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拉拢普京索要北方四岛 没想到却等来24架米格31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当前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可以说是一团浆糊,而日本却是其中的另类。因为北方四岛的缘故,安倍可以说是竭尽所能的与俄罗斯搞好关系,尽管可能导致西方盟友的不满,仍减轻了乌克兰危机后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集体制裁。
去年底,安倍把普京请到了国内极尽地主之谊。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是为了那可望而不可即的北方四岛。然而,最近的一则消息可能要给日本迎面泼来一盆冷水,有消息称俄军将向远东增派1个团(按俄军编制至少24架)的米格-31截击机,部署地点可能是位于滨海边疆区此前弃用的索科洛夫卡空军基地。据该消息,部署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保护北方四岛在内的俄远东地区。
远东地区一直是俄军先进武器部署的重点,俄军现役最先进的战机苏-35、苏-30SM都首先部署于远东地区,且数量不少。那在此情况下,俄军为什么又要把米格-31调到远东呢?今天,北国防务(微信ID:sinorusdef)特约撰稿人杨政卫就来和大家说说米格-31到底哪里好。

首先要指出的是,当年被苏联寄予厚望的“多用途前线战斗机”(MFI)计划在技术规格上其实就相当于米格-31的超机动多用途版。
苏联解体后,没钱搞大号的MFI,再加上技术进步又允许用进口电子元器件的关系,第五代战机变成了小一点的第五代战机PAK-FA/T-50。只看规格的话,PAK-FA其实才是与ATF对应的东西,可是在俄罗斯老一辈航空人眼中,MFI一直是未完成的遗憾。
时至今日,苏-35有超远程的雷达又可以搭配超远程导弹,PAK-FA同样如此,而且还有隐身与超音速巡航性能。照理说,这两个都其实已经超过米格-31了,可是经济状况开始好转后俄军又却又想要米格-31后继机型。

PAK-FA在2010年首飞以后,俄军开始酝酿新的拦截机。俄军认为米格-31这一等级的飞机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但是重新生产米格-31也要钱,划不划算很难说。于是当年就尽可能用升级的方法去改良米格-31,后继机方面,一种考虑是苏-35搭配远程导弹,一种就是全新的拦截机。当时油价高涨、经济状况不错,所以还真的几乎启动了未来拦截机PAK-DP计划,在不少数据里称之为米格-41。
不过2014年俄罗斯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几乎所有“PAK”字辈的机型计划都被延后。其中PAK-FA已经在试验,所以进度不变,但预定的采购量减少。新一代轰炸机PAK-DA与拦截机PAK-DP就被延后,改成重建生产线生产图-160,并且继续改米格-31。

俄军对米格-31的偏爱,多数国家都不容易理解,因为俄罗斯有“奢侈的烦恼”——领土太大太冷。
俄罗斯有许多领土不宜人居,难以派驻部队或建设防空雷达,因此为了让防空网覆盖全领空,有许多漏洞必须靠飞机补足。因为这个需求,所以当年米格-31弄了4机编队战法,用4架飞机构成800千米宽的警戒区,这一警戒需区的宽度甚至超过预警机。米格-31的警戒网搭配空中预警机,才构成俄系的空中警戒网。一些专家说这是因为苏联预警机科技落后,所以才要米格-31警戒网,这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就算是现在的预警机也很难有800千米宽的警戒正面。

另一个问题是,领土大又难以用陆基做全覆盖,那快速反应能力就很重要。就苏联的防空需求而言,遇到敌方来犯,能快速逼近然后拦截,比拦截机有高机动还是隐身都重要。特别是当时的假想进犯对手有SR-71、XB-70等两三倍音速的怪物(注,报道中米格-31可能进驻的索科洛夫卡空军基地正是当年苏联在东方防范SR-71的最前沿)。
米格-31可以用2.35马赫奔袭700余公里,发射射程130千米的R-33空空导弹,这样的拦截速度,苏-35搭配射程400千米的也才能勉强逼近,T-50搭配射程400千米的导弹也才勉强超越,而如果是F-22搭配AIM-120,那远低于需求。


也就是说,就侦查能力而言,苏-35跟T-50都超越米格-31,但就拦截速度来看,苏-35与T-50搭配射程400千米导弹时才约略等于米格-31搭配射程130千米的R-33,所以当米格-31也有苏-35或T-50等级的雷达加上一样的远程导弹,那又是远远甩开苏-35与T-50。
因此米格-31这一等级的飞机在俄罗斯不会消失。其后继者可能是全新的拦截机,或是新生产的米格-31或改良型。现阶段俄军致力于将米格-31提升成米格-31BM标准,提升航电性能,具备多用途能力。


而在米格-31最主要的拦截能力方面,透过雷达后端处理系统的提升(例如用苏-30MKI“雪豹”雷达的Baget-55系列信号计算机以及改良的接收机)将对战机探测距离提升到240千米以上,并且可以发射R-37M远程导弹,该导弹俄军实测射程已超过300千米,而且这种导弹已经将目标G限由5G提升到8G,因此不再只能打大型飞机。(作者署名:北国防务)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