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体:月球资源潜能巨大 外界期待与中方合作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月5日报道 海外媒体称,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3日祝贺中国完成太空探索史上首次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
据塔斯社莫斯科1月3日报道,罗戈津对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说:“我想代表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以及我个人,祝贺您和中国国家航天局全体人员顺利开启嫦娥四号的使命——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罗戈津指出,“我们很高兴嫦娥四号设备使用了由俄方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电源”。他相信俄中“将有更多机会开展高效合作”。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3日报道,中国因成为第一个将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国家而进一步赢得自豪感和威望。通过取得的经验、开展的试验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这将惠及全人类。探月行动可以测试新方法和新材料。月球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以及像钛和铀这样的稀土元素。
报道称,探月行动的高昂成本和专业知识意味着中国无法独自开展工作。嫦娥四号的合作伙伴包括德国、荷兰、沙特和瑞典。中国人可以自豪,不过所有人都将受益。
另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月3日报道,在中国首次将宇航员送入太空轨道15年后,它成为第一个在月球背面成功实现无人飞船着陆的国家。
中国的进步会否引起其他国家担忧呢?欧洲航天局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执行主任伯纳德·富万指出,任何进展都有益于更广阔的世界。他说:“中国展现了巨大的进步和与国际伙伴合作的意愿。”
科研人员说,探月行动在资源方面具有巨大潜能,有些资源可能会解决人类至少一万年左右的能源需求。
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图为当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展开太阳翼(示意图)。(新华社)
【延伸阅读】外媒:为何全世界如此关注中国登陆月球背面?
参考消息网1月3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的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此前从没有航天器曾在此着陆过。
据《纽约时报》1月2日报道,布朗大学的行星科学家詹姆斯·黑德说:“这是国际上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的历史性一步,首次对月球背面的‘未知区’进行地表探测。”
报道称,如果任务成功,就可以回答有关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的基本问题。例如,关于月球的形成和早期演化目前仍然存在一些谜团,而这些谜团反过来又为整个太阳系的历史提供了线索。
此外,此次任务还将在月球背面进行首次射电天文学实验,并进行首次调查,以确定植物能否在月球上生长——这是人类在地球之外开展长期任务的关键一步。
报道称,天文学家把人们总是从地球上看到的一面称为“近侧”,而把人们永远无法看到的一面称为“远侧”。
虽然从地球上永远看不到远处的一面,但它仍然被太阳照亮。月球不存在永久的“黑暗面”,尽管在通俗文化中会这样描述月球未知的一面。
报道称,当苏联的“月球3号”探测器在1959年发回月球背面的首批图像时,它揭示了一个与人们看到的大相径庭的世界。
报道指出,太阳系的早期历史是激烈的。那时,大型天体——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岩石行星并留下陨石坑,有些陨石坑直径超过600英里。
但是,能证实这个动荡的过去的大多数证据已经消失,被时间抹掉。在地球和其他岩石星球上,火山在数十亿年的时间里冲走了这些陨石坑。
报道称,月球背面保持着其年轻时的原始记录,尤其是古代天体撞击月球表面的次数。
珀杜大学的行星科学家霍根博士说:“太阳系早期的历史被锁在月球背面的岩石中。”
报道指出,嫦娥四号还将在月球上进行一项试验,以测试月球上植物——尤其是马铃薯和小型开花拟南芥——的生长状况,这可能有助于实现中国的载人航天目标。这是第一个降落在太阳系另一个世界的迷你温室。
佛罗里达大学的园艺科学家安娜-莉萨·保罗说,这个小实验是为“人们准备重返月球并长时间停留迈出的一步”。(编译/王天僚)
图为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展开太阳翼(示意图)。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2019-01-03 16:31:26)
【延伸阅读】月球开发,中国将领先世界一步!外媒关注嫦娥四号准备登月
参考消息网12月31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国际电视台12月30日报道称,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准备在未来几天内首次登陆月球背面。
据德新社12月30日报道,这家电视台援引中国国家航天局的话说,探测器于30日凌晨进入预定轨道,使着陆成为可能。
报道称,预计这次着陆将在1月3日进行。
官方媒体此前曾报道称,12月7日发射的探测器将在南极-艾特肯盆地——它于1970年以美国宇航员罗伯特·格兰特·艾特肯的名字命名——着陆。
嫦娥四号携带着在月球表面封闭环境下培育蔬菜的试验种子。它还配备了全景相机和测量设备。
人类已抵达过月球的正面。1969年至1972年美国向月球派出12名宇航员。
1976年苏联的月球探测器“月球24号”在月球正面着陆。此后就再没有探测器登陆月球,直到2013年中国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着陆。
另据路透社12月30日报道,据官方的新华社30日报道,中国的一个太空探测器将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在中国寻求推进其太空计划之际,这一任务被视为重要一步。
新华社援引中国国家航天局的话说,嫦娥四号探测器30日顺利进入预定的月球背面着陆准备轨道。报道没有指出何时着陆。
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月球的自转与公转最后会达到同一周期,因此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的背面。以前,航天器见过月球的背面,但没有一次落在上面。
中国在本月早些时候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它包括一个着陆器和一个探测车,以探测月球表面。
新华社称,30日8时56分,地面测控站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嫦娥四号探测器已由距月面平均高度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成功实施降轨控制,进入近月点高度约15公里、远月点高度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嫦娥四号于12月12日首次进入环月轨道。
嫦娥四号的任务包括天文观测,观测月球的地形、地貌和矿物成分,以及中子辐射量和中性原子等探测以研究月球背面的环境。
报道称,中国的目标是赶超俄罗斯和美国,成为航天大国。中国计划明年发射自己的载人空间站。
此外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2月29日报道,中国发射了为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月球正面与背面的地形和构造等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实际着陆展开调查,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有望在水资源等调查上取得成果。进入21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只有中国。此次通过挑战月球背面着陆,中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在截至目前的各国探月研究中,有关月球背面的数据不断积累,这也是此次挑战的背景。这是因为“着陆需要地形等详细的数据”。以2007年发射、在环绕月球的同时调查详细地形等的日本探测器“月亮女神”为代表,2010年前后起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等、印度的“月船1号”相继对月球进行了探测。中国则先后在2007年和2010年发射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
不过,在美国通过“阿波罗计划”将人类送上月球之后,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计划几乎都没有成功。在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着陆到2013年中国的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着陆,这之间存在37年的空白。进入21世纪后,在月球实现着陆的只有中国的探测器。
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提出再次将人类送上月球的计划,随后全球对探月的关注出现升温。不仅是国家,民营企业的月球旅行和月球资源开发等计划也浮出水面,但都没有明确的时间和具体的计划。
报道称,提出成为“航天强国”、积极推进太空开发的中国将月球探测定位为重要计划之一。继嫦娥四号之后,中国正在推进2019年发射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岩石等样品的计划。在全世界展开月球探测和开发竞争的背景下,中国已经领先一步,这似乎确定无疑。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之旅。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2018-12-31 11:24:43)
【延伸阅读】月球也涉地缘政治?外媒关注中国将首次登陆月球背面
参考消息网12月27日报道 外媒称,史上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将使中国进入“月球未知领域”。
据《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12月21日报道,在它快速推进的月球探索计划中,中国再次站到了创造历史的门槛上。
报道称,自2007年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三次探月任务,其中一次使用了该国首个机器人着陆器和月球车。中国这一最新的月球探险始于2018年12月8日凌晨,一枚携带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由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目标是月球背面,即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那个半球。此前还从来没有航天器在那里实现过软着陆,不过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徘徊者4号探测器曾在月球背面坠毁。
报道还称,在发射升空并朝着月球飞行了4天半之后,嫦娥四号进入了椭圆形的环月轨道,等待着命运的降临。中国官员尚未公开宣布嫦娥四号将于何时尝试着陆,但大多数专家猜测,着陆最早将于2019年1月初进行,因为从那时起,月球背面将有大约14天的时间沐浴在充足的阳光下,为嫦娥四号的太阳能电池充电。
据说,嫦娥四号的着陆地点是冯·卡门撞击坑,它位于月球背面一个名为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更大的撞击坑内。南极-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上最古老也是最大的撞击坑。
软实力的实证
美国布朗大学著名行星学家吉姆·黑德说,嫦娥四号任务进一步证明,中国不仅将月球视为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天体,而且也是中国成为新的全球超级大国的漫长征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资产。
黑德说:“所有从事航天活动的国家都把目光投向月球,这既是为了自尊——它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国家,也是为了声望——其他国家如何看待它们。”他说:“此外,正如冷战初期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竞争一样,成功的太空探索是‘软实力’的巨大实证,能够以不具威胁的和平方式展示技术实力和领导力。”他还说:“在国际社会对机器人和人类探索月球重新燃起的兴趣中,中国显然走在了前沿。”
就中国而言,2018年5月为给嫦娥四号充当通信中继而发射的一颗名为“鹊桥”的卫星是探索月球背面的技术实力之一。由于月球的“身体”会阻挡地球与月球背面之间的无线电往来,只有像“鹊桥”这样的卫星才能实现航天器与地面控制人员之间近乎实时的数据传输。黑德说,与其说“鹊桥”执行的是一次性的支持任务,不如说它是迅速发展的“探月通信全球基础设施”的第一个组件。
至于他认为嫦娥四号能够发现些什么,黑德指出,对月球背面的任何探索本质上都是对“月球未知领域”的探索,因此必然会带来新发现。
他说:“探索就是调查未知领域,而证明我们能够在月球背面、特别是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并进行探索,这本身就是一项重大成就,是第一步,是在一个新‘大陆’上的立足。正如我们难以预测未来一样,我们也难以预测探索未知领域的结果。这正是我们进行探索的原因!”
下一步是什么?
如果一切都按计划进行,那么在嫦娥四号任务之后将是暂定于2019年底发射的嫦娥五号。嫦娥五号将进行中国的第二次月球正面探索任务,尝试从月球正面西北部风暴洋中的吕姆克山采集样本。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有它们自己的探月计划。印度的“月船2号”月球探测器将于2019年初发射,俄罗斯则宣布将在未来5年内进行一次机器人探月任务。
在美国,受特朗普政府支持重返月球立场的推动,NASA正在筹划“门户”空间站和“商业运载登月服务”(CLPS)项目。“门户”是一个派驻宇航员的月球轨道空间站。CLPS项目则是一个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计划,依靠私营企业提供运送特定载荷往返于月球表面的服务。
黑德说:“尤其是CLPS项目将通过商业机会和伙伴关系提供抵达月球的多种平台和能力。CLPS项目提供的机会是快速创新和快速太空飞行的关键,而在未来几年比较美中两国探月方式的结果将很有意思。”
合作还是竞争?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空间政策研究所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荣誉教授约翰·洛格斯登说,在重新开始的全球探月努力中,现在是合作而不是竞争的时候。
洛格斯登说:“中国的月球背面着陆器是该国规划已久的探月计划的下一步。在美国规划自己的探月活动之际,在我看来,把中国的成就排除在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统筹规划之外是没有道理的。”
他说:“新的国会或许不会将嫦娥四号视为对美国领导地位的竞争和威胁,而是会允许NASA与中国以及其他航天伙伴合作,进行真正的全球探索。”2011年,美国国会曾通过立法禁止NASA与中国进行任何双边合作。
月球地缘政治
美国太空政策在线网站编辑、太空政策问题专家马西娅·史密斯说,从科学角度讲,中国对研究月球的兴趣似乎和NASA对所有与月球相关的东西重新燃起的兴趣不谋而合。她指出,嫦娥四号任务涉及到荷兰、德国、瑞典和沙特阿拉伯等多个国际伙伴。NASA也在为它的探月计划寻找合作伙伴,但由于美国国会的法律禁令,它必须把中国排除在外。
史密斯说:“的确,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很微妙,但与俄罗斯也是如此。然而,NASA和俄罗斯却有着广泛的太空合作,被认为是其他方面紧张关系的一个例外。”
因此,美中月球政治的“绕月”问题迫在眉睫:NASA既然获准与俄罗斯合作以实现共同的民用太空目标,那为什么不能与中国合作呢?
史密斯说:“NASA渴望在任何登陆月球的航天器上安装激光反射镜。也许给嫦娥五号安装一面激光反射镜能够成为第一步。”
她指出,美国国会的禁令并不彻底。按照该法案中限制双边合作的措辞,NASA与中国的任何合作必须事先得到国会的批准。她说:“因此,折衷的办法可能是保留这一措辞,但鼓励NASA迈出第一步,比如反射镜或其他一些小型科研项目,然后看看会怎样。”
(2018-12-27 14:26:55)
【延伸阅读】美媒关注嫦娥四号奔月:中国将首次进入“月球未知领域”
参考消息网12月25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在它快速推进的月球探索计划中再一次站到了创造史上首次的门槛上。
据美国《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12月21日报道,自2007年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三次探月任务,其中一次使用了该国首个机器人着陆器和月球车。中国最新的月球探险始于2018年12月8日凌晨,一枚携带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由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目标是月球背面,即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那个半球。此前还从来没有航天器在那里实现过软着陆。
报道称,在发射升空并朝着月球飞行了4天半之后,嫦娥四号进入了椭圆形的环月轨道,等待着命运的降临。中国尚未公开宣布嫦娥四号将于何时尝试着陆,但大多数专家猜测着陆最早将于2019年1月初进行,因为从那时起,月球背面将有大约14天的时间沐浴在充足的阳光下,为嫦娥四号的太阳能电池充电。
中国探月工程进一步证明软实力
美国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的布朗大学著名行星学家吉姆·黑德说,嫦娥四号任务进一步证明,中国不仅将月球视为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天体,而且也是中国成为新的全球超级大国的漫长征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资产。
黑德说:“所有从事航天活动的国家都把目光投向月球,这既是为了自尊——它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国家,也是为了声望——其他国家如何看待它们。”他说:“此外,正如在冷战初期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竞争中一样,成功的太空探索是‘软实力’的巨大实证,能够以不具威胁的和平方式展示技术实力和领导力。”他还说:“在国际社会对机器人和人类探索月球重新燃起的兴趣中,中国显然走在了前沿。”
报道称,就中国而言,2018年5月为给嫦娥四号充当通信中继而发射的一颗名为“鹊桥”的卫星是与探索月球背面相关的技术实力之一。由于月球的“身体”会阻挡地球与月球背面之间的无线电往来,只有像“鹊桥”这样的卫星才能实现航天器与地面控制人员之间近乎实时的数据传输。黑德说,与其说“鹊桥”执行的是一次性的支持任务,不如说它是迅速发展的“探月通信全球基础设施”的第一个组件。
至于他认为嫦娥四号能够发现些什么,黑德指出,任何对月球背面的探索本质上都是对“月球未知领域”的探索,因此必然会带来新的发现。
嫦娥四号任务的下一步是什么?
报道称,如果一切都按计划进行,那么在嫦娥四号任务之后将是暂定于2019年底发射的嫦娥五号。嫦娥五号将进行中国的第二次月球正面探索任务,尝试从月球正面西北部风暴洋中的吕姆克山采集样本。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有它们自己的探月计划。印度的“月船2号”月球探测器将于2019年初发射,俄罗斯则宣布了在未来5年内进行一次机器人探月任务的计划。在美国,受特朗普政府支持重返月球立场的推动,NASA正在筹划“门户”空间站和“商业运载登月服务”(CLPS)项目。“门户”是一个派驻宇航员的月球轨道空间站,CLPS项目则是一个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计划,依靠私营企业提供运送特定载荷往返于月球表面的服务。
黑德说:“特别是CLPS项目将通过商业机会和伙伴关系提供抵达月球的多种平台和能力。CLPS项目提供的机会是快速创新和快速太空飞行的关键,而在未来几年比较中美两国探月方式的结果将是很有意思的。”
探月工程是合作还是竞争?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空间政策研究所的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荣誉教授约翰·洛格斯登说,在重新开始的全球探月努力中,现在是合作而不是竞争的时候了。
洛格斯登说:“中国的月球背面着陆器是该国规划已久的探月计划的下一步。在美国规划它自己的探月活动之际,在我看来,把中国的成就排除在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统筹规划之外是没有道理的。”他说:“新国会或许不会将嫦娥四号视为对美国领导地位的竞争和威胁,而是会允许NASA与中国以及其他航天伙伴合作,进行真正的全球探索。”2011年,美国国会曾通过立法禁止NASA与中国进行任何双边合作。
在太空政策在线网站任编辑的太空政策问题专家马西娅·史密斯说,从科学角度讲,中国对研究月球的兴趣似乎和NASA对所有与月球相关的东西重新燃起的兴趣不谋而合。她指出,嫦娥四号任务涉及到荷兰、德国、瑞典和沙特阿拉伯等多个国际伙伴。NASA也在为它的探月计划寻找合作伙伴,但由于美国国会的法律禁令,它必须把中国排除在外。
月球地缘政治
史密斯说:“的确,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很微妙,但与俄罗斯也是如此,然而NASA和俄罗斯却有着广泛的太空合作,被认为是其他方面紧张关系的一个例外。”
因此,中美月球政治的“绕月”问题迫在眉睫:既然NASA获准与俄罗斯合作以实现共同的民用太空目标,那为什么不能与中国合作呢?
史密斯说:“NASA渴望在任何登陆月球的航天器上安装激光反射镜。也许给嫦娥五号安装一面激光反射镜能够成为第一步。”她指出,美国国会的禁令并不彻底。该法案中限制双边合作的措辞要求,NASA与中国的任何合作必须事先得到国会的批准。她说:“因此,折中的办法可能是保留这一措辞,但鼓励NASA迈出第一步,比如反射镜或其他一些小型科研项目,然后看看会怎样。”(编译/王雷)
资料图片: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2018-12-25 00:14:01)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