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中国火箭军悄然透露一新型作战模式 已不弱于美俄

新浪军事

关注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近日,官方媒体在关于火箭军某旅发射连的报道中,多次出现了中国弹道导弹在各种场合进行机动、起竖、模拟发射等场景,这说明中国的新型弹道导弹已经实现了无依托随机发射,大大提高了解放军火箭军部队的隐蔽性和机动性。

所谓无依托发射,就是导弹发射不再依托预准备的发射场地,而是随机选取场坪发射。而在此之前,中国弹道导弹发射采用的一般都是预有准备的发射方式,也就是在事先建设好的发射阵地才能进行发射工作,这样的发射方式必须依赖事前建设好的发射阵地,发射准备时间长,不符合现代战争的快速、机动和隐匿要求,生存能力很差。

(图)近年来公开的资料显示,中国的新型弹道导弹已经实现了无依托随机发射

从官方媒体关于火箭军某旅发射连的报道资料来看,中国新型导弹的发射场也不再需要预先准备,发射车在机动过程中可随时停车发射。尤为重要的是,相关报道还多次出现了公路发射包括夜间公路发射的镜头,这是因为公路机动相比铁路机动及应急空运机动,具有机动方式灵活,组织简便,反应速度快等特点,我国地域广阔,公路修筑错综复杂,将公路作为发射场坪可以较好的满足发射的随机性、隐蔽性,更可以提高导弹的机动性。

有军事专家对“迷彩派”表示,具有快速机动发射能力的弹道导弹是现代远程作战武器的重要标志,导弹无依托随机发射涉及到新一代导弹武器贮存技术、装备/载车机动性能、导弹快速定向定位技术与制导水平、悬垂弹射技术、快速测试等多个方面,并且也会带来发射过程整体性要求高、指挥保障复杂、机动时机要求高等新的挑战。总的来说,导弹无依托随机发射并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新型作战模式,是基于新一代导弹武器的技术特点和面临的主要敌情威胁发展而来的。

 (图)我国地域广阔,公路修筑错综复杂,将公路作为发射场坪是非常好的选择

关于无依托随机发射,苏联很早进行了研究,20 世纪 70 年代装备部队的 SS-20 和 80 年代服役的 SS-25 导弹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机动发射技术,实现了导弹的快速发射。美国在导弹无依托随机发射方面也有研究,“侏儒”导弹就是采用随机发射的方式。为了提高导弹在核攻击下的作战能力,“侏儒”导弹装载在加固的发射车内,同时将发射车设计成又圆又低的三角型剖面,并装有锚定器、密封围裙和穿地桩,可以将发射车固定在地面上,并同地面密封,增强了发射车的稳定性,实现了任意点发射。

  (图)20 世纪 70 年代,苏联的 SS-20就已经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机动发射技术

另外,细心的网友可能已经发现,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东风-21D、东风-26等新型导弹发射筒底部变成了黑色的橡胶。这个技术称为“发射筒可延伸底部”,由于导弹发射时会产生很大的后坐力,特别是一些采用冷发射的导弹,弹射瞬间对地面的载荷很大。在无依托发射过程中,由于没有事先建设发射场坪,地面承压能力较低,而导弹发射车在起竖和发射状态下对地面的压强为几个兆帕,如果对地面不采取加固措施,发射车可能会因地面下陷而产生倾斜失稳,影响导弹的打击精度。为了能够在无准备阵地上快速发射,可以在导弹发射装置上采用可延伸底部技术,使发射筒由不触地状态逐渐增加对地面的载荷。发射时,一般汽车通行的路面即可承受,有利于实现无依托快速发射。(作者署名:迷彩派)

(图)“发射筒可延伸底部”的自适应底座,由帘线/橡胶复合材料经多层粘接热压而成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热门评论

1154503362 1
尽是些引起军备竞赛式的脑残标题。
浙江绍兴
回复TA
用户2156073810 1
组合拳,雷台上最常见的制胜法宝……
美国
回复TA
1935490717 0
垃圾迷彩派。。。脑残标题,美国有类似火箭军的部队?MDZZ
广西玉林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6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