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中国是亚洲经济一体化“主引擎”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9月26日报道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9月23日发表委内瑞拉前外交官阿尔弗雷多·托罗·阿迪的文章《亚洲:21世纪的中心》称,中国是亚洲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引擎。
文章称,亚洲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那里汇集了最丰富的资源、宏大的项目和真正的机遇。与此同时,亚洲大多数政府和民众对国际贸易的支持是一致的。
文章援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称,从2020年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人口将从33亿增加到49亿。这一增长中的80%将发生在亚洲。这个大陆集中了全世界大多数消费和投资。
文章介绍,自2013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签署的44个自贸协定中,有28个植根于亚洲。新美国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帕拉格·卡纳在2017年出版的《未来是亚洲的》一书中指出,亚洲经济体相互之间的贸易约占该地区贸易总量的60%。最繁忙的国际航线中约有90%在亚洲。
文章援引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数据称,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在2017年贡献了全球生产总值的42%。到2040年,这一比例将增加到52%。按实际价值计算,2017年亚洲贡献了全球生产总值的34%,这一比例到2040年将升至42%。到2040年,欧洲将占全球生产总值的22%,北美将占18%。到2040年,亚洲将集中全球消费的39%。所有这些都将基于以下事实:亚洲经济体之间的巨大互补性与其应对全球经济动荡的强大韧性结合在了一起。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预测,到2050年,全球4个最大的经济体将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和印尼。也就是说4个最大的经济体中将有3个位于亚洲。
文章指出,中国将成为这一惊人经济增长趋势的主要引擎。实际上,这个国家不仅是全球化中的重要力量,也是亚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动者。正如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指出的那样:“中国是亚洲地区其他经济体的‘锚’,也是该地区创新和相互连通的平台。”卡纳说:“中国并不是一个漂浮在亚洲之上的大岛。相反,中国的邻国数量比亚洲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利用这一点,它通过发展有益的相互依存关系,将自身的影响力深深地插入了亚洲的经济体系。对于中国来说,未来也将属于亚洲。”
中国通过建设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提升了亚洲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图为中老铁路老挝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今年7月28日成功合龙。(资料图片)
文章称,在整个亚洲大陆,中国正在铺设光缆并部署5G手机运营网络。中国的运营商将为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服务并使其相互连接。与此同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建设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并提升互联互通和经济政策协调水平。
文章指出,亚洲还将受益于中国推动的创新技术进步。该计划力求使中国制造业的关键领域实现现代化,并使其跻身世界前列。这些领域包括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先进海上技术、先进铁路系统、新能源车辆和设备、现代化农业设备、纳米技术、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设备等。
文章认为,在中国创新的影响下,在密集的贸易协定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和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整个亚洲将实现经济现代化。再加上中等收入阶层及其需求的指数级增长,21世纪必将属于亚洲。
【延伸阅读】弗兰克·泽林:西方研究展现“一带一路”新画面
参考消息网9月23日报道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9月19日发表德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泽林的文章称,西方最新研究显示,迄今为止,“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经济和就业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许多被中国投资者部分或全部收购的企业现在的情况好于以往。
文章称,6年前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旨在加强中国与中亚、欧洲和非洲的经济联系。此后,关于这个规模庞大的项目的文章有很多,其中不乏忧虑声音。
但文章指出,西方的两项新研究展现出该倡议的新画面。泛欧洲调查研究组织“调查欧洲”称,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一带一路”造成经济损失或极度依赖;相反,根据实地调查总结,中国投资迄今对当地经济和就业市场产生积极影响,许多被中国投资者部分或全部收购的企业现在的情况好于以往。
就连德国金属工业工会产业政策部门负责人吕迪格·卢茨也表示,投资者“通常遵守法律和劳资协议”。慕尼黑机械制造商克劳斯玛菲公司负责人弗兰克·施蒂勒就该公司被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一事表示:“我们如今的投资额是过去在盎格鲁-撒克逊金融投资者领导时期的两倍。”
文章称,贝塔斯曼基金会委托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知名专家进行的一项调查得出令人惊讶的结果,即西方在丝绸之路沿线很多国家的投资明显多于中国。研究人员将25个受援国从中国获得的投资与从欧洲发展基金、世界银行以及经合组织国家获得的投资进行了对比。据称,2013年至2017年间,来自西方的资金总额约2900亿美元,来自中国的资金约2850亿美元。
文章指出,有关中国将在全球威胁到西方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不过,与在相互协调方面存在问题的西方国家相比,北京则更巧妙。“一带一路”作为整体项目,沟通更顺畅,并且能够获得保障。
(2019-09-23 10:41:54)
【延伸阅读】俄媒:中亚应善加利用“一带一路”
参考消息网9月17日报道 俄罗斯《独立报》网站9月16日发表俄罗斯战略评估和预测中心副主任、政治学博士伊戈尔·潘克拉坚科的文章《中亚:“一带一路”六年相伴——中国在该地区国家建两万公里道路》。该文称,“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的特殊性,中亚国家若能善加利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助力地区发展。
文章称,无论是六年前“一带一路”倡议问世之时还是现在,从来都不缺乏对这个倡议的所谓怀疑论者,变化的仅仅是批评的着重点。
文章同时指出,批评的内容在变,倡议本身也在变。如果说当初,倡议和美好的愿望还有不太明确和具体的地方,那么现在,它们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工业生产、上万公里的轨道和枕木、高速公路及工业景象的其他元素。“架空电线嗡嗡唱得真快乐,我们没见过这样的好时光”——上世纪20年代末歌曲中所唱的情形在中亚再度成为现实。
文章介绍,两年来,在中国的帮助下,中亚出现了26条公路。它们的总里程已接近赤道长度的近一半——两万公里。看看交互式地图,人们会发现,眼前纵横交错的道路网正覆盖越来越广泛的区域。
文章称,在中国,兴建道路产生了立竿见影的经济效应。今天,北京将这个经验带到中亚。中国商品(过去20年其质量显著提升)的新销售市场“食量惊人”,运去的商品一下就被消化一空。中国工业能轻松缓解前苏联地区对商品的需求,只要这些国家肯买,它还可以提供更多。毫无疑问,“一带一路”倡议变得更加成熟、务实、巧妙和有远见,就像北京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一样。中国从一开始就为自己设定了界限——最大限度地远离伙伴国内部政治冲突——并加以遵守。
文章称,乌兹别克斯坦的领导人明白和重视中国正在该地区做的事,没有浪费时间讨论,而是在深思熟虑后立刻开始融入“一带一路”,首先是推出“用运输走廊解决交通闭塞问题”的计划。现在,这样的趋势愈发明显:哪里有与中国连接的新运输走廊,不远处就有乌兹别克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
不仅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也越来越懂得如何正确对待“一带一路”倡议了。
文章指出,这个已开展六年的宏伟倡议具有重要的特殊性。它自己在变化,也在改变北京及其他参与者的一些行为。“一带一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推动中国和其他参与国的发展。它最具吸引力的一点在于,中亚国家若是能善加利用,“一带一路”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地区发展的工具。
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是首个中国民营企业在乌投资并被两国政府认可、批准的项目。(周良 摄)
(2019-09-17 10:12:00)
【延伸阅读】斯蒂芬·罗奇:中国可持续发展成全球范例
参考消息网9月25日报道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9月23日发表美国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的文章《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性》称,在当前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球范例。
文章开篇写道,中国目前在人均产出仅占所谓发达经济体三分之一的情况下,把重点放在了可持续发展上。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有意识地选择把重点从经济增长的数量转向质量上,这一点值得称道。
文章称,身处气候变化的当下,人们很容易忽视取得进展的重要迹象。通过转变经济模式、改变燃料来源、发展新的交通系统和以环保的方式进行城市化,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发挥全球领导作用的一个范例,世界其他国家应当予以认真考虑。但西方已经完全忽略了这一点。
文章指出,在过去10多年里,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从过度依赖带来污染的制造业转向低碳服务业。早在2006年,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业,但也包括建筑和公用事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8%,而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仅占GDP的42%。到2018年,这个比重发生了逆转——第二产业占GDP的41%,服务业占52%。对于大型经济体来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重大的结构变化几乎是前所未有的。
文章称,与这种巨大的结构转型相一致的是,中国一直在积极地将燃料消费从碳密集型的煤炭转向石油、天然气、水电和可再生能源。
文章强调,中国正在引领世界发展非碳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2018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比美国高38%,是德国的近3倍。在过去5年中,这种能源每年增长25%(2018年增长了29%)。如果中国继续沿这条道路走下去,那么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可能达到20%。这将是中国迈向更清洁、碳密集程度更低的经济道路上的重大突破。
中国正加快风电、光伏、光热和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发展。图为河北唐山一处风电场。(杨世尧 摄)
文章指出,中国快速变化的交通模式是其可持续战略的第三个关键组成部分。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高速铁路网和发展最快的地铁系统,并且正在全力以赴地发展电动汽车。
文章称,城市环境——显然对任何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来说都至关重要——在中国尤其重要,因为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还有大约30年。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大城市的道路严重拥堵。但中国正在为此采取行动,目前世界上12个最长地铁网络有7个在中国。此外,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也令其他地方相形见绌。2017年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超过50万辆,而美国和欧洲还不到20万辆。中国的电动汽车领先优势预计将在未来10年显著扩大。
文章指出,中国在重视新的生态城市模式方面也十分突出。这种城市模式的特点是使用低能耗建筑材料、部署轻型大众交通以及规划完善的城市“绿地”。雄安新区在这方面尤其值得注意。现有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和海南最近宣布的全部向清洁能源车辆转变的计划也是如此。根据最近的估计,中国目前计划建设250多个生态城市。作为相对较晚进入城市化的国家,中国有机会利用工业世界的先行者所没有的城市规划和能源效率新模式。
(2019-09-25 10:10:04)
【延伸阅读】美媒:研究认为中国将继续引领亚洲科技投资
参考消息网3月22日报道 美媒称,美国佛瑞斯特研究公司称,中国预计仍将是亚洲技术支出最多的国家,今年的支出高达2566亿美元,2020年将升至2730亿美元左右;中国还将在全球5G市场处于领先地位,该国在电信领域的投资占全部技术投资的57%。
据美国至顶网3月20日报道,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中国在5G方面的开支已经比美国多出240亿美元。中国三大电信公司都公布了最迟在明年启动5G商用网络的计划。
这家研究公司预测,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中国今年的技术支出将增长4%,2020年将增长6%。日本今年将投入1980亿美元,成为该地区第二大技术支出国。日本与中国将合计贡献亚太技术支出的60%。
佛瑞斯特预测,印度将以700亿美元投入位列第三,而韩国和澳大利亚将各自投入500亿美元。
佛瑞斯特说:“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等植根于数字领域的公司进入东南亚,这应该给东盟其他市场的零售和物流等部门造成必要的紧迫感,让它们开启早就该进行的数字转型。”
然而,该公司说,由于市场前景黯淡、有利环境消失,明年亚太地区的技术支出增速将放缓至4%。该公司指出,2019年的数字变革计划将更加务实,并将重点放在提高运营效率和灵活性上。
报道称,中国在努力推动数字转型的过程中也持有类似的看法,因为企业正在寻求应对当前贸易冲突和当地经济放缓的影响。不过,佛瑞斯特说,中国在电信方面的投资仍将保持强劲,中国今年“最有条件”赢得5G部署方面的全球竞赛。
它还说,韩国也渴望成为5G和人工智能的关键参与者,今年将继续大力投资5G技术开发。
佛瑞斯特进一步指出,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公众对云技术的接受度正在提高。这一市场的支出——包括公共云平台服务、中间件和应用程序——将从2018年的180亿美元攀升至2020年的240亿美元。
报道称,东盟的数字经济目前只占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7%,到2025年,该地区的数字经济可以带动1万亿美元的增长,但数字贸易壁垒和缺乏无缝跨境支付是关键障碍。
(2019-03-22 14:22:18)
【延伸阅读】英媒文章:中国正带动“亚洲世纪”迅速崛起
参考消息网8月6日报道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8月4日刊载题为《亚洲正在崛起》的文章称,1978年,当宣布将对世界采取“开放”政策时,中国开启了转变为经济超级大国的改革。如今,40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规模目前在世界上排名第二。
文章称,大多数亚洲经济体是新兴经济体,这意味着它们往往负债较少,增长更快,人口结构好于发达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起点较低意味着亚洲经济体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文章称,亚洲拥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使该地区的人口潜力进一步扩大的是其他亚洲国家也拥有大量人口,包括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因此,该地区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和潜在的消费市场。
文章称,亚洲专业基金管理公司安石集团的研究主管简·德恩表示:“亚洲已经自立。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是西方赤字经济体(主要是美国)的主要融资方。在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亚洲表现良好。”
文章认为,许多投资者未能理解的一点是,技术推动了亚洲的崛起。阿伯丁亚太基金、阿伯丁亚洲收入和新黎明投资信托基金的经理休·扬说:“对许多人来说,亚洲给人留下的持久印象是模仿而非发明。尽管这可能曾经是真的,但新兴亚洲国家在使用新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中国2015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超过了美国、日本和英国的投资总和,而且中国还正在成为电动车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文章称,亚洲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外部因素。铭基亚洲公司首席投资官、基金经理罗伯特·霍罗克斯表示:“有关贸易或美国收紧货币政策的负面新闻没有任何的缓解。”
文章援引德恩的话说:“到205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两到三倍,中国的消费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需求来源。其他亚洲经济体知道这一点,正因为如此,美国的盟友,如韩国和菲律宾,已经开始向中国倾斜自己的贸易和政治关系。”
(2018-08-06 11:52:51)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