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中国军情

盘点解放军现役红二代将领:父子上将战功赫赫

环球网

关注

近代中国遭遇前所未有之巨变,无数仁人志士投笔从戎,为民族、为国家奋斗终生。他们经历过无数的硝烟与战火,抛洒过数不清的汗水和热血,最终成长为新中国的一代名将和奠基人。

而这些开国元勋的后代也选择子承父业,参军报效祖国。如今,他们逐渐成长为解放军内部的中坚力量,默默守护着祖国,守护着父辈用鲜血和生命换回的安定和平,用实际行动传承父辈心中的神圣信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解放军现役高级将领中那些特殊的“红色后代”。

张宗逊,陕西渭南人,1927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1927年7月,张宗逊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连长。当时,警卫团拟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未果,转入江西修水一带活动。同年9月,张宗逊随警卫团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由警卫团改编而成,团长卢德铭)参谋。在经过著名的三湾改编后,张宗逊调到特务连任副连长,他带领一个排专门担负毛泽东的贴身警卫,实际上成了毛泽东的首任卫士长。

在几十年戎马生涯中,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经历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和建国后长期的军队建设实践,他的成长和沉浮一直与毛泽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52年10月,毛泽东任命张宗逊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1955年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10月,毛泽东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代表党和国家授予张宗逊上将军衔,并同时授予他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褒奖了张宗逊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卓越贡献。1973年张宗逊任总后勤部部长,1998年9月,张宗逊因病在北京逝世。

张又侠,196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97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7年晋升为中将军衔,2011年晋升上将军衔。张宗逊、张又侠是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二对“上将父子”,也是第一对四总部“部长父子”。

马晓天,1949年8月生,河南巩义人。马晓天为原解放军政治学院教育长马载尧之子。16岁时招飞入伍,23岁起在空24师72团工作。1974年,在大型记录片“国庆颂”中,特别介绍了与共和国同龄的马晓天,并称他为“塔台上的儿童团长”。马晓天当时为空军最年轻的飞行副团长,时年25岁。1994年后,马晓天历任空10军参谋长、军长、空军副参谋长、广州军区空军参谋长。在199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49岁的马晓天曾在俄罗斯“试飞英雄”科瓦连科少将陪同下,亲自驾驶苏-30战斗机进行了飞行。57岁时任国防大学校长;58岁时接替调任空军司令员的许其亮,出任副总参谋长;是16、17届中央委员:1995年晋升空军少将军衔,2000年晋升空军中将军衔,2009年7月20日晋升上将军衔。

刘源先从政,后从军。从政期间,历任河南省郑州市副市长,河南省副省长。进入军界后,历任武警总部副政委,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等职。2011年1月19日,出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

1988年1月,37岁的刘源在不是候选人的情况下,经人大代表直接提名,当选为副省长,成为全国首例,同时也成为了全国最年轻的副省长。1992年,刘源接到中央命令,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政委,完成了由地方工作向军队工作的转型。2000年被授予武警中将警衔,2009年7月20日晋升上将军衔,2011年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

张震,1914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一生中两受军衔,1955年授予中将,1988年授予上将。历任红军营长、团参谋长,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师参谋长,华中野战军第九纵司令员兼政委,第一兵团和第三野战军参谋长,解放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长,国防大学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战争年代曾6次负伤,新四军时期在彭雪枫的领导下战斗和生活,从统战战场到抗日战场,张震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被部队指战员誉为“能参善谋”的好领导。

张海阳,1995年晋升少将军衔,2003年晋升中将军衔,2009年晋升上将军衔。张震、张海阳是解放军历史上首对“上将父子”。

陈坊仁(1916—1967),江西省兴国县永丰乡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六军副军长、六十八军军长。回国后历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山东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3年5月至7月,陈坊仁率领六十八军参加朝鲜战场上的夏季反击战役。经三次反击作战,完成了进攻作战任务,有利地配合了停战谈判。7月14日,六十八军六0九团穿插营和六0七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领一个侦察班,机智勇敢地向敌纵深穿插,直捣伪首都师第一团(即“白虎团”)团部,勇猛战斗20多分钟,一举全歼“白虎团”团部、美军五五五炮兵营大部和火箭炮连,击毙敌团长,缴获“白虎团”团旗。此次战斗被改编成电影《打击侵略者》和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在全国广为传颂。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六十八军与敌作战1000余次,歼敌74844名(其中美军10416名、伪军64392名、希腊军36名),击毁击伤敌坦克152辆,击落击伤敌机696架,并缴获大批武器装备。涌现出三等功臣团1个、一等功臣营2个、二等功臣营6个、特等功臣连2个、一等功臣连13个、特等功臣班2个;人民功臣24018名(其中志愿军授予英雄称号15名、特等功臣13名、一等功臣178名),陈坊仁荣获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两枚。

刘培善,1912年9月4日生于湖南茶陵枧田乡石屏村。1929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茶陵县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江西安福县独立营政治委员,湘赣红3师第3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湘赣苏区反“围剿”。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湘赣边界坚持斗争。先后任中共湘赣省委挺进队政治委员、湘赣军区第1支队政治委员、独立团政治委员,中共湘赣省委常委、湘赣游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参与领导坚持了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政治委员,随部挺进敌后,参加开创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1940年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政治委员。参加黄桥战役后,任新四军第1师2旅政治委员。1943年10月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10兵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苏中、泰蒙、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福州、漳厦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第10兵团、福建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福建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刘华清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2年8月28日,中央军委任命刘华清为海军司令员。刘华清始终关心中国的海军建设和航母建设,1980年5月,刘华清率团访问美国,美方安排的“压轴戏”是参观“CV-63小鹰”号航空母舰,这是中国高级军事将领首次登上美军航母。刘华清说道:“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2011年1月14日刘华清逝世,2012年9月,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服役,了却了刘华清生前的一桩心愿。

陈锡联(1915.1.4-1999.6.10),原名陈锡廉,字廉甫,湖北省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旅长、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中,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军委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一度主持过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七大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秦基伟(1914.11.16—1997.2.2),湖北省红安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等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至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周衣冰,原名周余彬。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司令员,安徽省巢县(今巢湖)柘皋镇人。早年就读于位于柘皋的巢县第二高级小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新四军。曾任中共巢县区委书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游击纵队连指导员,凤阳县区队教导员,淮南军区分区坚持部队副司令员,中共津浦路西中心县委书记。坚持了淮海、津浦路西敌后武装斗争。1948年后任江淮军区分区副参谋长。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

建国后,任华东军区旅参谋长、师参谋长。1954年军事学院毕业。后历任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1987年起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是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解放军)、法律委员会委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尹明亮(1915—1999)江西省泰和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团卫生队队长、师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团卫生队队长、分区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来源、蔚县、广仁、仁邱、黄土崖等战役战斗,精心做好伤病员的医治工作,为开辟、巩固、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壮大革命力量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热辽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参加了锦州、辽沈、平津、衡保、宜昌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兵团组织部部长,军事学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兼政治干部部部长,军政治部主任,炮兵学院副政治委员,闽北指挥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尹明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