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学孟良崮!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发起胜战之问

北部战区
孟良崮战役作为世界著名的经典战例,曾吸引世界77国军事高层将领和驻华武官来此调研。近年来,一直被海内外军事专家、军事爱好者作为经典战例、战法进行研究。
据军史记载,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前身华野第四纵队第12师就是当年进攻孟良崮战役的主力师之一。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正式打响。该部担任主力师,在司令员陶勇的指挥下,协同友邻部队攻击马山、新兴、石旺崖等要点……
习主席嘱托我们,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如今71年过去了,这支被誉为“猛虎劲旅”的英雄部队,始终牢记领袖嘱托,在砥砺强军的新征程中,重点把“学习孟良崮、研究战争史、思谋新战法”作为打赢未来战争的胜战基因。
孟良崮上的胜战之问
为配合“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开展,加快推进应急作战准备。11月3日,其前身担任孟良崮战役主攻任务的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组织官兵重走孟良崮旧战场,学习经典战例、研究战役战法、汲取战斗精神、思谋胜战之问,在寻根溯源铸魂中开展论战践学活动。
主战王牌最英勇
溯源,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凌晨6时许,官兵们怀着千里朝圣的敬畏和穿越时空的豪情,从营区出发赶赴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战役遗址,在昔日远去的战火硝烟里追根溯源,缅怀英烈,接受灵魂的洗礼。
9时30分许,官兵们来到论战践学之旅的第一站——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毅元帅与粟裕将军侍马而立的大型花岗石雕塑。两位将帅雕像栩栩如生,重现当年指挥这场战役的光辉形象。
据军史记载,该旅前身诞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早期系方志敏和粟裕等同志领导的红军部队。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华野四纵12师,在陈毅和粟裕等主要领导的指挥下,先后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和“血战孟良崮”等著名战役。
该旅政委王忠文站立在雕像前,对官兵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现地教育。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正式打响。陈毅和粟裕抓住战机,以5个纵队担任围歼任务,部署我第4纵和第9纵正面出击。我旅前身第4纵队12师与第10师在司令员陶勇的指挥下,攻击马山、新兴、石旺崖等要点。15日黄昏,总攻打响后,我12师协同友邻部队经过惨烈的战斗,先后攻占敌520、540和610等5个高地,一直打到张灵甫指挥所所在的山洞里……
一份份珍藏的宝贵资料、一件件陈列的武器装备……官兵们走进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时而仰目观看,时而驻足沉思,在墙壁上悬挂的众多烈士遗像中,他们找到了该旅当年拼死坚守520高地、打退敌人4次反扑,最后英勇牺牲的战斗英雄张龙驹,他们看到了冒着弹雨突入敌阵,壮烈牺牲的尤才贵……
“这片炙热的土地洒满了先辈的热血,今天的和平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战士关金抚摸历史的伤痛,感慨万千。
双拥厅内,一尊尊推着独轮车、肩挑扁担,向前线支援物资的人民雕像,吸引了官兵们的目光。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见状为大家解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军之所以能够用小米加步枪打败全副武装的国民党王牌师,是因为我们有亿万人民的强大靠山。”
纪念馆后面是烈士的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的骨灰撒放处,其后是烈士英明塔。
“墓地里总共埋葬着我军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只有100多块墓碑上有名字,其他的不是名字和墓碑不对应,就是连名字也不知道……”解说员话音刚落,很多战士想起该旅当年牺牲的数十位无名烈士,脸上流露出悲痛之情。
在这里,官兵们为先烈们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官兵代表向粟裕将军墓碑敬献了花篮,旅领导上前整理了挽联……期间,官兵们面对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在烈士陵园里久久回响,告慰每一位长眠于此的英灵。
孟良崮上摆战场
论战,这是一支思谋打赢的劲旅

从纪念馆出来,官兵们途径蜿蜒崎岖的山路,赶往孟良崮战役遗址,纷纷对入口处陈列的“孟良崮战役大型沙盘”产生浓厚兴趣。该旅王政委、郭主任等一些主要领导在沙盘前认真考证老部队当年的作战路线和战斗经过,为官兵们真实还原当年敌我双方力量、准备、进攻的激烈场面。
“当年,1纵和8纵从这两地切断74师的后援,6纵从那里封死敌人溃逃的后路。我4纵和9纵正是从这两处展开正面攻击……”王政委在沙盘上模拟推演还原“孟良崮战役”全局,仿佛把大家的思绪带回到了昔日战火纷飞的孟良崮战场上,官兵们深受感染和启发。紧接着他指着一处高地考问大家,假如今天由我们指挥部队从展开进攻,这场仗该怎么打?
“我认为应山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把重装部队安插在这里打援,选派轻型部队从这个方向担任主攻,然后……”某侦察连长马明聪在沙盘上指指点点论起战斗布局滔滔不绝。
“这样不太合理,明显暴露战斗意图,应该从这里安插两支伏击部队更为隐蔽,从这里发起主攻,更有利于友军协同。”保障部长康鹏洞悉战场态势,作战方案似乎更为合理。
推演结束后,官兵们沿着崎岖山道向大崮顶方向“进军”。某装步连指导员杨秀宇一边走一边对战士们讲,这条青石板铺设山道是当年华野6纵的进攻路线。我4纵和9纵的进攻进攻路线在反向孟良崮的背面,正好与6纵形成三角合围之势。即使战役发生在今天也是绝对的战略良策。
沿途随处可见华野的战壕和敌人的壁垒。在一处我军用树枝和碎石搭起的简易战壕里,官兵们看到几尊栩栩如生的雕塑,有的在用机枪扫射,有的在扔手榴弹。听到有的战士说,假如是我,这场攻坚战会怎么打,我能不能从右侧的峭壁下迂回过去呢?侦察兵陈飞观察周围地形后回应道,两侧都是悬崖峭壁易守难攻,这里是我军正面进攻的唯一通路。“不愧是侦察兵!”听了他的分析,官兵们纷纷向他竖起大拇指。
“这么险峻的峭壁,我军当年是怎么爬上去的?”“这么狭窄的要道,先辈们是怎样打上去的?”……官兵们边看边思考,边走边探讨,仿佛听到了机枪扫射的哒哒声和炮弹袭来的爆炸声。
紧接着,官兵们来到张灵甫指挥所。据旅史记载,该旅前身第34团9连一直打到张灵甫指挥所所在的山洞里,俘虏了敌100多名军官,这正好与解说员“华野4纵派侦察班从深谷南侧攀上峭壁,炸毁敌人工事,胜利攻上大崮顶,直捣张灵甫指挥所”的解说相吻合。
官兵们出来后,在一处岔口再度沿石而上。途径“击毙张灵甫之地”,登上了大崮顶。在这里,该旅宣传科长吴超对官兵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地教学。讲述了孟良崮的战役背景、战役经过和战略意义,并指着悬崖之下深不见底的“惊魂谷”说,我军在这里攻山牺牲的烈士遗体曾经堆积了七层之厚。他教育大家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战斗精神,刻苦练兵,履行好备战打仗的军人使命。
学思践悟话强军
铸魂,这是一个砥砺奋进的战斗集体

现地教学后,官兵们从大崮顶沿步道下行,山林间有多处当年鏖战的遗迹。沐山风,闻鸟语,浸绿荫,观战场,宁静中浮现出浴血奋战的残酷。官兵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仍不时的交流,一件件尘封的战斗故事又鲜活起来。
在谈及该部前身第36团俘虏敌师参谋长魏振钺时,官兵们个个滔滔不绝。某侦察连战士张建国满怀激情地说,“一定要苦钻军事技能,苦练杀敌本领,强军使命担当,把先辈们的战斗精神和遗留下来的红色基因更好的赓续和传承下去。”
在说到该部前身第34团1连排长尤才贵率领突击排冒着弹雨突入敌阵,打退敌人3次反扑,终因寡不敌众,18名勇士全部牺牲时,官兵们纷纷群情激奋,眼前又似乎浮现出当年异常惨烈的战斗情景。来自某装步连的二等功臣梁通真切地说:“战争伤亡在所难免,可贵的是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不畏牺牲的血性胆气。”
听到大家的热烈讨论,王政委感到很欣慰。随后,他向官兵们提出了一个引发热议的话题:“我军能在孟良崮战役中打败国民党的王牌第74师,靠得是什么?”引发了官兵们深深地思考。
通过此次“践学孟良崮,论战旧战场”活动,该旅红色基因和战斗精神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传承,官兵们的理想信仰更加坚定,使命责任更加强烈,军魂意识更加牢固。
部队返营后,首长机关迅疾展开封闭集训,认真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通过军官编组作业和一体化指挥平台的操作考核练指挥、抓演练、推战法,钻研打赢胜战之道。基层官兵展开应急拉动、战斗体能、武装越野、实弹射击等实战化科目训练考核,某合成营赶赴潍北陌生地域野外驻训和实弹射击,部队上下呈现出练兵备战的火热场景。
作者|谢超凡 陈思潞 常皓博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