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反导尾迹为何都是螺旋形 控制是否有问题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反导导弹实验在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成功进行过实验,中国,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反导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尖端科技,而且研制,实验和装备成本都极其高昂,但是作为一种能打破战略平衡的武器,战略价值又极大,这也是中美俄三国努力投入反导武器研发的动力。然而每次有报道中国的反导实验时,我们都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公布出来的中国反导导弹的尾迹图片都显示了极其复杂的螺旋线路径。是中国的导弹控制系统不好无法操控?显然不是这个原因。

上图为美国反导系统发射时留下的尾迹,也显示了清晰的螺旋形,我们都知道反导导弹具备十分强悍的机动能力,但是为什么一上天就乱飞呢?

这就先要从反导系统的工作原来来说起了,反导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助推段,然后是中段,最后是末段,地面固定发射架发射的反导导弹一般都是用来拦截末段的来袭敌方弹道导弹,水面舰艇搭载的反导防空导弹一般负责中段拦截,前沿部署的地面反导导弹也可以对目标实施中段拦截。一般在助推段发现目标后就要立即发射反导拦截弹提前进入拦截轨道做准备,而不能等对方导弹到头顶了再发射,进入中段之后的弹道导弹都是数倍音速速度,如果不提前发射绝对来不及反应,因此反导导弹发射后在空中做螺旋机动来拉近和目标弹的时间差,比如计算机估算相遇时间比目标弹提前了2秒钟,那么地面控制系统就让反导导弹在空中翻几个跟头来消除这种时间差。

除了拦截的实际时间差问题之外,导弹的设备也需要导弹进行螺旋机动来进行激活。反导导弹相当于一种非常精密复杂的高度自主化的智能机器人,它不仅仅需要知道目标的时空参数,而且也必须知道发射时自身的时空参数,陀螺仪,加速度计,原子钟等内部测量自身姿态的各个传感器必须动起来,那么螺旋形弹道可以看做是一种“初始化”过程。即让导弹上搭载的精密陀螺仪收到数据并开始运转,才能确保控制系统最终控制导弹准确拦截。所以,这种螺旋弹道就有两个含义了,首先就是减少反导导弹的能量,消除时间差,其次就是激活导弹上的传感器。(作者署名:军事天地)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