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印媒:中国治理空气污染成效显著 三个经验值得印度借鉴——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11月15日报道 印度《印度斯坦时报》网站11月14日刊登题为《印度必须学习中国治理污染》一文。作者为阿米特·巴特。文章摘编如下:

按照城市排放量,今年德里燃放了500万公斤烟花爆竹庆祝排灯节。这在空气中又增加了15万公斤PM2.5,而德里的PM2.5已经是世界卫生组织安全限度的4到5倍。

上周,我写到了关于我们与空气污染作斗争的一些谬见。其中一个谬见是,要清洁空气几乎是不可能的。自那以后,我收到了很多反馈,询问如何治理空气污染,尤其是在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好了,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回答,我在上一篇专栏文章中提到了其中的一些。不过,让我举一个实际的例子,看看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是如何成功地与空气污染作斗争的。

中国经济的大幅增长伴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快速城市化和机动车化。其结果是城市空气污染加剧。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中国对抗空气污染的斗争现在开始显现成效。列举三个印度可以借鉴的经验:

测量和监测

印度之所以在空气质量问题上如此无所作为,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缺乏数据。中国现在有一个全国性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它记录了74座城市的实时空气质量指数(AQI)。首都北京现在有大约3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记录PM2.5等污染物。该市现在希望通过将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总数增加一倍来升级监测系统。德里只有10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古鲁格拉姆只有一个。除了监测站的数量外,实时监测仍然是德里的一个挑战。

具体和可衡量的目标

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2013年至2017年设定了具体而可衡量的目标。根据该计划,到2017年,城市地区的PM10浓度要比2012年的基数下降10%。同样,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的PM2.5浓度也要降低25%。《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为北京设立了2017年PM2.5低于60的目标。然而,这并不是终点。中国今年7月公布的治理空气污染的新计划比2017年底到期的计划更加详细,覆盖的城市也更多。这项新计划还超越了PM2.5的范畴,把臭氧之类的气体大规模纳入其中。因此,我们应为德里和古鲁格拉姆制定类似的可实现目标,并采取相应行动来实现和维持这些目标。

实地的具体行动

在2013年至2017年的5年里,北京将4个过时的燃煤电厂改造为天然气发电。在此期间,北京市还整修了217万辆排放超标的机动车,并为5万辆出租车安装了三元催化转化器。北京还推出了20万辆新的清洁能源车用于公共交通,对每年可以登记的私家车数量进行了限制。此外,当地货运大量采用电动两轮挂车,从而以非常有计划和战略性的方式来控制排放。

这一战略已经产生了效果,北京周边26个城市的PM2.5水平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而北京则报告说下降了50%。

除了三个主要的技术原因外,从中国对抗空气污染的斗争中汲取的最大经验应该是,它是由中国领导层指示的。中国国家领导人把治理空气污染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

印度不能也不应盲目模仿中国,但它肯定可以利用这一框架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印度,空气污染不是季节性的,而是一整年的问题,尽管焚烧秸秆和燃放爆竹会导致空气污染进一步恶化。(编译/王笛青)

【延伸阅读】西媒:中国正大踏步地消除污染问题 治污经验可供拉美借鉴

参考消息网11月2日报道 西媒称,中国在向污染开战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城市在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0月31日报道,沈云凯(音)并不擅长买彩票,但作为北京市民,他从4年前就开始投入了一场“博彩”,翘首期盼自己能够“中大奖”,这样才能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北京从2011年起实施机动车摇号措施,这也是缓解道路拥堵的重要方式。市民摇号中签的几率正在日益降低,从2011年2月的6%降至今年2月的0.2%。与此同时,想在上海买车也不容易,上海对私车牌照实行拍卖制度,同样是为了缓解该市的交通拥堵状况。

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学术联盟专家埃里克·贝拉斯科指出,这些措施都是中国旨在降低空气污染水平的雄心勃勃的计划的一部分。自2014年中国坚决向污染宣战以来,中国的治污力度日益加强。2013年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设立的目标是京津冀地区到2017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要下降25%。

报道称,从那时起,中国的大部分战略都集中在减少使用煤炭作为能源的工作上,因为烧煤已经成为中国环境污染的最大来源。政府禁止在污染最严重地区新建燃煤发电站,并勒令现有发电站减排。“这是共同的努力,无论是公共部门、企业还是公民都在逐渐以新能源取代烧煤。”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墨西哥问题研究中心专家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表示。

芝加哥能源政策研究所所长迈克尔·格林斯通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北京已经将PM2.5浓度降低了35%,石家庄降低了39%,保定降低了38%。取得如此良好的成果部分原因在于采取了最先进的污染管理技术。

“空气污染是所有城市都面临的问题,只能通过综合治理进行改善。”苏伊士环境集团智慧与资源城市技术和市场总监尼古拉斯·普雷戈表示。

报道称,中国在实现绿色交通的转型计划方面也相当积极,已经成为世界上电动汽车使用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的数据,2017年,中国销售了77万辆零排放汽车,比上一年增加了53%。此外,到2025年预计将售出3500万辆电动汽车。为了鼓励电动车的销售,政府出台了大额税收减免政策,并提供补贴以推动这类车辆在全国范围内的制造。

报道还称,中国正大踏步地消除污染问题,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的转型能力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贝拉斯科同时也表示,中国大城市的污染程度仍很严重。

“我对拉美地区城市的治污建议是进一步加大在科研领域的投资力度,了解清楚污染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污染的主要源头等问题,这些因素在每个城市都不尽相同”,贝拉斯科指出,“在实施控制措施的同时,也应观察中国和欧洲正在做些什么,向他们多学习,但不能照搬”。(编译/韩超)

(2018-11-02 00:16:01)

【延伸阅读】美媒称中国空气污染浓度三年降两成:减排政策初见成效

参考消息网10月19日报道 美媒称,对中国空气污染趋势的首份详细分析表明,在过去三年(2015-2017)中,中国的颗粒物污染浓度下降了20%。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10月17日报道,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考察了中国1600多个地点的测量结果,并发现在超过一半的地点,造成很大程度空气污染的二氧化硫和细微颗粒物浓度都有显著下降。

报道称,研究团队使用从2015年到2017年的数据集,其中包括对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和PM2.5的每小时浓度评测。

每小时的数据用于计算每月的平均值,并决定总体浓度水平以及哪些地区的浓度最高和最低。这一数据随后用于评估污染物浓度在2015到2017年间是否有变化。该研究团队发现PM2.5浓度在这一时期年均下降7.2%,二氧化硫年均下降10.3%。作为对比,臭氧浓度每年增加5%。

报道称,利兹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教授、该研究报告的联合作者多明尼克·斯普拉克伦说:“经济高速增长和排放大量增加导致中国出现严重的空气质量问题。空气污染中最危险的元素之一是比头发还细的细微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可以深入肺部,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他说:“作为应对,中国政府实施了减排政策,并设定了限制大气中颗粒物浓度的雄心勃勃的目标。这是首份对这些政策是否有现实影响的详细评估。”

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利兹大学的研究员本·西尔弗说:“我们的工作表明,中国的空气污染正在发生迅速而广泛的变化。尤其是看到细微颗粒物近几年快速下降非常鼓舞人心。”

他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排放控制政策似乎正处于正轨。”


9月6日的北京,晴空万里。(法新社)

(2018-10-19 00:09:01)

【延伸阅读】治污卓有成效!美媒:5年内中国将成最大可再生能源消费国

参考消息网10月10日报道 美媒称,根据国际能源署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正在寻找煤炭消费替代品以对抗空气污染的中国将在5年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国。

据合众社10月8日报道,“由于实施了使所有行业脱碳并减少本地有害空气污染的政策,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增长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到2023年更将超过欧盟,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消费国,”国际能源署的最新预测说。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中国还将引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扩张,占到全球扩张规模的一半以上。

“到目前为止,中国仍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绝对领头羊,到2023年占全球光伏装机容量的比例将接近40%,”报告说。美国和印度排在中国之后。

报道称,中国曾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自2013年以来,中国主要通过关闭燃煤电厂和减少烧煤取暖来降低煤炭消费量。

不过,报告还说,就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中的比例而言,巴西是迄今为止所占比例最高的国家。

国际能源署的报告还说,巴西“2023年最终能源消耗总量的近45%”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提到,生物能源和水电是这个南美国家的主要可再生能源。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巴西一直致力于使用以糖为原料的乙醇作为燃料。大多数汽车使用乙醇或汽油-乙醇混合燃料。

报告说,2018年至2023年,利用储存在生物质中能源的生物能源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能源在未来5年将继续扩张,占到全球能源消耗增长的40%。”

据报告,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在电力部门增长得更快,而在运输和热能部门增长较慢,“原因是政策支持不力和存在额外的使用障碍”。(编译/王笛青)

(2018-10-10 00:20:01)

【延伸阅读】外媒点赞中国“抗污之战”:既有承诺又有行动

参考消息网7月24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正在抗击气候变化方面走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丢掉全球最大污染国的帽子只是冰山一角。中国在这方面既有承诺又有行动,2018年是重要的一年,中国将支持联合国的决定,继续抗击气候变化。

据古巴《格拉玛报》网站7月21日报道,逐步停止使用煤炭,转而发展清洁能源是中国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但是从5年前开始,中国掀起了“抵抗污染之战”,最近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的目标是打赢蓝天保卫战。

文件指出,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的省份,要保持和巩固改善成果;尚未完成的省份,要确保全面实现“十三五”约束性目标;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应在“十三五”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报道称,现在中国为治理污染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开始获得回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2017年,中国的碳排放比上年度下降了5.1%,相比2005年累计下降约46%,中国对外的承诺是到2020年碳排放下降40%至45%。

今年7月初,特级台风“玛丽亚”登陆中国福建,但是这个自然灾害并未对中国造成特别的影响,这是因为联合有效的抗台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这方面来看,中国深谙抗灾救灾之道,已经成为全球对抗气候变化行动中的重要角色,证明之一便是签署了《巴黎协定》,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之后,中国表示愿意与世界其他国家一起,为环境的保护和持续发展一步步地努力。

报道称,作为中国环境承诺的一部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最近召开,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年会期间,瑞士商会秘书长保利娜·霍尔接受了《格拉玛报》记者的专访,她表示,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强调中国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基础之上建设生态文明的承诺。(编译/王露)

(2018-07-24 00:21:01)

【延伸阅读】英媒:中国禁毒用上高科技手段 用监测污水协助打击贩毒

参考消息网7月18日报道 英媒称,中国各地数十个城市正在应用一种不同寻常的法医技术来监测非法吸毒行为:用化学方法分析污水,以寻找毒品的蛛丝马迹——通过尿液排泄的能说明问题的毒品代谢物。

据英国《自然》周刊网站7月17日报道,北京大学的环境化学家李喜青正与这些城市的警方合作。他说,南方城市中山也正在监测污水,以评估其禁毒工程的效果。

李喜青说,中山警方已在这项技术帮助下跟踪并逮捕了一名制毒者。他说,数个城市正计划利用污水数据帮助警方在逮捕吸毒者方面确定目标,有些城市最早将于明年实施这项计划。

报道称,虽然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和德国等其他国家也在通过基于污水的流行病学研究(WBE)对非法吸毒行为进行监测,但大多数研究数据是为了流行病学研究而不是制定政策。

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的皮吉特湾大学的化学家丹尼尔·伯加德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中国似乎在借助这种技术采取行动。”

报道称,李喜青说,在年底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将至少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用于WBE工作。他预计,在未来数年,这一数字将至少每年翻一番。

据报道,李喜青正力促国际社会使用这种方法,包括使之成为联合国毒品管制政策的一部分。他认为:“WBE的应用以及中国缉毒警察在其日常管理中采用这种方法的经验教训对其他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报道称,为了表明WBE能反映社区中的吸毒情况,多项研究将在污水中发现的毒品含量与其他吸毒情况数据来源——例如警方缴获的毒品数量以及对吸毒者的调查——进行了比较。2016年在8个欧洲城市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污水中检测出的可卡因含量与缴获毒品数据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

位于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刑事情报委员会的高风险和新兴毒品认定部门的负责人沙恩·尼尔森说,全世界的研究人员普遍认为,能够用WBE来可靠地估计吸毒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的环境政策研究员、李喜青的合作者张磊指出,WBE研究是衡量政府为减少社区中吸毒现象所采取措施是否奏效的一种较客观方法。她说,仅仅依靠监控吸毒行为变化的传统方法——比如被捕吸毒者数量或警方查获毒品数量——可能产生误导,因为它们是间接措施。张磊说:“WBE可以清楚明白地衡量出努力的效果。”

报道称,在地方和全国部门2013年发起打击吸毒制毒运动两年后,李喜青及其团队在中国各地的污水中,检测了两种流行合成毒品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的含量。他的团队发现,在采取这些举措后,甲基苯丙胺的使用量下降了42%,氯胺酮的使用量下降了67%。李喜青认为,毒品使用量下降是警方采取行动的结果。


资料图:2017年6月26日,云南德宏边防官兵在芒市公开销毁毒品。 新华社发

(2018-07-18 00:24:01)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