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中国垂直起降战机何时能面世 缺乏技术储备难以发展

新浪军事

关注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简介:中国缺乏相关技术储备,难以发展F-35B这样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

 没有雄厚的技术储备,这样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难以在短时间内研制出来

最近有媒体报道,中国可能正在研制类似于F-35B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用于国产两栖攻击舰,甚至将其编号称为歼-18,引起各方面关注。

笔者非常坦率的说一句,中国两栖攻击舰服役之后,可能将以直升机为主,至于垂直/短距起飞战斗机恐怕还需要时日,如果国家决定研制这种飞机。

美国空军ATF早期想像图

众所周知,现代作战飞机技术密集,研制难度极高,需要长时间攻关,一个型号早期技术预研可能在20甚至30年前就在进行了,例如美国空军三代战斗机F-X项目还没有首飞,第四代战斗机技术探索工作已经开始,1988年中国三代战斗机歼-10战斗机项目刚刚上马,相关单位针对美国第四代战斗机ATF就开展了新一代战斗机技术预研,1998年歼-10试飞之后,宋文骢总师立刻带来一个团队投入四代作战飞机前期技术准备之中,正是凭借这些坚实技术研究工作,成飞才得以在2007年中国空军四代作战飞机项目竞争之中取得胜利。

从相关资料来看,中国空军和航空工业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主要精力都放在三代作战飞机研制和四代作战飞机技术预研上面,尤其是四代作战飞机,涉及到隐身、超音速巡航、高机动等多种关键技术,国家投入大量资源来突破这些关键技术,在垂直/短距起降技术方面并没有进行太大投入。

  美国在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方面进行了大量前期研究
  并且通过AV-8B积累大量实用经验

最简单例子垂直/短距起降飞机要经过垂直/短距起飞、空中悬停、正常飞行这几个状态,在这些状态下气动设计、控制规律、飞行品质以及这些状态如何进行转换、对于飞控/操纵如何要求等等,美国及英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进这方面研究,试制了多型研究机,进行相关技术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实用化,并且在实战之中进行了运用,这些都是F-35B上马基础,对于这些领域国内几乎是空白,很少涉及,如果从头开始技术攻关,短时间难以解决相关问题,难以为型号上马提供坚实技术储备。

还有一点比较关键就是中国还缺少合适发动机作为垂直/起降战斗机动力,从目前来看,垂直/起降战斗机实现垂直/短距起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发动机推力矢量,例如鹞式战斗机就采用这样形式,它在发动机周围增加四个可以转向喷口,为战斗机提供垂直起降动力,它的缺点就是发动机结构非常复杂,难度较大,另外一个就是推力矢量加升力发动机设计,例如YAK-141,主发动机采用推力矢量,座舱后面再增加两个升力发动机,不过升力发动机升空之后就成为一个负担,F-35B进行了改进,利用它为主发动机增加一个驱动轴,驱动座舱后风扇,为飞机垂直起降提供动力,不论是推力矢量还是驱动风扇,对于发动机研究、制造、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是一个挑战,对于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来说这种改进本身难度就不亚于研制一部发动机。从目前来看,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三代涡扇发动机项目还没有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第四代涡扇发动机还在研制之中,军/民用大涵道涡扇发动机也在发展,以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技术实力,完成这些项目已经非常还不容易,恐怕难以较大精力再投入到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发动机发展之中。

  F-135这样驱动风扇设计对于发动机研制来讲,难度极大

F-35B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因为涉及到隐身要求,研制难度比鹞式战斗机更大,美国拥有当今最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航空工业也最为发达,研制F-35B仍旧困难重重,洛马公司曾经信誓旦旦保证F-35B载荷/航程不会比常规型低,也就是以2000磅级武器作为设计基准,但是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不得不接受现实,F-35B以1000磅级武器作为设计基准,而不是F-35A/C的2000磅级,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来说,研制F-35B这样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显然更加困难,更为重要的是F-35B对抗中国歼-20战斗机能力勉强,相应中国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恐怕也难以对付F-22战斗机。

美国如此雄厚实力研制F-35B都困难重重,国产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难度显然更大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看到,研制F-35B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难度远大于常规战斗机,并没有理想效费比,再加上考虑到国产第四代涡扇发动机还没有设计定型,很难想像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会研制一型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所以中国近期可能并不会发展自己的F-35B。(作者署名:小飞猪观察)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