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这一次,这个“第一”必须争

中国空军网
又到年底了,又到评功评奖的时候了。
孰优孰劣,未必有个“数据化”的标准;但是否做到问心无愧,每个人都应该有个“标准式”的答案。
从穿上军装那一刻,“有第一就争,有红旗就扛”这句话,就是我们的“标配”。哪怕摘下军衔的前一秒,我们的心头还在反复嘀咕着:“站好最后一班岗”!
然而有时候,我们却不会争。还是“新兵蛋子”的时候,走路都费劲,哪还会想着立功。如果当上了“一家之长”,无论是班长、排长,还是连长、指导员,都是宁肯自己“饿着”,也不能让战士“饥着”,更不会和战士争了。
可有一次,我却争了。
那一年,旅里组织优秀“四会”政治教员授课比赛,还是指导员的我,本打算“偷偷摸摸”准备,拿了名次再和大家说,没拿名次,就这样过去了。毕竟,这条消息知道的人不多。
可转念一想,作为带兵人,我们老是对战士喊“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怎么轮到自己头上,就“缩头”了呢?老说言行一致、主官带头,我这个“领头羊”怎么带的头?
所以既然要参加,那就大大方方参加。那天点名,我当着全连的面宣布,参加比赛、誓拿第一。那一刻,我看到大家惊讶的眼神。私底下,有的战士找我说:“指导员,别给自己挖坑啦,而且坑还不小!”有的战士则为我捏了一把汗:“指导员你这是把自己放在火上烤,万一拿不了第一,面子往哪搁?”
我坦然回答:“我天天要求大家拿第一,不能一到我头上就免谈。”连队工作千头万绪,我只能挤出点滴时间备战。那段时间,加班熬夜是经常事儿,一篇讲课稿前前后后修改了20多遍,20多名战士评委来来回回提了40多条意见……我在努力着,大家也在看着,因为大家也想知道,这个第一,我到底能不能拿。
真正的比赛来了,我却有点担忧了,参加比赛的都非等闲之辈,讲得更是精彩迭出,我也后怕了,自己把话说得太死了,要是真名落孙山,怎么面对全连呢?
可扭头一想,咱要的不就是这个效果吗?如果不把自己逼到“绝境”,战士们怎么相信“努力奋斗才会梦想成真”,大家还怎么信服这个指导员。所以,来吧,没有什么梦想是实现不了的。哪怕输了,咱们也是输在了冲锋的路上。一番奋战,斩获第一,当我捧回第一的证书时,大家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紧接着,学院也要组织授课比赛,旅里推荐我参加。敢不敢向全连吱个声?我犹豫过,能到学院参加比赛的,肯定是精英中的精英,自己稍有不慎就会被PK掉,不吱声,悄悄参加吧,大家又会怎么看,遇到难的就后退?因此我又当众宣布,参加比赛、再拿第一。这一次,大家不仅没有惊讶,还给我鼓起了掌。
再接再厉,再次争锋,再夺第一。看到我捧回第一的证书后,很多战士对我说,“指导员,单凭这两次比赛,我们就服你,愿意跟你干”。 果不其然,我发现遇到险难任务,他们个个都不服输,保持高标准;赶上比武竞赛,人人都铆着劲儿夺魁。
私下与外单位基层主官聊天时,有的却抱怨,个人威信难树立,教育没少搞,大家干得一般般;有的战士觉得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有的干部起得比战士早、睡得比战士晚、干得比战士多,为啥官兵们还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症结何在?我想起了《亮剑》里李云龙,为何只要他在的部队,士气嗷嗷叫,装备顶呱呱?还不是李云龙有一股子敢于带头、敢为人先、敢涉险关的虎气!作为带兵人,我们经常对战士喊“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可是我们自己有没有扛过红旗、争过第一,让我们的兵为我们自豪一把、骄傲一回?
是的,我们需要在训练工作生活中处处带头,但更需要在大家想都不敢想、干都不敢干的任务前、困难前,大吼一声、大跨一步,做出样子、立起标杆,让大家听一听、看一看,我们嘴里喊的手上干的一不一样。
给了大家信心,还要给大家带路。路在哪里?还是在虎气腾腾的路上。对于一个人,每天一个标准,怎么可能面对新挑战,对于一个单位,每天四平八稳,怎么可能实现新突破?想要不断发展,就得踩着坎儿走、迎着困难上。
因此,作为单位的“领头羊”,不仅要在衣食住行中带头,更要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中带头,敢于带着全连官兵找不痛快。面对任务,要带着大家趁势而上,闯一闯老虎滩,啃一啃硬骨头,打一打攻坚仗,在开路架桥、“逞英雄”中锤炼战斗精神、勇夺先进单位。
再品品这条路,不正是李云龙走的带兵之路!他带的是士气,更是魂,所以李云龙敢说,“只要我在,独立团的兵就嗷嗷叫,遇到敌人就敢拼命,要是哪一天我牺牲了,独立团的战士也照样嗷嗷叫,为什么呢,因为我的魂还在”。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我想,一个团队的魂,就是在带头迎难而上、带着攻坚克难中,一次又一次带出来的。所以,这一次,这个“第一”,必须争。
年底了,不知这个第一,大家争得如何?
中国空军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