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港媒关注内地男子汉训练营:冒着大风喊口号 互称“同志”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11月5日报道 港媒称,在一个寒冷的秋日早晨,18个小男孩冒着大风在北京西部凤凰岭脚下开始一整天的训练。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4日报道,他们戴着头巾,高喊着“谁是最好的”之类的口号。“我是最好的!”“我们是谁?我们就是那个人!”他们在那里将通过讲座、比赛和打橄榄球等方式学习关于专注、合作和竞争的一切知识。

这是利用周末为7岁至11岁的男孩举办的为期18天的课程的第五天,课程的目的是将他们从日常的全女性环境中“解救”出来,防止他们“过度敏感、脆弱、发牢骚、娇生惯养或不负责任”。

本色男儿俱乐部的成员在讲座开始时朗诵男子汉气概宣言,其中包括捍卫自己的国家、荣誉和梦想等主题。

他们立誓要像雄鹰那样雄心勃勃、有能力,像海豚一样聪明、善良,像马一样坚韧不拔、脚踏实地。

男孩子们称呼彼此为“同志”,其字面意思是要分享同样的抱负。

本色男儿俱乐部创办人唐海岩曾是北京的一名体育教师,2012年创办了他的这个专门训练中心。自那以后,总计有2万多名孩子参加了他的课程,其中一些人是远道而来。

唐海岩说:“男孩的教育存在危机,我投入到实际行动中,拯救他们,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男子气概。”

报道称,早在官方媒体开始关注当代男性名人更加柔弱、更加中性的外貌及其对社会和幼儿的潜在影响之前,这种现象就存在了。

许多男孩的父母意识到,他们的儿子还不够男子汉,从那以后,他们一直在花大价钱执行一项扭转这一趋势的任务。

花大约1万元人民币,父母可以让儿子报名参加为期18天的训练课程。还有其他一些较短的主题活动,比如冬季裸着上身奔跑、在零下30摄氏度的气温中在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爬山或在沙漠中跋涉一周。

唐海岩说,大多数男孩是由母亲和祖母抚养长大的,学校里围着他们的是女教师,而女教师反过来又为男孩设定了与女孩同样的标准——比如安静、举止端庄、不顽皮。

唐海岩说,这是不公平的,让男孩处于不利地位。他说:“男孩的行为与女孩不同,他们的成长速度也不同,但我去过很多学校,不管是顶级学校还是普通学校,男孩被女孩盖过已经成为社会危机。”

唐海岩说:“他们的信心已经被动摇。我们必须帮助男孩们恢复男子汉本色和男子气概。”

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刘俊升说,人生中的榜样通常足以鼓励男生有“阳刚之气”,而不是在童年时强迫教育。

刘俊升说:“尚不清楚这样的强制教育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总体来说,男子气概无需加强。男孩在生活中有榜样就够了。”

虽然公众仍在争论媒体对一些当代人的“娘炮”外形是应该更加挑剔还是更开明,但唐海岩说,他们并不代表公认的男子汉气概形象,大众媒体不应该将他们置于聚光灯下。

他说:“社会仍然要求成年男子承担更多义务,提供主要收入来源。”

唐海岩说:“我们需要让男孩做好准备,将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男孩们在参加训练课程(香港《南华早报》网站)

【延伸阅读】skr、xswl、666你能看懂几个?台媒盘点大陆网络“暗语”

参考消息网11月4日报道 台媒称,cx、nss、xswl、yqzh、连睡、走花路……这些难以理解的“密码”到底是什么?原来是中国大陆“00后”在社交网站常用暗语。年轻网友认为,这些暗语能让他们“精准经营各种社交圈”,提高社交品质和效率。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0月31日报道,不少暗语的来源和演变已无法考证,但熟悉这些新词的网友说,大致可分为漫画、游戏或粉丝圈等圈子暗语、公众人物金句、某个复杂而具特定含意的笑点,或单纯因为打中文字太慢而随手打拼音缩写。

“你连dbq都不知道,xswl!”和几个好朋友在微信群里聊天时,沙莎对一名不懂“dbq”的男生说。“dbq”是“对不起”的拼音首字母缩写,同样的,xswl表示“笑死我了”。

报道称,沙莎今年20岁,就读于北京一所文科类大学,“从初中开始,我就日常游走于漫画圈、饭圈(追星圈)、游戏圈,和普通人之间”。她觉得,用“暗语”沟通有利于精准经营各种社交圈,提高社交的品质和效率。

报道表示,尽管像沙莎一样,一些人已经将“暗语”运用得炉火纯青,但这些无法通过字面直接猜测出涵义的符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新鲜事物。愈来愈多“老阿姨”或“油腻大叔”发出要求解析“暗语”的求救信号。

沙莎举例,“比如zqsg(真情实感)是出自饭圈某位明星的人设(人物形象)崩塌事件,当时有位粉丝说‘真情实感的追星都是要遭报应的’。后来zqsg就被粉丝们拎出来,意思是‘认真了、走心了’。”

报道称,所谓“隔圈如隔山”,不了解这个典故的人,即使能够懵懂地理解zqsg的意思,也可能难以正确造句。通常网络流行语的语法无法用传统语文的概念来解释,在使用中经常伴随着词性活用等特点。比如,“这句话我zqsg看不懂”“zqsg饭(喜欢)CP(荧幕情侣)”,等等。

报道还称,不过似乎语法在“暗语”的使用中并没有那么重要,大家在乎的是,某个说法能否恰到好处又“与时俱进”地传达出大家的真情实感。这时,理解语境便成为合理使用这些网络新词的根本前提。

报道指出,这与“暗语”的起源密切相关,但要更加复杂多样。沙莎和她的闺蜜李可欣,试图用追星圈中的“圈地自萌”现象举例。李可欣和其所在粉丝团体,她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偶像,经常需要和对立的粉丝阵营展开类似“骂战”的网络斗争。这一现实问题催生“圈地自萌”法则。

“就是说,一个圈子里的人在一起,用这些话聊一些圈内事,会觉得心有戚戚。”李可欣和沙莎虽然拥护不同的偶像,但她们在这种行事规则上已经达成共识。“圈地自萌”法则的保护和约束,帮日益壮大的暗语家族搭建起快乐生活的温室大棚,构成一个个相对私密、安全的小语境。

李可欣说:“比如在我们的粉丝团里,像‘抄袭’这种容易激起对手粉丝激烈反应的词,我们在微博或者贴吧里就缩写成‘cx’。缩写可以方便自己阵营的粉丝之间相互交流又不被对立阵营的人识破,避免骂战。但就像密码一样,有时候用多了也就被破译了,变成了大众化的表达。”

报道称,不少“暗语”从小圈子用语变成了大众词语,从小语境走进了大众语境。比如,在游戏圈呼风唤雨的高三男生顾轩说,在玩某款网络枪战游戏时,“如果最后我以一敌四灭了敌人,我的队友可能就会给我发一个‘666’(令人折服),我就会给他回一个‘基操勿6’”。

此处的“基操勿6”出自电子竞技直播弹幕,直意为“不要大惊小怪,这只是基本操作”,表现一种低调的得意。但随后,这一词语迅速被年轻网络使用者吸收,并广泛应用于影视剧弹幕,以及日常生活交流之中。

“这样打字快啊!”报道援引受访者的话表示,无论是追星骂战、还是游戏竞技,总有千钧一发之际,这常常是移动网络时代的年轻族群偏好“暗语”的直接原因。

(2018-11-04 00:08:01)

【延伸阅读】我是谁?从哪来?台媒:大陆年轻人兴起DNA检测寻根问祖热

参考消息网11月4日报道 台媒称,中国大陆年青一代近期兴起DNA检测寻根热。法新社报道指出,有鉴于官方多数文件都毁于战乱,年轻人缺乏实质资料来寻根问祖,在对于自己家族渊源的好奇心驱使下,年青一代转寻求近几年越来越普及的DNA测序技术,来帮助他们解答自己从何而来的疑问。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0月31日报道,基因检测公司都摩拳擦掌瞄准这庞大商机,中国大陆的DNA测序市场在2017年就达到72亿元人民币,而根据北京顾问公司CCID预测,2022年将成长到183亿元人民币。

报道称,随着需求暴涨,近年基因检测公司数量也跟着倍增,这种寻根问祖也变得亲民又方便,只要199元人民币,就可以在购物网站上买到基本款的DNA测试包。但测试结果,却会因DNA公司的基因资料库不同而天差地别。

深圳一家DNA测序公司的创始人兼技术总监陈钢就指出,高加索人与亚洲人的基因组成大不同,虽然23andMe以及Ancestry DNA等基因检测公司在国际社会较知名,但他们缺乏亚洲基因资料库,因此不管怎么比,都只会把所有中国人都归在单一结果下,无法满足现在中国市场的需求。

报道表示,相较之下,针对大陆市场量身定做的DNA测试,则能明确区分种族,甚至能让你知道自己属于北方汉族还是南方汉族。除了谱系检测分析外,还有公司提供个性特征或潜能的DNA分析,并协助受试者找到潜在健康问题,为可能的下一代做好准备。尽管多数专家都认为,DNA无法影响或决定某些行为,但另一家DNA测序公司的产品总监张雷雷看法不同,表示内向与外向和人的外表一样,同样受到基因的影响。

《南华早报》报道则指出,专家呼吁,千万别对谱系检测结果太认真,因为这在科学上并不十分可靠。专家解释,人类迁徙非常复杂,不是几个基因标记就能下定论,更何况东亚人的迁徙尤其复杂,需要人口遗传学专家进行分析,而且要详细的分层和大数据库做比对,才能得出精确的结果。

(2018-11-04 00:08:01)

【延伸阅读】重庆公交车因乘客与司机打斗坠江 英媒:中国全网哗然

参考消息网11月2日报道 英媒称,中国重庆10月28日发生惨烈车祸,一辆公交车行驶于长江大桥时,突然冲向对面车道并坠入水深70米的江中。但公交车突然转向原因一直未解。重庆警方11月2日发布监控视频,并通报车辆失控原因是一位女乘客与司机发生激烈话语和肢体冲突。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1月2日报道,消息公布后,中国全网哗然,该事故迅速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多名网友评论说,“如此愚蠢的原因,令人愤怒和惋惜”。

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称,经过核实,当时有15名乘客在该公交车上,目前已打捞出13名遇难者遗体,但仍有2人失踪。

据新华社报道,坠江车辆是重庆万州的一辆22路公交车。10月28日上午在行经当地的长江二桥时,该车突然左转冲入江中。

事发初,中国社交平台曾传言公交车是由于避让逆向行驶的一辆小轿车而坠入江中,小轿车的女车主不仅逆行,还穿高跟鞋开车,引发网友对小轿车车主的口诛笔伐。

但当地公安部门随后辟谣称,小轿车属于正常驾驶,是公交车突然越过道路中心实线,并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冲出路沿。

警方通报称,经过鉴定,事发前“车辆灯光信号、转向及制动有效,传动及行驶系统技术状况正常”,排除因故障导致车辆失控的因素。

重庆消防部门称,当时公交车上共有驾驶员和乘客15人,当地水深70余米,水域情况复杂。

10月31日晚间,坠江的公交车被整体打捞出水。画面显示,该公交车已严重变形,所有车窗全部碎裂。

重庆万州政府新闻办11月2日上午公开打捞出水的公交车黑匣子监控视频。 此段长约14秒的视频记录了公交车坠江前数秒的车内情况。

监控画面显示,汽车正在桥面行驶时,一名女乘客与司机发生争执,乘客用手击打司机头部,致其还手反击。

当该乘客再次出手攻击司机时,司机似乎意识到车辆已经失控,猛打方向盘,但已无济于事。在乘客的尖叫声中,公交车冲破护栏坠江,监控也戛然而止。

当地政府通报称,警方通过大量走访现场目击证人以及与视频相互佐证确认,事发时公交车内有一名中等身材、着浅蓝色牛仔衣的女乘客,因错过下车地点,要求停车被拒后,与司机发生争吵,进而持手机攻击司机头部。

警方还表示,两人的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已触犯中国《刑法》,涉嫌犯罪。

报道称,该事件在中国网络上引发众多网友讨论。

“一次错过,竟演变成15个人的生命从此消逝。你错过了一站路,就让15个人错过了他们的后半生。”一位网友说。

还有网友认为,以后大家在公交车上看到类似的情况,应在短时间内站出来制止,否则自己的安全也会受到侵害。

“请不要冷眼旁观,一定要劝阻制止,因为下一秒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另一位网友说。


这是10月31日拍摄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救援现场。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2018-11-02 15:37:00)

【延伸阅读】中国“超前教育”泛滥?新媒关注5岁“复二代”简历走红

参考消息网11月2日报道 新媒称,近日,中国一则“5岁小盆友的简历”的消息在微博热搜榜上火了。据悉,该帖文是由一位微博博主10月30日在其平台上发出,他还对此调侃道:“看完明白什么叫输在了起跑线上!”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1日报道,据了解,简历首先展示的是该名小朋友的自我介绍:“我五岁了……虽然年龄小,但爸爸说,人是长跑,不要太在乎起点上的细微差距”“作为一个典型的复(旦)二代,我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英文名叫XXX,就是拼音……我觉得中文拼音比另起一个英语名更酷”。

至于兴趣爱好的部分,该名小朋友在其简历上说:“文史,艺术,数理,运动————世界很大,我渴望拥抱各种精彩”“自己做过20多本思维书,里面有空间思维、记忆力训练、逻辑推理、计算练习、几何认知等”“从小班开始就是小主持人,从四岁半开始学钢琴,还一直坚持学街舞,两岁多开始学习涂鸦,已经有150多幅作品”。

据了解,这份“惊为天人”的简历被“开八”贴出后,至今在微博已有近4万的转发,留言数量更达到2万则。

不少网友调侃说:“我好像这辈子都比不过这个孩子了”,“算了,我还是不要小孩了”。但也有人对该小朋友的简历表示无奈,“他,开心吗?”“对孩子来说玩泥巴和玩积木是一样快乐,去后山垃圾堆点火和去国外旅游一样快乐,只是看家长能不能引导孩子做有意义的事。别拿快乐当借口了,你以为是孩子的差异,其实是你”。

对此,有网友批评说,中国的“超前教育”泛滥已让几乎所有学龄前儿童的家长都陷入了集体焦虑中。“不少家长们会不自觉地将抢跑的优势无限放大,并以为在起跑线上抢跑就等于一直领先到达终点,这真是大错特错。”

(2018-11-02 08:26:48)

【延伸阅读】重仪器轻人力?德媒关注“中国天眼”10万年薪难觅人才

参考消息网11月2日报道 德媒称,被誉为“天眼”的中国FAST射电天文望远镜,试运行不到两年,已经产生了不少重要科研观测成果。而现在,位处偏远山区的望远镜,却遭遇了招聘困难。其负责人为此大叹苦经,引发中国媒体以及网民的热议。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1月1日报道,《科技日报》10月29日在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天眼”10万年薪难觅驻地科研人才》的文章,讲述了刚刚建成不久、位于贵州大山深处的全球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目前正面临的招聘困难。

文章引述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办公室主任张蜀新的表态指出,此前,望远镜基地的招聘情况“并不理想,10万年薪难觅驻地科研人才”。他表示,FAST即将在2019年上半年迎来正式验收,在此之后,将启动24小时观测,科研人员需三班倒轮流值班,而现有的驻地人员只有20多名,人手上“捉襟见肘”。

根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网站10月29日发布的“FAST工程贵州人才招聘启事”,此轮招聘人数总共为24名,包括观测、数据处理、软件开发、通信维护等科研、运维、工程岗位,其中不少岗位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根据岗位要求描述,贵州驻地的科研人才应当能够长期在现场工作,英文水平良好,部分岗位还要求能够胜任夜班工作。

启事中还强调,此次招聘的岗位为“人才派遣制”,“符合条件且表现优秀者,可考虑入事业编制。”而据办公室主任张蜀新对《科技日报》透露,“至于薪酬,工资加驻地补贴,每年可以达到10万左右。”

报道称,这条招聘启事,以及招聘方负责人对“人手捉襟见肘”的抱怨,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了很大的反响。有些科研圈内的网友贴出了其他高校或企业针对硕士、博士的级别相近之招聘启事,指出其“年薪十五万人民币起步比较常见,其他待遇也甩FAST一条街”。“想献身科研事业的话,北上广有的是年入10万劳务派遣的岗位,何必跑去钻山沟呢?”也有人将FAST与国际上的同类望远镜基地的工作待遇进行了对比,指出其平均年薪大多在5万美元以上。

《科技日报》在报道中还指出,望远镜“驻地偏僻、条件艰苦,一般情况下,科研人员驻地半个月后才能回趟家,会和家人长期分居两地,而且FAST验收后,工作不像建设期和调试期那么有挑战性,可能会比较枯燥。也有科研人员分析,FAST的驻地工作,在年轻人看来可能更像坐冷板凳,短期内也难以出大的科研成果,毕竟人各有志,很多人在大学毕业后更希望找个好工作,多赚点钱。”随后,报道笔锋一转,引述FAST办公室主任张蜀新的话指出:“科研上要出成果,没有一定的沉淀是不可能的,搞科研不能急功近利。”在文章的末尾,《科技日报》还强调,在望远镜驻地“生活了一群活跃在国内外天文科研界的追梦人”,“若干年后,一批世界级的科研成果或许将从FAST诞生,而目前,FAST最需要的,是一个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你。”

还有业内人士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指出,被称为“天眼”的中国FAST望远镜工程,试运行期间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科学成果,其造价高达6.67亿人民币,而且当地的旅游及附带收入也高达每年46亿元。而此次招聘24人,假如每人年薪10万,每年的工资总额就是240万元。业内人士批评指出,这说明中国科研界长期“重仪器轻人力”。

中国媒体援引中科院院士、天文学家崔向群的言论指出,“科研工作的本质是高强度、高水平的人类脑力活动。即便再重大、再先进的科研装置,缺少了具体人员的设置、操作、维护乃至后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就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评论呼吁,应当扭转科学家就应该“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观点,“不能忘记科学家也是普通人,科研人员也需要被市场公平对待。”文章认为,“天眼”所需要的人才,企业也同样需要;面对竞争,“科学界能不能切实进行经费管理改革,拿出有竞争力的薪酬,这可能会涉及未来科研队伍的问题,也涉及未来我们国家科技实力在国际上会否有竞争力。”

新华社也转载了一篇由《钱江晚报》撰写的评论,指出“虽说搞科研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总向钱看,但给予科研人员一个体面的生活,一份足以体现其价值的薪资待遇,恐怕也是像FAST这样的单位,今后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哪怕是在工薪待遇上有所倾斜,也是可以理解的。天眼看得到遥远的星辰,也应望见自身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之处。”

(2018-11-02 00:16:01)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