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俄专家:美方力求让俄美关系迈入可控对抗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8月29日报道 俄罗斯《消息报》网站8月27日发表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欧洲和国际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专家德米特里·苏斯洛夫的题为《可控对抗中》的文章称,弗拉基米尔·普京和唐纳德·特朗普的赫尔辛基会谈结束一个半月后,俄美关系清晰呈现出两个并行的趋势。

文章称,一方面,美国在经济、军事和政治外交上遏制俄罗斯的政策仍然存在甚至加强。美国政府于27日生效的新一轮对俄制裁就是最显而易见的表现。

另一方面,赫尔辛基峰会之后,俄美国家间对话启动更加频繁,这在特朗普一年半的任期中从未有过。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尼古拉·帕特鲁舍夫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约翰·博尔顿于23日在日内瓦进行了长达5小时的会谈,商定两国国防部扩大对话,这就是例子。

文章认为,这两个相对立的进程并存不悖证明遏制俄罗斯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长期趋势,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两国关系谈不上任何回暖。美国政府关于有必要在广泛问题上与俄保持密切协作的言论说明,美国力求在不改善关系的同时避免对抗,以便让对抗可控。

首要原因是美国内部政治斗争在国会中期选举前夕加剧,而且俄罗斯被用来削弱特朗普的地位。特朗普在与普京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时说,他认为没理由不相信俄关于未干预2016年大选的保证,美国总统被痛批背叛国家利益,甚至叛国,加之在国会出现反俄制裁草案(保卫美国安全免受克里姆林宫侵略法案)的背景下,白宫非常想对俄表现出更强硬的立场,强硬程度要不逊色于国会中的对手。美国政府试图以此撇清特朗普与俄勾结的指责,并且赶在国会通过新制裁法之前,驳斥没有能力对俄推行遏制政策的批评。白宫清楚,如果行政当局不通过新制裁,国会也会通过——2017年8月的《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就是如此。

文章称,国会中期选举临近(11月6日举行)和“通俄门”悬而未决事关重大。后者正是打击特朗普的主要工具,让他在外交上缩手缩脚。只要这个问题没被解决或遗忘,莫斯科受到来自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压力就会增大。

博尔顿在与帕特鲁舍夫会谈后表示,“通俄门”尚未解决。这是将不断迎来新制裁的预警,包括8月初宣布的第二轮制裁。不过,美国不会跨越红线,例如在华盛顿依旧依赖俄的领域(比如太空)破坏合作,或将制裁扩大到针对伊朗实施的全面制裁那种规模。

文章认为,即便“通俄门”问题得到解决,特朗普的政治地位得到加强并在2020年连任,俄受到的压力也只会增加。原因在于俄被视为对手,美国力求让这个独立且对美不友好的全球玩家出局。为恢复世界霸主的地位,近一年半美国做出了全球对抗中俄的战略决定。

文章指出,只要美国不更换政治精英,不去适应多极世界的现实,这一切就将继续。这需要数个总统任期。俄的任务是努力不让适应多极世界所遭遇的困难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因为在当前情况下,可控对抗的唯一替代选择是不可控对抗——届时压力将在没有国家间对话的情况下增强。这最终将带来最可悲的后果。

【延伸阅读】俄媒文章:白宫制裁让俄美关系极度紧张

参考消息网8月15日报道 俄罗斯《专家》杂志网站8月13日刊文称,美国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在专家中引发了关于俄美关系前景的一系列讨论。但两国关系谈不上会出现“全新”转折,或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评估其优先方向。只有一点是和过去不同的:局势极度紧张,但我们可以看出其结局的轮廓。

两国关系遭有目的打击

文章称,近日,唐纳德·特朗普决定再度惩罚俄罗斯“参与毒害”前间谍谢尔盖·斯克里帕尔。新一轮制裁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俄罗斯将不能受益于美国的任何官方援助计划,禁止向俄出口军民两用产品。如果此后莫斯科不满足美国提出的条件,即不允许国际核查人员进入与生产化学武器有关的本国设施,或相关委员会得出的结论不能令美国满意,那么数月后将启动第二个阶段制裁,包括禁止俄航飞机飞往美国,并降低外交关系级别。

文章称,可见,正在发生的事不是贸易战或最后通牒,而是对俄美关系有目的的打击。而且这个打击不是来自国会(莫斯科对此早就习以为常),而是来自白宫。本轮制裁是在白宫倡议下通过的。

文章称,特朗普的确“并非我们的人”。他是“他自己的人”。对特朗普而言,更为优先的是其国内政策,其恰恰要求采取严厉的反俄措施。

文章称,11月6日,美国将举行国会中期选举。特朗普希望打掉民主党阵营中人所共知的一张牌,或至少令其失去意义——对他从属于俄罗斯的指责。因此,本轮制裁应当证明的不光是美国总统的独立性,还有他对莫斯科奉行强硬路线的决心。

俄将会反抗到最后一刻

文章认为,另一个讨论话题是向美国作出某种让步的可能性。一些专家呼吁认清这样的现实:美国精英大范围的恐俄症、必须遏制俄罗斯的信念以及特朗普不准备妥协意味着,俄罗斯应向美国让步以阻止制裁战升级。但问题在于,这种让步没有意义。美国对与俄罗斯当前对抗的立场本身也证明了让步没有意义。

文章称,是的,美国表明了自己的要求:俄罗斯交出在乌克兰和叙利亚的阵地以及更迭政权。但施加这种压力的动机并非是要与俄“讨价还价”。

文章称,其驱动力是美国国内针对特朗普的“十字军东征”(“通俄门”亦是其组成部分),以及仍停留在冷战中的部分美国统治势力并非一时的而是系统性的恐俄症。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让步都只会导致新的让步要求,其结果将是毁灭或自毁。最终,莫斯科将退无可退,只能披荆斩棘前进。

文章称,这条荆棘丛生之路指向当前世界秩序的变迁。把它(即那些美国强加于世界的规则)变为多极世界秩序要比找到某种与华盛顿共存的方式容易得多。

文章认为,综上所述,克里姆林宫过度活跃的原因并非普京有某种“帝国野心”,而恰恰是他没有退路。莫斯科没有选择,它必须反应,必须抵抗。而这正是令西方最不愉快的地方。如果你把熊逼至角落,它会反抗到最后一刻。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2018-08-15 10:28:13)

【延伸阅读】中方谈俄美元首会晤:乐见俄美改善关系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社北京7月17日电 (王珏)就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7日在北京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方乐见俄美改善关系,希望双方加强沟通对话、扩大合作。

有记者提问,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会晤。中方对此次会晤有何评价?你认为会晤是否会影响中俄关系和中美关系?

华春莹回应说,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中方对俄美元首在赫尔辛基举行会晤表示欢迎。俄罗斯和美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大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重要责任。中方乐见俄美改善关系。希望双方加强沟通对话、扩大合作,这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有利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共同挑战。

“我们对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充满信心,中俄关系不会受到任何外部因素影响。我们对发展中美关系的立场也是一贯明确的。”华春莹说。(完)

(2018-07-17 19:26:38)

【延伸阅读】冷战重现?外媒称俄美互抓间谍或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参考消息网7月28日报道 俄罗斯《报纸网》网站7月23日发表了题为《俄美两国新间谍丑闻说明什么?》的报道,文章摘编如下:

俄美总统首次正式会面刚刚结束,两国几乎同时曝出轰动的间谍丑闻。这种情况下通常没有多少细节,但已有信息足以证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互不信任与相互猜忌突破限度。实际上这也是完全冷战的表现。

美国逮捕了俄社会组织“武装权”的创始人玛利亚·布京娜,并先是指控其串通他人为俄罗斯利益游说,后又称她是外国特工(美国如此称呼受境外资助进行游说者)。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布京娜还曾在美国参议院委员会关于俄涉嫌干涉美国大选的听证会上发言。

但逮捕布京娜是在7月中旬,恰巧是“特普会”后的第二天。特朗普在赫尔辛基表示,俄罗斯并未干涉美国大选。但就在布京娜被捕当日,这位美国总统却话锋突变,开始说截然相反的话。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4月布京娜就曾表示收到来自俄商人康斯坦丁·尼古拉耶夫对“武装权”的资助。同时该报不忘强调,尼古拉耶夫对美国能源和技术公司均有投资,其正在美国读书的儿子曾于特朗普竞选期间担任志愿者。这看起来又是一条俄干涉美国大选的“线索”。

资料图片:俄社会组织“武装权”创始人玛利亚·布京娜。(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没闲着。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的领头科研机构——俄罗斯中央机器制造研究所在全俄引起轰动,但并非是因为在航天导弹领域有新的发现。中央机器制造研究所先是被搜查,然后74岁的科研人员维克托·库德里亚夫采夫因叛国罪被捕。他被指控“将研发高超音速飞机技术的机密信息交给一个北约国家”。其所指就是美国,因为众所周知,北约如此大规模的军事项目都是在美国的庇护下进行。《生意人报》消息人士称,俄联邦安全局工作数月才将库德里亚夫采夫逮捕,但为何同样在“特普会”之后立即将这一消息公之于众?

当然,搜寻间谍是相当普通且持续的工作。问题在于,如何为政治所用。俄罗斯与美国和与其他西方国家之间的间谍丑闻并不少见,通常是以双方互换间谍告终——最著名的一次间谍互换发生在2010年7月9日。当时10名已暴露的俄联邦安全局情报人员(其中包括安娜·查普曼,与玛利亚·布京娜类似,同样被视为利用女性魅力的“特工”)与4名为美国提供情报的俄罗斯公民互换,4人中有3人被判间谍罪。因“投毒门”闻名世界的俄情报总局前特工谢尔盖·斯克里帕尔就是当年被交换的4人之一。

资料图片:俄军米格-31截击机发射“匕首”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2010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与现在完全不同。俄美关系刚刚“重启”,俄罗斯与欧盟讨论过免签制度。没人可能考虑过巨大的政治纠纷,甚至制裁战争。当前任何间谍丑闻都会被视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后俄美之间最激烈的对立。谈到中央机器制造研究所叛国事件——实质上是西方情报机构企图窃取俄最新武器——不可能不考虑其背景:西方媒体将俄美最新军用飞机进行比较的报道,普京总统5月1日在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期间播放的令国际社会为之震惊的俄罗斯导弹视频。谈到美国逮捕俄罗斯间谍,不可能不想到的是,特朗普的众多政敌企图借此扩大俄罗斯“干涉美国大选”的证据基础。

美国总统本人也同样提出了“俄罗斯特工”。

这个背景证明,军备竞赛(其实它从未停止)不仅在进行,而且明显进入了新的阶段。间谍狂热将再度破坏俄美关系——至少要到特朗普不再担任总统之时。

可能我们面临新的间谍互换。俄中央机器制造研究所可能重组(叛国案搜查后便有了这种传闻)。但所有这些因间谍而带来的恐惧愈发明显地将我们带回冷战时期,并且这种回归显然不会使人怀念过去。俄罗斯与西方的信任危机已十分严重,任何毫无新意的间谍事件(甚至无法断定真假)都可能导致最不可预测、令人悲伤且影响深远的后果。(编译/曲延函)

资料图片:著名的俄美女间谍安娜·查普曼。(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8-07-28 00:03:02)

【延伸阅读】冷战重现?外媒称俄美互抓间谍或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参考消息网7月28日报道 俄罗斯《报纸网》网站7月23日发表了题为《俄美两国新间谍丑闻说明什么?》的报道,文章摘编如下:

俄美总统首次正式会面刚刚结束,两国几乎同时曝出轰动的间谍丑闻。这种情况下通常没有多少细节,但已有信息足以证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互不信任与相互猜忌突破限度。实际上这也是完全冷战的表现。

美国逮捕了俄社会组织“武装权”的创始人玛利亚·布京娜,并先是指控其串通他人为俄罗斯利益游说,后又称她是外国特工(美国如此称呼受境外资助进行游说者)。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布京娜还曾在美国参议院委员会关于俄涉嫌干涉美国大选的听证会上发言。

但逮捕布京娜是在7月中旬,恰巧是“特普会”后的第二天。特朗普在赫尔辛基表示,俄罗斯并未干涉美国大选。但就在布京娜被捕当日,这位美国总统却话锋突变,开始说截然相反的话。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4月布京娜就曾表示收到来自俄商人康斯坦丁·尼古拉耶夫对“武装权”的资助。同时该报不忘强调,尼古拉耶夫对美国能源和技术公司均有投资,其正在美国读书的儿子曾于特朗普竞选期间担任志愿者。这看起来又是一条俄干涉美国大选的“线索”。

资料图片:俄社会组织“武装权”创始人玛利亚·布京娜。(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没闲着。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的领头科研机构——俄罗斯中央机器制造研究所在全俄引起轰动,但并非是因为在航天导弹领域有新的发现。中央机器制造研究所先是被搜查,然后74岁的科研人员维克托·库德里亚夫采夫因叛国罪被捕。他被指控“将研发高超音速飞机技术的机密信息交给一个北约国家”。其所指就是美国,因为众所周知,北约如此大规模的军事项目都是在美国的庇护下进行。《生意人报》消息人士称,俄联邦安全局工作数月才将库德里亚夫采夫逮捕,但为何同样在“特普会”之后立即将这一消息公之于众?

当然,搜寻间谍是相当普通且持续的工作。问题在于,如何为政治所用。俄罗斯与美国和与其他西方国家之间的间谍丑闻并不少见,通常是以双方互换间谍告终——最著名的一次间谍互换发生在2010年7月9日。当时10名已暴露的俄联邦安全局情报人员(其中包括安娜·查普曼,与玛利亚·布京娜类似,同样被视为利用女性魅力的“特工”)与4名为美国提供情报的俄罗斯公民互换,4人中有3人被判间谍罪。因“投毒门”闻名世界的俄情报总局前特工谢尔盖·斯克里帕尔就是当年被交换的4人之一。

资料图片:俄军米格-31截击机发射“匕首”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2010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与现在完全不同。俄美关系刚刚“重启”,俄罗斯与欧盟讨论过免签制度。没人可能考虑过巨大的政治纠纷,甚至制裁战争。当前任何间谍丑闻都会被视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后俄美之间最激烈的对立。谈到中央机器制造研究所叛国事件——实质上是西方情报机构企图窃取俄最新武器——不可能不考虑其背景:西方媒体将俄美最新军用飞机进行比较的报道,普京总统5月1日在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期间播放的令国际社会为之震惊的俄罗斯导弹视频。谈到美国逮捕俄罗斯间谍,不可能不想到的是,特朗普的众多政敌企图借此扩大俄罗斯“干涉美国大选”的证据基础。

美国总统本人也同样提出了“俄罗斯特工”。

这个背景证明,军备竞赛(其实它从未停止)不仅在进行,而且明显进入了新的阶段。间谍狂热将再度破坏俄美关系——至少要到特朗普不再担任总统之时。

可能我们面临新的间谍互换。俄中央机器制造研究所可能重组(叛国案搜查后便有了这种传闻)。但所有这些因间谍而带来的恐惧愈发明显地将我们带回冷战时期,并且这种回归显然不会使人怀念过去。俄罗斯与西方的信任危机已十分严重,任何毫无新意的间谍事件(甚至无法断定真假)都可能导致最不可预测、令人悲伤且影响深远的后果。(编译/曲延函)

资料图片:著名的俄美女间谍安娜·查普曼。(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8-07-28 00:03:02)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