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这一问题竟成北洋舰队日后溃败不可忽视的原因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中国海军兵轮所用之炮,如格林、克虏伯等,一艘必有数种。此炮之弹或误入他炮,则必不能开放;重新取易,愈觉劳费,迟误稽延,多由于此。陆营士兵,或持毛瑟,或持林明敦,或持快利等枪,临阵往往有枪与弹不合之弊。”——清 朱照 《上张香涛制府条陈平倭事宜书》
关于甲午海战的成败得失,或许有很多原因可以作为依据,然而很少有人想到,在当时清军内部,品种繁杂,口径众多的不同枪炮弹药造成的后勤和维护负担对战斗力的影响,从上面朱照的这一段原话,我们似乎看到在激烈的战斗中因弄错炮弹口径而贻误战机的一幅画面。

在甲午黄海海战时,日军军舰速射炮可以一分钟发射6枚炮弹,而北洋水师火炮大多一分钟发射一枚炮弹,在速度落后的情况下,如果放错炮弹,被动局面可以想象。从当时海战记录看,其实北洋军舰的战果还是可圈可点的,这说明虽然后勤不给力,但至少炮手的训练还是值得肯定的,而清朝陆军的表现却着实让人蒙羞,这可能也和弹药枪械不配套有关系。朱照说,清朝陆军士兵装备的枪五花八门,仅陆军装备枪支型号就有16种,口径从7.9毫米到17.5毫米不等。对于当时文盲率达到90%以上的清朝士兵,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区分各种口径弹药并准确送到前线,的确是一件比亲自战斗更困难的事情。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当时中国羸弱的工业基础,全部的武器弹药都依赖进口,各部队,不同派系,都有自己的采购渠道,造成发到士兵手里的武器成了万国武器博览会。

北洋水师的军舰上,状况和陆军好不了多少,有德产的克虏伯、美产的格林机关炮等各类大炮和炮弹,现代人都知道,如果把格林炮的炮弹放入克虏伯炮的炮膛,炮是肯定打不响的,在千钧一发的战场上如果闹这种乌龙,其后果不可想象。而且当时清军弹药存储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混乱!不同口径,不同类型的弹药混放,用的时候仓促再拿取,岂有不乱的道理?如果当时国内可以生成统一口径的舰炮,情况应该会好一些。(作者署名:军事天地)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