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历史

南京保卫战主帅先逃守军崩溃 自相践踏死者数万

新浪军事

关注

1937年11月,初冬的南京风雪肆虐。一场关乎中国命运的南京防卫会议正在蒋介石的官邸秘密进行。会议的主角不是何应钦、白崇禧,而是唐生智。他在此次会议上出人意料地主动请缨保卫南京,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具有文人气质的唐生智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这一重任?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淞沪会战的溃败,国军精锐尽失。日本裕仁天皇决定乘胜侵占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击溃中国军民抗日信心,12月1日,日军共9个师团24万人向南京进攻,南京上空战云密布。

在南京防卫会议上,众多国民政府高官都认为:国军已在淞沪会战中损失太大,中日两军实力差距极大,南京肯定守不住,只能撤退。

而此时的蒋介石则显得犹豫不决,他又在顾虑什么呢?

蒋介石认为南京为首都所在,不可不作抵抗,但是抵抗又肯定抵抗不了日军,白白牺牲军民。最后,蒋介石表示:南京是我国的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对全国人心也有重大影响,完全不守是不可以的。他问在座的军政大员们谁可以挑起担子,满座竟无人应答,蒋介石说:“那就我来守吧!如果我牺牲了,你们继续抗日。”此时唐生智自告奋勇站了出来,主动请缨:“军人以身许国,当此危难之际,誓与南京共存亡。”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南京保卫战前国军心理的真实写照。蒋介石于11月20日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区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为副司令长官,调集14个师10余万兵力防守南京。这些刚从淞沪战场退下来的疲倦之师没有休整,就又踏上了保卫南京的征程。

唐生智为了表示破釜沉舟的决心,下令撤退江边所有渡轮;又禁止任何部队和军人渡江;命令守军,凡遇由撤退渡江的任何军民,可以开枪射击。然而这一为鼓舞士气的命令,却为后来南京军民的严重伤亡埋下了隐患。

12月5日拂晓,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在劝降无果后,日军地面部队在67架飞机的掩护下,向雨花台、通济门等守军阵地发起狂攻。数十万军队在南京城内外殊死厮杀,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战役。

12月8日下午,日军进攻雨花台。国军262旅旅长朱赤采用反攻击战术,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使日军阵形一时大乱。随后,朱赤身先士卒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阵地上杀声震天,血流成河。经过一天的鏖战,日军损失惨重,雨花台阵地仍在中国军队手中。

12月9日战至午后,日军从光华门攻入。第87师259旅旅长易安华率部猛烈反击,经过8个多小时的血战肉搏,成功全歼入城日军。易安华旅长不幸在激战中壮烈殉国。

12月10日,雨花台在日军的轮番冲击下,国军阵地上的264旅只剩下四五百人。面对潮水涌来的日军,旅长高致嵩命士兵们将所有的手榴弹后盖打开,把导火索联结起来,全体官兵与攻入阵地的日军同归于尽。

面对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损失惨重,几天时间就阵亡7000人。日军被迫调转兵力,集中炮火攻打紫金山。一时间,庄严肃穆的中山陵和林木苍郁的灵谷寺淹没在炮火之中,弹片啸叫之处血肉横飞,呐喊之声撼天动地。经过两天的激战,紫金山沦陷,守军全体殉国。

而就在中日军队激战正酣之时,12月11日晚,不忍心南京守军全军覆没的蒋介石,突然致电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接到蒋介石指示,唐生智根本没有认真分析战局是否可以坚持,就立即决定准备撤退,并于12日晨召集参谋人员仓促制订撤退计划,下达命令后也不管是否命令顺利下达各阵地,自己就率先撤出战场,赶到江边,乘自己悄悄保留的汽艇逃出。

国军前线接令后立即开始溃退,后方国军由于还没有接到撤退命令,不让前线国军撤退,双方火拼,全城陷入溃散,失去组织,军民争相逃命,在日军没有进城前,自相残踏致死者数万,就连刚从前线血战撤退下来的谢承瑞少将也被自己人挤倒被踩身亡。江边的道路挤满了争相逃命的军民,而江边却看不到一只船,滚滚长江竟成了无数南京军民的葬身之地,淹死达2.8万多人。

不久,日军已从城墙缺口处潮水般涌入城内,成百上千的中国士兵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躲在民居里各自为战直至战死。

南京市长兼警备司令萧山令率宪兵部队到达江边,这时日军尾追而来,向撤退的中国军民开火。萧山令下令所部停止撤退就地反击日军,掩护其他军民渡江。萧山令振臂高呼:“杀身成仁,今日是也!”说完,便率领剩余官兵挺着刺刀与日军展开肉搏,直至全部壮烈牺牲。

南京保卫战历时8天,中国军队伤亡5万余人,有十多名将军阵亡,毙伤日军1.2万余人。

唐生智开始决心与南京共存亡,后来突然决定撤退,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直接导致撤退中陷入极度混乱的局面,自相践踏,损失惨重。10万守军大部分都未成功突围,成为5万日军的俘虏。

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由此开始了连续六个星期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遇害军民达30多万人。昔日繁华的六朝古都,满目疮痍,尸横遍野,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资料附录:

下关江边的混乱虽然在继续,但这一带却亮如白昼,因为电厂仍在为江边的路灯供着电。有人说,亮着路灯,这不是给日军飞机军舰照亮么?实际上,这时候日军虽突破了乌龙山防线,但还没冲到下关江面(转天上午才到),而日机一贯是白天轰炸。所以,江边的路灯,在12月12日的突围之夜,更多地帮助我们的同胞。但历史永远忽略细节。在这样的晚上,又有谁会去注意那亮着的路灯呢?又有谁会想到路灯后坚守岗位的工人呢?因为电厂工人都坚守岗位,没有逃跑,所以城陷后很多人来不及脱身,最终死于屠城中。

(本文为@纪录片人陈钦 与爱奇艺共同投资制作的百集大型历史解密纪录片《中日百年抗战全纪实》的文字稿。@纪录片人陈钦独家授权@煮酒君谈史 @高会民更新纪录片文字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