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历史

新中国第一战:解密抗美援朝鲜为人知内幕

新浪历史

关注

1950年6月25日,也就是新中国建立后8个月,朝鲜战争爆发了。战争一开始,北朝鲜方面打得很顺利,朝鲜人民军主力部队很快推进到朝鲜半岛南部,占领朝鲜南部重要城市汉城,眼看整个朝鲜半岛就要全部解放。但是,美国却插一手进来,并且决定入侵朝鲜。9月15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的仁川登陆,这使朝鲜人民军面临了最危险局面。

美军在仁川成功登陆后,一开始,朝鲜人民军还打了几次硬仗,但渐渐地就支持不下去了。金日成看到朝鲜面临十分严重的危险局面,就在9月28日给苏联和中国最高领导人各写一封信,信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求苏联和中国动用军事力量,直接支援朝鲜。

10月1日,斯大林收到了金日成的求援信后,便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如果朝鲜人民军失败,北朝鲜就会落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手中,远东的政治、军事格局将立即改变,苏联的远东地区会直接受到威胁。但是,斯大林不愿意苏联和美国发生正面冲突,就不由得想到了中国。此时,中国刚刚结束内战,不仅正处在经济恢复时期,十分困难;而且,美国在进兵朝鲜的同时,也派舰队占领了台湾海峡,这使中国不能顺利实现解放台湾的军事计划。

因此,斯大林想出一个自认为“绝妙”的好主意:由中国出兵,进入朝鲜,直接支援朝鲜抗击美国和南朝鲜军队,由苏联方面向中国军队提供武器装备和弹药。于是,斯大林提笔给毛泽东和周恩来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非常客气地用商量的口气,向毛泽东提出了由中国直接出兵朝鲜的要求。这封信写好后,由苏共中央用电报加急发至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再由大使馆翻译成中文,转给中共中央。

几个小时之后,斯大林的电报经过苏联大使罗申送到毛泽东手中。这个时候,金日成的特使朴一禹已带着金日成和朴宪永的求援信到了中南海。毛泽东几乎是同时收到苏联和朝鲜两国首脑的来文的。毛泽东反复地读了斯大林和金日成的来电和来信后,便让秘书紧急把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请到他的住处,讨论出兵朝鲜之事。

经过讨论,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都对出兵朝鲜有很大顾虑,认为出兵对中国不利。因此,会上没有就是否出兵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于是,毛泽东决定,第二天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邀请在京的高级军事领导人参加,再行讨论。

在10月2日下午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开始主张出兵朝鲜,并且认为出兵朝鲜已是万分火急,他鉴于林彪有病,提议要彭德怀挂帅。当然,这还要征求更多人的意见,特别是彭德怀本人此时正在西安,没有参加会议。但是,会议上的多数人不同意立即派兵进入朝鲜。大家对国内和国际局势进行了认真分析,摆出了许多理由。毛泽东认为,这些意见都很有道理,他不能不慎重考虑这些意见。

当天晚上,毛泽东约见了苏联大使罗申,口述了一封电报。电报说:“我们原先曾打算,当敌人向三八线以北进攻时,调动几个师的志愿军去北朝鲜帮助朝鲜同志。但是,经过慎重的考虑,我们现在认为,这一举动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毛泽东在电报中说明了当前中国出兵的困难,但是,毛泽东最后说 :“我们准备立刻让周恩来和林彪同志飞到您休养地,同您讨论这件事,并报告中国和朝鲜形势。”

收到毛泽东的复电,10月5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开会,专门讨论朝鲜问题。斯大林讲了自己那个“绝妙”的想法后,苏共中央政治局成员都同意他的意见。会上形成了一致的意见:进一步劝说毛泽东改变主意,请中国出兵朝鲜,支持朝鲜人民军把美国军队打回去。会议决定,由斯大林出面,再给毛泽东发一封电报,力劝毛泽东出兵朝鲜。

接到斯大林的再次来电,毛泽东考虑得很多。他从更广阔、更深远的角度,考虑了中国出兵朝鲜的问题。他既考虑到了中朝两国所面对的现实形势,更考虑到了中朝两国在历史上的关系。毛泽东考虑到了中朝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

从地理上看,朝鲜半岛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在政治上一直保持着十分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与朝鲜劳动党结下的传统友谊,也是毛泽东考虑出兵朝鲜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两党之间还有许多特殊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是紧随苏联等国家之后同新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的主要国家。中朝建交之后,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在国际政治形势方面。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逐渐划分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多次强调,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中国只能坚定地站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国家一边,不能站在美国一边,也不能走中间道路。

毛泽东在做出出兵朝鲜的决策之前,反复考虑了以上这些因素,他十分重视中朝两国历史上形成的特殊地理的位置、政治关系,更重视中朝两党历史上形成的并肩作战的传统友谊,因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的思想倾向仍然是要出兵援朝。最终,他不仅说服了彭德怀,也说服了政治局许多人。最后,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

对于出兵朝鲜问题,毛泽东不仅有坚定决心,而且也有务实的策略。他考虑到了中国军队在实力上不如美国军队,因此,他当时很希望苏联方面能够给中国军队以武器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希望得到苏联空军的支援,以争取制空权,保证中国入朝作战的地面部队顺利推进。但是,苏联在军事装备和空军支持这两个方面,态度都不明朗,迟迟不做出承诺。此时的毛泽东,从中国长远的国家安全考虑,从中国与朝鲜的唇亡齿寒的特殊关系考虑,从中国的国际主义义务考虑,已经下了这样的决心:即使苏联方面不给中国武器装备和空军支援,中国也要派兵入朝作战。

其实,中国对美军悍然入侵朝鲜的问题早在美军在仁川登陆时就作出了强烈的反应。9月30日,周恩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各国记者立即向全世界报道了周恩来的讲话。10月1日,《人民日报》也全文发表了周恩来的讲话。

10月3日,南朝鲜军队在东海岸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了15公里。美国军队也在沃克将军的指挥下,越过了三八线,向北推进。毛泽东于当天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和周恩来一起商议了对策,并且下决心出兵朝鲜。当天凌晨1时,周恩来紧急通过印度方面,向他郑重说明中国政府对待朝鲜战争的严正立场,即美国军队不能越过三八线,如果越过,中国肯定派兵入朝。

印度方面很快就把中国的态度转告了美国和英国,但是美英两国显然无视中国的立场、决心和态度。对于中国的出兵朝鲜,美国决策者做出的决策是:“在朝鲜的任何地方发现中共公开或秘密部署的主力部队”,只要“有获胜的机会”,仍可以继续行动;但是,除非得到华盛顿的授权,否则不得对中国境内的目标采取行动。显然,美国认为,中国不会出兵朝鲜。他们当然不了解毛泽东,更不了解:毛泽东一旦下了决心,就会以钢铁般的意志去行动。

10月7日,美国再次操纵联合国通过了“统一”朝鲜的决议。10月8日,中国方面已经获悉:大批美军越过了三八线,第二天,麦克阿瑟发出了向平壤进攻的命令。毛泽东所设定的不出兵朝鲜的底线已经被美国突破。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已经不可能了。正如彭德怀后来所回顾:“美军一过三八线,我就知道不打不行了。”

第二天,也就是10月8日,毛泽东发布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从此,“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