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华人代购狂扫澳大利亚奶粉 每天运输数万罐到中国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2月5日报道 港媒称,华人代购近年狂扫澳大利亚奶粉转售内地,导致当地超市奶粉供不应求。澳大利亚媒体近日引述业内人士指,澳大利亚每天最少有两至三万罐奶粉运往中国,数量惊人。
据香港《东方日报》网站12月4日报道,A2白金奶粉公司在华人代购中颇受欢迎,虽然该公司在中国设1.2万家分店,不过华人仍然选择直接从澳大利亚入货,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原产地的奶粉才可信。A2总裁赫尔德利奇卡表示,公司每个月都大量增产,不过仍有竞争者希望分一杯羹。法国奶粉公司合生元(Biostime)预备于明年一月打进澳大利亚市场,争取华人客源。
报道称,不过目前澳大利亚超市的奶粉货架仍然一罐难求,令当地母亲不满,澳大利亚两大连锁超巿早前均发出限奶令,限定顾客一次只可买两罐奶粉。
但报道指,代购会于微信群传递奶粉到货消息,随即分次入超市抢货,“防不胜防”。有鉴于此,当地母亲莉维亚·王成立公司,专为华人代购另觅他国产品。她透露澳大利亚约有40万名华人代购,日运数以万罐澳大利亚奶粉到中国。
【延伸阅读】奶粉都被中国代购抢光?英媒:澳超市要把奶粉“锁”进柜台
参考消息网5月17日报道 英媒称,澳大利亚一家连锁超市决定通过柜台销售婴儿配方奶粉,以保护有“真正需求”的顾客。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5月15日报道,在一些科尔斯超市实施这一做法的决定是在澳大利亚有关一些采购者的争议持续多年后作出的。这些采购者专门购买婴儿配方奶粉卖到海外、尤其是卖给中国家庭。
报道称,澳大利亚家长抱怨配方奶粉短缺。科尔斯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两家连锁超市之一。
报道还称,澳大利亚奶粉在中国倍受青睐,这导致了一种有利可图的做法,即被称作代购的采购者在澳大利亚购买配方奶粉,运往海外。
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消息显示,在澳大利亚售价约30澳元(1澳元约合4.76元人民币——本网注)的罐装配方奶粉转售到中国后价格高达100澳元左右。
来自悉尼的一位母亲乔蒂说,为她的双胞胎购买配方奶粉已经成为“一场绝对的噩梦”。
她说:“有时候为了买奶粉我不得不一趟跑五六家商店,因为要么货架是空的,要么只剩下不合适的配方奶粉。”
她还说,对于需要某种配方奶粉或特殊配方奶粉的父母来说,这尤其困难。
她说:“澳大利亚的父母在努力为他们的宝宝找奶粉,而其他人却在大量购买,卖到海外。”
报道称,近年来有许多澳大利亚家长讲述了类似令他们沮丧的事情,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上,他们要求超市和生产商提供更多保护。
报道还称,配方奶粉制造商贝拉米公司2015年为配方奶粉短缺道歉,将这一情况归咎于“向海外市场销售”。
顾客们还在科尔斯的脸书账号上发布视频和图片,展示有些顾客大量购买罐装配方奶,看起来违反了限购规定。
科尔斯说,新措施意味着在新南威尔士州的一些商店,婴儿配方奶粉将在柜台销售或挂上电子监控签。
报道称,这家连锁超市及其主要竞争对手伍尔沃思公司已经限定每位顾客只能购买两罐配方奶粉。
科尔斯公司的一名女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说:“科尔斯致力于确保我们对婴儿配方奶粉有真正需求的顾客能够获得这种产品。”(编译/王海昉)
(2018-05-17 00:15:01)
【延伸阅读】从奶粉到巧克力饼干 澳大利亚代购引中国购物热
中新网12月16日电 据澳洲网报道,从婴儿配方奶粉、到营养早餐麦片,再到如今的巧克力夹心饼干,澳洲代购在中国掀起了一波波的购物热潮,就连超市打折也能成为购物潮的根源。为此,专家建议澳洲商家与代购联手。
代购商品范围更广泛
澳新网16日报道,随着以中国社交网络为主的代购在澳洲的影响越拉越大,在此看到商机的代购,甚至在中国引领了一波新的购物热潮。
现在,在澳洲的中国代购已将代购的产品范围扩大,从一开始的仅出售婴儿配方奶粉及维生素保健品,到现在的食品、化妆品及一系列营养又健康的生活用品。
商品打折可引领购物热
尽管如此,在商品品牌如此丰富的年代,如何了解哪种商品能够满足代购疯狂的需求呢?
对此,中国市场专家、顾问公司Access China主管利维亚·王(Livia Wang)表示,很多时候商品畅销的原因可以是传统的打折活动。
“代购开始购买这些饼干的原因仅是因为价格低廉。”利维亚称。“当一名代购在看到这种商品时觉得价格不错就购买了100件开始销售,当其他代购看到后就会觉得这种商品很畅销,然后跟风购买与出售。”
此外,利维亚表示,“尽管一些商品的需求在中国一开始并不高,但随着代购的大力推销,中国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将更多,最终这种商品将成为中国在澳旅客带回国的绝佳礼品。”
专家鼓励与代购联手
另一种近几个月来在中国热卖的澳洲产品是洗发水和护发素。此外,由于代购对澳洲蔓越莓干的的大力推销,推动新州食品供应商Market Grocer的业绩暴增。
对此,近日在悉尼举行零售商业活动的澳洲阿里巴巴(Alibaba)业务拓展总监欧莱勒(John O’Loghlen)表示,澳洲商家需要联手代购。
“在于我们交谈过的商家中,如果他们了解中国,他们应该很清楚代购在中国的重要性。”欧莱勒称,“一些大的快速消费品公司并没有在中国发展,也没有开设自己的电子商务淘宝商城,而是旁观代购推销他们的商品,在某些情况下发展的也很成功。”
同时一些尝试绕过代购创建自己的销售渠道的公司则经历了一些打击。据一名因监管趋严放弃继续从事代购的前代购介绍,已经很少有代购购买某品牌的奶粉。
(2016-12-16 16:13:01)
【延伸阅读】国际奶粉市场调查:价格并不高 代购潮令多国限购
图为澳洲奶粉柜台。为做到市场奶粉的合理销售,保障大家都能买到奶粉,澳洲多个城市零售商限制购买数量。
中新网7月2日电(财经频道 秦辰)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消息称,全国13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中有51家未通过“史上最严监管”制度审查,82家获得重新许可,将必须按照生产药品的环境来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国内乳粉业经历的升级阵痛,使消费者不由得将目光转向国际奶粉市场。为此,中新网记者走访调查了包括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在内的多国商超,结果显示,与国内奶粉市场普遍高达两三百元(人民币,下同)的价格相比,国际奶粉市场价格并不高,但多数国家的商场超市对于奶粉实施限购。
国际奶粉价格低于国内 英国900g奶粉仅合人民币80多元
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曾表示,消费者热衷于从境外携带和网购奶粉的原因之一是国内奶粉价格偏高,“许多国外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在国内售价高达两三百元,甚至达到470元。某些国内品牌的高端产品,价格和国外品牌的产品价格不相上下。”
中新网财经频道调查发现,与国内的高价奶粉相比,不少国家的奶粉价格远低于国内。
在美国,629克的美赞臣Enfamil Premium Infant Formula售价为24.98美元,约合人民币155元;658克的雅培Similac Advance售价同样是24.98美元。在英国,900g的牛栏(Cow&Gate)价格约为8.49英镑,约合人民币89.8元;900g的惠氏奶粉1段(0-12个月)价格为9.99英镑,约合人民币105.7元。在德国,以Hipp为例,该品牌600克装奶粉约合人民币89.2元;Aptamil牌800克的“初生儿奶粉”价格相当于118.83元人民币。此外,荷兰、比利时、丹麦、加拿大等过的奶粉价格也均为80至140元人民币之间。澳大利亚是本次调查中奶粉价格相对较高的国家,但其售价也在96元至180元之间。
中国代购潮致多国奶粉售罄 英德荷澳等实施限购措施
在纽约唐人街法拉盛,华人邮购比比皆是。记者在华人经营的环球速递看到,往国内邮寄奶粉的大有人在,而价格也还公道,美赞臣一罐婴儿奶粉765克,售价29美元,折算起来为一斤19美元左右,一箱三罐含邮费在内120美元,邮费占到27.5%。该公司声言只经营美赞臣和雅培,因为国人最偏好这两种,并有网站介绍和办理快递国内服务。
国人在海外代购、邮购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不过由于市场需求量激增,部分国家的商超开始出现奶粉断货的情况,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
为此,一些国家出台了奶粉限购政策。英国就是如此,从去年上半年开始,英国对婴幼儿奶粉进行限购,规定每人每天只能购买两罐奶粉。不过,与香港的限购政策不同,英国的奶粉限购并不是只针对中国人,而是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德国商超也在货架上提示:由于商品供不应求,顾客每次只能购买家用数量的奶粉,限购3盒。此外,荷兰、澳大利亚等国也因为奶粉经常性断货,而限制每人每次最多购买2-4罐不等。
荷兰医协鼓励母乳喂养 医生建议用成长牛奶替代奶粉
“母乳依然是婴儿最佳食品。”荷兰医生协会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母乳不仅含有婴儿所需的营养成分,还能增强其体质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同时,不少奶粉供应商均会在官网上作出鼓励母乳喂养的提示。例如Humana品牌,在进入网页之前显示出“哺乳是您的婴儿的最好营养品。建议您向儿童医生或接生员咨询是否需要使用初生儿奶粉”的文字,点击“确认”之后方可进入网购专页。而Aptamil也同样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亲为初生儿哺乳到6个月大。Aptamil完全支持这一建议。我们的专家很愿意为您咨询是否需要初生儿奶粉”。
有意思的是,一些国家也对奶粉有不同的认知。据记者了解,比利时当地儿童在一岁之后还经常饮用成长牛奶,分段的级别与奶粉一致,但多了3+(三岁以上)系列。记者所在社区的邻居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饮用成长牛奶,而非成长奶粉。本地人认为,牛奶保持了营养元素的完整性,而奶粉是经过科技手段提取的,营养元素有所破坏。但当地专家并不这么认为。
据当地儿科大夫介绍,比利时提倡母乳。但当幼儿成长到一定阶段之后,儿科大夫会建议幼儿饮用成长牛奶,以补充其所需营养。
我国打造“史上最严监管” 审查 国内乳企奋起直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日前在发布会上表示,食药监总局已初步构建了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先后制定出台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关于禁止以委托、贴牌、分装等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公告》等10多个规章制度。可以说建立了最严格的监管制度。
据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巡视员毕玉安介绍,此前没有通过的51家企业中,有14家转为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基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是婴幼儿配方乳粉;有23家申请延期审查;有5家未通过审查,这5家未通过审查的,就没有获得许可,不能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另外还有9家是申请注销生产许可证,今后将不再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对于剩下的这些企业,包括以后新设立的企业要想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还会按照《细则》等法规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还会发放生产许可证。
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表示,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等同采用国际标准,与先进国家接轨。现行的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标准的制定除了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我国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外,还参考了国外的法规和标准。在微生物限量等个别指标上,我国的标准比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更加严格。
“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原辅料管控非常严格,做到了‘用最好的原料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 姜毓君说。(中新网财经频道)
(2014-07-02 11:03:02)
【延伸阅读】行走在灰色地带的代购生意,将何去何从?
“最后3个月,且买且珍惜吧。”10月2日,来自江西南昌市的李萌初在朋友圈里发出这样一条消息。作为一名在澳大利亚读书的中国留学生,为了赚点零花钱,她在留学第二年加入了代购一族。
随着代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带出一个万亿级市场。但今年“十一”长假期间,上海浦东机场加大了对游客海外购物的检查力度,一些代购因未主动申报被加收关税,一度引发代购圈恐慌。
此外,将于2019年1月1日施行的《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商法》),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提高准入门槛,杜绝个人代购行为。
那么,这种行走在灰色地带的生意,将何去何从? 海外代购“老大难”问题可否迎刃而解?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个人代购有点慌
“主要是身边朋友有需求,我顺便帮忙买。”在美国求学的刘婧告诉记者,自己目前主要是为一些熟识的朋友代买部分衣物、鞋帽和保健品,金额数量不大。
“最近圈内都在讨论《电商法》的事情,按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我这种个人代购规模不大还要上学,没有足够精力。最多做到今年底,我就不做了。”刘婧说。
《电商法》的出台无异于让个人代购进入了新模式。根据《电商法》第十二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需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在《电商法》生效后,从事奶粉代购的,将需办理销售奶粉所需的行政许可。
“我们在国外直邮的奶粉都没有中文标识,也未办理过相关行政许可。” 李萌初说。
和李萌初、刘婧这种学生代购不同,彭思洋是一名职业代购。2011年,她利用自己多年从事外贸工作的优势,做起服饰、鞋、包代购生意。
“大家都在观望,只能是做一天算一天。” 彭思洋说,《电商法》对整个电商领域都有影响,但影响最直接、最大的是个人代购。像自己这样的职业代购,要么就不做了,要么就得面临转型的阵痛。
出现质量问题维权难
记者在调查时发现,尽管近些年很多知名电商平台都开通了海外购、中国区直邮等业务,但通过淘宝、微信等网络平台的代购生意依然大量存在。更有代购者每个月都飞出去逛免税店和商场扫货,把商品带回国内进行兜售。
“我在一名私人代购处买了一件奢侈品,出现了很严重的质量问题。和代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拉锯扯皮后,我放弃了维权。”北京白领陈鸣告诉记者,海外代购因其私人买卖的特性,容易出现消费陷阱。“有卖家通过买国际快递单号、运空箱甚至让国内商品上国外兜一圈,以增加可信度。除了卖家,没人知道自己买到的到底是不是真货。许多买家都跟我一样因为取证鉴别难、耗时长而放弃维权。”
北京一家跨境电商平台创业公司负责人祝雨隆告诉记者,《电商法》的出台对于比较散乱的个人代购是一记重拳,但这也会推动整个行业规范发展。
“目前大部分的代购都属于电子商务经营者,且没有进行工商登记,属于无证经营。”祝雨隆说,“消费者选择代购要么是国内无法购买到相关产品,要么是国内购买价格较高。如果代购选择直邮模式,并且依法纳税,那优势将不复存在。
“最近,我国调整了关税,一些商品的零售价格也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一家时尚品牌买手店负责人琳达跟记者举例说,拿LV的一条围巾来说,关税调整前代购的差价在1000~2000元之间,关税调整后差价缩小至千元以内,这样国内购买的质量和售后优势就明显了。
她告诉记者:“个人通过朋友圈信息,由朋友在海外进行代购,个人和代购者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委托合同关系,不受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不过,《电商法》首次明确了代购行业的合规要求,提高了该行业的经营成本,当这些小型电商或代购者价格不具备优势时,消费者会寻找更大型的合规进口商采购所需商品,未来小代购的洗牌在所难免。
钻法律空子涉嫌逃税
“海外代购满足‘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销售、提供服务’‘经营’的要件,自然在《电商法》监管范围内。”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对记者表示,《电商法》的出台意味着个人代购的时代即将终结,未来代购市场将只剩企业运营主体。朋友圈从相对私人的圈发展到商业化,界限逐渐模糊。监管范围更多要从交易的实质角度出发,着力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对于电子商务经营者的认定,重点是在于其行为是否会被认定为经营活动,这需要参考盈利数额、活动次数、时间长短等进行考虑。”
“在纳税方面,我们这种注册经营性电商企业的经营数据是与税收部门、工商部门共享的,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是需要支付税费的。而个人代购由于难以执行和落实,很难执行税收相关规定,他们钻了这个空子,涉嫌逃税。”奢侈品跨境电商创业人王帆告诉记者。
王帆表示,目前,代购正在成为一些国家品牌商在中国市场扩张的新渠道。这种分销渠道不需要品牌商自己建立分销网络或本地仓库,且个人代购不需要上税,所以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销售渠道。“但是《电商法》实施之后,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所转变,增加的税收最终会让代购商品的价格上涨,导致失去价格优势。”
《工人日报》(2018年10月15日 04版)
(2018-10-15 15:10:09)
【延伸阅读】外国品牌想进中国却让海外华人试吃? 外媒:看中“代购”
参考消息网10月9日报道 外媒称,近来,外国品牌要进军庞大的中国市场,出现了一个新途径,那就是通过“代购”。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0月8日综合美媒报道称,联合利华公司最近要把其在澳大利亚推出的即食汤打进中国市场,但却没直接在中国进行广告宣传,而是先给居住在澳大利亚的华人提供免费试用装,希望他们试吃后,能推销给在中国的家人、朋友或其他消费者,这类代别人买东西的行为和买家就称为“代购”。
报道称,最早做代购的是学生或游客,他们不时会代中国买家购买商品,然后邮寄给对方,从中赚取不菲利润。现在越来越多公司把产品直接推销给代购,这是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低成本通道,无须在中国设立仓库或分销网络。
代购销售很难统计,因为他们一般直接从杂货店和药店进货。但据专做中国游客和中国代购生意的澳大利亚代购公司澳卖客执行主席陈强估计,代购销售额每年或逾10亿澳元(约合48.7亿元人民币)。
报道称,对于中国市场,直接向代购进行营销可能比传统广告宣传更有效,中国消费者愿意花更多钱购买从海外直接发货的产品,代购就是他们获知国外人气产品的消息来源。
报道称,代购遍布全球,但近年来,随着中国游客和学生涌入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成了代购据点,受欢迎的代购商品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补充品、化妆品、Ugg靴子和夹克等等。澳大利亚去年接待了130多万中国游客,同比上年增加了12%。澳大利亚2016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居于澳大利亚的中国大陆侨民约为51万,较2011年增加了60%。
今年早些时候,澳卖客在悉尼开了一家名为“代购中心”的商店,提供各种各样的商品,在店内可以直接把商品寄往中国。这家店有一间咖啡馆,还设有房间供澳大利亚企业提供培训课程和免费样品。
化妆品公司茱莉蔻就借用代购中心推销新系列产品,其区域业务经理洛普顿说:“我发现用华语介绍产品,代购们的兴趣会提高很多。”观众席上有代购用手机拍下产品介绍,相信是要播放给远在中国的顾客收看。
报道称,但即使是知名品牌,也不能保证此举一定成功,因为他们必须说服代购及其中国客户,他们的产品是高质量的正品。
悉尼一家市场调研公司顾问伊列拉表示,代购更像是批发商,他们足以在中国“成就一个牌子,也能毁掉一个牌子”。
经营贷后网店的悉尼公司DaigouSales主管麦克杜格尔也指出,仅有大约10%的品牌通过代购成功打进中国市场,其他品牌却未能掀起购买热。
麦克杜格尔说,一件商品必须“看起来和感觉上都像一件优质产品”,“关键在于品牌认知,这些都源于口碑和推荐”。
(2018-10-09 00:21:01)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