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历史

战友流泪忆志愿军烈士:牺牲时他还咬着敌人耳朵

新华网

关注
  贾文岐老人指着燕赵晚报上陈振西烈士的名字流下热泪

“他带着一个排伏击敌人不幸牺牲”

“我看到《燕赵晚报》登的志愿军烈士名单中有陈振西的名字,深泽县人,当时我就落泪了,我们曾经一起战斗过。”贾文岐老人手里拿着3月2日的《燕赵晚报》,指着上面的志愿军烈士名单含泪说道。

“我是衡水深州人,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和陈振西曾在一个营,一起打仗。”贾文岐老人回忆说,1948年,他们所在的部队在冀东牵制敌人以配合东北的辽沈战役,“陈振西个子高高的,非常英俊,年龄比我大八九岁,当时他是连长。陈振西抗日战争时就入伍了,打仗非常勇敢,经验也比我们多,他非常爱护战士的生命,每次打仗都特别有战略,很沉着,尽可能的少牺牲战士的生命。1948年9月在冀东的一次战斗中,陈振西带领着全连冲出敌人的包围圈。”

“1951年初入朝作战后,我们没在一起打过仗,后来听我们团的政委说,陈振西在保卫开城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当时陈振西带着一个排去伏击敌人的巡逻队,结果和敌人正面遭遇了,打死了十多个敌人,陈振西牺牲时还抱着敌人的一个指挥官,咬着对方的耳朵。一起战斗的战士把这个指挥官打死了。当时知道这个消息,我和团政委都哭了。”

提起往事,这位九死一生的老兵忍不住落下泪来,“在朝鲜时我们都不知道陈振西有没有结婚,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后代。现在回想起这些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来,心里会很难过。”

“铁原阻击战我们连只回来7个人”

1951年志愿军入朝作战时,第63军为保障志愿军主力部队完成撤离和重筑防线任务,奉命阻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一个叫铁原郡的地方打响了阻击战,短短13天的惨烈战斗,近万名志愿军将士倒在了异国的土地上。贾文岐老人正是这场战斗的亲历者。前两年,央视军事农业频道《军事纪实》栏目拍摄的5集文献纪录片《铁在烧——志愿军第63军铁原战记》,就曾采访了贾文岐老人。

“铁原阻击战时我担任连指导员,当时战斗结束,我们连只撤下来7个人,其他人全都牺牲了。战斗中,一位战士受伤了,让他撤下去,战士不肯撤,说‘我不能打了,还可以帮着压子弹!’一个小时过去了,你再看,这个刚刚还说话的战士已经死了。”贾文岐老人眼眶再次湿润哽咽着说,战士牺牲了,其他战士就从他身上撕下一块布条,用钢笔在上面写上他的名字,然后再把布条放回到他的上衣口袋里,以证明他的身份,好让人们知道牺牲的是谁。后来牺牲的战士太多,钢笔没水了,写不出字来了。“当时我们就一个信念,我们是英雄连,我们不能给咱们连丢人,我们决不能怕敌人,要让敌人怕我们。”

“在铁原郡有座金河山,部队没有吃的,我背上去半袋生高粱米,饿了人们就抓把生高粱米放在嘴里嚼。有个叫许成计的副营长,石家庄藁城人,当时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他亲自打重机枪,结果被敌人的枪炮把牙都打掉了,满脸是血,连高粱米也嚼不了,两天没吃东西,我们劝他撤下去,他就是不撤,打到下午2点多,八十多人都牺牲了。许成计再也没能回来,牺牲时才24岁。”贾文岐老人说到这,再也说不下去。也就是在这场战斗中,贾文岐的左侧大腿部位被敌人的炮弹炸伤,被送回国内的医院进行治疗。

常梦到当年战友不知他们的下落

在国内养好腿伤后,贾文岐要求再次返回朝鲜继续战斗,二次入朝后,贾文岐被安排在师教导队,没有去前线,1953年从朝鲜回到国内。贾文岐说,他经常梦到当年的战友,由于自己岁数大了,有战友的名字想不起来了,偶尔想起谁的名字,他就赶紧记到纸上,怕又忘了。“谢谢《燕赵晚报》,是你们的报道让人们记住这些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烈士的名字,还有很多烈士,人们不知道他们叫什么,他们永远埋葬在了异国的土地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