系等级系统中,这种伙伴关系通常涉及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的密切协调。这种关系凸显了中东对“一带一路”的重要性。

文章指出,另一个有意思的概念是工业园区-港口互联互通、“双轮”转动和“两翼”齐飞的合作布局。根据该计划,中国在阿曼、沙特阿拉伯、埃及和阿联酋开发的工业园区将与地区港口连接起来,从而更好地打造商业集群并增加贸易流动。“双轮”是指油气和低碳能源合作,同时“两翼”要求加强高科技和金融合作。综合起来看,这种布局为设施连通、金融一体化和更紧密的贸易关系勾勒了蓝图,这些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重点。

文章称,虽然中国在中东的存在还处于相对初级阶段,但它正在把自身塑造为一个基于经济和战略利益的多面角色。在尽可能少的政治干涉下提供贸易和发展机会,使得北京成为对阿拉伯国家极具吸引力的伙伴,也预示了发展中阿关系的成熟的长期策略。

【延伸阅读】俄媒称中国在中东渐超其他域外玩家:带来合作还带来发展

参考消息网7月14日报道 俄媒称,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稳超其他域外玩家,因为它的竞争对手中无人能提出如此庞大的一揽子地区发展计划,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专家玛莉娅·帕霍莫娃就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成果给出此番结论。这位俄罗斯专家指出,中国向该地区建议的,不仅有合作,还有发展。

据俄罗斯卫星网7月12日报道,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中国准备贡献的不仅是资本。玛莉娅·帕霍莫娃注意到,中国在论坛上愿同阿拉伯国家分享自己半个世纪以来的成功发展经验。中方还首次提出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正如这位俄罗斯专家指出的那样,这种提法以前从未有过,也从未签署过如此规模的一揽子文件。其中就包括《北京宣言》、《论坛2018年至2020年行动执行计划》和《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行动宣言》等3份重要成果文件。

报道称,中方设立以产业振兴带动经济重建专项计划,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中国还将成立“中国-阿拉伯国家银行联合体”,并为其配备30亿美元金融合作专项贷款。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志民指出,向阿拉伯国家许诺的这些贷款将用于互利互惠的经济合作项目。

王志民说:“首先,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致力于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具体举措包括设立亚投行,为有需求的国家提供贷款。在当今世界,各国只有进行开放、包容式的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他还说:“中阿合作是‘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合作,中国正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中方主张‘以产业振兴带动经济重建’,‘按照商业化原则’为阿拉伯国家提供贷款额度,落实经贸项目。中阿的合作空间非常大。此外,中国为他国提供贷款或援助的理念与西方国家不同,我们的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进行的合作不是掠夺式的,而是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的。”

另据俄罗斯卫星网7月12日报道,政治分析家泰穆尔表示,中国将继续加强与中东国家的合作,但将在该地区保持政治中立。

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7月10日在北京举行。会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商定加强在20多个领域的合作,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

专家表示,不同于其他所有国家,中国可以在工业、交通、基础设施、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有所提供。同时,该国只加强其在该地区的经济地位。

泰穆尔指出:“美国只可能向阿拉伯国家提供军事支持。中国不追求在该地区的政治或军事主导地位。阿拉伯国家希望进行这样的合作,因为这可以促进技术、能源、医疗、教育及其他领域的发展。这比防空系统或进攻性武器有吸引力得多。”

(2018-07-14 00:13:01)

【延伸阅读】俄媒:中国与中东合作“不偏不倚” 优势是没有宗教历史包袱

参考消息网2月28日报道 俄罗斯《观点报》网站2月26日刊发题为《中国以未来主人的姿态来到中东》的文章称,北京日渐成为越来越活跃的中东“玩家”,在该地区与俄罗斯和美国竞逐影响力。应当承认,北京的做法颇见成效。

文章称,中国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全球性战略打算建立从中国西部边境到欧盟东部和南部边境的广袤基础设施网。中东对落实上述宏伟构想具有关键意义。地理位置使中东成为亚欧之间的重要过境运输站。

文章认为,能源在过去和现在都是决定北京外交政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文章称,考虑到这一点,中国是中东国家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就不足为奇了。北京向伊朗、伊拉克和阿联酋提供了上百亿美元的投资,未来还希望通过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建立自贸区的形式,大幅提高与它们的合作水平。

文章称,中国对巴勒斯坦也很重视。2016年1月,中国宣布向巴勒斯坦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的援助。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发展与以色列的关系。例如,中企在以色列阿什杜德港建造新的集装箱码头、在特拉维夫铺设轻轨、在海法挖掘卡迈尔公路隧道,还对以色列在互联网、网络安全、医疗设备、新能源和农业等领域的技术很感兴趣。

文章称,伊朗是以色列的宿敌,但中国与伊朗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北京经常在德黑兰饱受国际制裁之苦的困难时期提供帮助。中国和伊朗的合作仍在发展,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人民币是伊朗人的外贸结算货币之一。

文章称,综上所述,北京做到了在复杂的中东政治关系体系保持平衡,能同时与互相仇视的国家和民众保持密切关系。中国在这方面的一个优势在于,中国在这些国家面前没有宗教、殖民和历史包袱的拖累。

文章认为,中国人明白中东国家之间的冲突会妨碍和阻滞“一带一路”的发展,因此也会扮演维和人员的角色。例如,中国人支持任何能缓解巴以紧张关系的努力,愿意在伊朗和沙特之间充当调停人。这一切都是为了中东稳定,一切都是为了落实“一带一路”倡议。

文章称,同时,中国致力于扩大文化和教育交流,例如,提议为“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培训技术专家。

文章称,战争归战争,谁也没有切断务实的商业活动。这就是中国的立足点。

(2018-02-28 20:08:26)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