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导弹去哪儿了?爱沙尼亚掘地三尺无功而返 俄嘴上不饶人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8月14日报道 自乌克兰内战以来,尤其是克里米亚事件之后,俄罗斯与北约的紧张关系一直未有任何缓和的迹象。抛开那些针锋相对的“嘴仗”,在俄罗斯边境地区,双方的“大阵仗演兵”几乎也每天都在上演。“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当然仍是微乎其微,但是不可否认正在不断提升。

据爱沙尼亚国防部长尤里·卢伊克称,一架西班牙“台风”战机8月7日在爱沙尼亚南部飞行中误射一枚AIM-120中距空对空导弹,该地区位于爱沙尼亚东南部,距离俄罗斯边境约100公里。

这枚被误射的导弹长3.7米、直径18厘米,据爱沙尼亚国防部所说,该导弹自毁机制处于开启中,一旦误射,会在空中自行毁灭。但是话也没有说死,“也不排除导弹坠地的可能性”。

这样吊诡的“失误”无疑会惊出爱沙尼亚一身冷汗,事后爱沙尼亚空军、西班牙航空安全局和北约总部立即对此事展开调查。爱沙尼亚总理于里·拉塔斯在脸书网站上写道,在国家领空发生导弹误射事件是可悲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德国空军“台风”战机与AIM-120空空导弹合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令爱沙尼亚长舒一口气的是,首先导弹没有打下友军飞机,当时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除了肇事的那架西班牙“台风”战机,还有另一架西班牙“台风”战机,以及两架法国“幻影”2000战机。

另外导弹大概率也没有落到俄罗斯,因为目前从俄罗斯媒体到官方的反应,都还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嘲讽,并未有被冒犯的愤怒。还有就是应该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未有人员伤亡报告。

为什么这枚导弹存在这么多不确定性?因为爱沙尼亚军方一直没有找到这枚导弹的踪迹,连碎片都没有找到。在8日举行的紧急新闻发布会上,爱沙尼亚空军参谋长里沃·瓦尔格还信誓旦旦地表示,“有95%的概率将很快找到失踪的导弹”。

但是据俄罗斯媒体11日报道,爱沙尼亚在预先判定的导弹坠落地点并没找到导弹或者是导弹残片,甚至铲掉了1.5米厚的土后再用深层土壤金属探测器寻找亦是无功而返。看来爱沙尼亚是遭遇了那个罕见的“5%”的情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西班牙空军“台风”战机挂导弹飞行。(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4年,北约完成了自成立以来的最大一次扩员,7个国家正式加入,被称为“波罗的海之虎”的爱沙尼亚也在此列。考虑到波罗的海国家空中实力的薄弱,自2004年4月起,北约国家的军机就轮流执行波罗的海国家领空保护任务。

这些飞机驻扎在立陶宛佐克尼艾空军基地,此次西班牙空军的肇事飞机也是驻扎在这里。自2014年起,爱沙尼亚的阿马里空军基地成为北约飞机的另一个基地。

尤其是近些年,北约与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地区的空中交锋日渐频繁。而在该地区轮驻的北约各国军机,则成为波罗的海国家与俄罗斯在空中较量能够依靠的唯一力量。

西班牙《世界报》记者曾于2016年探秘部署在希奥利艾军事基地的西班牙空军部队。在这里“猫捉老鼠”的游戏常常上演,据驻地西班牙军官介绍,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阿尔法”情况(希奥利艾军事基地技术术语,扩音器播放“争夺探戈”表示是演习,而播放“阿尔法”则表示是真实行动)。

当时西班牙媒体还将自家军队大大吹嘘了一波——警报一响,15分钟以内西班牙的“台风”战机就可升空。还报道该地区国家如何对驻军千恩万谢,认为正是这些北约国家军机的存在,才令波罗的海国家免遭俄罗斯“捣鬼”。

而作为北约波罗的海空中警察行动唯一假想敌的俄罗斯,自然也不会错过针对“误射导弹”发动“嘲讽技能”的大好机会。俄联邦委员会(上院)信息政策委员会主席阿列克谢·普什科夫“叮嘱”爱沙尼亚,相比俄罗斯飞机,还是多多监视北约飞机吧。而俄罗斯外交部则更加“诛心”——“我们早就说过,北约军事集团——没用。”

感叹“误射事件”可悲的爱沙尼亚总理于里·拉塔斯,被俄罗斯一把一把地往伤口上撒盐。但是再退一步想,万一当时这枚导弹被“误射”到了俄罗斯,只怕除了高歌一曲“凉凉”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对于顶在“抗俄”一线的爱沙尼亚来说,或许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吧。(文/董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西班牙空军“台风”战机编队。(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进行比较前,先了解下两种机型的概况。作为英皇家空军的现役主力机型,“台风”脱胎于英德意西四国的“欧洲战机计划”,于1994年3月首飞,2003年8月服役。其是三代半战机的典型代表之一,除了优秀的对空对地作战性能外,还具备以1.5马赫速度进行短时间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已参加过利比亚战争、空袭叙极端组织、空袭也门胡赛武装等至少三场实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30MKI是俄罗斯苏霍伊航空集团(现已并入俄联合航空制造公司)基于苏-30M重型多用途战机改进的专供印度出口型。该型机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三翼面气动布局,换装了AL-31FP推力矢量发动机以及新型航电系统。据俄方宣传资料,苏-30MKI的载弹量是苏-27SK的两倍,对空性能是后者的14倍,对地性能则达到了后者的24倍。 图为苏-30MKI性能示意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台风”的动力系统采用两台欧洲四国联合研制的EJ200先进双转子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大于90千牛,采用大推力涵比及全自动数字化控制系统。参加研制EJ200工作的有英国罗·罗公司、德国发动机涡轮联合公司、意大利菲亚特公司和西班牙涡轮发动机工业公司。右小图为EJ200剖面图,左小图为地面维护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30MKI则采用两台俄罗斯“留里卡-土星”公司研发的AL-31FP涡扇发动机,据西方媒体报道,单台最大推力可达123千牛以上,采用大推力涵比及全自动数字化控制系统。就最大推力而言,AL-31FP要优于EJ200,但在发动机寿命、故障周期和综合性能方面,EJ200要更胜一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接下来对比航电系统。“台风”配备有欧洲最新研发的的“捕手E”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由于采用了独特的AESA “旋转斜盘角度”技术,该雷达的最大扫描范围可达正/负120度,比固定式AESA具有更强的离轴扫描能力,意味着战机在发射导弹后,可进行大过载机动,而雷达仍可以持续跟踪目标,这点使”台风“在空战中更占优势。该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在120千米以上,可同时攻击6个空中目标,据称可在59千米距离上发现F-35隐身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30MKI换装了俄方研制的“隼”式无源相控阵雷达,与老式的机械式扫描雷达相比,综合性能全面提升,据俄厂家提供的数据,“隼”式对迎头战斗机大小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达240千米,可同时跟踪30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的6个。就纸面性能看,隼式要强于“捕手E”雷达,但实际性能如何仍有待观察。图为苏-30MKI配备的“隼”式PESA雷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除AESA雷达外,”台风“还配备了号称是西方国家有史以来最精良的红外搜索跟踪(IRST)系统,即”海盗“系统(PIRATE,被动式红外机载跟踪装备的缩写),借助该系统,”台风“可在雷达不开机的隐蔽状态下,直接在90千米外锁定敌机,并发射导弹摧毁目标。在2012年7月的红旗军演期间,台风曾凭借该系统多次击落F-22。小图为”海盗“系统锁定F-22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国空军“台风”战机曾在“红旗”军演期间取得过航炮“击落”F-22隐身战机的记录,本图红圈可见战绩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30MKI也配备有类似的IRST系统,称为OLS-30。其布置在风挡正前方,根据目标的红外信号大小,OLS-30的探测距离可达50千米,相搭配的激光测距仪探测距离8千米,两者都放在风挡前方的透明半球型罩内。OLS-30功能与”海盗“系统类似,也可实现雷达不开机的情况下,发射导弹攻击敌机,但最大探测距离要小于后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左图为”台风“战机座舱,右图为苏-30MKI座舱,可见两型机均采用了主流的”一平三下“(平视显示器+3个多功能显示器)布置方式。只是”台风“的座舱更为简洁,而且首次采用了”直接语音输入“(DVI)语音控制系统,使飞行员可以通过语音下达命令,控制战机的传感器、武器以及自卫系统。系统共包含有24条语音指令,可大幅简化飞行员的操作负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最后来对比武器系统。“台风”除搭载有一门27毫米BK-27转膛航炮(最大射速每分1000发,备弹150发)作为固定武器外,机身翼下共搭载有13个挂点,可搭载7.5吨各种空空、空地弹药。典型对空配置为6枚AIM-120中距弹+2枚ASRAAM格斗弹(右图)。也可搭载4枚射程超过12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达4马赫的”流星“远程空空导弹(左上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台风“战机还有一大绝活就是能依靠”打击者II“型头盔瞄准具在空中缠斗战中,实现”所视即锁“功能,即依靠头盔中的光学传感器与战机火控系统联动,只要敌机出现在视野内,飞行员就可通过目视捕捉并锁定目标,然后下达语音命令发射导弹。彻底颠覆传统的”必须机头指向敌机才能发射导弹“的传统战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中飞行员的头盔即为具有“目视锁定”敌机功能的“打击者II”型智能头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简氏防务报道,苏-30MKI除搭载一门30毫米Gsh-30-1速射航炮(备弹150发)外,机身翼下共有12个外挂点,最多可挂载6枚中距空空弹及4枚近距格斗弹。综合来看,苏-30MKI的载弹量(8吨)略大于”台风“(7.5吨),超视距空战方面则略弱于后者,但空中格斗战性能方面,两型机应是不相上下。图为苏-30MKI满外挂飞行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台风”与Su-30MKI战机合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2014年6月,英军“台风”战机在波罗的海上空拦截俄军苏-27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台风”双机编队与E-3预警机合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英国皇家空军与沙特空军的“双风”编队,“台风”战机与“狂风”攻击机刚好都出自BAE系统公司旗下。

(2017-03-14 08:38: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