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中国军情

巴军曾用中国歼7P战机逼印度苏30抛掉炸弹撤退

人民网

关注

巴基斯坦公开歼7PG美照

歼-7率先利剑出鞘

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歼-7系列在仿造和自主研制战斗机方面具有奠基意义,没有这一艰辛过程,就没有如今令国人自豪并得到国际航空界称赞的歼-10、FC-1“枭龙”等战机的腾飞。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以后,空军被世界各国公认为首战之军,夺取制空权的战斗机又成为空中力量的刀锋。1954年,苏联开始了米格-21的研制,原型机很快打破两项世界飞行速度纪录,并于1958年被批准量产,与美国的F-4“鬼怪”并列为世界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的典型。新中国当时便向苏联提出了援助米格-21的要求。苏联停止援助后,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先按“照猫画虎”的模仿方式把米格-21制造出来。

1964年3月31日,沈阳飞机制造厂利用苏联散件组装的第一架米格-21首飞成功,定序号为歼-7,自此拉开了国产的这一机型家族发展史的序幕。针对当时歼-7机载设备和武器落后的状态,国内飞机厂通过引进欧洲先进电子设备和高性能导弹来改造,从1983年至1985年连续研制出歼-7Ⅱ、歼-711A到歼-7M等几个型号,完成了30多项改进,使仿制色彩渐渐消失,创新色彩日渐突出。引进西方航电和火控技术改进的歼-7,在世界上成为一款价格最低却性能不错的第二代战机,于80年代后期向亚非20多个国家出口近千架,成为中国在国际航空市场上惟一有竞争力的产品。外销创汇使航空业下一步发展得到必要的资金,并为歼-7的技术进步和系列化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1990年5月18日,中国的歼-7E型机成功首飞,标志着国内航空界通过自主摸索并结合学习西方技术,使歼-7开始跳出了米格-21原型,战斗性能接近于第三代战斗机。歼-7E的外形同米格-21已有很大区别,气动方面将原来的三角翼改为双三角翼,使之能接近第三代战斗机的机动飞行性能,并全面更新了电子设备,提升了空对空导弹发射能力。歼-7E不仅派生了出口型的歼-7MG型,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凭借出色的机动性能被“八一”表演队选为用机。直至2004年11月,成都飞机公司还推出了一款人称“米格-21终极版”的歼-7G,在新疆机场首飞成功后装备空军部队,2005年又被八一表演队选为替换歼-7E的用机。据报道,歼-7G主要在雷达、平显和头瞄等30多个方面实现了改装,使飞机的综合性能跨上新台阶,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种低成本、高效能的武器平台。

虽然近些年来进口的苏-27、苏-30和国产的歼-10、歼-11成为空军主力,而歼-7系列战斗机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飞行性能好、轻小灵活、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维护简单等技术特点仍能占据着重要位置,估计今后还可服役若干年。

歼7Ⅲ

由于当初从苏联引进的米格-21Ф-13是一种昼间型歼击机,无法在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作战任务 ,因此在歼7开始装备空军部队伊始,部队就提出了歼7飞机要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要求。为了改变歼7飞机雷达测距器功能差、机载火力弱等缺点,1972 年在出国考察了全天候型的米格-21ПФ飞机之后,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在参照该机的基础上进行歼7改全天候型方案的初步论证。

1980年6月3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研制歼7全天候型飞机,命名为歼7Ⅲ并将其列为国家“六五”期间航空工业的重点项目。歼七Ⅲ是由成都飞机公司和贵州航空工业公司联合研制的,后者主要负责飞机机翼和前起落架的设计。该机的主要改进有:采用新的全天候雷达设备,提高了飞行控制系统的性能水平,改装IV型弹射座椅,增加机内燃油量,以及改装新的涡喷-13型发动机,推力64.72千牛。这种型号的发动机是在涡喷-7的基础上发展的,不但体积更小,而且改进了压气机和轴承,在结构材料上增加了钛合金,同时在燃料系统中安装了集成电路金属探伤设备。这些改进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寿命有明显的影响。另外配备了全天候雷达和比较先进的火控系统;翼下可挂多种型号的空空导弹、火箭和炸弹;机内燃油量增加;机翼后缘装有吹气襟翼;改装新型的座舱盖,向右开启,上方有后视镜;装有零高度、零速度火箭弹射救生座椅。

歼7E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此前对歼7Ⅰ、歼7Ⅱ飞机的改进措施只是对歼7飞机的使用维护性方面有了一定的改进,而歼7M、歼7ⅡH系列飞机则主要是改进了航空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这些机型对于飞行性能的提升却并没有多少改观。

为了提高歼7飞机的中、低空亚声速及跨声速的机动飞行性能,改善续航能力和起飞着陆性能,成都飞机工业公司于1987年提出了在歼7Ⅱ飞机基础上进行大改的设想,改进后的飞机起初称为歼7Ⅳ型,后来正式命名为歼7E型。

歼7E型飞机改用西工大研制的带机动襟翼的双三角翼 ,此种翼型重点提升飞机在亚跨声速时的机动格斗性能并兼顾水平加速度性、爬升率、续航性能,在改善起飞着陆性能的同时又不降低超声速飞行性能。

动力装置由涡喷-7乙发动机换为涡喷-13F发动机,增加发动机推力,降低油耗;飞机加装了平显武器瞄准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等;换装了航姿系统,无线电罗盘,信标接收机,无线电高度表,超短波电台等;加挂高性能空空导弹;增加武器外挂能力,在机翼两端各加一个外挂点,增强了空对地火力;增加了压力加油系统,液压系统采用密闭加油,以及对平尾和副翼载荷进行设计改进等。改进后的飞机其低空格斗能力,起降性能,对地火力,续航时间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对未来电子战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歼7E飞机在机动飞行性能上达到了国外第二代战斗机的较好水平并已接近第三代战斗机的水平,同时在有效武器载荷和作战半径上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改进的电子设备也提高了飞机的总体作战效能。

歼7G

歼7G是在歼7E型飞机的基础上主要对雷达及火控电子设备进行改进而成的,作战性能比歼7E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目前最先进的歼7型号 。机头取消了原来的雷达测距器而换装了国产的小型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使飞机能够在付出较小重量代价的基础上获得了全天候作战能力,而飞机的机动性能水平并没有什么下降,配合头盔瞄准具可以充分发挥空空导弹的离轴发射能力。该机与歼7E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圆弧整体风挡,没有隔框的遮挡更有利于飞行员对座舱外情况进行观察和判断,这在近距格斗作战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此外飞机上还安装了改进的Ⅲ型敌我识别器、全向雷达告警器以及箔条/红外投放器等设备。手不离杆的设计使飞行员能够通过设置在操纵杆上的按钮和开关来实现操纵雷达、发射武器的所有功能。全机涉及的各类改进有30多项。歼7G参加了2009年国庆50周年大阅兵。

歼7EB/GB

歼7EB是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所装备的歼7E型飞机,编号里的“B”意为“表演”。与标准的歼7E型相比拆除了机身右侧安装的一门30-1型航炮及其输弹带和炮弹,取消了机翼武器挂架,同时也取消了相关武器的火控系统,一些与作战有关的系统和设备也被取消,飞机重心随之进行了调整。为了适应特技飞行表演的需要,座舱内加装了高精度飞行仪表,机身下加装了拉烟装置。换装了中国航空救生装备研究所研制的HTY-6型火箭弹射座椅,提高了弹射座椅的可靠性、舒适性以及救生性能。

1994年12月2日,第一架歼7EB成功地进行了首飞,当年首批12架歼7EB型表演机交付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使用。从1995年开始,“八一”飞行表演队开始着手换装歼7EB飞机,

歼7GB是在歼7G 型的基础上改装的表演型飞机,八一飞行表演队在2004年开始更换原有的第二批歼7EB型飞机,改为更适合飞行表演的歼7GB型飞机。歼7GB与歼7G飞机一样采用了圆弧整体风挡,使飞行员编队飞行表演时的视野有了很大的改善,有利于表演动作的准确完成。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编排的特技飞行动作,飞机的操纵系统、电子设备都进行了改进,还首次安装了编队飞行灯和拉烟控制盒,使飞行表演的观赏性大大提高。2005年6月15日,换装的歼7GB在天津杨村机场为外国驻华武官团进行了首次公开飞行表演。

引领中国航空业腾飞

国际航空界人士包括俄罗斯专家都感叹,中国人可以说比苏联人更摸透了米格-21,才创造出那种保持其传统优点又有诸多创新的歼-7后期型。有些人不解的是,在第三代战斗机主宰空中的形势下,中国也推出了性能不错的同代机,何必还对仿自半世纪前苏制米格-21的歼-7再行改进呢?如果立足于国防建设的整体效益考虑,可以说这是中国在军费不甚充足的情况下的明智选择。中国作为一个幅员广阔的大国,战机需求量大,数量有限且昂贵的新型第三代战斗机应作为空战和对外攻击的“拳头”,一些巡逻或相对简单的任务仍可由歼-7这类廉价机执行。歼-7所具有的第二代机原型的最大弱点,是机体难以装载大功率雷达,空中搜索能力差的弱点不易克服。如果由地面雷达或空中预警机对其进行引导,就能给这样的“近视眼”戴上一副“眼镜”,再配备高性能空对空导弹,执行国土防空任务时仍能与第三代战机较量。1999年、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发生锡亚琴冰川武装冲突,巴基斯坦空军曾派出中国制造的歼-7P战机迎击印度的苏-30和幻影-2000这些第三代战机,通过地面雷达引导最终以灵活纠斗使对手抛掉炸弹抱头鼠窜。这次单机售价仅值苏-30的1/20、“幻影”2000的1/40的歼-7战机获得胜利的战绩,显示了低档机如有效使用可获得极佳效费比。巴军方就此评价说:“在有地面引导的情况下,歼-7是一款优异的要地防空战斗机。”中国的雷达引导能力自然强于巴基斯坦,目前又有了多种预警机,引导歼-7系列机作战的能力会更高。

中国的歼-7系列战斗机已停产,意味着这一机型家族改进就此完结,日后完成服役任务就会被财力日益充足的解放军空军用新机型取代。不过,中国航空界的知情人谈起歼-7,始终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1956年沈阳飞机制造厂造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时,完全是按照苏联图纸、并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生产的,国内并无自行研制的基础。从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航空界通过对歼-7系列的仿制,自己摸透了第二代战机的技术,通过引进欧洲先进的火控、航电等子系统进行改进,最终造出能与第三代战机较量的歼-7E、歼-7G,可以说是一个台阶接一个台阶走完了建设独立的航空工业体系的全过程。通过研制歼-7,中国飞机制造业才摸透了战斗机各种气动的特点,2000年以后搞出的国际上评价不错的“山鹰”教练机、FC-1“枭龙”战斗机的气动外形就是借鉴歼-7的气动研究成果。以高空高速性能著称的早期歼-8I战斗机也是歼-7气动外形的简单放大。通过研制歼-7,中国才拥有WP7/WPl3发动机,进入了航空发动机的初级门槛。有了这个基础和经验后,国内后来才能研制出接近世界先进水准的昆仑、太行发动机,并促进了国产空对空导弹技术的进步和成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