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空军69周年 | 蓝天方阵,今生我与你有个不解之缘

中国空军网

关注

2018年11月11日,是中国空军成立69周年纪念日。

历史的巨轮载着希望的风帆从过去走来,无数前辈为了今日之和平、今日之幸福付出努力与艰辛。那么今天,空军官兵是带着怎样的一颗初心献身国防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的心声。

郭凤宽

军龄:28年

“缘分”心语:“战鹰神医”,28年守护数千架次战机!

“老郭,你的‘双11’大礼包来了,在机库呢,快去取!”“什么大礼包,我怎么不知道?”11月11日这天,吃过早饭的郭凤宽刚回到宿舍,就听到有人在喊他。带着疑惑刚走进机库,只见一架飞机静静地杵在那里。“好嘛,原来是这个‘大礼包’,我收下了,保证今天给你们‘寄’到机坪去!”说完,郭凤宽带着几名战士,叮叮当当开始忙活起来。

“老郭可是我们连队的‘神医’,啥急难险重的活,只要他出马,肯定手到病除。” 空军西安飞行学院某旅修理厂厂长摆涛,对这名特设技师总是赞不绝口。

有人说,仪表数据是飞机的“眼睛”,而郭凤宽就是这双“眼睛”的“保健医生”。入伍28年,他先后保障过7种类型的飞机,顺利完成2000多次飞机故障检测与维修,从来没有出现过疏漏。因为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这个词。

2002年,部队执行新期班飞行员开飞准备任务。在开飞前的飞机检查过程中,机务官兵发现,某型飞机开车时大气仪表数据显示不正确,在场的特设员推断是由于大气数据计算机出现故障,需进行更换。还没等上报意见,一旁的老郭说,“等一下,好好的计算机怎么说坏就坏?让我看看。”

迎着战友期盼的目光,郭凤宽抄起家伙就往驾驶舱里钻。经过检查,他发现,原来是连通空速管的软管发生堵塞。于是,他带领几个特设员经过2个多小时的分段清洗,问题终于被成功解决。

回顾28年的军旅生涯,老郭感慨万千,他说,在他刚当兵那会,当飞机出现故障,由于检测手段比较落后,他们只能把可能产生这种故障现象的所有设备都摸个遍,排除一个故障往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现如今,飞机如果出现故障,只需要根据飞行参数判读,就可以缩小产生故障的范围,不仅省时又省力,而且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有了质的飞跃。

“当兵坎坎坷坷近30年,我见证了中国空军逐渐强大的历程,虽然每天忙忙碌碌,可我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我从来不图啥金山、银山,只图战友平安、自己心安。每当看到飞行员对我竖起的大拇指,那就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邓宇锐

军龄:2年

“缘分”心语:军营,让我和爸爸的心贴得更近了

回想起两年前,11月11日对于邓宇锐来说就是“购物节”,“疯狂”清空购物车。而今年,他以一名战士的姿态站在执勤岗位。虽然寒风凛冽,气温持续走低,但是对于他来说,能在这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站岗执勤、守护国家和人民,不失为一种幸福。

少时常怀戎马梦。邓宇锐的父亲是一名边防老兵,小时候,每当他翻出家里的老照片,都会对穿军装的父亲羡慕不已。那时的他喜欢拿着玩具枪乱舞,想像自己是征战沙场的士兵,亦或是指挥千军的将军。笔挺的军装,对孩童时期的他就如同一件向往已久的玩具,带给他无比的快乐。

后来,上了小学的邓宇锐总是羡慕有父亲陪伴在身边的同学。每次开家长会,其他同学要么是父亲来,要么是父母一起来,唯独他和那么几个同学,只有母亲参加。虽说那时父亲经常写信关心他,但缺少父爱的宇锐还是没少和父亲发脾气。

直到邓宇锐21岁那年,父子俩的关系才有了缓和。那年,宇锐入伍了,顺利成为空军西安飞行学院的一名警卫战士。在真切感受到军营生活后,他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总是那么忙,明白为什么父亲总是不能回家,明白父亲其实是爱他的。两代人,两颗心,逐渐又重新靠在了一起。

如今的邓宇锐特别想对父亲说:“爸爸,因为我的任性曾让您难过,我很抱歉。因为那时的我是多么讨厌这身衣服,觉得是它抢走了我的爸爸,也责怪您为什么不选择脱掉它。直到我穿上这身军装,我明白了,一身军装,一份责任,一身担当。如果是我,我也会做出和您相同的选择!”

王晓荣

军龄:5年

“缘分”心语:讲好“旅史馆”故事是我的责任

初冬的雨连绵不绝,王晓荣在窗前望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她的心事也如同这雨般闯入心田。今天是空军建军纪念日,是她退伍后的第一个“空军节”,不能不让她开始思念那群最可爱的人,眼眶逐渐变得湿润……

2013年,18岁的她怀揣“玫瑰绽放军营”的梦想,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参军入伍,成为空军西安飞行学院某旅的一名旅史馆讲解员。入伍之初,她就立下誓言,要以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无悔的青春。

“在旅史馆当讲解员,是我一生的骄傲。”王晓荣说,自成为讲解员以来,她累计解说旅史上百场,数千人听过她的讲解。每次讲解,不论人多与少,王晓荣总能做到镇定自若、微笑面对、因人而“讲”。对待老兵,她会放慢语速,用讲故事的方式,结合空军成长历史,介绍单位的发展历程;对待新同志,她会不时进行提问,以互动的方式让大家加深对旅史的了解……

殊不知,做到这些,没有一番艰辛的努力是达不到的。初当讲解员时,王晓荣面对厚厚的讲解材料不禁有些发懵,这么多内容怎么记得住啊?生性好强的她坚信,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于是,她每天对讲解材料进行通读、背诵,然后请宿舍里的女兵当听众,一遍遍地讲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她就对展厅里每一张图片、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了如指掌。此外,每当有空余时间,她也不断充实自己,积极走访在驻地的退伍老兵,烈士家属,尽可能多地了解当年那些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短短几年间,2万多字的走访笔记,3个用坏了的扩音器就是对她工作最好的肯定。

如今的她虽然已然离开了军营,然而五年的军旅回忆依旧是此生最宝贵的财富。她说,会将这份军旅生涯中的拼劲延续到今后的人生路,活出自己的精彩!

中国空军网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