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严重雾霾笼罩内地79个城市 环境污染问题引关注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2月3日报道 港媒称,中国内地有关部门发布了北部、西北部和东部的空气污染预警,严重雾霾于上周末笼罩79个城市。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1日报道,据预测,雾霾在12月2日晚间至3日上午达到峰值。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称,在高湿和静稳的天气条件下,污染物可能需要4天才能散去。
在中国有关部门发布上述预警时,上述城市中的许多城市上次经历的严重雾霾才刚刚开始散去。
受影响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以及长三角。
报道称,空气污染红色预警已经在上述地区的5个城市发布。
红色预警意味着,被认为是重污染企业的工厂将不得不关闭,机动车也将受到限制。
北京发布了黄色预警——三级预警中的最低级别,这意味着空气质量指数很可能连续两天以上超过200。北京的空气污染情况从12月1日晚间开始恶化,学校和教育机构已被要求取消体育或户外活动。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11月30日说,仅在11月,北京、天津、河北及周边地区就出现了4次重污染天气过程。
他说,虽然气象条件是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
刘友宾说:“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污染物排放总量还远超环境容量。”
去年冬天,北京对京津冀地区的工业生产实施了全面限制,该地区是受雾霾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报道称,政府部门下调了今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总体减排目标。调整后的目标为,28个城市的PM2.5水平同比下降3%左右,本报今年8月所见的初步计划的目标为5%。另一个调整后的目标为,这些北方城市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初步计划的目标是5%。
【延伸阅读】新德里雾霾有多恐怖?巨型人工肺10天变深褐色
参考消息网11月15日报道 台媒称,印度新德里一间医院挂出一对人工肺,以展示雾霾的致命影响。人工肺不到10天就变成不健康的深褐色,凸显这座城市的污染危机。
据台湾“中央社”11月14日综合外电报道,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大城市新德里自上月进入冬天后就笼罩于灰濛濛的雾霾中,污染指标数度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安全限制。
位于新德里的甘加兰医院在3日挂上一对超大型人工肺,并装上强大的微粒拦截过滤器,以模仿人体运作。
肺部起初是白色,致力提升民众对空气污染危险意识的胸腔外科医生库玛表示:“最令人震惊的是肺部迅速变黑,这令人感到可怕。”
由于冷空气困住污染物,细小到能进入肺部和血液中的PM2.5细悬浮微粒浓度飙高至危险等级。
库玛称:“相同的物质也可能累积于我们的肺部。”
(2018-11-15 14:54:05)
【延伸阅读】中英科学家发现:用空调冷冻空气可降低雾霾危害
参考消息网11月10日报道 英媒称,科学家发现,在受污染的空气进入办公室和家中之前,通过空调将其冷冻可以防止99%的雾霾进入室内。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1月8日报道,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一直在设法防止有害的室外空气潜入室内。
他们发现,如果将污染物在零下18摄氏度左右的冷凝管中冷冻,其中的颗粒物就会结块并坠落到管道底部,使新鲜的清洁空气得以通过。
报道称,这样做能够去除99%的颗粒物和98%的氮氧化物污染。科学家们希望这种方法能为空调和加湿器机组的简单改装铺平道路,以便它们也能清洁被污染的室内空气。
参与这项研究的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动物、农村和环境科学学院院长罗伯特·莫蒂默教授说:“危险的室外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室内空气质量,威胁到数十亿人的健康。”
他认为,城市的室外空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无论对于北京还是伦敦而言都是如此。
他说:“虽然目前有一些净化室内空气的技术,但它们可能效率低下、价格昂贵,或者会产生有害的副产品。当室外空气质量糟糕时,人们往往在室内待的时间更多——但室外污染也导致室内污染,人们仍然受到影响。”
中国科学院教授潘纲补充说:“我们的实验证明,只要用一个小冰柜过滤一下受污染的空气,就能清除大部分细微的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
他说:“我们的研究使得在空气条件极差的地区给家用电器增加一个‘空气过滤器’选项成为可能。通过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和以这种方式改善空气质量,这项工作可以大大有益于公众健康。”
报道称,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整体环境科学》杂志上。
(2018-11-10 10:49:24)
【延伸阅读】北京雾霾怪香水发胶?专家出面辟谣:不够全面准确
参考消息网10月17日报道 外媒称,科研人员称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家用品的“日常排放”,包括空气清新剂、厨房清洁剂等造成了北京12%的空气污染,和工业污染不相上下。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0月15日报道,中国表示,汽车排放,尤其柴油车的排放是第一大污染源,占北京空气污染物的近一半。
报道称,北京誓言清洁该城的脏空气,并大刀阔斧地采取了一些行动,包括要求每个工作日全城560万汽车中五分之一的车辆停驶,并关闭了该地区重污染的工厂。
因此,北京从2013年到2017年期间的污染水平下降了约35%。上周,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报告称微小、有害的颗粒物质PM2.5浓度水平今年前9个月与此前报告的时期下降了约17%。
报道称,15日,北京笼罩在厚重的雾霾之下,PM2.5浓度超过每立方米150毫克。世卫组织的指导原则称24小时平均的PM2.5浓度应在每立方米25毫克以下才被视为安全。
北京大学教授唐晓燕警告说,家用品的排放也许似乎微不足道,但不应忽视。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音)说,北京应当在应对间接污染源的同时依旧保持对交通工具和烧煤的严格措施。
他说,在许多家用产品中常见的易挥发有机化合物通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制造出微小的污染物。中国科研人员根据香水、发胶、洗涤剂和清洁剂的销量来估计通过每日使用挥发性有机物的量和它们造成不良空气的比重。
另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0月16日报道,根据中国媒体,北京最近陷入灰色雾霾,8月和9月所见的晴朗天空不再。北京环境监测中心在微博上发布声明表示,雾霾在10月15日因为扩散条件不利而达到高峰,之后随着北方冷锋到来将可望改善。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书肖表示:“北京市的人为源当中,排序上移动源排第一位,第二是扬尘,然后是工业源、生活源和燃煤源。”
报道称,过去灰蒙蒙的天空通常被认为是大型钢铁工厂燃煤造成污染,而根据《北京科技报》刊出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在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生活源污染”占了北京空气污染总量的12%,和工业污染源相当。
报道访问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石爱军,他说:“生活源污染排放主要来源于市民的‘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并且生活源排放是刚性的。比如,所有有香味的日用消费品都含有挥发性有机物,特别是香水、发胶、空气清新剂、杀虫剂、清洗剂等气雾剂,日用消费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都较高。”石爱军也表示,食物加工制作过程中也会排放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包括餐饮、单位食堂、居民家庭厨房。
报道称,相关报道在中国引起讨论,许多人对于香水和发胶也会引起空污感到不可置信。根据《中国新闻网》,北京PM2.5源解析专家组的专家出面辟谣。专家表示,生活源当中的确包含香水,但是说是香水引起了北京大气污染,这不够全面准确。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则说:“北京本地的生活源的贡献大头还是餐饮业等污染源的排放,像大家常用的香水、发胶等日用消费品等,仅属于生活溶剂的一小部分,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确实存在,但影响不大。”(编译/胡溦)
(2018-10-17 00:21:01)
【延伸阅读】抗击雾霾如何影响中国消费?英媒:中国家庭将省数百亿美元
参考消息网7月8日报道 英媒称,在中国城市的街道上,口罩几乎像眼镜或手表一样多。覆盖鼻子和嘴的防污染口罩在北京和上海的街头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冬季烧煤取暖的几个月里。中国消费者,特别是生活在繁华大城市的消费者,每年都会花费40亿元人民币购买口罩。许多口罩是在中国东部山东省的大店生产的,那里被称为“口罩村”。
据英国《经济学人》网站6月28日报道,口罩或许是中国雾霾天气造成的最明显的开支,但这还不是最大的开支。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最新工作报告显示,中国污染造成的开支可能远远超过此前研究所估计的程度。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家贾攀乐、李善军、纳希姆·本·扎胡尔等人对367个中国城市空气污染与医疗保健开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把2013年至2015年间产生的每小时污染读数与借记卡和信用卡交易结合起来,结果发现,当PM2.5(细微颗粒)浓度很高时,消费者往往会在医疗保健用品和服务上花费更多。PM2.5浓度临时性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就与医疗保健交易增长0.65%相关。PM2.5浓度这一幅度的永久性增加导致医疗保健交易增长2.65%,报告作者估计价值596亿元人民币。空气污染导致花费在医院和药店的开支增加,但造成在超市的开支下降,因为消费者选择呆在室内。
报道称,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为减少空气污染所做的努力可能带来巨额开支节省。自中国政府宣布向空气污染开战以来,中国关闭了造成污染的工厂和燃煤发电厂,并报废了数以百万计的汽车。这些措施有助于中国主要城市的PM2.5浓度降低了32%。该研究报告的作者认为,如果中国的PM2.5水平降至10微克/立方米——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安全的水平,那么中国家庭可以节省数百亿美元的医疗保健费用。这将为中国绝大多数人提供一个受欢迎的经济缓冲,尽管“口罩村”的居民可能会喜忧参半。(编译/马丹)
2018年1月19日,南京遭遇雾霾天气,市民在拍照。 新华社记者李雨泽摄
(2018-07-08 00:21:01)
【延伸阅读】河北:积极推进“煤改电”改造工程助力雾霾治理
新华社石家庄7月12日电(记者 齐雷杰)“电取暖设备政府给予85%补贴,采暖期用电每度电补贴2毛钱……”近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磁州镇徐一村,国网磁县供电公司员工靳玉典来到村民们家中,介绍“煤改电”相关政策。为确保取暖季前完成改造任务,河北多地超前谋划,多措并举开展“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等工作。
为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今年实施保卫蓝天电能替代工程,将完成20万户“煤改电”改造任务。其中,邯郸市改造任务为5.8万户。为此,国网邯郸供电公司投入3.65亿元用于“煤改电”配套工程建设,新建改造高低压线路1222公里,新建改造配电变压器1675台,并开辟绿色通道,为用户提供咨询、申请、报装、验收、送电“一站式”服务。
推进中,各地按照“以电定量,避免电荒”原则,梳理“煤改电”涉及地区的电网承受能力和电力保障能力,为科学规划“煤改电”区域和确定改造规模提供依据。按照测算,磁县现有电力设施无法满足7796户“煤改电”用户需求,供电公司与磁县政府多次论证,决定提前启动实施相关输变电工程,解决县城周边5000余户“煤改电”居民用电问题。
一些地方还积极开展新型“煤改电”取暖方式探索。邯郸市在电网基础较好的14个县、18个村开展“光伏+电取暖”试点,用户平时可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受益,冬季利用电采暖设备进行取暖。同时,选取峰峰矿区7个城中村、5000余户居民开展石墨烯取暖试点。按照测算,这一新型取暖设备与传统储热式采暖设备相比,每个采暖季可为每户居民节省电费约700元。
(2018-07-12 16:43:08)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