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苏联一战机已纵横蓝天四十载 仍是中国军队现役主力

新浪军事

关注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2017年5月20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苏-27战斗机迎来了40岁的生日。它精美绝伦,犹如跃跃欲飞的天鹅。这种漂亮的战斗机,在许多国家的空军之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这当然包括我们,苏-27战斗机的到来,使原本空防虚弱的中国底气增加不少。

为应对美国在1966年启动的FX项目(后来确定为F-15),苏联军方急需一种与之性能相当的战机。因此在1969年的时候,苏霍伊设计局就展开了前期的研发工作。1971年,第一架苏-27的样机建造完工,其工厂代号为T-10。

在研发机构向军方提交方案之后,苏联空军决定同时采用两种设计,一种是米高扬设计局的轻型战斗机,即米格-29。另一种是苏霍伊公司的方案,即苏-27。后来,两家机构研制的飞机都被军方采纳。

苏联正式批准苏-27战斗机的研制是在1976年,苏霍伊设计局很快就建造出了3架T-10样机,其中两架用于飞行测试,另外一架用于结构测试。前两架样机均使用的是AL-21FZAI发动机。

第一架样机的代号是T-10-1,于1977年4月完工。1977年5月20日,苏霍伊设计局的首席试飞员V·S·伊留申驾驶着这架战斗机飞向蓝天,开启了一段经典战机的传奇。1978年5月,第2架样机也开始进行试飞。

T-10-2号机的第1次试飞比较顺利,但紧接着的第2次试飞则酿成惨祸。由于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足,T-10-2号机在进行试飞时坠毁,试飞员也随之牺牲。所以说,试飞员是一项勇敢者、且值得敬佩的工作,在关键时刻,他们需要为心爱的战机献出生命。

1979年,T-10-3和T-10-4样机也接收了。它们与前两架飞机不同,采用了更新的AL-31F发动机。T-10-3和T-10-4样机也是苏联第一种采用电传飞控系统的战斗机。同坠毁的T-10-2号机一样,3号机和4号机仍然存在着问题。

随后,建造和试飞活动进一步扩大。苏霍伊设计局先后交付了T-10-5、T-10-6、T-10-9、T-10-10、T-10-1等5架飞机。大家会发现这之中少了T-10-7和T-10-8,当时这两架飞机仍然处于图纸状态,工期相对滞后,目的是等待总结试飞经验,以便进行必要的修改。

此后的四年之中,苏-27战斗机在米哈伊尔·西蒙诺夫的监督之下,进行了大量的重新设计和修改。最终结果是形成T-10S样机,即T-10-7号机。然而,T-10-7号机也面临厄运。在1981年9月3日的事故之中,这架凝聚着苏联航空工业部门多年心血的样机坠毁。

第二架T-10S样机的工厂编号为T-10-12,采用了新的机体结构,但在1981年12月23日又损失了。T-10-12号机在进行高速飞行测试的时候,在空中解体,试飞员当即死亡。1982年,苏霍伊完成T-10-8号机的组装,将其用于结构测试。最终,苏-27用于测试的样机足足达到14架之多。

到1985年时,T-10S样机已基本成熟,苏联开始批大量生产苏-27飞机。第一种批量生产的苏-27战斗机是苏-27P,很快就进入部队服役。苏霍伊设计局总共为防空军部队制造了200架左右的这种飞机。

苏-27战斗机使用的动力是两台AL-31F发动机,单台净推力为75.22千牛,最大推力为122.6千牛。其空重为16.38吨,正常起飞重量(带56%内油)为23.4吨,最大起飞重量为30.4吨。

该型战机配备的雷达为RLPK27脉冲-多普勒雷达,能够跟踪10个目标,且可同时与两个目标交战。RLPK27雷达还会得到Geophysica NPO光电系统的补充,该系统的激光测距仪可探测8千米的目标,其IR设备的探测距离最远为50千米。另外,光电系统可以同飞行员的头盔瞄准具相连接。

同米格-29战斗机相比,苏-27战斗机在作战半径和载弹量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俄罗斯的前线航空兵部队对这种飞机更感兴趣,后来又追加订购了150架。时至今日,苏-27战斗机已经衍生成为庞大的家族,列装10多个国家。由于性能突出,它深得国内外用户的喜爱。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之后,苏-27战斗机便成为我国航空兵部队的绝对主力。而且在苏-27的基础之上研制了诸多国产化型号,这些飞机的性能同老版本相比已经获得很大的提升。歼-20等新国产型号的服役,苏-27及其国产化改进型的地位有所下降,但目前仍然主力机型。而且,我国航母上使用的歼-15舰载机,其源头也是苏-27。(作者署名:云上的空母)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