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特种兵消声武器哪家强 中国在此领域还有差距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人类历史上对于枪弹杀伤力的认识可以粗略的划分为三个时代。
从简易的球形弹丸时代开始,弹头越重、初速越高,杀伤效果就越会随着动能和动量的增重而增加,这个最基本的规律很早就被发现了。这个规律当然在今天也是适用的,后来的杀伤性设计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而差不多到了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随着无烟火药和细长弹丸的不断投入使用,弹头初速显著提高,弹头变形扩张能提高能量释放速度、强化杀伤能力的机理也被发现,达姆弹就是那个时代开始出现的。
而现在各国在二战以后开发的弹药,则是在x光和高速摄影等技术运用以后,能够精密的观察枪弹在击中明胶、胶泥等物体的瞬间都发生了什么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弹道创伤学理论指导的设计。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利用高速命中形成的弹丸翻滚、破碎效应,来极大的提升枪弹命中人体以后形成的瞬间空腔大小、尽可能多的破坏人体组织,使之无法在手术中保留。
但是对于专业的消声武器来说,高速往往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弹丸在空气中飞行时的噪声,主要就来自于速度,而不是自身的体积和重量。在超过声速以后,由于激波的存在,弹头的飞行会像飞机产生声爆那样,形成尖锐而强烈的啸声;而亚声速飞行的弹头,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距离人耳很近的情况下,其飞行噪声才会被人察觉。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消声性能要求很高的武器,必须限定使用亚声速的低速弹药。而这种情况下,翻滚破碎效应已经失效——现代弹道创伤学的大量试验结果证明,低于400米/秒命中形成的空腔,就已经小到没有实际意义了。
因此对于亚声速弹药来说,它能有效提升杀伤和停止作用的手段,又只能倒退回人类对枪弹杀伤力认识的第一、二阶段。加上由于要考虑对于头盔、防弹衣或者其他常见障碍的穿透能力,达姆弹一类的软质主体结构往往也无法采用。
因此对微声弹药来说,性能提升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加大直径和弹长,依靠弹头重量的增加来加大动能和动量,靠重量硬砸对手。在这种思路下,苏联开发了9x39毫米口径的系列微声武器,在数十年的实战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进一步在其基础上,开发了12.7毫米口径的大口径微声步枪。
在非常长的时间内,俄式9x39微声步枪是世界上最好的微声武器,但是它也存在两个方面的局限。其一是亚声速弹的弹道太弯曲、飞行速度太慢,有效射程太短;很难对于200-400米的中距离目标形成有效作战威胁。
其二则是俄式枪械、特别是苏联时代俄式枪械的通病,没有什么附件扩展能力,不能方便的通过夜视设备、激光指示设备、摄像传输设备等,利用人类在电子和光电、通信等其它领域的技术进步,来有效扩展和提升自身的作战能力。
美国近些年搞的蜜獾等特种步枪,则在俄式微声枪械的基础上实现了跨代性的进步。它在保留AR步枪结构的上下机匣结构、模块化、附件扩展能力强悍的同时,针对口径、枪械结构上进行了综合化考虑。这种枪械只需要更换弹匣,就能发射7.62毫米的加重型亚声速弹头,或者是超声速弹头;前者的性能非常近似于俄制9x39毫米弹药,弹头重量非常接近,但是飞行速度衰减要更小,后者的性能与AK47的M43子弹接近。
从总的技术规律来说,俄9x39系列武器,和美制蜜獾步枪,才真正代表了微声武器的发展方向。国内的5.8微声冲锋枪在设计思路上却把口径越做越小,与俄美相比,中国微声武器恐怕并没有走上独自掌握宇宙真理的道路。(作者署名:候知健)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