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国际军情

中国陆军集团军合成化已上新台阶 却仍需学习俄罗斯

观察者网

关注

解放军合成营战力今非昔比

学打仗,军长和营长一样

6月12日上午,解放军陆军战役首长机关集训拉开帷幕。跨度两周时间内,以军以上指挥员和指挥机关为重点,聚焦备战打仗课题,突出指挥训练主题。而在6月18日到22日,陆军13个集团军军长,根据战时指挥所编成,按照核心要素齐全的要求,分别抽组15名参谋人员,随后依据抽签确定顺序,13个集团军军长依序接受考核。

陆军战役首长机关演训现场

军改以来,一方面解放军的陆军作战部队编制体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则是对军队人才提出了全新的高要求。这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军队的合成水平有了空前的提高,原本在师一级才有的合成化作战概念,如今成了普遍化的合成营甚至常见的合成连,许多原本靠着扎实“步兵的本领”就能干好的步兵营长如今需要从头开始学习机械化合成部队的作战和指挥方法,旅级指挥员要掌握的合成作战复杂程度甚至要超出当年的师级部队。

至于集团军一级呢?情况看起来会好一些,毕竟我军的集团军在1985年就实现了合成化,之后的我军的集团军指挥员虽然就需要具备指挥合成化集团军的能力,但是考虑到上世纪80年代我军的合成化实际主要也只是步、炮、坦之间的协同,实际指挥员指挥合成化作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合成化上了新台阶,实际指挥能力就更要进步

特别是在军改之前,我军的各大集团军因为经历了此前几十年各种不同的调整,包括两轮目的不同的师改旅,规模有限的装备现代化更新以及新装备和新部队组建之后,其编制和装备的差异化程度达到了空前巨大的程度。

这种差异既体现在装备层面,也体现在部队的编制体制上。比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军的陆军集团军并不是每个军都有陆航团的,而远火列装的时间先后差异也导致很多部队在接触到远程火箭炮的作战理论和实践的时候,一些部队根本连远火实际的概念也没有。

至于师旅一级部队的编制状态更是完全不同,不用说军迷们经常吐槽的“扶贫单位”、“重点扶贫单位”这种装备上的差异了,由于每个集团军的师、旅数量和类型都不一样,不同集团军在作战上的打法也都不同。当时像第38集团军那样标准的重装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那样最早的全旅化集团军规模差异极大,使用上的战法不同,统一授课的内容也都不尽全部适用。

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中部战区某师”是其他部队羡慕的对象

这也是军改给陆军集团军带来的重要意义之一,在经过这轮军改之后,陆军所有集团军下辖的部队都彻底实现了改旅,且每个集团军都在编制上达成了“均贫富”,在集团军下辖的部队中有重型、中型和轻型三种类型的6个合成旅,以及集团军直属的炮兵、陆航、特战、支援等旅级单位。

虽然这些合成旅的装备水平仍然是天差地别,甚至有不少部队因为新编制下部队实际编制的装备增加,不得已将原本已经库存的59式坦克这样的“老革命”请出来填编制以进行正常训练,但在战役指挥层面,这样的统一带来的便利性还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在如今这样的集团军军长统一授课和考核中,每个军长所学到的合成作战的知识就能够全部运用到实际的作战和指挥中去。在未来进行作战方案的谋划的情况下,对不同部队的了解和运用程度也能进一步加深。

在现代化的大兵团作战指挥领域,我军长期是奉行“以俄为师”的(毕竟也没法“以美为师”,美军在我军看来基本不存在战役法),老实说,对于我军而言,由于真正实现了全面机械化的集团军级单位并不多,我军在合成集团军的指挥和训练水平上,很多时候甚至还不如现在因为缺乏现代化装备和充足兵员的俄罗斯陆军,我军近年来编写相关的合成集团军作战指挥教材的时候,依然要在相当程度上参考俄罗斯乃至苏联军队在冷战时期和冷战之后取得的经验、教训乃至具体案例。

一方面,苏/俄诸兵种合成战役理论仍有其相对先进意义,另一方面,这些理论正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逐渐过时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我军新一代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迅速服役和列装,在很多信息化作战的领域,苏联和俄罗斯作战的经验和所谓的高水平也正在迅速失去其直接指导战争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真正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集团军级指挥和作战,就成为一个只有中国军队自己才能完全解答的难题,留待解放军在未来的训练、演习乃至实际作战中去思考、探索与检验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