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历史

德军居然把法国坦克改成这样 希特勒看了都说好

新浪军事

关注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图注:画笔下的R35自行反坦克炮

尽管拥有型号众多和性能优异的“国造”坦克装甲车辆,二战中的德军装甲部队仍然大量使用了从交战国和占领国缴获的战车。而在其中,曾自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为德军提供了最多样化的“选择”,数量庞大的雷诺R35轻型坦克便是极为典型的一例。

雷诺R35坦克是法国在1933年开始研发的一种用于伴随步兵作战的新型坦克,到1936年定型投产。R35坦克自重10.6吨,安装了1门短身管37毫米主炮和1挺7.5毫米机枪,被分配到各个步兵师中。它的构造还算精良,但是1台雷诺V-4型82马力发动机只能让它达到20千米/小时的慢速,不过考虑到步兵前进的速度,这个缺点似乎并不突出。

法国陆军在1936年下发了2300辆R35坦克订单,可是到德军于1940年5月入侵法国时,R35只交付了1670辆左右,其中一部分在正面交战中被德军击毁,更多的则被“闪电战”的洪流所吞没,白白拱手送人,德军缴获的R35坦克数量高达840辆之多。

法国战役结束后,德军的装备部门开始思考如何处理大量缴获的法国装备。在德国人眼里,皮薄馅大,行动缓慢的雷诺R35肯定不是理想的坦克,但是用其底盘来改造自行火炮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那时德国人已经有使用老旧坦克底盘升级改造的经验,比如用I号坦克底盘加上捷克制47毫米反坦克炮而构成的I号自行反坦克炮。自1940年春天问世后,这种混成武器便以德军第一种自行反坦克炮的身份,在战斗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有此成功基础,德国人在1940年12月23日正式启动R35自行火炮的改造项目,第一辆原型车在1941年2月8日完成。德国工程师采取了一些非正统的解决方案,由20毫米厚钢板构成的敞开式战斗室被尽可能地移向车体前部,以便塞下炮身,这让整车在外观上显然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而这样的配置让上部结构无法牢固地焊接在车体上,只能用螺丝铆定。驾驶员坐在底盘左前方,车长和炮长则挤在炮身两侧,弹药是无论如何也放不进战斗室了,只好又在后部加装了一个弹舱。原本供人员进出的后部舱门因此被挡,舱口改在了战斗室两侧,这样就降低了两侧的防护性能,但也别无办法了。

  图注:东线战场上的R35自行反坦克炮指挥车,以机枪代替了47毫米炮

这辆奇怪的炮车在3月31日展示给希特勒时,居然得到了他的喝彩。于是量产获得了批准,一共生产200辆。

最先接收了R35自行反坦克炮的部队是德国第559、第561和第611反坦克炮营,它们分别被编入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正好赶得及参与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

虽然得到希特勒的称赞,但是在实战中,R35自行反坦克炮却“不堪大用”,R35本来就是轻型坦克,在它的底盘上装上47毫米反坦克炮、装甲战斗室和1名额外乘员的配置就更是重上加重,简直让它无法承受了。为法国的大小道路而设计的行动装置在广袤的俄国土地上总是习惯性瘫痪,在苏联严酷的天气下,温度刚刚达到零下10度,雷诺发动机就再难启动,即使费尽力气打着了火,炮车在冰雪地面上也几乎寸步难行。事实证明R35自行反坦克炮真的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设计。

从1942年下半年开始,R35自行反坦克炮全部撤出东线,又部署到使用条件较好的法国去了。在诺曼底的乡下道路上,这种炮车至少可以缓缓蠕动,车组成员们也不必每天早上和冰冻的发动机做斗争了。至1943年6月,一共有96辆这样的炮车分配到了驻法国各地的守备部队手中,在诺曼底战役,这些炮车也参与了战斗,但是战绩也是乏善可陈。很快,随着二战结束,这款装备就被人遗忘在历史的垃圾堆中了。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