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年若没买苏27 飞豹或成为首款国产重型3代机

新浪军事
最近,中国空军的歼-11战斗机现身俄罗斯,参加“和平使命-2018”演习。掐指一算,从1992年抵达芜湖空军基地之时,“侧卫”已经引进国内26年了,它让中国空军第一次有了第三代战斗机,第一次有了重型空优战斗机,如果当初没有引进苏-27的话,中国空军拥有三代机的时间会大大延迟,而“飞豹”或许会异军突起,成为一种重型战斗机。

图片:参加和平使命-2018的歼-11
大家都知道,苏-27的引进是苏联解体前中苏之间敲定的,1992年,苏霍伊共青城工厂向中方交付了首批苏-27。在当时,中国已经在成飞自行研制国产三代机——歼-10,不过整体进度不算快,1991年,歼-10的全金属模型才出厂,1997年首架原型机开始总装,终于在1998年3月实现了首飞,装备部队已经在2003年。

图片:歼-10的成功,和AL-31F引进密不可分

从台湾省航空发展看其战机制造
因此,苏-27装备人民空军,让中国拥有三代机的时间一下子提前了10年,这对90年代东南沿海局势复杂,对岸一下子拥有了200余架幻影2000、F-16和IDF等三代机的背景下,意义尤为突出,而一旦“侧卫”没有引进,中国空军依然要以歼-8D系列来追赶对岸的所谓“空中优势”,能够使用霹雳-11的歼-8H型战斗机,直到2000年才首飞,甚至比歼-10还晚。

图片:歼-8H/DH,是2000年后才出现的
“侧卫”没有引进的话,歼轰-7“飞豹”却可以成为一种相对靠谱的选择。它在1988年12月完成首飞,1994年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正是由于当初空军引进了苏-27,并在1998年完成了歼-11的首飞,所以空军型“飞豹”一直搁置,直到2000年后,因为需要一种新型对地打击飞机,才让歼轰-7A得以出世。

图片:1998年珠海航展上的飞豹
“飞豹”拥有3650公里的航程和1650公里的作战半径,这一点和苏-27类似。
作为一种超音速的战斗轰炸机,“飞豹”如果当时能够使用较先进的国产脉冲多普勒机载火控雷达,比如后来歼轰-7A上的JL-10A或者歼-8H上的1471型,搭配霹雳-11甚至霹雳-12中距空空导弹,主打超视距空战和远程作战能力,也是一个低风险的发展路径,毕竟欧洲的“狂风”IDS战斗轰炸机,也发展出了ADV制空型。

图片:狂风ADVF3型战斗机
不过,“飞豹”气动布局上毕竟还是二代机底子,斯贝发动机是第一代军用涡扇,其最高飞行速度仅为1.7马赫,机动性能也无法和歼-10、苏-27相比,不过如果能够引进AL-31F或者“太行”发动机提前能够实用的话,加装电传飞控系统,增设前缘机动襟翼,或许机动性能、高速性能会得到较大提升。

图片:飞豹改空优战机,气动布局是劣势
现实中,整个90年代“飞豹”项目只能依靠仅有的几十台原装“斯贝”发动机,涡扇-9直到2003年才设计定型,这也是当初空军暂时不要“飞豹”的重大理由,如果中俄军技合作渠道畅通,为飞豹加装AL-31F,自然解决这一问题,但如果没有的话,本文架空中的“飞豹”制空型也会无从谈起。

图片:涡扇-9
因此,苏-27的引进,对中国空军装备三代机这件事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尽管苏联当时更倾向出口相对低档的米格-29,但林虎等老一辈将军们高瞻远瞩,力主引进,才让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仅次于俄罗斯的“侧卫”第二大用户国,拥有引以为傲的重型三代机群。(作者:乌龙防务评论 微信公众号:wulongfangwu1 )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