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中国军情

我军专家解读令中国抗战损失惨重的五大原因

新华网

关注

讲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讲到二战,对比其他国家、其他战场,我们会发现,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的。为了这场胜利,中国人民付出的牺牲,超过了其他所有反法西斯盟国的总和。

战争必然残酷。而战争延续的时间越长,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越大,遭受的损失越多。我们的牺牲究竟惨重到什么程度?整个抗战当中,中国军民的牺牲在三千万人以上;包括中国几乎全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地区的大半国土沦丧;从“九一八”事变到最终胜利历经14年,在全部反法西斯盟国中最长。

除了这些之外,大家经常会讲到物质损失。对于损失多大,有人给出了各种数据。但我个人认为,在这场战争当中,中国所遭受的物质损失,实际是无法估算的。其中有资源的损失,有民间财富的损失,有工业、农业、金融等等各方面的损失。还有文化的损失,比如北京猿人的头盖骨,至今下落不明。这些损失已很难用金钱来估量。中国人都不难体会,为了这场胜利,我们究竟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作出了多么重大的牺牲。

我们应该把历史当做一面镜子,当做一个老师。总结历史,深刻的认识历史,才能避免类似的惨剧再次发生。中国的抗战为什么牺牲如此惨重?我个人认为是由于出五大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国家认同缺失,内战摩擦不息。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中国还不具备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特别是在国家认同上,存在着重大的缺失。在抗战爆发的时候,中国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实际的情况是,中国还处在各种势力、包括地方军阀等——的分裂分治的状态下。当时的中国并不是一个政令、军令完全统一的国家。所以我们有限的财力、军力没法统一调动使用。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在长时间内都处于内战的状态。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国共内战的状态。尽管中国共产党反复提出、一直强调“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但这样的呼吁,真正得到国民党政府的响应,是在“西安事变”之后。但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六年。

“七七事变”之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阶段,虽然内战不存在了,但摩擦依然存在。例如“皖南事变”,实际上就是中国内部,国民党方面挑起的一场内部的摩擦。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所以我们在中国的抗战史上,会看到一个词,叫“顽固派”。内战的摩擦不息,造成了很大的内耗。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我们“外御其侮”能力。

另外,这些摩擦不仅仅反映在国共双方,即使是在国民党内部也不少见。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在抗战的正面战场上,参战的部队经常会相互顾忌,互不支援,甚至不通信息。这也是由于国家认同缺失、内战摩擦不息,所造成的恶果。

第二个原因,是国弱民穷,科教落后。中国当时正处于一个半殖民地的落后状态。而我们的主要对手——日本侵略者——是世界列强、发达国家的状态。和日本相比,中国国弱民穷、科教落后。

这在军事层面的影响,就是中国军队当时装备的重型、较先进的武器,几乎都不是自主研发的,而是大量依靠外援。一旦全面战争爆发,这种情况显然难以长期维持。这就应了一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抗日战争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我特别提出一个教育落后。其实是因为,再回看抗战历史时,很多军事爱好者在做一些武器比较的时候,会发现我们引进购买的很多单件装备,性能不弱于,甚至超过日本的装备,但实际上能够发挥的作用,却相当的有限。这个地方就不能不讲到,我们军队的素质。军队的素质,根基在于国民的素质,而国民的素质,来自于教育。

当时的中国,教育极端的落后。我们的国民当中,文盲半文盲所占的比例,超过了一半。所以我们官兵的素质,和我们的对手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也是我们牺牲如此惨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今天再回过头来看,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要强,国民要富,科技要发达,教育同样要跟上步伐。甚至说教育需要领先才行。

第三个原因,是国防建设不足,军事观念落后。长期的内战状态使得国内各方的军队,疲于应付内部的战争和摩擦。而应对外敌入侵的国防建设极端的不足。在抗战之前,有识之士早就提出“中日之战已不可避免”。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当时的日本是中国最主要、最危险的对手。但是我们对这样的对手,针对性的国防建设又有多少呢?回过头来看一看,简直少得可怜。与此同时,我们的军事观念也相当落后。这在抗战全面爆发后的正面战场体现的尤为明显。中国军队基本上沿用了一战的方式,采用被动呆板的防御作战。用这样的方式对抗强敌,显然是要吃大亏。

在这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物质、技术都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军事观念上进行了创新。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的人民战争思想,运动战、游击战、麻雀战等战术,这些创新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广大的敌后战场——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可以给敌人造成重大的打击,取得相当辉煌的战果。两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军事观念的落后与先进,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四个原因,是妥协软弱,依赖外援。如果我们把抗战的14年,分为前6年的局部抗战和后8年全面抗战的话,这两句话正好可以分别对应这两个阶段。前6年的局部抗战中,国民党政府妥协软弱。一系列所谓的“事变”中,几乎每一次都是中国方面妥协退让,甚至是中央政府给地方下达不抵抗的命令。有些时候甚至是中央政府自己在限制、削弱、打击抗日力量。最典型的是抗日同盟军。与其说抗日同盟军是败在日军手下,不如说是毁在自己人手里。

这些举动的背后,是一个“希望对手适可而止”的虚幻想法。所以抗战前6年,我们看到的是国民党政府步步后退,而日本人步步紧逼的态势。而这种态势又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和鲸吞中国的狂妄想法。

而后8年,我们又看到了另外一个状况,也就是依赖外援。随着战局的稳定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这种状态很快就浮出了水面。国民党政府希望靠外国援助、靠国际形势来打赢这场战争,把自己的胜利寄托在外人的身上。这种状态在抗战后期发展到了极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末期,法西斯国家快灭亡的前夕,中国军队在抗战的正面战场依然是步步退让。这也正是为什么抗战没有“全面反攻”这样的阶段。而这种依赖外援的思想,进一步对中国战后的国际利益的分割、国家形象塑造,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结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对于外敌的入侵,妥协软弱,依赖外部力量,是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的。国家要变强,要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自强。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实现这样的伟大的目标。

第五个原因,是外敌野蛮,内奸众多。日本侵略者堪称人类历史上最野蛮的侵略者。在抗战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极为罕见的情况:比如南京大屠杀、731部队、“三光政策”等。当时的中国面对的是一个小而强,极度野蛮的对手。要战胜这样的对手,不可能不付出惨重的牺牲。

同时,在内部同样也有我们自己的原因。在整个中国的战场上,汉奸、伪军的数量,甚至超过了日本占领军的数量。

所有的这些原因,都是今天每个中国人应该认真总结、研究的问题。历史为未来提供了一面镜子,看历史最重要的就是总结历史、指引未来。只有真正了解了中国抗战胜利的代价为何如此惨重,才能够真正的指引中国人改变失误和不足,使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少一些牺牲,多一份警醒。(作者 陈虎)

热门评论

凯城之恋 43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蒋介石这个领导人不行,要是换了毛泽东肯定行,抗美援朝打美国等联合国就是最好的证明。
四川遂宁
回复TA
宁静的火雨 40
49年,把第七舰队航母战斗群横亘于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统一。50年代,直接和中国开战并且威胁用原子弹轰炸中国。60年代就像现在封锁朝鲜一样的封锁中国。70年代到80年代就像如今对待日本韩国一样用中国牵制苏联。80年代末试图用今天在乌克兰一样的颜色革命来颠覆政权失败后借口制裁中国至今。96年再一次把航母舰队开到台湾,但是这次没进台湾海峡,拜叛徒所赐中国又失去统一的机会。用最尖端的武器轰炸大使馆,用最强的外交手段干涉制止中以军贸,施压土耳其扣住中国买的一艘只剩壳子发动机的苏联80年代航母好几年,不间断的卖台湾杀伤性二手高价武器,银河号事件,撞机事件,支持疆独藏独甚至连歪门邪教都可以利用,为了围堵中国不惜武装同盟至今尚不悔改70年前下决心送所有美国人见上帝的法西斯日本。让欧洲一直害怕,亚洲一直动乱,非洲一直贫穷,美洲一直跪下。现在与中国针锋相对心口不一色厉内荏,经济壁垒,政治打压,军事炫耀,唯一变化的就是航母舰队离中国越来越远,因为他害怕,未来几十年甚至比害怕苏联还要害怕中国,不是我们越强大而国家越软弱,而是别人制造事端让你自己觉得自己国家越来越软弱从而让人民忽视恰恰是敌人用下三滥的招数证明自己对越来越强大中国的无可奈何,因为他知道这个国家不可能被征服,却可以被自己人内部瓦解,战舰上的美国大兵只会因为怕死而越躲越远,而重金收买的汉奸卖国贼将会冲在看不见的最前线,网络赛博战已经打响,如果你做不了上阵杀敌的英雄,那就做一个明辨是非的智者。
河北秦皇岛
回复TA
用户5250674161 27
如果再战,一样一样的。现在连,菲,缅,日,越。这些小国都登鼻子上脸的。还有人说:应学学俄罗斯把轰炸机挂弹绕到日本周围飞飞。别天真了。那些贪腐份子是每天都挂着蛋到小三,小四的中心去巡航了。还乐此不疲。要是战争指望他们拼死一战,依然是梦。现在的民族凝聚力,和抗战初期。一样一样的。好在有毛和老一辈科学家,搞的几棵核弹和导弹。以震慑群狼。否则,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还真不敢想。
贵州黔南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058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