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深度:日媒臆想中日坦克在台湾决战 自卫队等美军到来

新浪军事

关注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文/罗山爱

解放军跨海解放台湾

201X年,台湾岛内举行“大选”,亲美日的“台独”候选人赢得胜利,两岸关系重新趋向对立,面对台湾当局再度迈向“彻底独立”的严重局面,北京以2005年通过的《反国家分裂法》为依据,在台湾海峡举行代号“东特演-201X”的三军联合演习、虽然演习准备和动员速度和往常没什么两样,但规模却非常大。周边国家尽管非常紧张,但对其真实意图却存在幻想,认为大陆不过是重演1996年台海危机的“吓唬吓唬罢了”。然而,中国大陆感到有能力遏制美日等国的军事介入,解放军总参谋部提出以速战速决的方式,关闭外国武装干涉台海的“时间窗口”。按照行动计划,在大陆政府宣布进行演习的一个月后,以参演为掩护集结的解放军就采取突袭方式展开对台两栖作战,在具压倒性优势的航空兵掩护下,大陆动员几乎全部两栖舰艇和大型民用滚装船输送部队上岛。

由于中国大陆的外交工作极为成功,造成华盛顿发生战略误判,以为北京这一回也不是真心动手,结果当台海战事爆发时,驻西太平洋美军完全没有准备。尽管台军在前线竭力顽抗,可是解放军手握战场制空权和制 海权,台军根本无法阻止解放军的重装部队上岸,特别是配备最先进的99G式主战坦克的解放军一个坦克营在台 湾南部的台南港成功登岸,台军陈旧的M60A3和“勇虎”坦克完全不是对手。更重要的是,大陆主战坦克出现在台湾街头,其心理震撼迅速在全台扩散,台独份子“我们完了”的绝望喊声在岛内各地传出。

为迟滞解放军的攻势,设在日本神奈川县座间市的美军司令部紧急派遣太平洋舰队的两个机动特遣队从台湾东面介入战斗,至少保持外援能够在台湾 北面的基隆和东面的花莲、苏澳上岸。但要真正扭转战局,就必须驱逐获得桥头堡的解放军地面部队,其中摧毁他们 的99G坦克是第一要务。由于台湾岛地形复杂,加之解放军和台军完全搅在一起,简单的空袭和对岸炮轰不能实施,只能通过地面交战才能决出胜负,因此派遣与99G相当的装甲武器援台就成为美国军方极为头疼的课题。此时在西太平洋方向,美军地面部队主力只有驻韩国的第2步兵师和驻冲绳的海军陆战队第3远征军,但他们都没有齐装满员的M1A2主战坦克部队可兹运用,若等待本土派遣,最快也要两周时间。能为美军主力到来“争取时间”的只有日本陆上自卫队了。

其实,“台海有事”早就成为日本安保事业的关切课题。东京担心台湾一旦被中国大陆统一,日本行政管 辖下的“尖阁诸岛”和冲绳就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当美国提出需要日本出马的请求后,日本内阁迅 速做出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断然决定,命令拥有600余辆坦克的陆自抽调精锐,驰援战火纷飞的台湾。

在哪里迎战解放军

“援台任务”交给驻静冈县御殿场市的日本第1师团所辖第1战车大队 (坦克营),它是陆自最早列装全新10式主战坦克的部队,曾在富士山脚下的旷野中进行过大量训练。该大队下辖2个战车中队(坦克连),每个中队装备13辆10式坦克,加上大队直属的3辆,合计29辆,此外还有1辆11式 装甲救援车、6辆96式轮式装甲车、6 辆“疾风”高机动车和3辆87式侦察警 戒车,加上后方支援部队,大队总兵力为600余人,较一般战车大队偏小,这样更容易远程投送。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该大队曾派遣74式坦克和78式装甲救援车清除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后留下的瓦砾,被冠以“首都近卫战车部队”的称号,现任大队长是角谷中佐(中校)。根据日本防卫省的计划,其第一波援台兵力应为一个旅团,除了战车大队,还包括两个的普通科大队(步兵营),一个炮兵队(炮兵营)及若干后方支援部队。

第1战车大队搭乘海上自卫队的三艘大隅级两栖运输舰从佐世保出发,经 冲绳奔赴台湾,由于得到美军机动特遣队的海空掩护,海自运输舰躲开解放军的拦截,靠泊台湾北部的基隆港。

中国大陆作出强烈反应。毕竟美军也只敢投入海空力量参战,如今日本坦克居然又踏上中国的土地,解放军上下充满了“把鬼子坦克赶下海”的战斗热情。此时,解放军上岸的装甲兵主力是隶属南京军区的第1机械化师,该师曾在朝鲜战争中打出威名,在对台军事斗争准备中也成绩斐然,该师为适应台湾地狭人稠的情况,舍弃装甲团编制,改采装甲营的编成,装备99G式坦克和04式步兵战车,力量配比平衡,机械化和信息化程度非常髙。很显然日本人将碰上强硬的对手。

日本第1战车大队从基隆开出后,先用平板卡车搭载坦克沿3号高速公路(也称“福尔摩沙良高速公路”)向 南急进。对大队长角谷来说,下面的课题是选择何处与大陆装甲兵决战,“敌我双方都是营级建制,无法在大 区域进行战术展开,虽然台湾最大的平原是位于西南面的嘉南平原,但那里并不适合进行坦克防御战,一旦解 放军发挥高机动力实施迂回包围,日本援军极有可能失去战斗主动权”。有鉴于此,角谷决定把部队展开地域 选在台中市与苗栗县交界处的狭小区域,那里东依山脉,适合部队打伏击。当然,过于狭小的地形同样也不适合防御方发挥机动力。为此角谷决定根据解放军进攻的实际情况,渐次向后方(北方)的新竹市后退,实施逐次抵抗。新竹周边地形稍微开阔一些,可以在谷口对从狭窄的山地中冲出的解放军装甲纵队实施三面夹击。

需要指出的是,解放军理论上也能绕开日本自卫队的防线,选择台湾东侧贯穿南北的9号公路向台北进军,但由于这条道路地形狭窄,尤其易受到太平洋方向开来的美国海军攻击,风险较大,角谷判断解放军不大可能从那片危险区域北上。

中日坦克技术对决

三鹰聪写到这里,便把“空想”的战斗情节先按下不表,转而评估即 将“交战”的中日坦克的性能。日方 参战的29辆10式坦克,对手则是中国解放军坦克营的36辆990式坦克。

就火力而言,10式配有日本自制 的44倍径120毫米滑膛炮,使用新开发 的10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穿甲 力比90式采用JM33弹髙出20%,在2000米距离上可达到548毫米的穿甲能力。而99G式坦克采用借鉴俄罗斯技术的50倍口径125毫米滑膛炮,所用炮弹型号不详,据说在1800米距离上可将美制M1A2坦克正面装甲击穿,其穿甲力达到600毫米RHA以上。单纯从参数上看,10式坦克稍逊一筹,但穿甲力在毫米数量级上的差异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反正只要被三代坦克主炮击中,能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话又说回来,炮弹再凶,打不中也是白搭!要想比较真正的火力,还得观察两者的火控系统。不过这是秘密中的秘密,很难进行具体比较。日本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水平已有公 论,90式坦克装备的、带热成像仪的火控系统曾在美国试验时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有技术传承关系的10式坦克只能更好。99G式坦克的火控系统是在 法国和以色列帮助下开发的,装备有随动瞄准线的火炮双向稳定装置和自动装弹机,不仅能实施“动对动”精确射击,还能保持高射速,技术水平不逊于10式。

至于防护能力,10式坦克采取模块化装甲,可根据需要更换使用不同的装甲板,像车体和炮塔正面就是用 螺钉把复合装甲扣紧,而能防御高爆反坦克榴弹的爆炸反应式装甲则被放弃了。99G式坦克在车体正面上部、炮塔顶部、炮塔侧面和后面都安装了ERA,炮塔正面则安装复合装甲。另外当遭到敌方光电装置照射瞄准时,99G式坦克会沿照射方向发射激光束致盲对手,这就是著名的JD-3主动激光防御装置。从上述比较看,10式和99式坦克的正面防护都比较强悍,但其 它部位则只能靠战术机动来保证。特别是10式坦克在开发之初就把控制重量作为设计重点(要突出机动性),所有模块化装甲安装到位后的重量也必须限制在48吨左右。而99G式坦克则被中国赋予更多传统地面装甲战的任务,即在辽阔的华北、西北大平原作战,因此车重被放宽到54吨,以确保足够的装甲能力和车内空间,为后续发展提供冗余度。

在动力方面,10式坦克的推重比为20.06千瓦/吨(未安装模块装甲时),99G式坦克为20.44千瓦/吨,基本上没有什么差距。但两车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性能却差距明显,99G式坦克为了输出1103.2千瓦,采用12缸柴油机。而10式坦克 使用8缸柴油机就能输出882.5千瓦。中国首次在99G式坦克上采用自动变速器,其技术源自法国SESM公司,而10式坦克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无极变速器,对主动轮的动力传递损耗世界最低,可实现坦克的高机动性。

如前所述,第三代坦克在动力、武器和装甲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程 度,关键只剩下谁能更早发现敌人,占据有利位置,从而先发制人,于是C4ISR技术的髙低就成为“三代半”坦克较量的核心技术了。10式坦克在设计之初就以搭载C4ISR为前提,之前采取相同思路的只有法国“勒克莱尔”坦克。把C4ISR设备安装进空间有限的装甲车辆内部,同时还要做好散热和电力供给,这些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当年日本陆自第2师团的90式坦克曾尝试实施C4ISR网络改造,结果却发现其难度不亚于新制造一辆坦克。可见,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C4ISR设备集成,好处是非常多的。在现代战争中,胜利的关键不是单辆坦克的性能,而是能否充分发挥C4ISR效能,制敌于先,而且不管数字通信和处理设备多好,如果没有基于数据链的战斗控制系统(BMS),它们也是毫无意义的。而在台湾前线,日本战车大队已开始使用骨干连队指挥控制系统,而中国大陆也应有不错的BMS,要知道解放军极端重视“网络中心战”,其开发的网络系统 说不定比日本还先进呢!

中日坦克战开打

接下来言归正传,日本战车大队和一个普通科中队(搭乘96式装甲车)经3号高速公路抵达台中和苗栗交界处的大甲溪,沿溪流北侧实施战术展开,并在河堤上设置警戒哨。大甲溪其实是一条大河,水量丰沛,宽度约1000米,虽然日本人不掌握大甲溪沿线的桥梁承重情况,但经目视观察,能承受解放军坦克重量的桥梁只有五座,分别位于两条高速公路和三条一级公路上,因此日本战车兵把这些桥梁设定对手可能的渡河地点加以 重点警戒。而最适合警戒的工具是无人机,由于日本陆自缺乏有充足滞空时间的无人机,所以大队长角谷还安排87式侦察车和“疾风”高机动车组成的侦察班实施人工监视,作为无人机的补充。

根据战术安排,西住少尉指挥的第1中队部署在紧邻3号高速公路西侧的大甲区附近,处于防御正面。那里 西邻台湾海峡,东依火焰山,战线正面宽度约12千米。因为没有充足时间在河岸上构筑坚固阵地,日本人没有 以河岸为防线,而是将兵力配置在浅近纵深地带,留出反攻余地,先让对方渡河。但不论他们在何处渡河,日方坦克都能迅速奔袭狙击,以“打了就跑”的方式进行机动防御。而大队前沿指挥所设在大甲溪以北10千米处 的苑里火车站,角谷大队长在天线林立的指挥所里,紧盯着参谋们面前的一大堆显示器。

虽然野战工事能简则简,可是掩体壕沟和伪装还是认真做了准备。在坦克上覆盖植被是个苦差事,因为伪装时需要细致观察周边植被的情况。树枝和草盖必须自然地敷设到坦克表面、特别是天线和身管等部位,因为这些装置又长又直,远看非常醒目,需要认真地把枝叶缠绕其上。在夏天的季节里,枝叶不消多久就会枯萎,这时士兵们就要不断“割草”,对伪装进行修正,工作量非常大。按照三鹰聪的说法,日本陆自的坦克伪装干得很漂亮,他曾在东富士演习场碰到过一辆伪装在森林里的74式坦克,他仅离坦克不到一米远,居然没发现其存在。

大约黎明时分,中日坦克战毫无悬念地打响了。中日双方均通过无人 机侦察等手段锁定对方的大致部署情 况,因此都心里有数,接下来就看谁的战术精湛了。由于解放军航空兵更 多地与美军纠缠,所以解放军对日本陆自的进攻更多依赖伴随火力进行,攻击发起前,解放军的炮兵没有进行想象中的“万炮齐发”的弹幕压制射击,而是由无人机指引的地对地导弹和制导炮弹实施精确打击。西住中队的几辆10式坦克就被击中,因为传感器和发动机受损,只能撤回大队部。与此同时,掩护日本陆自的台湾陆军炮兵也展开反击,但由于火力微弱,很快就丧失了抗衡能力。

在火力掩护之下,解放军进攻第一梯队开始沿3号高速公路桥梁抢渡大甲溪,该桥单侧有三车道,是大甲溪沿线最大的桥梁。据陆自侦察组报告,共有一个连的99G式坦克和伴随进攻的一个04式步战排开始过桥,99G式坦克虽然很重,但其最高速度达80千米/小时,行动起来相当快,而04式步战则采取密集编队紧随其后。由于解放军通过的是高架桥,河道以外还有引桥,所以渡河之后,解放军装甲纵队暂时无法离开公路实施展开,除非再前进2000米到达收费站的位置,那里的公路单侧有八车道,就足够一个坦克连全部展开了。

担负防御任务的日本战车中队长西住把第一道防线设在大桥到收费站 之间的引桥位置,计划在道路变宽之 前先消灭一部分中国坦克。对进攻方来说,高架桥影响部队展开,对防御方来说,高架桥在高处,从下方很难 对上面的目标进行瞄准,只能在引桥的尽头正面迎敌。这时候能派上用场的就是09式中距多用途导弹,负责掩 护西住战车中队的日本普通科中队反坦克班里配备四部发射器。该导弹射程远,发射后可用红外导引头自主搜 索目标并予以攻击,适合在不暴露自身位置的情况下攻击敌方坦克。当解放军先头坦克越过桥梁中间点后,日 本步兵发射了8枚09导弹,99G式坦克显然探测到敌人的瞄准光束,JD-3防御装置迅速启动,向导弹飞来方向发 射反制激光,结果3枚导弹打偏了,但还是有4枚命中两辆99G式坦克,一枚击中04式步战。解放军没有时间顾忌损失,必须尽快渡河,他们撞开瘫痪的僚车,开足马力冲过来,与日本战车中队的距离进一步缩短。   

此时,负责截击的西住中队一边战斗,一边还得确认渡河的是否为解放军主攻部队,况且伴随99G式坦克前进的04式步战还具有水上浮渡能力,为防解放军侧翼穿插,大队还安排小山少尉指挥的第2战车中队在西住中队附近策应。面对抵近收费站的99G式坦克,西住中队开始以班为单位,组织10式坦克集火射击,即两辆坦克对一个目标同时射击,以此提高命中率。由于日方在坦克数量上处于劣势,因此在战斗初期能否多击毁一些中国坦克,就成为胜败关键,为防止重复攻击和遗漏目标,西住通过数据链下达命令,明确各车的目标分配和攻击顺序。在接下来的战斗中,10式坦克守株待兔,120毫米炮持续开火,两辆中国的99G式坦克被击毁,不过其它99G式坦克抓着日本坦克的炮口焰,迅速动用先进的火控系统实施“猎歼”,很快数发125毫米穿甲弹打中一辆刚好露出侧面的10式坦克,“伏击者”被击毙了。由于自身损失不小,西住中队长意识到必须转换二线阵地,否则会在这里被占有数量优势的解放军消耗光,于是第1战车中队开始边打边撤。  

集中兵力,击破对方   

就在日本战车部队收缩之际,在大甲溪河口附近出现搭乘04式步战的解放军机械化步兵强行渡河的迹象,虽然日本无人机发现了这一动向,但此时3号高速公路桥的战斗打得如火如荼,角谷大队长犹豫是否将充当预备队的小山战车中队派去截击。几经权衡,角谷决定改派普通科中队的反坦克班去迎击渗透过来的中国04式步战车,同时派装备96式装甲车的普通科小队去确认对手的确切企图。当04式步战开始自主渡河之际,埋伏在岸坡上的日本自卫队员发射了四枚09式导弹,可能是中国战车发射的红外干扰弹起了作用,只有一枚导弹命中目标,结果六辆04式步战成功到达彼岸,正好与日本普通科小队撞上,中国人抢占先机,直接用100毫米炮发射导弹,将三辆“皮薄馅大”的96式装甲车击毁,该小队几乎全军覆没。

再来看主战场3号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情况,中国坦克纵队已然突破西住中队设定的第一条防线,后者迅速回撤至3千米外的第二条防线,那里植被稀疏、空旷,地势平坦,不太利于防御,但是为了迟滞解放军进攻,西住中队也只好将就。尾随而至的中国坦克排列出楔式攻击队形,并占据有利态势,其侧翼还有两个搭乘04式步战车的机步排正在展开,对西住中队形成半包围态势。与此同时,日中两军都通过信息网络来实时掌握敌我态势,哪怕为了占据一点点优势位置,两军都不惜奔走忙碌,都希望能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对方。 可见,谁能更早得到准确的情报,实施正确的指挥,部队能够贯彻执行命令,谁就会获得胜利。

新一轮战斗中,99G式坦克占得先机,一^进入2000米有效射程内就率先开炮。要知道在这么远的距离上,目标坦克的正面投射面积很小,加之10式坦克本身设计就比较紧凑,因此中国坦克的炮击未起太大的破坏作用。不过,解放军采取的是每个坦克排协调时机,一起开炮的战术,让日本人陷入“炮弹海洋”之中,这也是 数据链密切联系各坦克车组,对其行动进行统一指挥的结果。密集的射击弥补了距离远的不足,一些10式坦克 虽然没被击毁,可是却因为发动机和火控系统被严重损坏而丧失战斗力,成员只能弃车而逃。面对不利的战 况,西住率领已降到个位数的坦克进行反击,他通过数据链确认对己方最具威胁的中国坦克,同样运用火控系 统集中各坦克火力,对其“饱和攻击”。很显然,日中双方的坦克都想集中兵力,把对手分割击破,更重要 的是,中日炮手都想先发制人地打掉对方坦克的数据链接收天线,只要将其摧毁,即使其它设备仍能运转,坦 克也只能成为无头苍蝇,无法与其它克协同,在孤立中被敌人轻松干掉····

当中日坦克激战正酣时,刚才从大甲溪口抢渡成功的解放军04式步战车纵队从侧翼穿插过来,它能够切断西住中队与大队部的联系,这迫使西住中队不得不撤退。需要强调的是,日本战车大队曾要求小山战车中队派出几辆坦克去拦截这支“中国奇兵”,可没想到小山中队与大队部的数据链没有构建起来,造成他们没有发现敌人,未能完成拦截任务。小山中队长怀疑是解放军电子对抗部队对陆自通信网实施了定向干扰。由于第二条防线过早被解放军突破,角谷大队长只能命令撤退,其迟滞进攻的任务宣告结束。在此前的战斗中,日本损失了6辆10式坦克和多辆装甲车,而战果是共击毁解放军10余辆坦克装甲车辆。需要强调的是,打坦克战,气势非常重要,现在解放军气势正盛,展示出不计损失,继续 突进的态势,而轻装上阵的日本陆自经 不起过度消耗。现代战争表明,如果某个部队在一天中的人员损失达到3%, 那么部队士气在几天内就会跌落到吃败仗的水平,由于陆自当天的损失接近“3%”,据此角谷大队长判定很难再继续战斗下去。

于是,角谷的战车大队沿3号高速 公路向北一口气撤退了20千米,而小山少尉负责断后,防止解放军追击。最终,中国装甲集群在拿下日本战车大队放弃的苑里火车站后也停止前进。对中国军队来说,今天的损失也是不能忽视的,由于己方装甲部队跨海输送受到美国海空军的压制,补充不太顺畅,继续北上显得后劲不足。自此,中日之间的坦克战仅持续不到24个小时便停止了,解放军的攻击矛头不再威胁台北,尔后美国陆军重装部队接近台湾,中国大陆决定暂停后续战斗行动。至于日本陆自,也算勉强完成了为美军“争取时间”的战斗任务。(作者署名:兵器杂志 新浪军事特此鸣谢)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